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縱虎歸山深入虎穴
關燈
小
中
大
…”
張敬安微笑接道:“小弟久聞少林派被譽為武林中泰山北鬥,門下弟子,個個武功高強,今日一見,方知傳言非虛。
” 胡柏齡緩步走到那勁裝中年大漢身側,說道:“周兄傷勢如何,如若無礙,咱們要早些趕路,如果傷勢沉重,那就先到兄弟‘迷蹤谷’中去,休息幾日再走不遲。
” 他微一沉忖,又道:“據我推想,這少林和尚身受重傷之後,勢将引起其他僧侶報複之心,再晚片刻,隻怕就難以走得了。
” 那勁裝大漢雖然身受傷勢不輕,但卻不願示弱,大笑說道:“區區一點傷勢,兄弟還可以支撐得住,咱們還是趕路要緊。
”轉過身子,當先向前奔去。
胡柏齡翻身上馬,一抖缰繩,健馬如飛,疾追上去,追到那勁裝大漢時,突然伸出右臂,一把将勁裝大漢抱上馬鞍,自己一點馬镫,翻身而下,笑道:“周兄身受微傷,不宜奔行趕路,請用兄弟坐騎。
” 那勁裝大漢,回頭望了胡柏齡一眼,也未說一句感激之言,縱馬而行。
半宵緊趕,待天色黎明時光,已離“迷蹤谷”五十餘裡,張敬安突然躍下馬背說道: “師兄奔走半夜,想已疲累,請騎小弟坐騎。
”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小兄毫無倦意,師弟不用客氣。
” 張敬安猶豫了一陣,道:“小弟有幾句話,未能事先相告師兄,心中極是不安……不過……不過……”他不過了半天,仍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胡柏齡道:“師弟有什麼難言苦衷嗎?” 張敬安道:“不敢再瞞師兄,家師等早已到了北嶽,小弟相訪之時,因受家師告誠,故而未曾相告師兄。
” 胡柏齡心頭一震,暗暗想道:我隻料他近日内會趕來北嶽,想不到卻已先到,這麼看将起來,隻怕他陰謀早已發動…… 胡柏齡沉思片刻接口說道:“酆師叔做事,一向神出鬼沒,不知他老人家現在何處,快帶小兄去見他老人家,我已十幾年未見過酆師叔了。
” 張敬安微微一笑,道:“家師就在左近,隻是這兩匹健馬,不知該如何處理才好?” 胡柏齡是何等聰明之人,一聽張敬安的話,立時了解他話中含意,略一沉忖,舉手一掌擊在張敬安坐馬頭上。
但見那健馬長頸一擡,倒地死去。
胡柏齡擡頭看去,隻見那勁裝中年大漢,仍然端坐在馬上不動,雙手扶鞍,兩目緊閉,晨光中望去,臉色一片蒼白,不禁一皺眉頭,暗道:“此人受傷甚重,再走上十裡路,非從馬上跌下不可。
”大步走了過去,左手扶住那勁裝大漢,右手一掌擊中馬頭。
那馬一聲低嘶,卧斃地上。
張敬安望了那勁裝大漢一眼,問道:“周兄的傷勢很重嗎?” 胡柏齡知他此刻已無行動之能,伸手把他背在身上,說道:“小兄背着他走吧!” 張敬安道:“有勞師兄了。
”轉身直向一個山腳處奔去。
胡柏齡緊随身後而行,轉過了一個山腳,景物突然一變。
隻見兩道山壁夾峙着一條山谷,谷中滿是高可及人的荒草,除了那道荒谷之外,再也沒有可通之路了,不禁微微一怔,道:“師弟,難道酆師叔就在這荒草中嗎?” 張敬安道:“不錯。
”身子一側,直向荒草中鑽去。
胡柏齡緊随身後,走入草中。
這條山谷,荒草甚深,進入數尺,人已全被荒草淹沒。
張敬安雙手分拂荒草,走的十分緩慢,似是在暗中用心辨認路途。
