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回 牧牛童成群聚會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草脈英雄起,讴歌曆數歸。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翼亮真文德,丕承戢武威。
聖圖天廣大,崇祀日光輝。
陵寝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陵飛。
卻說昙雲長老賃下房子,與朱公夫婦安頓,又借些資本與他生意。
不止一日,卻是九月時候,不暖不寒,風清日朗,真好天色。
長老心中轉念道: “去年臘月廿四晚,入定之時,分明聽得是九月間真主誕生。
前月,伽藍分明囑咐好生救護天子。
這幾時不曾往朱公處探望,不知會生得是男是女。
我且出門走一遭。
”将到伽藍殿邊,忽見一人走來,長老把眼看了看,這人生得: 一雙碧眼,兩道修眉。
一雙碧眼光炯炯,上一逼一層霄;兩道侈眉虛飄飄,下過臍底。
顴骨棱棱,真個是煙霞色相;豐神烨烨,偶然來地上神仙。
行如風送殘雲,立似不動泰山。
那人卻對長老說道:“我有丸藥兒,可送去與前日那租房子住的朱公家下生産時用。
”長老明知他是仙人,便将手接了說:“曉得!”隻見清風一陣,那人就不見了。
長老竟把丸藥送與朱公說:“早晚婆婆生産可用。
”朱公接藥,說道:“難得到此,素齋了去。
”說畢,便進内說:“打點素齋,供養長老。
”長老自在門首。
不多時,隻見得一村人,是老是少,都說骸疤焐系娜脹罰?喂時韌?找煅?獠剩俊?長老同衆人擡頭齊看,但聞天上八音齊振,諸鳥飛繞,五色雲中,恍如十來個天娥彩女,抱着個孩兒,連白光一條,自東南方從空飛下,到朱公家裡來。
衆人正要進内,隻見朱公門首,兩條黃龍繞住,裡面大火沖天,煙塵陡亂。
衆人沒一個擡得頭,開得眼,各自回家而去。
長老也慌張起來。
卻好朱公出來說:“蒙師父送藥來,我家婆婆便将去咽下,不覺異香遍體。
方才幸得生下一孩兒,甚是光彩,且滿屋都覺香馥侵人。
”長老說:“此時正是未牌,這命極貴,須到佛前寄名。
”朱公許諾。
長老回寺去了,不題。
卻說朱公自去河中取水沐浴,忽見紅羅浮來,遂取去做衣與孩子穿之,故所居地方,名曰“紅羅巷”,古迹至今猶存。
且說生了的孩子,即是太祖。
三日内不住啼哭,舉家不安。
朱公隻得走到寺中伽藍殿内,祈神保佑。
長老對朱公說:“此事也非等閑,諒非藥餌可愈,公可急回安頓。
”長老正送朱公出門,隻見路上走過一個道人,頭頂鐵冠,大叫道:“你們有希奇的病,不論大小可治。
”長老便同朱公問說:“有個孩子,生下方才三日,隻是啼哭。
你可醫得麼?”那道人說:“我已曉得他哭了,故遠遠特來見他。
我若見他,包你他便不哭。
”朱公聽說,便辭了長老,即同道人至家,抱出新生孩子來見道人。
那道人把手一搖,口裡囑咐說:“莫叫莫叫,何不當初莫笑。
前路非遙,日月并行便到,那時還你個呵呵笑。
”拱手而别,出門去了。
朱公抱了孩子進去,正要出來款待道人,四下裡找尋不見。
次後,朱家的孩子再也不哭,真是奇異。
一日兩,兩日三,早已是滿月兒、百祿兒、拿周兒。
朱公将孩子送到皇覺寺中佛前忏悔,保佑易長易大,因取蚌佛名,叫做朱元龍,字曰廷瑞。
三歲、五歲,也時常到寺中戲耍,不覺長成十一歲了。
朱公夫婦家中,忍饑受餓,難以度日,将三個大兒子俱雇與人家傭工去了,隻有小兒子元龍在家。
一日,鄰舍汪婆走來,向朱公道:“何不将元龍雇與劉太秀家牧牛,強似在家忍餓。
”朱公思想道:“也罷!”遂煩汪婆與劉太秀說明。
太祖道:“我這個人豈肯與他人牧牛!”父母再三哄勸,他方肯。
母親同汪婆送至劉家。
且說太祖在劉家,一日一日,漸漸熟了,每日與衆孩子玩耍。
将土壘成高台,内有兩三個大的,要做皇帝玩耍,坐在上面。
太祖下拜,隻見大孩子骨碌碌跌的頭青臉腫。
又一個孩子說:“等我上去坐着,你們來拜。
”太祖同衆孩子又拜,這個孩子将身撲地,更跌得狠些。
衆人吓的皆不敢上台。
太祖說:“等我上去!”衆孩子朝上來拜,太祖端然正坐,一絲不動。
