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師一表真命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關燈
從這一節開始,我們開始說諸葛亮的北伐了,那麼為了清楚,先說個大概的輪廓,以利于文字的展開。三國演義上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其實三國志的記載很簡單,結合資治通鑒,諸葛亮從建興五年開始第一次出兵,前後共五次,這五次中隻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見赫昭死活守着陳倉,無功而返,第三次取二郡而回不算大勝,随後曹魏兵分三路大舉反攻卻遇雨而回。第五次是大家都知道的,五丈原。而諸葛亮的對手也并不是全都是司馬懿,前三次都是與曹真、張合、郭淮等,後二次才輪到司馬懿上場。其實如果象學校上課一樣邊上有個地圖結合着說是效果最好,既然條件不夠,隻有因陋就簡,我或者一節說一次北伐,或者一節說兩次,以交待清楚為目的。

    諸葛亮在做好一切物質準備工作後,開始對人事進行調動,先把李嚴從永安調到江州(重慶),永安是用于防吳,現在與吳已成盟友,可以省下這方面的國防費用,用一個不太有名的小将替代李嚴。然後,李嚴和孔明兩個人一齊出動,給孟達寫信,極盡叙舊勾引誘惑之能事,但卻一句也不說誘降的事,諸葛亮信裡大贊李嚴行政能力極高,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物。言外之意,李嚴跟你伯仲之間,你回來的位置不會低于他。李嚴以前就和孟達關系好,說得就更直一些,意思是自己和孔明兩個人面對繁雜的國事,思得良伴。說得很動感情。

    大家可能不明白為什麼孟達這麼牛,竟要蜀國兩大高官大寫情書來召喚他。原來若欲北伐,隻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從漢中北上,路很難走,易守難攻。一條就是孟達的防區,新城,在荊州西北,可直搗襄陽,當時是司馬懿的防區。而且孟達的防區也是漢中與荊州的唯一要道,其戰略地位可想而知。

    孟達接到雪花般的情書,春心大動,回想起以往甜蜜的日子,自己雖然降了魏,劉備和諸葛亮卻保護了他的一家老小,而且現在魏明帝對自己也沒有曹丕對自己那麼好,自己在魏國的好友也老病而死,司馬懿對自己一直不服氣,再呆下去有點兇多吉少的感覺,不如剩機回歸蜀國倒也不失為極理想的歸宿。想到此處,孟達回信表示了回頭的決心,諸葛亮和李嚴大喜,去信讓他提防司馬懿,抓緊時間修工事,但驕傲自大的孟達不會料到司馬懿以八天的時間來到他城下,孟達的估計是一個月。司馬懿砍下他的頭,送往洛陽,吳和蜀一齊來救,已是來不及了。這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不見面的間接較量,由于孟達不争氣,司馬懿完勝。

    現在就隻有一條北伐線路了,從漢中出發,北上可出祁山,可出箕谷,還可出子午谷,都是險峻的山路,祁山相比下交通條件好得多,是正道,是最左邊的一條路,經過天水等郡,等于繞了一個大圈。而箕谷在中間,子午谷在最右邊,出子午谷就是長安,但是路上極為艱險。

    既然事實如此,隻有認命,諸葛亮臨發兵前,給劉阿鬥上了一道表,出師表,後主讀着非常感動,那麼這道表不僅感動了後主,也感動了從那時到現在一千多年的人們,包括我,這篇文章我從高中開始會背,到現在畢業工作10年了仍然可以從頭到尾地背出來。

    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他兵分二路,一路由趙雲和鄧芝為疑兵,出箕谷,起牽制迷惑作用。另一路由他親領,由魏延當先鋒,直出祁山,由于他的軍隊法紀極好,因此三郡響應。曹魏的反應是這樣的,曹真率軍擋趙雲這一支;魏明帝派張颌去街亭擋孔明;街亭是祁山一路北路右邊群山中一個小缺口,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讓張颌占領,則進可以在諸葛亮背後迂回包抄,分割包圍,退可以非常有效地對蜀兵形成很大的威脅,因此諸葛亮将保街亭的任務交給了最心愛的将領馬谡,結果小馬同志大失所托,死搬硬套,大敗而回,幸虧副将王平敗中求勝,沒有造成不可收拾的損失。蜀軍開始全面撤退,趙雲一軍由于主将指揮得當,全身而退,受到嘉獎。諸葛亮帶着新收的姜維和投降的一千多戶居民撤回漢中。

    在三國志中對于孔明是否殺了馬谡記載不明确,互相矛盾,有的章節說是殺了,有的說是跑了,有的地方更說是向朗犯了包庇罪而被免職,也有的說是下獄而死。我猜測是不是通過東吳出海溜出國外了,傳說馬基雅維裡就是馬谡的後代。呵呵。

    不過卻成就了王平這位大将,三國志說他認得字不超十個,由于在此役中表現很好,諸葛亮很賞識他,一直重用。後來孔明死時魏延作亂一鼓而平也是王平的功勞,費祎當政時曹爽大舉進攻,王平以三萬人防守使其無功而去。

    總的說來,此次北伐本可取得更大的勝利,由于街亭之失從而導緻失敗。諸葛亮自請降官三級,以左将軍行丞相事。而與演義相比,沒有了空城計、斬馬谡等熱鬧情節,不很出彩。不過收了姜維,也是一個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