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

關燈
曰:“吾自壯從軍,屢傷矢石,其害無過于此。

    大丈夫死便死,但恨不能從主上掃清中原,勳垂竹帛耳。

    ”言訖遂卒。

    文正等同三軍大恸失聲,即具棺椁殡殓,益加小心堅守。

     卻說張子明潛夜駕小船,越水關,曉夜兼行了九日,方抵牛渚渡登岸。

     又經四個日頭,得到廬州,即見太祖,上表求救。

    太祖說:“這賊乘虛取我江西,大為可惡!”因問:“兵勢若何?”子明說:“彼兵雖多,然鬥死者亦不少。

    此時江水日涸,賊之巨艦皆不利用;況師久乏糧,大兵一至,必可破矣。

    ”太祖因囑咐子明先回,說:“但堅守一月,吾當取之。

    ”子明辭了出帳,還至湖口,恰被友諒巡兵捉住。

    送到友諒帳前,子明略無懼色。

    友諒便說:“你招得文正來降,必有重用。

    ”子明暗想道:“若不假計,必緻誤了軍國大事,不如順口兒應承,且到城下再做區處。

    ”便應道:“這個盡使得。

    ”友諒大喜,就封為親軍萬戶侯之職。

    子明拜謝,便說:“待我去招他來降。

    ”走至城邊,大叫說:“前蒙元帥令小辟到廬州上表,主公吩咐道: ‘元帥謹守城池,目下便統大兵自來。

    ’不期回至湖口,為漢兵所獲。

    友諒要我招元帥來降,我特佯許脫身,來見元帥,告知此情。

    我今必然死于賊人之手,望元帥盡忠報國,與主公平定天下!”言訖下馬撞階而死。

    友諒大怒,說:“吾被這厮所誘了!”令左右枭子明首級,懸于南昌城外不題。

     卻說太祖聞南昌被圍,因還金陵,集諸将商議說:“我欲救江西,猶恐呂珍、張虬、左君弼襲我之後;又聞張士誠起兵二十萬,侵犯常州四郡,湯和等與戰又不見勝。

    似此二路兵來,如何設法應敵?”衆将都說:“江西離此尚遠,今蘇湖一帶地方,民衆肥饒,宜先攻打,待士誠平複,盡力去攻友諒,庶金陵無肘腋之患。

    ”惟劉基說道:“士誠自守彈丸,今雖侵犯東南,有李丞相、湯鼎臣、耿炳文等,連兵拒守,包得不妨。

    若呂珍、張虬、左君弼等,乘虛襲後,可留一将,領兵五萬,駐于淮西,則三賊亦不足懼。

    恐友諒居上流,且名号不正,宜先除滅陳氏,後除士誠,如囊中物矣。

    ”太祖存省了一會,便說:“陳友諒剽輕而志驕,便好生事,張士誠狡懦而器小,便無遠圖;若先攻士誠,友諒必空國襲我金陵了。

    攻取自有先後,軍師所見極妙。

    ”因令常遇春、李文忠,發兵十萬,再起淮西水兵十萬,同救江西,攻取友諒。

    刻日從牛渚渡入大江,逆流而西。

     此時正是至正二十三年癸卯秋七月中旬景色,太祖乘黃舟中,行船中卻有王祎、宋濂、常遇春、李文忠等在側。

    太祖歎說:“秋江入目,忽起壯懷。

     卿等可作一詞,以記秋江之景。

    ”王祎援筆而就。

    太祖接來一看,隻見寫道: 蘆花飄白絮,楓葉落紅英。

    霜凋嫩芰,又青又赤點清波;露滴殘荷,半白半黃浮水面。

    漁舟橫蕩,商韻徹青霄;畫舫輕搖,網珠羅碧水。

    又若萬點寒雲,歸鴉飛落暮池塘;一一團一練雪,野鹭低栖平渚上。

    岸畔黃花金獸眼,樹頭紅葉火龍鱗。

     太祖看畢贊曰:“真寫出秋江景色,極佳!極妙!”宋濂亦賦詩一首道: 清水秋天晚,孤鴻落照斜。

     一航風棹穩,迅速到天涯。

     太祖大悅,說:“浙東才士大集,不相颉颃。

    學問之博,王祎不如宋濂;才思之宏,宋濂不如王祎;各成其妙。

    ”兩人俱賜帛五匹。

     卻說前路人馬已抵鄱一陽一,湖口上早有探馬報與陳友諒得知。

    友諒便宣張定邊及帳内多官計議迎敵。

    張定邊沉思半晌,便上前奏說:“臣已有計在此。

    ”不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