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秋風五丈原續(完)
關燈
小
中
大
得早一點,基本上就勝利了,很象我軍飛渡大渡河時的拼命行軍一樣。
到這時候,郭大明白又象福至心靈一樣,覺得諸葛亮要燒魏的浮橋,于是又自作主張派了兵,于是又一次占了先機,圍棋上常說:甯輸十子,不落一先。
郭大明白成了司馬懿的大恩人。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按司馬懿的計劃,諸葛亮派兵占了北原,即使燒不掉浮橋,那麼北原一旦到了蜀兵手裡,防守專家諸葛亮絕對會把這個據點象釘子一樣釘進司馬懿的陣線上,隴西陳倉、天水等地基本上等于與司馬懿斷絕關系了,則斜谷口以西的大片土地絕非魏國所能有了。
以司馬懿不敢出戰的熊樣,諸葛亮可以把五丈原與北原連成一片,後邊派魏延等大将逐步蠶食掉祁山、上邽,直至北原西的陳倉,整個紅色根據地連成一片,以後就可以把隴西當做漢中,穩步發展,魏國是要大傷腦筋的。
2:為什麼不出武功,既然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是上述所說,出武功就太慢了,隻要第一個戰略意圖實現,武功是遲早要占的,而且還會大量派兵派民來屯田,這是第二步的戰略了。
3:從郭大明白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弄斧到班門,下棋找高手是不二的法則,雖然會很丢人,但隻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總會有很大的進步,比跟一個不入流的對手打強多了,當然注意先保住小命要緊,人家郭淮就是明白,不行就跑。
呵呵。
既然如此,諸葛亮隻有改變原有的計劃,這時斜谷的大糧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整個斜谷也都成為紅色運輸基地,不過為了最大程度上減輕後方的運輸壓力,諸葛亮還是在五丈原一帶開始屯田,他的軍隊一貫紀律很好,結果老百姓和軍人經常扛着鋤頭在一塊聊天,同看日出日落,大家處得非常融洽。
現在五丈原鎮還有諸葛田的遺迹,也曾經挖出過很多諸葛鍋。
這樣,雙方就進入了對恃,這是司馬懿非常樂于看到的,也是諸葛亮想盡量避免而無法避免的,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應該對諸葛亮的打仗水平有一些敬佩呢,想找對方主力打而對方說什麼不敢出來打,諸葛亮是占據了完全的主動,在戰場上能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已手裡的主帥并不是很多的喲。
這時候東吳在做什麼呢,五月,吳主孫權親自帶兵配合諸葛亮向魏國發起進攻,其實與諸葛亮相比,東吳的進攻次數更多,基本上每年都要來一回,但是東吳的軍隊有一個緻命的弱點,就是水軍與陸軍的比例不協調,基本上不敢上岸,于是乎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坐着船旅遊一番回家了事,如果有勝利,基本上都是靠詐降,而且還挺有效,呵呵。
這次東吳兵分三路,來勢洶洶,很是吓人,孫權率軍信駐巢湖口,直指合肥新城,号稱十萬大軍;又派遣陸遜、諸葛瑾統率一萬餘人進入江夏、沔口,進指襄陽;将軍孫韶、張承進入淮河,直指廣陵、淮陰。
對此,魏主明帝是如何應付的呢?其實吳蜀兩家這次都可以說是傾國而出,有點玩命的勢頭,作為魏國國主,當然是非常重視,我們來簡單說一下魏明帝曹睿,當初曹操在世時候就對這個孫子很是喜歡,曹丕作了皇帝,打不定主意當誰當太子,曹睿的母親就是大有來頭的洛神的模特原型,卻被曹丕賜死,這曹丕真不是東西呀。
于是曹睿因此不能被封為太子。
但是在一次打獵中,因一念之仁,不忍射殺小鹿,而種下未來登基為帝的因。
後來曹丕死,就把位子傳給了不殺小鹿的他。
曹睿的一生以諸葛亮之死為分界線,諸葛亮死前,他非常勤政,呵呵,一個國家有個在野黨的作用其實也就是象諸葛亮一樣,讓在位者時時不敢放松耶。
諸葛亮死後,他大大放松了一下,于是大興土木,大找美女,真讓人羨慕呀。
網友們别裝清高,我知道你們心裡也想,當然隻限于男網友喲。
總結此人一生有幾點是很可以一說的: 1:小日本和朝鮮半島諸國來朝拜時,小日本的使節被排在朝鮮之後,小日本不幹,在明帝面前抗議,于是明帝特别恩賜給當時的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百枚銅鏡,算是補償,以今日觀點看之,此帝豈不是親日,該批鬥