深入了二三裡路,張敬安才停下了腳步,高高舉起雙手,互擊三掌。
片刻之後,遙聞擊掌相應之聲。
眼前荒草一陣波動,突然現出來兩個勁裝大漢,來人一見張敬安,齊齊抱拳一禮。
張敬安道:“師父在嗎?” 左面那勁裝大漢,打量了胡柏齡一眼,反問道:“這人是誰?” 張敬安笑道:“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當今綠林盟主,胡柏齡,胡師兄!” 兩個大漢微微一拱手,道:“久仰,久仰。
”轉身向前走去。
這兩人的身份,顯然沒有張敬安高,但神情詞色之間,對待張敬安并不如何尊重。
胡柏齡故意輕輕的咳了一聲,引得那兩人注意後,低聲對張敬安道:“小兄就此去見酆師叔,不知是否方便?我看還是由師弟先去通報一聲的好。
” 張敬安還未來及答話,忽聞一個遙遙的聲音,傳入耳際,道:“不用啦!”聲音不大,但卻入耳驚心,聽得字字清晰。
胡柏齡暗暗吃了一驚,忖道:“這分明是酆師叔的聲音,千裡傳音入密之法,不足為怪,但他能聽到我和張師弟之言,難道十餘年未見,他真已練具上乘武功中天視地聽之技不成……”警覺之心暗中提高不少,高聲答道:“弟子久未拜見師叔慈顔,無時不在念中,又不敢冒昧相訪,驚擾了師叔的清修……” 遙聞一個清晰陰冷的笑聲,傳了過來,截住他未完之言,說道:“賢師侄取得綠林盟主之位,替令師和我增了不少光彩,老夫正有嘉客來訪,無暇親身出迎。
” 胡柏齡高聲答道:“怎敢相勞師叔大駕。
” 那兩個迎來的勁裝大漢,聽得酆秋和胡柏齡對話之後,忽然變的對胡柏齡客氣起來,一前一後地分草帶路。
胡柏齡、張敬安等人又走了四五丈遠,到一座突立的大石前面,那個勁裝大漢當先停下腳步,恭恭敬敬對那大石一個長揖,說道:“當今綠林盟主胡柏齡求見師尊。
”
” 胡柏齡緩步走到那勁裝中年大漢身側,說道:“周兄傷勢如何,如若無礙,咱們要早些趕路,如果傷勢沉重,那就先到兄弟‘迷蹤谷’中去,休息幾日再走不遲。
” 他微一沉忖,又道:“據我推想,這少林和尚身受重傷之後,勢将引起其他僧侶報複之心,再晚片刻,隻怕就難以走得了。
” 那勁裝大漢雖然身受傷勢不輕,但卻不願示弱,大笑說道:“區區一點傷勢,兄弟還可以支撐得住,咱們還是趕路要緊。
”轉過身子,當先向前奔去。
胡柏齡翻身上馬,一抖缰繩,健馬如飛,疾追上去,追到那勁裝大漢時,突然伸出右臂,一把将勁裝大漢抱上馬鞍,自己一點馬镫,翻身而下,笑道:“周兄身受微傷,不宜奔行趕路,請用兄弟坐騎。
” 那勁裝大漢,回頭望了胡柏齡一眼,也未說一句感激之言,縱馬而行。
半宵緊趕,待天色黎明時光,已離“迷蹤谷”五十餘裡,張敬安突然躍下馬背說道: “師兄奔走半夜,想已疲累,請騎小弟坐騎。
”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小兄毫無倦意,師弟不用客氣。
” 張敬安猶豫了一陣,道:“小弟有幾句話,未能事先相告師兄,心中極是不安……不過……不過……”他不過了半天,仍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胡柏齡道:“師弟有什麼難言苦衷嗎?” 張敬安道:“不敢再瞞師兄,家師等早已到了北嶽,小弟相訪之時,因受家師告誠,故而未曾相告師兄。
