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回 劉基就人論興衰 太祖順天傳大位

關燈
未久遭夭折。

    長孫嗣統亦希奇,五十五月遭大缺。

    燕子高飛入帝官,水馬年來分外烈。

    釋子女子仍有兆,倡亂畫策皆因劫。

     六月冰渡天意微,與難之人皆是節。

    青龍火裡着袈裟,此事聞之心膽裂。

     太祖看罷,艴然不悅道:“‘五十五月”,朕祚止此乎?”劉基道:“陛下聖祚綿遠,但此所言,非言聖祚,别有指也。

    ”太祖道:“燕子為誰?釋子又為誰?”劉基道:“天機臣不敢洩,陛下但就字義詳察,當自得之。

    ” 太祖沉思半晌道:“天機亦難細解,但觀其大意,必有變更之舉。

    朕日夜所憂者,此也。

    先生道德通玄,有何良策,可以為朕消弭?”劉基道:“殺運未除,雖天地亦不能自主,神聖亦不能挽回。

    況臣下愚,有何良策?惟望陛下修德行仁,順以應之,則天心人事将有不待計而自完全矣。

    若欲後事而圖,非徒無益,必且有害。

    ” 太祖長歎不已,道:“天道朕豈敢違?但念後人愚昧仁柔,不知變計,欲先生指迷,庶可保全。

    ”劉基道:“陛下深慮及此,子孫之永佑。

    ”太祖道:“朕思青龍者,青宮也;火裡者,危地也;袈裟者,僧衣也。

    此中明明有趨避之機,先生何惜一言,明可指示乎?”劉基忙起立道:“臣蒙聖谕諄諄,敢不披瀝肝膽?”又回頭左右一看,見四旁無人,因趨進一步,俯伏于聖座之前,細細密秦。

    語秘,人皆不聞,又見太祖又加歎息。

    君臣密語半晌,劉基方退下就坐。

     太祖乃傳旨,敕禮部立取度牒三張,又敕工部立取剃刀一把,僧衣鞋帽齊備。

    又叱退左右,君臣們密密織封停當,又敕一謹慎太監王钺,牢固收藏,遵旨至期獻出。

    又賜飲數杯,劉基方謝恩退出。

    正是: 天心不可測,聖賢能測之。

     祖宗有深意,子孫哪得知? 太祖自此之後,便安心立皇太孫為嗣,遂次第分遣諸王,各就藩封。

    諸王受命,俱欣然就道。

    惟燕王心下不服。

     原來這燕王,為人智勇絕倫,自幼便從太祖東征西戰,多立奇功,太祖深一愛一之。

    燕王亦自負其才,以為諸王莫及,往往以唐朝小秦王李世民自比。

    自見皇太孫立了東宮,心甚不悅,隻因太祖一寵一愛一有加,尚望有改立命。

    不料一時竟遣就藩封,心下愈加不服,然聖旨已出,焉敢有違?隻得怏怏就封燕國。

     這燕國乃古北平之地,自來強悍,金元皆于此而興。

    這燕王又是一北方豪傑,況且地靈人傑,适然湊着,自然生出許多事來,誰肯幹休老死?故燕王到了國中,便一陰一懷大志,暗暗招納英豪,隻候太祖一晏駕,便思大舉。

    國中凡有一才一略之人,皆收養府中。

     但燕地終是一隅,不能得出類拔萃的異人,因遣心腹之人,分道往天下去求。

    隻因這一求,有分教: 熊飛渭水明王夢,龍卧南一陽一聖主求。

     不知訪出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