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第一次較量 續完

關燈
有實權。

    而到了漢中,雖然魏國軍隊因下大雨沒攻成,但諸葛亮顯然想讓他在漢中久駐,漢中自然沒有在後方重慶舒服,還沒有實權,于是李嚴更加不樂意。

    諸葛亮為了安其心,就以其子李豐接他的班,到重慶當官。

    大臣們都不樂意,認為諸葛亮對李嚴太好了,偏心眼。

     李嚴看到兒子接了自己的班,也無話可說,于是就在漢中駐下來,諸葛亮讓他負責運糧,李嚴心裡還是不痛快,于是很多網友這麼說,蜀道難,諸葛亮這是故意讓李嚴出錯誤,好收拾他。

    我的同志們,運糧這件事前後諸葛亮做過,蔣琬做過,都做得很好,足糧足兵,為什麼李嚴做不好?你就是做不好也沒什麼,為什麼要先派人說糧盡,下雨運不上去,叫諸葛亮趕快回兵。

    回來了又驚奇地說糧食很多呀,為什麼要退兵呀。

     又有人說,這是送信的和諸葛亮勾結的,我的同志們,這麼說還有什麼不可以是假的呢?諸葛亮可以騙所有的人于一時,也可以騙李嚴一個人于一世,但他不可能騙所有的人于一世,難道一千多年那麼多人的懷念都不能說明問題嗎?就算是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再把諸葛亮與司馬懿作個比較,很多網友說諸葛亮對李嚴等人的摧殘,但如果把諸葛亮換成司馬懿會出現什麼結果?我可以肯定地說,李嚴會被滅三族,廖立會被滅三族,那個在孔明死後還在說諸葛亮死得好結果被阿鬥大怒殺之的李邈(諸葛亮死前他也說孔明會篡位,孔明卻沒動過他一個汗毛)會被滅九族,你别不服氣,曹爽一家的下場你不知道嗎? 于是諸葛亮把所有的書信交給李嚴,李嚴無話可說,被貶為平民,諸葛亮對其子任用如故。

    并且對其子李豐說:“本來是要和你父親同力北伐,結果出了這麼一件事,希望你父親能努力改過,那麼以後事情一定有轉機。

    ”李豐以後做到太守這個比較高的位置。

     開誠心,布公道,讓被貶的人無話可說,陳壽的三國志是寫得公正無私的。

    諸葛亮在這件事情上做得無可指摘,有的網友說這是蜀國幾派的傾軋,其實正是由于諸葛亮處處公正無私,才真正在一定程度遏制了内部派别的争鬥。

    而諸葛亮死後,本地派和外來派之間的争鬥才慢慢出現加劇,直到最後無法收拾而被鄧艾僥幸滅掉。

     此篇結束時,讓我們再一次領略陳壽高超的文字水平給我們帶來的閱讀享受: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雠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於邦域之内,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