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回 避诏書假裝病體 湊天時暗接龍須
關燈
小
中
大
擊之逮之,一夫之力耳。
”張昺大喜道:“承教承教,即當行之。
” 葛誠、謝貴辭出,張昺就在後堂,叱退吏者,寫下表章稿兒,報說燕王之病是詐,乞速敕有司削奪護衛,并拿有名官屬等事。
做完本稿,又親自寫成表章,密密封印停當,猶恐怕内中有甚差訛,拿着本稿隻管思察。
不料一時腹痛,要上東廁,本稿不敢放下,就帶到東廁上,重複審視。
看了半晌,覺無着錯,便将本稿一搓一成一一團一,塞在廁中一堵破牆縫内,料無人知。
上完廁走了出來,将封好的本章着人星夜赍往京師去了。
不料這事被那心腹吏李友直看在眼裡。
原來這李友直最有機智,久知燕王是個帝王人物,思量要做個從龍功臣。
時常将張昺的行一事報知燕王,以為入見之禮。
燕王甚是歡喜,就吩咐管門人說:“這人來,即時引入見我,不可遲緩。
”管門人應諾。
恰恰李友直這日看見張昺叱退書吏,自坐後堂,寫下表章,知與燕府有些于礙,便留心伏一在閣子邊悄悄窺看。
看見張昺寫完表章,封印停當,又看見他将本稿帶到廁上,去了半晌,及出來卻是空手。
步到堂上,發過本章,自回私衙去了。
李友直放心不下,走到後堂,細細搜尋,不見有甚蹤迹。
又走到廁上來尋,也是合當有事,那廁邊破牆缺中,露出一些紙角來。
他伸手扯出來,理清一看,恰正是參燕王的本稿,謝貴、葛誠俱列名在内。
遂滿心歡喜,以為此本稿又是進身一個好機會,忙忙拿了,即去報知燕王。
走到燕府,管門人認得李友直是燕王吩咐的人,即時引他入見燕王。
李友直将張昺之事說了一遍,就将本稿呈上。
燕王看了大怒道:“這等一奸一臣,怎敢如此害我!我必要先殺他。
”就對李友直說道:“你為寡人如此留心打探,異日事成,寡人自然重重賞你!”李友直叩謝,退出去了。
燕王就召道衍,将本稿與他看。
又說道:“寡人諸事已備,如今時勢又急,正宜發動,不可遲緩。
”道衍道:“大王獨不記袁柳莊神相之言乎?他許大王‘年交四十,髯過于臍’方登大寶,今大王年雖才交四十,似乎可矣。
但臣竊觀大王,髯尚未過于臍,則猶未可也。
”燕王聽了不悅道:“年可坐待,而髯之長短,卻無定期,如何可待?若必待髯長過于臍,方登大寶,寡人恐大寶之登又成虛望了!” 道衍道:“大福将至,鬼神自然效靈,非可尋常測度。
願大王安俟之,髯生不過旦暮事耳。
”燕王似信不信,無可奈何,隻得退入内宮,時時覽鏡,自顧其髯,或拈弄而咨嗟,或撫視而歎息。
徐王妃見了,問知其故,暗想道:“髯乃氣血所生,必積漸而後長,怎能頃刻便過于臍?王情急望,何以得安!必須如此如此,方可稍慰王懷。
”算計定了,因治酒,苦勸王飲。
燕王被勸,多飲幾杯,不覺大醉,就倒在榻上睡下了。
徐妃乘王睡熟,因将自己頭發,撿選了數百根摘下來,悄悄用手将一根根都打一個結兒,結在燕王龍須之上。
接完了,再用手細細拂拭,竟宛然如生成一樣。
及燕王酒醒,坐起身來,徐妃賀道:“恭喜大王,美髯得時乘運,已長過于臍矣。
” 燕王聽了,低頭一看,用手一撚,果然黑沉沉一縷。
香髯直垂,過于臍。
不覺又驚又喜,因看徐妃笑說道:“我隻睡得片時,為何須忽長如此?雖鬼神栽培,亦所不及。
賢妃忙忙賀我,定知其故?”徐妃笑而不言。
燕王再三盤問,徐妃方奏道:“此妾之發也。
因見王情不悅,妾心正憂,故将妾發戲接王須,以博大王之一笑。
不期天假妾,若竟若生成,實大王之洪福也!” 燕王聽了大喜道:“此乃鳳尾接龍須也!”因挽徐妃同坐,道:“賢妃有如此靈心,又有如此巧手,異日同享富貴,是賢妃自得,非寡人所及也。
”二人甚喜。
