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回 朱太祖誤入廬山

關燈
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搖,不知身在何世!”衆僧雲:“請陛下一觀。

    此處雖系山徑荒涼,也是難得到的。

    ”太祖微笑,擡頭四下觀看,真是一塵不染,萬慮俱消。

    隻見十數衆僧人,身披袈裟,手敲鐘鼓,誦經禮仟。

     太祖看畢,将頭點了點,道:“誠心如此!”老僧引着太祖,行至方丈。

    老僧躬身,奉請太祖上坐,老僧下席相陪。

    少頃,小沙彌捧上茶來。

    須臾茶罷,又擺素齋。

    老僧說道:“山中無物為敬,多有亵渎。

    ”太祖連稱:“不敢,後當報答高情”食畢,老僧随向袖中取出一個緣簿來,面上寫着“萬善同歸”四字。

    雙手遞與太祖,又口中說道:“願主上早發慈悲之心。

    ”太祖接過緣簿,揭開一看,俱列曆代帝王名諱,第一位是漢文帝,喜施馬蹄金一萬;第二位卻是梁武帝,願施雪花銀一萬;第三位便是唐玄宗,樂施寶和珍六斤;第四位是傅大士,施财一萬;第五位卻是呂蒙正,樂助白金二萬;第六位宋仁宗,樂輸銀二萬;第七位晁元相,喜助黃金二百兩;第八位則天後,發生樂施七千金。

    老僧在旁便說:“如今正起黃金寶殿,尚少一位不得完成,望陛下發念。

    ”太祖心中想道:“行兵軍需,尚且不足,那有許多金銀布施。

    ”沒奈何,提筆寫道:“朱元章助銀五千兩。

    ”老僧接過緣簿,深深一揖,再三緻謝,送緣簿回房。

    太祖自思道:“那簿上如何有前朝的人,想是曆代留下來的,亦未可知。

    ”又說道:“和尚不是好惹的,見面就要化緣。

    我本無心到此,被他将茶果诓住,寫上許多銀子。

    若我一日後登了大位,當杜此貪僧,滅盡佛教。

    ”猛想起道:“我在此遊了一會,何不留題,也不枉來此一場。

    ”遂題于碧玉一門上: 手握乾坤殺伐機,威名遠鎮楚江西。

     青鋒起處妖氛淨,鐵馬鳴時夜月移。

     有志掃除平亂世,無心參悟學菩提。

     一陰陰一古木空留意,三嘯長歌過虎溪。

     太祖題畢,老僧出來看見詩句,變色說道:“我這裡是清淨極樂之鄉,無生無滅之地。

    今主上殺伐太重,昨火燒漢兵六十萬,江東大戰,又傷軍卒二十多萬。

    雖然天意,亦當體念民生;貧賤雖殊,痛癢則一。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不從。

    仁與不仁,其理迥别,僧願陛下行仁。

    适才以緣示之,陛下即動嗔念,今吟詩又動殺心。

    陛下即有天下,易得之,亦易失之。

    ”遂叫沙彌洗去字迹。

    太祖自覺慚愧。

    即便辭回。

    老僧道:“此地山路險峻,虎狼且多,吾當遠送。

    ”二人同行,來至橋上,隻見那虎仍然俯伏崖邊。

    太祖看見大懼。

    老僧道:“陛下勿怕,此乃家獸耳……”話未說完,老僧又道:“請看軍兵乘舟來尋主上了。

    ”太祖舉眼忙看,老僧将手往下一推,撲通一聲,跌下河去。

    太祖大叫:“死也!”急忙睜眼看時,已在自家營前。

    衆将一見,甚是歡喜,向前問道:“陛下何處去來?吾等水陸尋了三日,今幸得見天顔。

    ”太祖說:“我才去了半日,如何便是三天? 太祖遂把閑遊事體,細細說了一遍,衆将稱異。

    當晚即在營内治酒賀喜,飲至更深方散,各歸寝處。

    前人有詩雲: 廬山高萬丈,原為不接天。

     一朝雲霧起,天與地相連。

     此段即是太祖誤入廬山也,不題。

     卻說次日,太祖出城取路而回,不一日,便至金陵。

    李善長、劉基、李文忠率文武迎于城外。

    即上表勸登帝位,不允。

    次日,複同百官勸進,因擇三月朔日,即登王位,升奉天殿,群臣相參稱賀。

    次日,太祖告廟,建百司官屬,并賜平漢功臣,論功行賞。

    封陳理為歸德侯。

    又顧李文忠問說:“卿等與吳兵交戰,勝負如何?”文忠說:“臣與湯和合兵,大敗士誠,追至湖州舊館而回。

    士誠卻從杭州過錢塘江,侵婺州等處。

    後聞殿下大破陳友諒,進克武昌,士誠大懼,連夜領兵仍還蘇州。

    ”太祖大笑說:“此真一穴一中鼠矣。

     這且慢題,但我近日聞陳友定為元把守汀州,今卻甚是拔扈,迫脅元福建省平章燕隻不花,此事你們得知否?”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