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血濺荒山江湖驚變

關燈
身後,乃是鐘一豪。

     萬映霞一見胡柏齡,竟如見了親人一般,朝前一撲,抱住胡柏齡大腿,說了一聲:“望叔叔替爹爹報仇……”話音未落,已“哇”的一聲,哀哀恸哭起來。

     胡柏齡躍落當場,虎目環掃,點頭哼了一聲,道:“霞兒你且不要哭,愚叔既來了,此事自是由愚叔做主。

    ”說着慈祥的撫摸着她零亂的秀發,轉臉對文天生道:“天生你來照應你師妹。

    ”說着緩緩向萬曉光屍體處走去。

     面垂黑紗的鐘一豪,見盟主胡柏齡向前走去,也一跨步,緊随身後跟去。

     冷面閻羅俯身一看萬曉光死狀之慘,真是不忍卒睹,一時心緒缭亂,諸般往事,一齊襲上心頭,心想:大哥安居萬月峽,已與江湖紛争全無關系,在那裡靜享人間清福,安樂天年,如不是自己率衆到他萬月峽,他也絕不緻牽入這江湖是非之場。

    想到此處,不由得歉然叫了一聲:“大哥,這全是我這不肖的兄弟害了你。

    ” 他仰起頭來,看着天上藍天白雲,再想到大哥對他那種至情至理的愛護關切,可是如今萬月峽景物依舊,而自己唯一敬愛的大哥,卻已人天兩隔,永無晤期……想到這裡,心中一酸,忍不住淌下幾滴英雄淚。

     擡眼一望,紫陽道長及武當門人,還站在一側,一拭眼淚,起身向紫陽道長走去。

     他知武當派在武林地位,與少林宛如泰山北鬥,而自己今天身為天下綠林盟主,心中雖然悲恸萬分,也不能孟浪從事,當下抱拳問道:“請問道長,武當派乃天下武林正大門派,不知何故興此無名之師,侵及我大哥萬月峽?” 紫陽道長稽首還禮道:“此事實出于誤會,萬大俠身遭此劫,貧道正自追悔……” 胡柏齡冷冷一笑,道:“道長也不用推诿,你武當派大舉侵犯萬月峽之事,胡某早就獲知,隻是我大哥尊重武當乃武林正大門派,凡事定能按照武林規矩行事,所以不允兄弟參與此事,哪知你們武當門人,竟不顧江湖武林道義,仗着人多勢衆,作此違背武林公道之事,此時道長卻口稱事出誤會,不知何以自解。

    ” 冷面閻羅胡柏齡詞嚴義正,侃侃反駁紫陽道長之言,隻問得紫陽道長一時間,無詞以對,怔了半晌,才道:“尊駕所問,實在使貧道慚愧,事已如此,不得不對尊駕實說。

    隻為萬大俠與貧道師弟,略有嫌隙,師弟無知,竟趁貧道因事他往之時,擅傳本派令谕,率衆前來萬月峽,待貧道事畢返歸,方知此事,就怕事态擴大,所以星夜趕來此處,不料萬大俠已連傷我武當門徒多人,誤會既成,要想解說,自是不易……” 紫陽道長話還未完,胡柏齡哈哈大笑,道:“如此說來,胡某已知道長之心了,想是道長來到萬月峽,一見門下已有傷亡,也就不問青紅皂白,但知偏袒門下,終于惱羞成怒,全力出手,以命相搏……” 胡柏齡說到此處,紫陽道長忙截道:“尊駕言詞休要過于偏激,想貧道蒙祖師慈悲,接掌武當門戶以來,自問待人處事,還不敢逾越情理二字,萬大俠名重武林,貧道處理此事,哪敢魯莽,對自己門人更是毫無偏袒之心。

    ” 胡柏齡道:“既是如此,道長處理就不能算公道。

    ” 紫陽道長笑道:“但不知尊駕憑什麼指責我不公道,以你高見,要如何作法才算公道?” 胡柏齡冷哼一聲,道:“道長既知門人擅傳貴派令谕,來到此處,就應與我大哥先謝驚擾之罪,然後按照門規,處罰私傳令谕之人,之後再與我大哥當面解決兩下紛争,如此既可一顯武當正大門派的氣度,也可令天下武林英雄敬服。

