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回 席道士傳授秘術 宗和尚引見英君
關燈
小
中
大
,又數十年而後就衰,此開國久遠之大規模也。
若殺伐初定,而即繼以仁柔,名雖美,吾恐其不克終也。
” 道衍聽了大喜道:“老師發千古所未發,弟子方知治世英雄之才識與經生腐儒相去不啻天淵。
” 席道士見道衍善參能悟,也甚歡喜,就留在觀中住下,日夕讨論。
又将天文地理、兵書戰策,一一傳授。
道衍又堅心習學,一住五年,無不一精一妙。
正是: 名世雖天生,學不離人事。
人事合天心,有為應得志。
一日,席道士對道衍說:“汝術已一精一,可以用世矣。
今年丙子,天下機括将動,汝可潛遊四方,以觀機會,他日功成,再得相會。
”道衍道:“弟子聞隆中有聘,莘野有徵,賢者之事。
弟子雖不肖,豈宜往就?”席道士道:“彼一時,此一時,況徵聘也不一道,有千金之聘不如一顧之重者,存其意可也,不可膠柱而鼓瑟。
”道衍道:“老師吩咐,敢不佩服?即此行矣。
” 又過了數日,道衍果别了席道士,又向四方遨遊。
但這番的道衍,與前番的道衍大不相同。
正是: 當日才華俱孟一浪一,而今學已貫天人。
從來人物難皮相,明眼方能認得真。
道衍胸中有了許多才略,便覺眼空一世。
每每遊到一處,看的世人都不上眼,難與正言,遂常作瘋颠之狀。
一日遊到帝阙之下,見許多開國老臣,俱已凋謝。
而後來文武,皆白面書生,不知事變。
天下所畏者,太祖一人耳。
太祖若一旦不測,而諸王分封太侈,豈能常保無虞?遂逆流而上,遊于三山二水;又乘流而下,遊于金焦、北固。
曆覽那些山川形勝,因浩然長歎道:“金陵雖說是龍蟠虎踞,然南方柔一弱,終不能制天下之強。
” 一日,坐在金山寺中亭子上,偶賦覽古詩一首,遂書于壁上道: 谯櫨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道衍題罷,甚是得意,不提防亭子背後走出一個人來,将道衍劈胸扭住道:“好和尚,你在此鄙薄南朝,譏诮時政,将欲謀反耶?” 道衍聽了,吃了一驚,吓得面如土色,忙忙回頭一看,原來不是别人,卻是一個老和尚,法名宗泐,是太祖敬重的國師。
看他道容可掬,不像是個壞人,心下方才放了一半,因說道:“弟子無心題詠,有何不到之處,老師便以‘謀反’二字相加,莫非戲乎?” 宗泐道:“你這和尚,還要嘴強,我說明了,使你心服。
你首二句,‘戰血幹’、‘花凋殘’,說殺伐雖定,而民困未解,是也不是?第三句‘山近雲亂’,明明譏刺江南淺薄,而王法無序;第四句:‘夜月寒’,明明譏诮時政,而王綱不振;第五句至末句,明明是慕北平形勢勝江南淺薄,天乃有意于北平。
你不要瞞我,我心亦與你相同,何不與我共商之。
” 道衍道:“實不瞞老師說:關中氣竭,伊洛四沖。
當今形勢,實在北平。
但不識燕王何如王耳?”宗泐道:“燕王龍行虎步,大類當今皇上。
你若不放心,我打聽得他隻在這些時該來朝。
我同你候他一見,便知道了。
”道衍道:“如此甚好。
” 二人商量定了,遂同到金陵。
恰好燕王來朝見過,就要回國,有敕曰:“大小群臣,護送出城。
” 這日,燕王起駕,群臣俱紛紛送出龍江關外。
宗泐與道衍見遲不得,隻得也就混在衆臣中,隻說是奉旨護送。
衆臣都知道宗泐是太祖敬重的國師,皆讓他先見。
燕王素亦深知,便先宣他進去。
宗泐見宣,就領道衍一同入去。
宗泐先進朝見,燕王道:“寡人還國,雖蒙聖恩,敕諸臣護送,怎好勞重國師?”宗泐道:“貧衲一來奉旨護送,二來有一道友,願見殿下,故領來一朝。
”說罷,就叫道衍:“且過來朝見。
” 道衍一面朝見,一面就将燕王細視。
見燕王龍形風姿,瞻視非常,自是帝王氣象,滿心歡喜。
便瘋瘋颠颠,拜了四拜。
燕王看見道衍形狀音古,不像和尚的舉動,分明是個異人。
便留心問道:“你這和尚,一向做何事體?今日要來朝見寡人?”道衍戲着臉答道:“貧僧朝見殿下,也沒甚事,隻要送一頂白帽子與殿下戴。
” 此時百官俱在門外察聽,左右近侍又多,燕王心知道衍話中有因,欲要再問,恐怕他又說出什麼不遜之言,被人察聽不便,隻得轉作含怒道:“原來是個瘋和尚。
看國師面上,既朝見過,去了罷。
”道衍道:“去,去,去。
”遂下階走出。
隻因這一去,有分教: 驅将猛虎歸去,引得神龍出來。
