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五十二

關燈
瞿式耜列傳 瞿式耜,号稼軒,南直常熟人;萬曆丙辰進士。

     弘光乙酉,任廣西巡撫、都禦史。

    會清兵入閩、福州失陷,式耜與廣總督丁魁楚會議監國;适大學士呂大器自閩至,兵部尚書李永茂以守制并至,佥謂「監國無若永明王賢;且為神宗嫡孫,應立」。

    永明王,諱由榔,桂王之子。

    初封衡州,以寇亂徙寓梧。

    桂王薨,永明猶在衰绖中也。

    于丙戌(按原文誤乙酉)十月十四日監國,改元「永曆」,以肇慶府署為行宮。

    置官僚:丁魁楚、呂大器、瞿式耜俱為大學士,而魁楚兼戎政、大器兼中樞、式耜兼铨政;永茂請終制。

    會唐舊相蘇觀生、何吾驺奔回廣東,與布政史顧元鏡于十一月擁立隆武弟唐王聿■〈金粵〉監國,年号「紹武」,以都司為行宮;與永曆相角。

    贛州兵敗,司禮監太監王坤趣永曆走梧州;式耜謂:『今日之立,為祖宗雪仇恥,正宜奮大勇以号遠近。

    梧州一去,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争之不得,遂移梧州。

    永曆遣兵科給事中彭耀往,谕以倫序親疏、監國先後;觀生殺耀于市,日集兵相向。

    兵部侍郎林佳鼎督兵防禦,受東将詐降,沒水死。

    秉筆太監王坤内批以粵巡使王化澄為粵督,代佳鼎;呂大器以病去,複晉大司馬,掌中樞。

    式耜疏言:『化澄誠賢,有廷論;斜封墨敕,何可為例!請補部疏為得體』。

    蓋伋伋為閹慮也。

    晉永茂大學士,永茂以守制辭,請專知經筵,不入直;乃疏薦十五人。

    王坤不悅,遂以他事斥其所薦禦史劉湘客;永茂佛然曰:『朝廷方以經筵責茂,茂以十五人進,非私也。

    斥湘客者,斥茂也』!即日解舟去。

    式耜疏言:『大臣論薦,新朝盛事。

    司禮辄去取其間,無以服禦史,何以安大臣』!王坤複疏薦海内賢碩數十人,式耜又言:『司禮抑人不可,薦人尤不可』!吏科劉鼒等疏論「坤内臣,不得薦人」。

    永曆怒,斥逐鼒等。

    禦史童琳參都禦史周光夏越資序題、差亂台規;命廷杖:皆以式耜力救,得免。

     十二月,清将李成棟兵薄廣州,命前鋒數十人以紅巾裹頭,扮作廣軍,直至城下,奪門而入,擒紹武并周王、益王、遼王等,皆遇害;蘇觀生棄市,顧元鏡、何吾驺投誠,百姓剃髮歸順。

    遂兵發往南、韶,而規下肇慶。

    式耜請視師,督戰士駐峽口。

    王坤複請永曆西避之;式耜争之不聽,遂駕小艇上西峽。

    丁亥正月,至梧州;時丁魁楚走岑溪、王化澄走浔州,随行者止式耜一人。

    成棟克定肇慶,高、雷、廉三郡俱下;清兵薄梧州,永曆走桂林。

    式耜肅殿陛、敕守禦,誕告楚、蜀各鎮:「粵西居山川上遊,桂誠可都」;疏請防守道裡之可達桂林者。

    時何騰蛟以閣部督師,而丁魁楚在岑溪屯兵千餘,水陸設伏,大戰藤江;丁兵敗,魁楚中箭死,隰江、平樂相繼投順。

    王坤又趣永曆往楚,式耜上疏曰:『駕不幸楚,楚師得以展布,自有出楚之期。

    茲半年之内,三、四播遷;民心兵心狐疑局促,如飛瓦翻手散而覆手合』。

    又曰:『在粵而粵在,去粵而粵危。

    我進一步,則人亦進一步;我去速一日,則人來亦速一日』。

    又曰:『楚不可遽往,粵不可輕棄!今日勿遽往,則往也易;今日若輕棄,更入也難』。

    又曰:『海内幅員,止在一隅。

    以全盛視西粵,則一隅似小;而就粵恢中原,則一隅甚大。

    若棄而不守,愚者亦知其拱手送矣』!擎跪涕泣,不可挽;無已,請身留桂。

    乃命式耜留守桂林,各路悉秉節制。

    式耜仍疏請暫住全州,以扼楚、粵之中;永曆走武岡。

     清兵薄桂林,式耜與桂守将焦琏嬰城死守;用西洋大砲擊中馬騎,開門出戰。

    自辰抵午不及餐,式耜括署中未蒸飯分哺之;士卒騰飽奮擊,清兵敗去。

    以保桂功,晉太子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