” 胡柏齡心頭一震,暗暗想道:我隻料他近日内會趕來北嶽,想不到卻已先到,這麼看将起來,隻怕他陰謀早已發動…… 胡柏齡沉思片刻接口說道:“酆師叔做事,一向神出鬼沒,不知他老人家現在何處,快帶小兄去見他老人家,我已十幾年未見過酆師叔了。
” 張敬安微微一笑,道:“家師就在左近,隻是這兩匹健馬,不知該如何處理才好?” 胡柏齡是何等聰明之人,一聽張敬安的話,立時了解他話中含意,略一沉忖,舉手一掌擊在張敬安坐馬頭上。
但見那健馬長頸一擡,倒地死去。
胡柏齡擡頭看去,隻見那勁裝中年大漢,仍然端坐在馬上不動,雙手扶鞍,兩目緊閉,晨光中望去,臉色一片蒼白,不禁一皺眉頭,暗道:“此人受傷甚重,再走上十裡路,非從馬上跌下不可。
”大步走了過去,左手扶住那勁裝大漢,右手一掌擊中馬頭。
那馬一聲低嘶,卧斃地上。
張敬安望了那勁裝大漢一眼,問道:“周兄的傷勢很重嗎?” 胡柏齡知他此刻已無行動之能,伸手把他背在身上,說道:“小兄背着他走吧!” 張敬安道:“有勞師兄了。
”轉身直向一個山腳處奔去。
胡柏齡緊随身後而行,轉過了一個山腳,景物突然一變。
隻見兩道山壁夾峙着一條山谷,谷中滿是高可及人的荒草,除了那道荒谷之外,再也沒有可通之路了,不禁微微一怔,道:“師弟,難道酆師叔就在這荒草中嗎?” 張敬安道:“不錯。
”身子一側,直向荒草中鑽去。
胡柏齡緊随身後,走入草中。
這條山谷,荒草甚深,進入數尺,人已全被荒草淹沒。
張敬安雙手分拂荒草,走的十分緩慢,似是在暗中用心辨認路途。
深入了二三裡路,張敬安才停下了腳步,高高舉起雙手,互擊三掌。
片刻之後,遙聞擊掌相應之聲。
眼前荒草一陣波動,突然現出來兩個勁裝大漢,來人一見張敬安,齊齊抱拳一禮。
張敬安道:“師父在嗎?” 左面那勁裝大漢,打量了胡柏齡一眼,反問道:“這人是誰?” 張敬安笑道:“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當今綠林盟主,胡柏齡,胡師兄!” 兩個大漢微微一拱手,道:“久仰,久仰。
”轉身向前走去。
這兩人的身份,顯然沒有張敬安高,但神情詞色之間,對待張敬安并不如何尊重。
胡柏齡故意輕輕的咳了一聲,引得那兩人注意後,低聲對張敬安道:“小兄就此去見酆師叔,不知是否方便?我看還是由師弟先去通報一聲的好。
” 張敬安還未來及答話,忽聞一個遙遙的聲音,傳入耳際,道:“不用啦!”聲音不大,但卻入耳驚心,聽得字字清晰。
胡柏齡暗暗吃了一驚,忖道:“這分明是酆師叔的聲音,千裡傳音入密之法,不足為怪,但他能聽到我和張師弟之言,難道十餘年未見,他真已練具上乘武功中天視地聽之技不成……”警覺之心暗中提高不少,高聲答道:“弟子久未拜見師叔慈顔,無時不在念中,又不敢冒昧相訪,驚擾了師叔的清修……” 遙聞一個清晰陰冷的笑聲,傳了過來,截住他未完之言,說道:“賢師侄取得綠林盟主之位,替令師和我增了不少光彩,老夫正有嘉客來訪,無暇親身出迎。
” 胡柏齡高聲答道:“怎敢相勞師叔大駕。
” 那兩個迎來的勁裝大漢,聽得酆秋和胡柏齡對話之後,忽然變的對胡柏齡客氣起來,一前一後地分草帶路。
胡柏齡、張敬安等人又走了四五丈遠,到一座突立的大石前面,那個勁裝大漢當先停下腳步,恭恭敬敬對那大石一個長揖,說道:“當今綠林盟主胡柏齡求見師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