卷之一萬九千六百三十六

關燈
一屋沐 湯沐 【公羊傳】 隐公八年三月,鄭伯使宛來歸邴。

    宛者何?鄭之微者也。

    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天子有事于泰山,諸侯皆從。

    泰山之下,諸侯皆有湯沐之邑焉。

    注:有事者,巡狩祭天告至之禮也。

    當沐浴潔齋以緻其敬,故謂之湯沐邑也。

     【三字蒙求】 《戰國策》:秦王有愛女而美,質之金玉寶器,奉以上庸六縣為湯沐。

     【史記】 《高祖本紀》:高祖謂沛父兄曰: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師古曰:凡言湯沐邑者,謂以其賦稅供湯沐之具也。

    《呂後本紀》:齊悼惠王來朝,輿惠帝燕飲太後前,惠帝以齊王兄置上坐。

    太後怒,酌雨卮,令齊王起為壽。

    齊王起,惠帝亦起,太後恐,自起泛孝惠卮。

    齊王犭羊醉去,問,知其.齊王恐,自以不得脫長安尤。

    齊内史士說王曰:太後獨有孝惠與魯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數城。

    王誠以一郡上太後,為公主湯沐邑,太後必喜,王必無尤上城陽郡,尊公主為王太後。

    呂後喜,許之。

    《平準書》:孝惠時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皆各為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

     【西漢書】 文帝三王傳有司奏代王年幼淫亂,坐廢為庶人,徙房陵,輿湯沐邑百戶。

     【陝西志】 西安府富平縣,漢文帝母薄太後之湯沐邑。

    故殿遺址存。

     【西漢書】 《昭帝紀》: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

    注:師古曰:帝之姊妹。

    則稱長公主,儀比諸王,又以供養天子,故益邑也。

    《平帝紀》:元始元年秋九月,赦天下,徒以中苦陉縣,為中山孝王後湯沐邑。

    師古曰,陉音形。

     【漢制叢隸】 太子食湯沐邑十縣。

     班彪傳 【北史】 谯國夫人洗氏傳,時番州總管趙讷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

    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

    委夫人招慰亡叛。

    夫人親載诏書谕諸蠻僚,所至皆降,丈帝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千五百戶。

     【有官龜钅監】 丙申秋七月,忽睹虎以戶口來上,議割裂諸州郡,分賜諸王貴族,以為湯沐邑。

    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輿金帛,足以為恩。

     【宋景文公筆錄】 凡諸侯述職之禮,其在周典,則皆邑以具湯沐。

     詳邸 【太公六韬】 文王聞殺崇侯虎,歸至邦,令具湯沐。

     【準南子】 湯沐具而虮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

     栉沐 【稽神異苑】 北海任诩,字彥期,從軍十年乃歸,臨還,攜粟出。

    蔔師雲:非屋莫宿,非食時莫沐。

    诩結伴數十,暮遇雷,相庇於岩下竊憶非屋莫宿之戒,遂負檐栉沐。

    岩崩,壓停者悉死。

    至家妻先輿外通情,謀兵殺之,請以濕發為識。

    婦宵則勸诩令沐。

    複憶非食時莫沐之忌,收發而止。

    婦慚,愧負作,乃自沐焉。

    散發同寝。

    通者夜來,不知婦也,斬首而去。

     【南史】 《宋蔡廓傳》:廓遭母尤,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勝喪, 【北史】 《辛紹先傳》:紹先,隴西狄道人。

    有至性。

    丁父尤,三年口不甘味。

    頭不栉沐。

    發遂盡落。

     【舊唐書】 《吐蕃傳》:其俗不栉沐。

     【五代史】 《梁家人傳》:梁太祖母曰:丈惠皇後王氏,單州單父人也。

    其生三子,長曰廣王全昱,次曰朗王存,其次太祖。

    後少寡,攜其三子傭食蕭縣人劉崇家。

    太祖壯而無賴,縣中皆厭,苦之。

    崇患太祖慵堕。

    不作業,數加笞責。

    獨崇母憐之,時時自為栉沐。

     【宋史】 《鄭穆傳》:穆,字闳中。

    福州候官人。

    性醇謹,好讀書,至忌栉沐。

    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輿陳襄陳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奉進士,四寇鄉書,遂登第。

     膏沐 【詩】 《伯号篇》:自伯之東,首如飛逢。

    豈無膏沐?。

    誰适為容。

    注:膏,所以澤發者。

    沐滌首,去垢也。

     【新唐書】 《義陽王琮傳》:紀王慎女東光縣主,始八歲,聞慎有疾,不食。

    父哀之,绐雲已愈。

    主察顔色未平,終不肯禦。

    内外稱之。

    及王死,号恸嘔血數升,免喪,絕膏沐者二十年。

     【呂原明雜記】 近世儒者,有戒婦人不油發、不塗面者。

    詩曰:其無膏沐?自古而然。

    又有戒婦人不穿耳者。

    莊子曰:天子之侍禦,不蚤,不穿耳。

    則穿耳,自古而然。

    但不至於悉耳。

     【楊鐵崖集】 《金盆沐發踏莎行》:寶钅監凝膏溫泉流,膩玖纖一把纟系墜。

    冰膚淺漬麝煤春,花香石髓和雲洗。

    玉女峰前鹹池月,底險風細把犀梳理,陽台行雨乍歸來,羅巾猶帶潇湘水。

     薰沐 【唐輯昌黎集】 方将坐足下,三薰而三沐之。

     【宋華鎮雲溪居士集】 《上宰相書》:方今資盛德稱積累之後,陶神化薰沐之成,協氣聲,充塞四表。

    《上蔡大資書》:武衙文教,震疊薰沐,出於其中者。

    至于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隧而後已。

     潘沐 【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