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回 陳友諒鄱陽大戰
關燈
小
中
大
下潸潸,對衆将士說:“我當初從滁一陽一王起義,今日如此大戰,幸得諸将成功,卻不見了滁一陽一王;二來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并軍士三百名,為我立功,一旦身死,忠臣義士,實可憐憫;三來友諒領雄兵六十萬,與我交鋒,為主者思量大位為天子,為臣者思量富貴作公侯,今者一旦主死臣亡,三軍覆沒,一屍一骨山堆海積,血水汪洋,令我不忍目視。
”劉基等啟說:“昔在殷者為頑民,在周者為順民,彼不順主公,是自取其死,非人所能害之。
”太祖說:“這也說得是。
但如陳兆先是逆賊也先之子,克蓋前愆,更可傷心。
”因命康郎山下建立忠臣廟,春秋二祭。
追贈三十六人的官爵,以韓成為首: 韓成高一陽一侯。
丁普郎濟一陽一郡侯。
陳兆先穎天侯。
宋貴京兆郡侯。
王勝代原郡侯。
李信隴西郡侯。
姜潤定遠侯。
王咬柱太原郡侯。
王鳳顯羅山縣侯。
李志高隴西候。
程國勝安定郡侯。
常惟德懷遠侯。
王德合淝縣侯。
張志雄清河侯。
文貴汝南郡侯。
俞泉下邳郡侯。
劉義彭城郡候。
陳弼穎川郡侯。
後明梁山縣子。
朱鼎合淝縣子。
王清盱眙縣子。
陳沖巢縣子。
王喜先定遠縣子。
汪澤廬江縣子。
丁辟含山縣子。
逯德山汝一陽一縣子。
羅世榮随縣子。
史德勝安定縣子。
徐公輔東海縣子。
裴轸永定縣子。
鄭興表随縣男。
常德勝壽春縣男。
華昌虹縣男。
王仁曹城縣男。
王理五河郡男。
曹信含山縣男。
随死軍士三百人,各依姓名,贈為武毅将軍,正百戶,子孫世襲。
說話間,船已出彭蠡湖口。
上岸,太祖令餘兵俱随常遇春屯紮湖口,止同劉基領兵三百,向南昌而行。
早有朱文正、鄧愈等将出城迎接。
太祖備稱: “漢共攻困三月不克,俱是爾等防禦之密。
”即命取黃金三百兩、白金一千兩、彩緞一百匹,給賜衆将。
文正因啟拒戰死事之臣,共一十三人,乞賜褒崇,以慰九泉。
太祖便問:“趙德勝為我股肱之将,何以遇害?”鄧愈便曆曆把前事說了一遍。
太祖說:“可惜忠良,俱被戰死。
”吩咐鄧愈,照依康郎山,于南昌府城中建廟緻祀。
恰有宋濂在旁又說:“前日葉琛死王事于豫章,亦宜列位并祀為是。
”太祖說:“我正有此意。
你們中書省可議追贈的官爵來。
”因定豫章忠臣廟共祀十四人,以趙德勝為首: 趙德勝梁國公。
李繼先隴西侯。
劉濟彭城郡侯。
許圭高一陽一郡侯。
趙國昭天水侯。
朱潛吉安郡侯。
牛海龍山西侯。
張子明忠節侯。
張德寒山千戶。
徐明合肥縣男。
夏茂成總官使。
葉思成深直侯。
趙天麟天水伯。
葉琛南一陽一郡侯。
太祖定了追贈的官爵,便對宋濂等說:“你們還可做一篇祭文,令祝史于緻親時,朗誦一遍,且同絹帛焚化與他。
”宋濂承命,草成祭文,傳與祀官,不題。
且說當晚,太祖在帳中晚膳才罷,卻見明月如洗,夜色清和,正是孟冬望日。
徘徊月下,忽有金甲二神,随着兩個青衣童子,走入帳來,說: “臣系武當山北極真君座下符使。
大聖有命緻意大明皇帝,頃刻大聖即當進帳說話,萬勿嚴拒。
”太祖聽了,便吩咐大開重門,奉延真君聖駕。
早有香風飄渺而來,擡頭一看,真君已在面前。
太祖急急迎進,分賓而坐。
未及開口,隻見真君就說:“自從前者皇帝來武當賜香以後,未及再晤,今僞漢友諒已亡,其子不久歸附,潇湘之上,荊楚而南,不數年間,亦當盡入版圖,小神令特奉迎。
若草庵見毀一節,成功之後,萬惟留心。
