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回 燕王智襲大甯城 劉貞誤墜反間計

關燈
卻說江一陰一侯吳高,鎮守遼東,雖奉诏征燕,隻以為李景隆大兵将到北平,燕王必無暇他援,故引兵來圍永平。

    不期圍不多時,忽聞燕王親自率兵來援,自知不敵,逐引兵逃歸山海關。

    燕王探知,忙遣張玉率兵追之,斬首數千而還。

     燕王既解永平之圍,遂召諸将議取大甯。

    諸将道:“欲取大甯,必由松亭關而過。

    今松亭關有劉士亨率大兵守之,必破關然後得入。

    況此關險隘難破,倘遲留于此,而李景隆師至北平,北平兵少,恐城中驚恐,奈何?莫若且回師先破景隆,然後來取大甯。

    此萬全之計也。

    ” 燕王道:“不然也。

    襲取之兵,妙乎神速;歸遏之師,利其老頓。

    今出劉家口,徑取大甯,不數日便可至。

    況大甯城中一精一勇,俱調守松亭,守城者不過老弱軍耳,兵到即可破。

    城破之日,因而撫綏守松亭将士家屬,則松亭之衆若不潰,必自降也。

    大甯既得,則大甯之一精一勇皆我之一精一勇,率之而歸擊景隆,直摧枯拉朽。

    若慮北平,北平深溝高壘,守備完固,縱有百萬之衆,未易敢窺!其師屯一日,老一日。

    諸君勿憂。

    ”遂進兵往襲大甯。

     卻說大甯守将有四人。

    兩個都督,一個叫做劉貞,一個叫做陳亨;兩個都指揮,一個叫做蔔萬,一個叫做朱鑒。

    劉貞為人柔懦不斷,易于欺瞞;陳亨小有才幹,卻懷二心,往往與燕府通謀,朱鑒一味樸實,卻不知變;惟蔔萬智勇超群,一心護衛朝廷。

     此時燕王正慮蔔萬骁勇,欲思有以制之,未有計策。

    忽前軍獲大甯探卒十數人,解上帳來。

    燕王心思一計,因召一卒到面前問道:“你叫甚麼名字?”其卒道:“小人叫做王才。

    ”燕王道:“吾有一封緊要書,要寄與蔔将軍。

    你能替一我悄悄送去,不但饒你之罪,且有厚賞。

    ”王才道:“千歲爺若饒了小人之死,莫說送書小事,便蹈湯赴火,亦不敢辭。

    ”燕王大喜,忙賞他酒飯,吃得微醉。

    遂寫了一封書,讓人密密縫在其衣襟之内。

    燕王吩咐他小心送去,不可遺失,又賞了他十兩銀子,遣他去了。

    然後吩咐将衆卒系了,叫人看守。

     内中一卒,叫做李代,為人甚一奸一。

    因問守者道:“這王才為何千歲爺不系,又賞他酒飯、銀子?”守者道:“千歲爺要他送書與蔔将軍,故此賞他。

    ”李代道:“千歲爺差用人了。

    這王才好酒,不小心,最要誤事。

    若差他下書,定要被弄出來。

    你須禀知千歲爺,改差我去,方才謹慎細密。

    我又不要賞賜。

    ” 守者道:“你若果有好心,我與你禀千歲爺。

    ”因走去半晌,複來說道:“我已禀明千歲爺,千歲爺說道:‘王才既已遣出,不便又改。

    你既不要賞,又肯出力,就遣你同去。

    候事成一總賞罷。

    ’”李代聽了大喜,遂辭守者,趕上王才,同回大甯。

     李代要與王才分賞,王才不肯,道:“這是燕王賞我的,為甚我分與你?”李代懷恨,遂悄悄報知劉貞、陳亨道:“王才因探事被獲,私受燕王之賞,替燕王傳書與蔔将軍。

    ”劉貞道:“如今書在何處?”李代道:“現在王才穿的衣内。

    ” 劉貞忙叫人将王才捉來,也不問長短,竟将他衣服剝下來,内中一搜,果然有書密密的縫在衣内。

    取出來打開一看,隻見書中一半是褒獎蔔萬,并謝他通好的言語,一半是诋毀劉貞,叫他圖謀之意。

    遂大怒道:“原來蔔萬與燕王相通,怪道他屢要取大甯!”因與陳亨商量道:“外有強敵,内有接 應,此城危如壘一卵一矣。

    這事若待奏聞,你我一性一命必不能保。

    ” 陳亨道:“兵法雲:‘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事在危急,先發後聞可也。

    ”劉貞以為然,遂伏兵兩廊,着人請蔔萬議事。

    蔔萬不知,竟隻身而來。

    劉貞因喝伏兵拿下。

    蔔萬驚問道:“為何拿我?”劉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