    ” 紫陽道長聽得肅然動容,道:“難怪尊駕被擁為綠林盟主,适才高見,貧道極是佩服,但是貧道雖屬樗栎之材,但蒙先師耳提面命,朝夕教導,自然懂得做人做事之理,貧道如何處貴此事,尊駕可問萬大俠門人。

    ”冷面閻羅胡柏齡,向文天生查問究竟,文天生便将紫陽道長來的經過情形,一一叙出。

     胡柏齡聽得連連點頭,贊道:“道長處事,在下雖然拜服,不過此錯依然是道長一手所鑄。

    ” 紫陽道長問道:“但不知貧道又錯在何處?” 胡柏齡道:“我大哥行道江湖,譽滿武林,道長不是不知,何況我大哥自喪妻之後更是淡泊名利,退隐山林,從未過問讧湖之事,此事天下皆知,道長領袖武林,對此事怎麼不明察事理,一意孤行起來了呢?” 紫陽道長被問的臉色微變,但随即又平靜下來,道:“萬大俠清操風标,我等自是尊敬,但十年前一十四條人命也不得不問。

    ” 胡柏齡哼哼冷笑,道:“道長此話,說的更是欺人之談,縱然我大哥身負奇學,難道道長就認定黃河案十四條命案,是我大哥所為嗎?請問道長,武當以劍術名播天下,那麼凡為劍刃所傷之人,能否一律歸罪于武當門下呢?” 紫陽道長定力深厚,但被胡柏齡一陣駁斥,也不免微泛怒意,冷冷一笑,道:“尊駕與貧道如此說話,難道是以你綠林盟主的地位,來教訓貧道的嗎?” 胡柏齡也冷笑道:“不敢,不敢,在下隻是與道長共争真理。

    ” 紫陽道長一捋長髯,道:“我們抛下黃河案之事不談,我武當門下五條人命難道就該白白犧牲的嗎?” 胡柏齡面色陡變,道:“道長對門下依然如此義重,能為他們報仇,難道大哥待我情逾手足,愛如父兄,我胡某人就能忍下這筆血仇,抽身不管嗎?今天你身為正大門派掌門之人,能強詞奪理,不顧道義,我這冷面閻羅還有什麼顧忌不成?” 雙方舌劍唇槍,一陣激辯,都不禁有了怒意,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那侍立紫陽道長身後的武當門人,一見胡柏齡聲嚴厲色的指斥掌門師尊,也都一個個怒形于色,互遞了一個眼色,各踏方位,跨前兩步。

     那面蒙黑紗的鐘一豪早把武當門人的行動看在眼内,心裡暗暗竊笑,随手取下折扇,扇扇搖搖的,也向前邁進了幾步,與胡柏齡成犄角之勢,以防武當門人猝然出手。

     文天生也把這種情勢看的非常清楚,他擔心師妹在過度的憂傷之下,貿然出手,或是受到武當門人的驚擾,所以強按下心頭的悲傷,站在萬映霞身側,以待應變。

     這時紫陽道長捋須長笑,道:“貧道對此事,自問無愧,雖經這等一再解說,無如尊駕不信,那也是無可奈何。

    但不知你要如何了斷?”鐘一豪冷冷一笑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道理難道你道長還不明白嗎?” 紫陽道長臉色一變,眼睛不看鐘一豪,卻盯着胡柏齡瞧着。

     胡柏齡凝神沉思,自言自語地道:“大哥待我恩義如山,如若我不報此仇,不但不能上慰死者,對自己亦難交代!”轉臉看了看正在啜泣的萬映霞,心中不由一動,臉上掠過一道疑慮之色,道:“不過……” 就在此時由峽中奔來一人。

     胡柏齡一見由峽中奔來一名萬曉光的屬下,心中又是一動,暗道:“大哥已遭不幸,此仇定是必報,但是此番武當派高手來的不少,如若動起手來,死傷定然不少,而且映霞天生兩個孩子憂恸過甚,峽中家人未作妥善安排,一旦動起手來,自己隻有鐘一豪一人,如何能分身兼顧……”想到此處,心中十分難決。

