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回 建文帝仁義治世 程教谕術數談兵

關燈
地,金元所興之地也。

    不如乘其有異,早除之以絕後患。

    若陛下念親一親之誼,不忍加誅,當徙封南昌,以絕禍根。

    ”建文帝大驚道:“燕王至親,卿何論至此?”卓敬道:“楊廣隋文,非父子耶?”建文帝聽了,默然良久道:“卿且退,容朕細思。

    ”卓敬退出不題。

     卻說燕王趨出,忙問左右道:“此二臣為誰?”左右道:“右班乃禦史曾鳳韶,左班乃侍中許觀。

    ”燕王道:“誰謂朝中無人?”候宮中朝見過,恐怕有變,忙忙還國去了。

     再說齊泰、黃子澄密奏于帝道:“燕王名雖入朝,實是窺視動靜;又當陛不拜,藐視朝廷。

    既經禦史、侍中彈劾,就該敕法司拿下,以絕禍根。

    不宜縱虎還山,以贻後患。

    ”建文帝道:“燕王為先帝一愛一子,今山陵骨肉未寒,即以小禮治之,不獨失親一親之義,而亦非孝治天下之道。

    朕不忍心為也!”齊泰又奏道:“陛下以仁義待人,真堯舜之心也,但恐人不以堯舜之心待陛下。

    今聞燕王以張玉、朱能為心腹,招軍買馬,聚草屯糧。

    又遣人招天下異人,以圖不軌。

    今不剪除,必有後患。

    ”建文帝道:“燕王既所為不法,當徐圖之,決不可因其來朝而加謀害,以生諸王之心。

    ”因顧黃子登道:“先生尚記東角門之言乎?”黃子澄道:“臣安敢忘?但事須漸次圖之,不可驟也。

    ”建文帝道:“漸次當從何國為先?”黃子澄道:“燕王預備已久,一旦削之,彼或不服,是促其反也。

    今聞周王與燕王相與甚密,結為唇齒,莫若先削周王,使燕知警。

    燕不知警,再加削奪,則勢孤而可圖矣。

    ”建文帝道:“容朕熟思而行。

    ” 到了次日,建文帝覽表章。

    忽見四川嶽地教谕程濟一本奏道:“臣夜觀乾象,見熒惑守心,此兵象也。

    臣以術數占之,當主明年七月,北方有大兵起,侵犯京師,為害不小。

    乞陛下先事撲滅,無贻後悔。

    ”建文帝見了甚是憂懼,因下其章命群臣會議。

     群臣奉旨會議,奏道:“程濟以一教谕無故出位,妄言禍福。

    且事關藩主,大逆不道,罪當斬首。

    ”建文帝見奏,暗想道:“北平燕王,謀為不軌,已有形迹,這程濟一小辟而敢于出位進言,必有所見。

    今其言妄與不妄,尚未可知。

    而無端先斬其首,豈不冤哉!” 次日設朝,召程濟入朝,而叱之道:“你多大官兒,有何才能,辄敢妄言禍福!可細細奏明。

    ”程濟道:“臣子官階雖有大小,而忠君一愛一國之心,則無大小也。

    出位言事,固有大罪,然知而言,則其罪不更甚于出位乎?臣濟幼年,曾遇異人傳授,善天文術數之學。

    近觀熒惑守心,久而不退,且王氣現于朔方,不但明年北方兵起,而弑奪之禍,有不忍言者。

    陛下躬堯舜之仁,以至誠治世,文武群臣,又皆白面書生,但知守平常,而不知禦變,恐一旦噬臍,悔之晚矣。

    臣明知其故,豈敢惜一死而不為陛下陳之?”一面奏,一面痛哭失聲。

     建文帝聽了,殊覺動情,尚不忍加罪。

    當不得左右朝臣一齊跪下奏道:“古今治國有道,巨子論事有體。

    今天下太平,國家全盛。

    而程濟借術數荒唐之說,敢痛哭流涕而妄言禍福,以聳一動人主,當與妖言惑衆同罪。

    陛下若不明正典刑,則谶緯之學進,而仁義道德之政微,則何以治世,何以示後!”建文帝聞奏,心雖知程濟之忠,但屈于群臣交論,無可奈何。

    正要傳旨拿人,忽見程濟又叩頭奏道:“臣罪至大,固不敢求赦。

    但求陛下緩臣之死,将臣系獄,候至明年七月,北平若無兵起,臣到那時,雖被寸斬,亦甘願矣。

    ”建文帝道:“此時斬妝,殊覺無名,到明年斬汝未遲。

    ”因傳旨,将程濟下獄,候至期定奪。

    武士領旨,就将程濟押入獄中監禁。

    隻因這一事,有分教: 今日觸怒皇上之日,異日可顯忠臣之口。

    畢竟後來如何應驗,欲知端的,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