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掌錄
關燈
小
中
大
蛙翻腹似出字,死蚓如之字。
方吃潑飯,聞鄰家琵琶作《鳳栖梧》,食饅頭未畢,阍人報建安章秀才上谒。
迎客既歸,見内門上畫鐘馗擊小鬼。
故雲:&lsquo打死又何妨&rsquo。
&rdquo哲宗嘗灼艾,諸内侍欲娛上,或舉其詩,上笑不已。
竟不灼艾而罷。
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複懼内。
婦翁死,哭于路。
其孺人性素嚴,呼入穗幕中。
诟之曰:&ldquo路哭,何因無淚?&rdquo漸曰:&ldquo以帕拭幹。
&rdquo妻嚴戒曰:&ldquo來日早,臨棺須見淚。
&rdquo漸曰:&ldquo唯。
&rdquo計既窘,來日,以寬巾納濕紙置于額,大叩其颡而恸。
恸罷,其妻又呼入窺之。
妻驚曰:&ldquo淚出于眼,何故額流?&rdquo漸對曰:&ldquo豈不聞自古雲水出高原。
&rdquo聞者大笑。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
微行娼館,為不逞者所窘。
曼卿醉,與之校,為街司所錄。
曼卿詭怪不羁,謂主者曰:&ldquo乞隻就本廂科決。
&rdquo欲诘旦歸館供職。
廂帥不喻其谑,曰:&ldquo此必三館仆人也。
&rdquo杖而遣之。
吳中一士人,曾為轉運司别試解頭。
以此自負,好附托顯位。
是時,侍禦史李至知常州,丞相莊敏龐公知湖州。
士人遊毗陵,挈其徒飲倡家,顧謂一驺卒曰:&ldquo汝往白李二,我在此飲,速遣有司持酒肴來。
&rdquo李二,謂禦史也。
俄頃,郡廚以飲食至,甚豐腆。
有一蓐醫,适在其家,見其事,後至禦史家,語及之。
李君極怪,使人捕驺卒得之,乃兵馬都監所假受士人教戒,就使庖買飲食以绐坐客耳。
李乃杖驺卒,使街司白士人出城。
郡僚有相善者,出與之别,唁之曰:&ldquo倉卒遽行,當何所詣?&rdquo士人應曰:&ldquo且往湖州依龐九耳。
&rdquo聞者莫不大笑。
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
因府會,寇忠湣令乞詩于魏處士野。
野贈之詩曰:&ldquo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
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谙。
&rdquo座客大發一噱。
張丞相好草聖而不工,流輩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
使其侄錄之,當波險處,侄罔然而止。
執所書問曰:&ldquo此何字?&rdquo丞相熟視久之,亦自不識。
诟其侄曰:&ldquo胡不早問?緻吾忘之。
&rdquo 李丹大夫客都下,一年無差遣。
乃授昌州倅,議者以去家遠,乃改授鄂州。
淵材聞之,乃吐飯,大步往谒見其人。
言:&ldquo丈丈改鄂倅,有之乎?&rdquo李曰:&ldquo然。
&rdquo淵材怅然曰:&ldquo誰為丈丈謀。
昌,佳郡也。
奈何去之?&rdquo李驚曰:&ldquo供給豐乎?&rdquo曰:&ldquo非也。
&rdquo&ldquo民訟簡乎?&rdquo曰:&ldquo非也。
&rdquo曰:&ldquo然則,何以知其佳?&rdquo淵材曰:&ldquo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rdquo聞者傳以為笑。
石曼卿瘾于酒,谪仙之才也。
然善戲,嘗出遊報甯寺,馭者失控,馬驚,曼卿堕馬,從吏遽扶掖升鞍。
市人聚觀,意其必大诟怒。
曼卿徐着鞭,謂馭者曰:&ldquo賴我是石學士也,若瓦學士,豈不破碎乎?&rdquo 王榮老嘗官于觀州,罷官渡江,七日風作不得濟。
父老曰:&ldquo公箧中蓄奇物,此江神極靈,當獻之,得濟。
&rdquo榮老顧無所有,有玉麈尾,即以獻之,不可。
又以端石硯獻之,不可。
又以宣尼虎帳獻之,亦不驗。
夜卧念曰:&ldquo有黃魯直草書扇,題韋應物詩雲:&lsquo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rsquo&rdquo即取視。
惝恍之間曰:&ldquo我猶不識,彼甯識之乎?&rdquo持以獻之。
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兩鏡對展。
南風徐來,帆一飽而濟。
吾意江神,必元佑遷客鬼為之。