     紫陽道長這時心中也正打量,他苦思了一陣,毅然說道:“此番我武當門下偷傳令谕,私自尋仇之事,在我武當派來說,實在是件極為重大之事,必須從速回山清理,至于萬大俠之事,事已如此,悔亦無及,貧道不願一錯再錯,雖然我武當乃三清弟子,也講的是武林公道,事既是貧道所為,自無抵賴之理,此事必有了斷之日……” 胡柏齡一聽紫陽道長之言,已知他言外之意,同時自己心中也别有打算,當即點頭答道: “道長不愧為一代掌門之人,處事當機立斷,此事正如道長适才所言,自必應有了斷,今日之事,到此為止,道長可請回山,胡某人絕無留難之意,好在武當乃正大門派,道長亦不是畏首畏尾之人,咱們套一句江湖話,正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萬月峽之事,又豈在一朝一日,改日我胡柏齡必親赴武當三元觀面谒道長,以了斷此事。

    ”說着轉頭對萬映霞道:“霞兒,你不會怪愚叔如此處理吧?” 萬映霞心中對胡柏齡原就極是崇敬,知他必有作用,便含淚點頭道:“全憑叔叔做主就是。

    ” 胡柏齡凄涼一笑,轉臉對紫陽道長擺手道:“恕不相留,道長你請便吧。

    ” 紫陽道長稽首一禮,道:“恭敬不如從命,貧道僅領盛情,尊駕果若有興,肯駕臨我武當山,貧道當在山門恭候大駕!” 胡柏齡道:“好說,好說,他日定當前來請教,今天恕胡某人不送了。

    ” 紫陽道長後退一步,招呼門下一聲,率衆退出萬月峽,徑回武當而去。

     胡柏齡見紫陽道長一走,轉臉對萬映霞道:“霞兒,你父親遺體,依你如何處理?” 萬映霞仰起臉來,用手理了理散亂的秀發,想了片刻,道:“爹爹遺體,自不能暴露,依侄女看,倒不如送到我娘停棺的石洞之中,那地方既隐蔽又幹燥,不知叔叔以為如何?” 胡柏齡點點頭,道:“好,既是你知道你娘停棺之處,那是再好沒有,這樣一來,也好讓大哥安心多了。

    ” 文天生道:“既是如此,待我背負他老人家走吧……” 胡柏齡道:“且慢。

    ”又轉臉對萬映霞,道:“你爹對你們可有什麼遺言?” 萬映霞聽了不禁由心底泛上一股羞紅,眼角微微斜望了文天生一眼,低頭不語。

     胡柏齡已看出她這種小女兒情态,也不再說什麼,隻道:“難道大哥對你們何去何從,都沒有囑咐嗎?” 萬映霞這才低聲應道:“依爹爹意思,是要我們去外公那裡。

    ” 胡柏齡一皺眉頭,道:“那等路途遙遠,任你們兩個毫無出門經驗的孩子走,我可不大放心。

    ” 萬映霞自知胡柏齡折服了天下英雄,榮膺綠林盟主,又聽他諸種興革的事迹,早就對這位義叔,敬佩得五體投地,隻是爹爹過于拘泥,不然,她真想親到“迷蹤谷”去一瞻那裡風光氣象。

     這時間她心中一動,應道:“叔叔,我也想到這一層,千裡迢迢,實多不便,我想不如到叔叔那裡且住些時日,再另作打算,一方面也可以跟叔叔學點武功……” 胡柏齡道:“好,就這樣決定,時間不早,咱們趕緊把這裡的事處理一番。

    ”頓了頓,又道:“我與霞兒同去埋殓大哥,天生可陪鐘兄前去峽内,告訴諸人,就說老主人不幸身故,現在小姐随我暫移住‘迷蹤谷’去了,他們如願同去,收拾收拾,馬上同去,如若另有高就,你們可做主,分點貴重之物給他們,讓他們自己謀生,少時我們仍在此地會齊。

    ” 文天生應了一聲,陪了鐘一豪,帶着适才來人同回萬月峽。

     胡柏齡俯身抱起萬曉光遺體,道:“霞兒你在前帶路。

    ” 胡柏齡陪萬映霞殓罷萬曉光回來,文天生、鐘一豪亦已将那邊之事處理完畢,萬曉光的舊屬,一個也不肯離開萬月峽,都願株守峽内,看守田廬。

     胡柏齡點點頭道:“倒難得他們這一片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