不知燕王再說何話,且看下回分解。
若殺伐初定,而即繼以仁柔,名雖美,吾恐其不克終也。
” 道衍聽了大喜道:“老師發千古所未發,弟子方知治世英雄之才識與經生腐儒相去不啻天淵。
” 席道士見道衍善參能悟,也甚歡喜,就留在觀中住下,日夕讨論。
又将天文地理、兵書戰策,一一傳授。
道衍又堅心習學,一住五年,無不一精一妙。
正是: 名世雖天生,學不離人事。
人事合天心,有為應得志。
一日,席道士對道衍說:“汝術已一精一,可以用世矣。
今年丙子,天下機括将動,汝可潛遊四方,以觀機會,他日功成,再得相會。
”道衍道:“弟子聞隆中有聘,莘野有徵,賢者之事。
弟子雖不肖,豈宜往就?”席道士道:“彼一時,此一時,況徵聘也不一道,有千金之聘不如一顧之重者,存其意可也,不可膠柱而鼓瑟。
”道衍道:“老師吩咐,敢不佩服?即此行矣。
” 又過了數日,道衍果别了席道士,又向四方遨遊。
但這番的道衍,與前番的道衍大不相同。
正是: 當日才華俱孟一浪一,而今學已貫天人。
從來人物難皮相,明眼方能認得真。
道衍胸中有了許多才略,便覺眼空一世。
每每遊到一處,看的世人都不上眼,難與正言,遂常作瘋颠之狀。
一日遊到帝阙之下,見許多開國老臣,俱已凋謝。
而後來文武,皆白面書生,不知事變。
天下所畏者,太祖一人耳。
太祖若一旦不測,而諸王分封太侈,豈能常保無虞?遂逆流而上,遊于三山二水;又乘流而下,遊于金焦、北固。
曆覽那些山川形勝,因浩然長歎道:“金陵雖說是龍蟠虎踞,然南方柔一弱,終不能制天下之強。
” 一日,坐在金山寺中亭子上,偶賦覽古詩一首,遂書于壁上道: 谯櫨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道衍題罷,甚是得意,不提防亭子背後走出一個人來,将道衍劈胸扭住道:“好和尚,你在此鄙薄南朝,譏诮時政,将欲謀反耶?” 道衍聽了,吃了一驚,吓得面如土色,忙忙回頭一看,原來不是别人,卻是一個老和尚,法名宗泐,是太祖敬重的國師。
看他道容可掬,不像是個壞人,心下方才放了一半,因說道:“弟子無心題詠,有何不到之處,老師便以‘謀反’二字相加,莫非戲乎?” 宗泐道:“你這和尚,還要嘴強,我說明了,使你心服。
你首二句,‘戰血幹’、‘花凋殘’,說殺伐雖定,而民困未解,是也不是?第三句‘山近雲亂’,明明譏刺江南淺薄,而王法無序;第四句:‘夜月寒’,明明譏诮時政,而王綱不振;第五句至末句,明明是慕北平形勢勝江南淺薄,天乃有意于北平。
你不要瞞我,我心亦與你相同,何不與我共商之。
” 道衍道:“實不瞞老師說:關中氣竭,伊洛四沖。
當今形勢,實在北平。
但不識燕王何如王耳?”宗泐道:“燕王龍行虎步,大類當今皇上。
你若不放心,我打聽得他隻在這些時該來朝。
我同你候他一見,便知道了。
”道衍道:“如此甚好。
” 二人商量定了,遂同到金陵。
恰好燕王來朝見過,就要回國,有敕曰:“大小群臣,護送出城。
” 這日,燕王起駕,群臣俱紛紛送出龍江關外。
宗泐與道衍見遲不得,隻得也就混在衆臣中,隻說是奉旨護送。
衆臣都知道宗泐是太祖敬重的國師,皆讓他先見。
燕王素亦深知,便先宣他進去。
宗泐見宣,就領道衍一同入去。
宗泐先進朝見,燕王道:“寡人還國,雖蒙聖恩,敕諸臣護送,怎好勞重國師?”宗泐道:“貧衲一來奉旨護送,二來有一道友,願見殿下,故領來一朝。
”說罷,就叫道衍:“且過來朝見。
” 道衍一面朝見,一面就将燕王細視。
見燕王龍形風姿,瞻視非常,自是帝王氣象,滿心歡喜。
便瘋瘋颠颠,拜了四拜。
燕王看見道衍形狀音古,不像和尚的舉動,分明是個異人。
便留心問道:“你這和尚,一向做何事體?今日要來朝見寡人?”道衍戲着臉答道:“貧僧朝見殿下,也沒甚事,隻要送一頂白帽子與殿下戴。
” 此時百官俱在門外察聽,左右近侍又多,燕王心知道衍話中有因,欲要再問,恐怕他又說出什麼不遜之言,被人察聽不便,隻得轉作含怒道:“原來是個瘋和尚。
看國師面上,既朝見過,去了罷。
”道衍道:“去,去,去。
”遂下階走出。
隻因這一去,有分教: 驅将猛虎歸去,引得神龍出來。
不知燕王再說何話,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