到這時候,郭大明白又象福至心靈一樣,覺得諸葛亮要燒魏的浮橋,于是又自作主張派了兵,于是又一次占了先機,圍棋上常說:甯輸十子,不落一先。
郭大明白成了司馬懿的大恩人。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按司馬懿的計劃,諸葛亮派兵占了北原,即使燒不掉浮橋,那麼北原一旦到了蜀兵手裡,防守專家諸葛亮絕對會把這個據點象釘子一樣釘進司馬懿的陣線上,隴西陳倉、天水等地基本上等于與司馬懿斷絕關系了,則斜谷口以西的大片土地絕非魏國所能有了。
以司馬懿不敢出戰的熊樣,諸葛亮可以把五丈原與北原連成一片,後邊派魏延等大将逐步蠶食掉祁山、上邽,直至北原西的陳倉,整個紅色根據地連成一片,以後就可以把隴西當做漢中,穩步發展,魏國是要大傷腦筋的。
2:為什麼不出武功,既然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是上述所說,出武功就太慢了,隻要第一個戰略意圖實現,武功是遲早要占的,而且還會大量派兵派民來屯田,這是第二步的戰略了。
3:從郭大明白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弄斧到班門,下棋找高手是不二的法則,雖然會很丢人,但隻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總會有很大的進步,比跟一個不入流的對手打強多了,當然注意先保住小命要緊,人家郭淮就是明白,不行就跑。
呵呵。
既然如此,諸葛亮隻有改變原有的計劃,這時斜谷的大糧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整個斜谷也都成為紅色運輸基地,不過為了最大程度上減輕後方的運輸壓力,諸葛亮還是在五丈原一帶開始屯田,他的軍隊一貫紀律很好,結果老百姓和軍人經常扛着鋤頭在一塊聊天,同看日出日落,大家處得非常融洽。
現在五丈原鎮還有諸葛田的遺迹,也曾經挖出過很多諸葛鍋。
這樣,雙方就進入了對恃,這是司馬懿非常樂于看到的,也是諸葛亮想盡量避免而無法避免的,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應該對諸葛亮的打仗水平有一些敬佩呢,想找對方主力打而對方說什麼不敢出來打,諸葛亮是占據了完全的主動,在戰場上能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已手裡的主帥并不是很多的喲。
這時候東吳在做什麼呢,五月,吳主孫權親自帶兵配合諸葛亮向魏國發起進攻,其實與諸葛亮相比,東吳的進攻次數更多,基本上每年都要來一回,但是東吳的軍隊有一個緻命的弱點,就是水軍與陸軍的比例不協調,基本上不敢上岸,于是乎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坐着船旅遊一番回家了事,如果有勝利,基本上都是靠詐降,而且還挺有效,呵呵。
這次東吳兵分三路,來勢洶洶,很是吓人,孫權率軍信駐巢湖口,直指合肥新城,号稱十萬大軍;又派遣陸遜、諸葛瑾統率一萬餘人進入江夏、沔口,進指襄陽;将軍孫韶、張承進入淮河,直指廣陵、淮陰。
對此,魏主明帝是如何應付的呢?其實吳蜀兩家這次都可以說是傾國而出,有點玩命的勢頭,作為魏國國主,當然是非常重視,我們來簡單說一下魏明帝曹睿,當初曹操在世時候就對這個孫子很是喜歡,曹丕作了皇帝,打不定主意當誰當太子,曹睿的母親就是大有來頭的洛神的模特原型,卻被曹丕賜死,這曹丕真不是東西呀。
于是曹睿因此不能被封為太子。
但是在一次打獵中,因一念之仁,不忍射殺小鹿,而種下未來登基為帝的因。
後來曹丕死,就把位子傳給了不殺小鹿的他。
曹睿的一生以諸葛亮之死為分界線,諸葛亮死前,他非常勤政,呵呵,一個國家有個在野黨的作用其實也就是象諸葛亮一樣,讓在位者時時不敢放松耶。
諸葛亮死後,他大大放松了一下,于是大興土木,大找美女,真讓人羨慕呀。
網友們别裝清高,我知道你們心裡也想,當然隻限于男網友喲。
總結此人一生有幾點是很可以一說的: 1:小日本和朝鮮半島諸國來朝拜時,小日本的使節被排在朝鮮之後,小日本不幹,在明帝面前抗議,于是明帝特别恩賜給當時的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百枚銅鏡,算是補償,以今日觀點看之,此帝豈不是親日,該批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