隻因這一事,有分教: 天心有定,人事湊合。
欲知後事,請看下文。
”張昺大喜道:“承教承教,即當行之。
” 葛誠、謝貴辭出,張昺就在後堂,叱退吏者,寫下表章稿兒,報說燕王之病是詐,乞速敕有司削奪護衛,并拿有名官屬等事。
做完本稿,又親自寫成表章,密密封印停當,猶恐怕内中有甚差訛,拿着本稿隻管思察。
不料一時腹痛,要上東廁,本稿不敢放下,就帶到東廁上,重複審視。
看了半晌,覺無着錯,便将本稿一搓一成一一團一,塞在廁中一堵破牆縫内,料無人知。
上完廁走了出來,将封好的本章着人星夜赍往京師去了。
不料這事被那心腹吏李友直看在眼裡。
原來這李友直最有機智,久知燕王是個帝王人物,思量要做個從龍功臣。
時常将張昺的行一事報知燕王,以為入見之禮。
燕王甚是歡喜,就吩咐管門人說:“這人來,即時引入見我,不可遲緩。
”管門人應諾。
恰恰李友直這日看見張昺叱退書吏,自坐後堂,寫下表章,知與燕府有些于礙,便留心伏一在閣子邊悄悄窺看。
看見張昺寫完表章,封印停當,又看見他将本稿帶到廁上,去了半晌,及出來卻是空手。
步到堂上,發過本章,自回私衙去了。
李友直放心不下,走到後堂,細細搜尋,不見有甚蹤迹。
又走到廁上來尋,也是合當有事,那廁邊破牆缺中,露出一些紙角來。
他伸手扯出來,理清一看,恰正是參燕王的本稿,謝貴、葛誠俱列名在内。
遂滿心歡喜,以為此本稿又是進身一個好機會,忙忙拿了,即去報知燕王。
走到燕府,管門人認得李友直是燕王吩咐的人,即時引他入見燕王。
李友直将張昺之事說了一遍,就将本稿呈上。
燕王看了大怒道:“這等一奸一臣,怎敢如此害我!我必要先殺他。
”就對李友直說道:“你為寡人如此留心打探,異日事成,寡人自然重重賞你!”李友直叩謝,退出去了。
燕王就召道衍,将本稿與他看。
又說道:“寡人諸事已備,如今時勢又急,正宜發動,不可遲緩。
”道衍道:“大王獨不記袁柳莊神相之言乎?他許大王‘年交四十,髯過于臍’方登大寶,今大王年雖才交四十,似乎可矣。
但臣竊觀大王,髯尚未過于臍,則猶未可也。
”燕王聽了不悅道:“年可坐待,而髯之長短,卻無定期,如何可待?若必待髯長過于臍,方登大寶,寡人恐大寶之登又成虛望了!” 道衍道:“大福将至,鬼神自然效靈,非可尋常測度。
願大王安俟之,髯生不過旦暮事耳。
”燕王似信不信,無可奈何,隻得退入内宮,時時覽鏡,自顧其髯,或拈弄而咨嗟,或撫視而歎息。
徐王妃見了,問知其故,暗想道:“髯乃氣血所生,必積漸而後長,怎能頃刻便過于臍?王情急望,何以得安!必須如此如此,方可稍慰王懷。
”算計定了,因治酒,苦勸王飲。
燕王被勸,多飲幾杯,不覺大醉,就倒在榻上睡下了。
徐妃乘王睡熟,因将自己頭發,撿選了數百根摘下來,悄悄用手将一根根都打一個結兒,結在燕王龍須之上。
接完了,再用手細細拂拭,竟宛然如生成一樣。
及燕王酒醒,坐起身來,徐妃賀道:“恭喜大王,美髯得時乘運,已長過于臍矣。
” 燕王聽了,低頭一看,用手一撚,果然黑沉沉一縷。
香髯直垂,過于臍。
不覺又驚又喜,因看徐妃笑說道:“我隻睡得片時,為何須忽長如此?雖鬼神栽培,亦所不及。
賢妃忙忙賀我,定知其故?”徐妃笑而不言。
燕王再三盤問,徐妃方奏道:“此妾之發也。
因見王情不悅,妾心正憂,故将妾發戲接王須,以博大王之一笑。
不期天假妾,若竟若生成,實大王之洪福也!” 燕王聽了大喜道:“此乃鳳尾接龍須也!”因挽徐妃同坐,道:“賢妃有如此靈心,又有如此巧手,異日同享富貴,是賢妃自得,非寡人所及也。
”二人甚喜。
隻因這一事,有分教: 天心有定,人事湊合。
欲知後事,請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