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四十九

關燈
閩虔兩廣死義列傳 陳子壯 劉中藻 張家玉 黎遂球 姚奇胤 陳邦彥 蘇觀生 彭期生 王景亮 ·陳子壯,号秋濤,廣東南海人。

    萬曆己未賜進士第三人,授編修。

    天啟辛酉,奉命祝南海。

    甲子,出典試兩浙。

    魏珰用事,所在營生祠,索子壯題柱且匾其堂;正色拒之。

    會父給事中熙昌極數忠賢罪,觸廷怒,被黜;因并坐子壯「試錄拟程,诽謗不敬」,同日去朝。

    田居十年。

     烈皇帝踐祚,逆黨散落,起熙昌都谏;而子壯旋以宮谕居憂。

    又五年,晉少宗伯,入為講官,多裨益,上嘗稱「先生」而不名。

    丙子,有宗才換授之議,疏戚尊卑頗未協。

    子壯力争之,以為「事有未必然者三、有不可行者五」;語激切。

    上怒,且廷杖;幸聖母太後垂涕道帝、廷臣亦連谏申救,配贖而還。

    搆「雲淙書院」以自娛。

     弘光改元,以禮部尚書兼詹事,敦促嚮用;甫抵金陵,而南事複壞。

    隆武改元,诏子壯以大學士兼大司馬,督兵援贛。

    兵及大庾嶺而延平不保,且止。

     粵陷,子壯潛迹九江(村)。

    明年丁亥,清撫佟須子壯急,一見;已脫去,謀舉兵。

    起義旗,出号海上;治戰艦,衆數千人。

    同事者不一部,而陳邦彥一師最堅,嘗與犄角,窺廣州。

    邦彥與約,七日□□應并起。

    子壯先之,事洩,内應敗,退保高明;時邦彥亦保清遠。

    清先破清遠,疾攻高明,旬日失援,子壯被執,怒髮張目不一屈;大言曰:『吾世受國恩,且身為大臣,無不死』!臨刑,呼「高皇帝」不絕口;磔且盡,猶聞其氣。

    時白日忽暗無色,人多太息;時年五十有二。

    所着有「南唐集」行世。

     時與子壯共義烈死,有麥而炫、朱實蓮二人。

    而炫,字章闇,高明人;崇祯辛未進士,官禦史。

    協守高明,城破,守東安;被械,見害。

    實蓮,字子潔,南海人;天啟辛酉賢書。

    曆任台谏,署守高明。

    城破,被執,與子壯同日被刑。

     ·劉中藻,号洞山,閩之福安人。

    崇祯庚辰進士,授行人。

    甲申之變,中藻以計潛匿,或誤傳以為從賊;中藻憤此誤,必欲創為過人,以白其心于天下。

     乙酉,唐藩正位,擢中藻兵科給事中。

    而魯藩時監國紹興,唐使中藻奉诏下魯;因馳手敕谕江上諸公,且懷印晉其勳。

    中藻性敏辯,五官可互用;方召對,向帝前作長短言,竟至日晡,皇後親為調羹賜之。

    中藻懷疾至魯,未谒王,而先遍曆諸營,騰閩谕;且曰:『閩中聖人,負不世之姿;身曆艱難、練時故,于書籍無所不窺。

    自奉儉,推誠與人。

    勤于政,不設宮婢,皇後侍燭每達旦。

    三诏皆從禦草,群臣不借一筆;請竟讀此诏,無不把淚奮袂而起。

    極知魯功師臣暴露江上久,而王謙而尊、分猶子,而王沖而文,或以坐享無事;則閩之受群臣堅請乃在七月,魯尚未監國也。

    唐以叔父,事先;無兩大,則魯宜有所自處矣』。

    時魯之臣競奔慕唐賢聲,意以可任,見中藻皆喜。

    以故中藻身未三四日、言無數百言,而江上數十萬之師鹹南向受命,因中藻馳表入閩稱賀;其自閣部張國維而下,三、四臣奉魯如故。

    中藻乃請谒王,中書謝雲生廷诘中藻,中藻沮。

    會閩督戎鄭芝龍私表及魯,稱魯功德,願驅馳勿後。

    此觀望故智,王以為果然,由是不肯開诏;曰:『叔父能大饷我師,亦協守江上,事定而後議』。

    明年,閩因稍稍移饷,江幹被劫,督饷使臣陸清源被殺;魯不問。

    五月,魯事敗,芝龍撤仙霞之守。

    八月,閩事亦敗,中藻走海上,集諸師出沒,挺旗幟。

    魯晉中藻大司馬總制,不受。

     丁亥,鄖西王兵起,複建甯;監國以鄭彩兵困福清州。

    九月,中藻乘勢恢福安、羅源、甯德、政和。

    明年,複壽甯及浙之慶元、泰順等縣。

    已而清以勁兵破壽甯,中藻奇兵旋複之。

    己醜,魯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守福甯。

    清盛兵攻圍四十餘日,中藻每戰必克,斃清衆萬餘。

    城中糧竭,猶枵腹以戰;守陴者疲不起,中藻以忠義撫循之,猶擐甲向清。

    清以書招降之,怒斥清使;硃批原書,示以必死。

    久之,食婦人、食老幼,人心不變。

    城垂陷,中藻設一座于公堂,張黃屋于案上,供隆武敕印;冠帶衣绯,取窩弓藥名草弩者——見血立死,自刺臂出血,毒入攻心。

    将倒入座,中藻曰:『卧而死,非丈夫也』!遂起立,以兩手據案而死。

    城破,兵入,見中藻僵立,若大驚下拜。

    子思城,投井死。

     ·張家玉,号芷園;崇祯癸未進士。

    甲申國變,周鳳翔且殉難,遺書家玉——家玉爾雅溫文,貌若婦人,然中懷剛毅、大節不移,書此與訣。

    會為賊所執,以其年少,欲降之;作陳情書以絕賊,略曰:『前翰林院庶吉士張家玉謹啟:伏惟不沒人之忠者,所以有忠臣;不沒人之孝者,所以有孝子。

    如家玉者,宜比例古賓臣,旌别其門曰「有明張先生之廬」。

    不然,臨以刀鋸、設以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