衆孩子隻得聽他使令,每日玩耍不題。
一日,皇覺寺做道場,太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翼亮真文德,丕承戢武威。
聖圖天廣大,崇祀日光輝。
陵寝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陵飛。
卻說昙雲長老賃下房子,與朱公夫婦安頓,又借些資本與他生意。
不止一日,卻是九月時候,不暖不寒,風清日朗,真好天色。
長老心中轉念道: “去年臘月廿四晚,入定之時,分明聽得是九月間真主誕生。
前月,伽藍分明囑咐好生救護天子。
這幾時不曾往朱公處探望,不知會生得是男是女。
我且出門走一遭。
”将到伽藍殿邊,忽見一人走來,長老把眼看了看,這人生得: 一雙碧眼,兩道修眉。
一雙碧眼光炯炯,上一逼一層霄;兩道侈眉虛飄飄,下過臍底。
顴骨棱棱,真個是煙霞色相;豐神烨烨,偶然來地上神仙。
行如風送殘雲,立似不動泰山。
那人卻對長老說道:“我有丸藥兒,可送去與前日那租房子住的朱公家下生産時用。
”長老明知他是仙人,便将手接了說:“曉得!”隻見清風一陣,那人就不見了。
長老竟把丸藥送與朱公說:“早晚婆婆生産可用。
”朱公接藥,說道:“難得到此,素齋了去。
”說畢,便進内說:“打點素齋,供養長老。
”長老自在門首。
不多時,隻見得一村人,是老是少,都說骸疤焐系娜脹罰?喂時韌?找煅?獠剩俊?長老同衆人擡頭齊看,但聞天上八音齊振,諸鳥飛繞,五色雲中,恍如十來個天娥彩女,抱着個孩兒,連白光一條,自東南方從空飛下,到朱公家裡來。
衆人正要進内,隻見朱公門首,兩條黃龍繞住,裡面大火沖天,煙塵陡亂。
衆人沒一個擡得頭,開得眼,各自回家而去。
長老也慌張起來。
卻好朱公出來說:“蒙師父送藥來,我家婆婆便将去咽下,不覺異香遍體。
方才幸得生下一孩兒,甚是光彩,且滿屋都覺香馥侵人。
”長老說:“此時正是未牌,這命極貴,須到佛前寄名。
”朱公許諾。
長老回寺去了,不題。
卻說朱公自去河中取水沐浴,忽見紅羅浮來,遂取去做衣與孩子穿之,故所居地方,名曰“紅羅巷”,古迹至今猶存。
且說生了的孩子,即是太祖。
三日内不住啼哭,舉家不安。
朱公隻得走到寺中伽藍殿内,祈神保佑。
長老對朱公說:“此事也非等閑,諒非藥餌可愈,公可急回安頓。
”長老正送朱公出門,隻見路上走過一個道人,頭頂鐵冠,大叫道:“你們有希奇的病,不論大小可治。
”長老便同朱公問說:“有個孩子,生下方才三日,隻是啼哭。
你可醫得麼?”那道人說:“我已曉得他哭了,故遠遠特來見他。
我若見他,包你他便不哭。
”朱公聽說,便辭了長老,即同道人至家,抱出新生孩子來見道人。
那道人把手一搖,口裡囑咐說:“莫叫莫叫,何不當初莫笑。
前路非遙,日月并行便到,那時還你個呵呵笑。
”拱手而别,出門去了。
朱公抱了孩子進去,正要出來款待道人,四下裡找尋不見。
次後,朱家的孩子再也不哭,真是奇異。
一日兩,兩日三,早已是滿月兒、百祿兒、拿周兒。
朱公将孩子送到皇覺寺中佛前忏悔,保佑易長易大,因取蚌佛名,叫做朱元龍,字曰廷瑞。
三歲、五歲,也時常到寺中戲耍,不覺長成十一歲了。
朱公夫婦家中,忍饑受餓,難以度日,将三個大兒子俱雇與人家傭工去了,隻有小兒子元龍在家。
一日,鄰舍汪婆走來,向朱公道:“何不将元龍雇與劉太秀家牧牛,強似在家忍餓。
”朱公思想道:“也罷!”遂煩汪婆與劉太秀說明。
太祖道:“我這個人豈肯與他人牧牛!”父母再三哄勸,他方肯。
母親同汪婆送至劉家。
且說太祖在劉家,一日一日,漸漸熟了,每日與衆孩子玩耍。
将土壘成高台,内有兩三個大的,要做皇帝玩耍,坐在上面。
太祖下拜,隻見大孩子骨碌碌跌的頭青臉腫。
又一個孩子說:“等我上去坐着,你們來拜。
”太祖同衆孩子又拜,這個孩子将身撲地,更跌得狠些。
衆人吓的皆不敢上台。
太祖說:“等我上去!”衆孩子朝上來拜,太祖端然正坐,一絲不動。
衆孩子隻得聽他使令,每日玩耍不題。
一日,皇覺寺做道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