不然,亦何嗜之深也。
書此可發一笑。
方吃潑飯,聞鄰家琵琶作《鳳栖梧》,食饅頭未畢,阍人報建安章秀才上谒。
迎客既歸,見内門上畫鐘馗擊小鬼。
故雲:&lsquo打死又何妨&rsquo。
&rdquo哲宗嘗灼艾,諸内侍欲娛上,或舉其詩,上笑不已。
竟不灼艾而罷。
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複懼内。
婦翁死,哭于路。
其孺人性素嚴,呼入穗幕中。
诟之曰:&ldquo路哭,何因無淚?&rdquo漸曰:&ldquo以帕拭幹。
&rdquo妻嚴戒曰:&ldquo來日早,臨棺須見淚。
&rdquo漸曰:&ldquo唯。
&rdquo計既窘,來日,以寬巾納濕紙置于額,大叩其颡而恸。
恸罷,其妻又呼入窺之。
妻驚曰:&ldquo淚出于眼,何故額流?&rdquo漸對曰:&ldquo豈不聞自古雲水出高原。
&rdquo聞者大笑。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
微行娼館,為不逞者所窘。
曼卿醉,與之校,為街司所錄。
曼卿詭怪不羁,謂主者曰:&ldquo乞隻就本廂科決。
&rdquo欲诘旦歸館供職。
廂帥不喻其谑,曰:&ldquo此必三館仆人也。
&rdquo杖而遣之。
吳中一士人,曾為轉運司别試解頭。
以此自負,好附托顯位。
是時,侍禦史李至知常州,丞相莊敏龐公知湖州。
士人遊毗陵,挈其徒飲倡家,顧謂一驺卒曰:&ldquo汝往白李二,我在此飲,速遣有司持酒肴來。
&rdquo李二,謂禦史也。
俄頃,郡廚以飲食至,甚豐腆。
有一蓐醫,适在其家,見其事,後至禦史家,語及之。
李君極怪,使人捕驺卒得之,乃兵馬都監所假受士人教戒,就使庖買飲食以绐坐客耳。
李乃杖驺卒,使街司白士人出城。
郡僚有相善者,出與之别,唁之曰:&ldquo倉卒遽行,當何所詣?&rdquo士人應曰:&ldquo且往湖州依龐九耳。
&rdquo聞者莫不大笑。
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
因府會,寇忠湣令乞詩于魏處士野。
野贈之詩曰:&ldquo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
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谙。
&rdquo座客大發一噱。
張丞相好草聖而不工,流輩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
使其侄錄之,當波險處,侄罔然而止。
執所書問曰:&ldquo此何字?&rdquo丞相熟視久之,亦自不識。
诟其侄曰:&ldquo胡不早問?緻吾忘之。
&rdquo 李丹大夫客都下,一年無差遣。
乃授昌州倅,議者以去家遠,乃改授鄂州。
淵材聞之,乃吐飯,大步往谒見其人。
言:&ldquo丈丈改鄂倅,有之乎?&rdquo李曰:&ldquo然。
&rdquo淵材怅然曰:&ldquo誰為丈丈謀。
昌,佳郡也。
奈何去之?&rdquo李驚曰:&ldquo供給豐乎?&rdquo曰:&ldquo非也。
&rdquo&ldquo民訟簡乎?&rdquo曰:&ldquo非也。
&rdquo曰:&ldquo然則,何以知其佳?&rdquo淵材曰:&ldquo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rdquo聞者傳以為笑。
石曼卿瘾于酒,谪仙之才也。
然善戲,嘗出遊報甯寺,馭者失控,馬驚,曼卿堕馬,從吏遽扶掖升鞍。
市人聚觀,意其必大诟怒。
曼卿徐着鞭,謂馭者曰:&ldquo賴我是石學士也,若瓦學士,豈不破碎乎?&rdquo 王榮老嘗官于觀州,罷官渡江,七日風作不得濟。
父老曰:&ldquo公箧中蓄奇物,此江神極靈,當獻之,得濟。
&rdquo榮老顧無所有,有玉麈尾,即以獻之,不可。
又以端石硯獻之,不可。
又以宣尼虎帳獻之,亦不驗。
夜卧念曰:&ldquo有黃魯直草書扇,題韋應物詩雲:&lsquo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rsquo&rdquo即取視。
惝恍之間曰:&ldquo我猶不識,彼甯識之乎?&rdquo持以獻之。
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兩鏡對展。
南風徐來,帆一飽而濟。
吾意江神,必元佑遷客鬼為之。
不然,亦何嗜之深也。
書此可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