”太祖接應道:“今者友諒雖死,其子陳理又立,本宜乘勝而往,但彼國士卒傷亡已多,一時窮迫,恐無完一卵一,于心慘然。
進退正在猶豫,望神聖指教。
”真君對說:“這也是劫數應該,何以過慮!”風過處拱手而别,卻是睡中一夢。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劉基等啟說:“昔在殷者為頑民,在周者為順民,彼不順主公,是自取其死,非人所能害之。
”太祖說:“這也說得是。
但如陳兆先是逆賊也先之子,克蓋前愆,更可傷心。
”因命康郎山下建立忠臣廟,春秋二祭。
追贈三十六人的官爵,以韓成為首: 韓成高一陽一侯。
丁普郎濟一陽一郡侯。
陳兆先穎天侯。
宋貴京兆郡侯。
王勝代原郡侯。
李信隴西郡侯。
姜潤定遠侯。
王咬柱太原郡侯。
王鳳顯羅山縣侯。
李志高隴西候。
程國勝安定郡侯。
常惟德懷遠侯。
王德合淝縣侯。
張志雄清河侯。
文貴汝南郡侯。
俞泉下邳郡侯。
劉義彭城郡候。
陳弼穎川郡侯。
後明梁山縣子。
朱鼎合淝縣子。
王清盱眙縣子。
陳沖巢縣子。
王喜先定遠縣子。
汪澤廬江縣子。
丁辟含山縣子。
逯德山汝一陽一縣子。
羅世榮随縣子。
史德勝安定縣子。
徐公輔東海縣子。
裴轸永定縣子。
鄭興表随縣男。
常德勝壽春縣男。
華昌虹縣男。
王仁曹城縣男。
王理五河郡男。
曹信含山縣男。
随死軍士三百人,各依姓名,贈為武毅将軍,正百戶,子孫世襲。
說話間,船已出彭蠡湖口。
上岸,太祖令餘兵俱随常遇春屯紮湖口,止同劉基領兵三百,向南昌而行。
早有朱文正、鄧愈等将出城迎接。
太祖備稱: “漢共攻困三月不克,俱是爾等防禦之密。
”即命取黃金三百兩、白金一千兩、彩緞一百匹,給賜衆将。
文正因啟拒戰死事之臣,共一十三人,乞賜褒崇,以慰九泉。
太祖便問:“趙德勝為我股肱之将,何以遇害?”鄧愈便曆曆把前事說了一遍。
太祖說:“可惜忠良,俱被戰死。
”吩咐鄧愈,照依康郎山,于南昌府城中建廟緻祀。
恰有宋濂在旁又說:“前日葉琛死王事于豫章,亦宜列位并祀為是。
”太祖說:“我正有此意。
你們中書省可議追贈的官爵來。
”因定豫章忠臣廟共祀十四人,以趙德勝為首: 趙德勝梁國公。
李繼先隴西侯。
劉濟彭城郡侯。
許圭高一陽一郡侯。
趙國昭天水侯。
朱潛吉安郡侯。
牛海龍山西侯。
張子明忠節侯。
張德寒山千戶。
徐明合肥縣男。
夏茂成總官使。
葉思成深直侯。
趙天麟天水伯。
葉琛南一陽一郡侯。
太祖定了追贈的官爵,便對宋濂等說:“你們還可做一篇祭文,令祝史于緻親時,朗誦一遍,且同絹帛焚化與他。
”宋濂承命,草成祭文,傳與祀官,不題。
且說當晚,太祖在帳中晚膳才罷,卻見明月如洗,夜色清和,正是孟冬望日。
徘徊月下,忽有金甲二神,随着兩個青衣童子,走入帳來,說: “臣系武當山北極真君座下符使。
大聖有命緻意大明皇帝,頃刻大聖即當進帳說話,萬勿嚴拒。
”太祖聽了,便吩咐大開重門,奉延真君聖駕。
早有香風飄渺而來,擡頭一看,真君已在面前。
太祖急急迎進,分賓而坐。
未及開口,隻見真君就說:“自從前者皇帝來武當賜香以後,未及再晤,今僞漢友諒已亡,其子不久歸附,潇湘之上,荊楚而南,不數年間,亦當盡入版圖,小神令特奉迎。
若草庵見毀一節,成功之後,萬惟留心。
”太祖接應道:“今者友諒雖死,其子陳理又立,本宜乘勝而往,但彼國士卒傷亡已多,一時窮迫,恐無完一卵一,于心慘然。
進退正在猶豫,望神聖指教。
”真君對說:“這也是劫數應該,何以過慮!”風過處拱手而别,卻是睡中一夢。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