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龍争虎鬥綠林稱尊
關燈
小
中
大
是天明大師,這位年高德重的大師,不但在江湖上聲譽極隆,就眼下少林寺中而論,也極受方丈尊重,門下愛戴,少林派推他參與那場盛會,自是對天下綠林争霸之事,十分重視……”他略一沉吟,接道:“不過,他這次不速來訪,倒是出了我意料之外,兄弟盡管和你随行之人讨論你們的大事,小兄邀他到萬月峽外一談就是。
” 胡柏齡道:“昔年黃河渡口之戰,小弟記憶猶新,天明大師的風儀,仍然深留腦際之中,何不請他來共飲一杯?” 萬曉光道:“兄弟既是願和天明大師一見,請留在席位上稍候,小兄去接他進來。
” 言罷,起身而去。
這時場中群豪,都知道發生了事情,數百道目光,一齊投注在萬曉光的身上。
胡柏齡緩步走入場中,高聲說道:“諸位盡管照常用酒,非有在下之命,任何人均不得擅離座位一步。
”他身材高大,聲如洪鐘,這一擺出盟主身份說話,隻覺豪氣淩雲,神威凜凜。
群豪聽得吩咐之言,果然紛紛舉起酒杯,不再注意此事。
片刻之後,萬曉光當先而入,在他身後,緊随着一個身着灰色僧袍,足着芒履,肩負禅杖的老和尚。
場中群豪,有不少識得這位名滿天下的天明大師,不自覺轉頭瞧去。
要知天明大師乃少林寺三大高僧之一,聲威所指,綠林道上之人,無不對他怯懼三分,此刻突然在此地出現,立時引起了一陣騷動,但因胡柏齡已有約束之言,群豪雖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卻無一人擅離座位。
天明大師滿臉微笑,目掠群雄,緩步随在萬曉光身後面直向胡柏齡落座的席位之上走去。
胡柏齡待兩人相距丈餘左右之時,起身迎了上去,抱拳一禮,笑道:“老禅師别來無恙,還識得晚輩胡柏齡嗎?” 天明大師放下肩上禅杖,合掌當胸,高宣了一聲佛号,道:“不敢,不敢,胡施主還能記得老僧嗎?” 胡柏齡道:“大師風儀傾人,晚輩一見難忘。
”說話之間,長揖肅客入座。
天明大師低沉地笑道:“老僧适逢盛會,極感榮幸,隻是來的冒昧,恐怕有擾豪興了!” 緩步入席而坐。
胡柏齡道:“大師來的正好……”他言未盡意,但卻一笑住口,回頭瞧着谷寒香道: “這位是天明大師,快些上前見過!” 谷寒香欠身作禮,盈盈笑道:“常常聽大哥說起老禅師仁心俠膽,想不到今日能得一見。
”她本聽胡柏齡說過和天明大師在黃河渡口相搏之事,一聽天明大師四字,立時記憶起來。
天明大師忽然一瞪雙目,兩道炯炯神光,疑注在谷寒香的臉上,瞧了良久,一瞬不瞬,她臉上任何一個部分,他似乎都要極仔細評量一番。
足足有飲用一盞熱茶之久的時間,天明大師突然一閉雙目,長歎一口氣,合掌當胸,沉聲喝道:“阿彌陀佛!” 他瞧來望去,看了人家半天,突然宣了聲佛号,别說胡柏齡、谷寒香大感莫名奇妙,就是神鞭飛梭萬曉光,也有些被他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忍不住插口問道:“老禅師看出了什麼禅機嗎?” 天明大師不理萬曉光的問話,回頭對胡柏齡道:“這位女施主,可是胡兄的令正嗎?” 胡柏齡道:“不錯,老禅師如瞧出什麼禅機,還望指示一二。
” 天明大師道:“國色天香,嬌麗無倫,溫柔雅靜,秀絕人寰,隻可惜眉心上有一道地煞紋幹犯紫鬥,十年内恐要玉手染血,造劫武林!”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老禅師言重了,她生性善良,連一隻雀鳥也不敢傷害,如說她造劫武林,真叫人難以相信!” 天明大師低沉一笑,道:“老衲自小精研相人之術,自信不緻有錯,但願我所言不中,天下蒼生幸甚,武林同道幸甚!” 胡柏齡朗朗一笑,道:“老禅師譽滿天下,武林中人,無不敬慕,但對此預言,在下卻是不敢苟同了。
” 天明大師端起面前酒杯,神色肅穆地說道:“老衲已三十年不知酒味,今夜為武林蒼生破此禁例……”舉杯一飲而盡。
萬曉光陪了一個幹杯,笑道:“十年以後的事,暫時别想也罷! 禅師既破了酒例,今宵不妨暢飲一番。
” 胡柏齡大笑接道:“好極,好極,在下先敬老禅師三杯。
”說話之間,舉起酒杯先自滿飲了三大杯。
天明大師似是心情異常沉重,勉強一笑,道:“老衲今宵當盡一醉,我佛慈悲,饒恕弟子放肆了!”說完,果然端起酒杯,一連幹了幾杯。
胡柏齡看的暗自好笑,忖道:“這老和尚怎的這等庸人自擾,無根無據之事,他卻擺出一付悲天憫人的神态出來。
” 谷寒香緩緩端起面前酒杯,笑道:“我也敬老禅師一杯……” 天明大師舉杯一飲而盡,微微一笑道:“老衲有一樁不情之請,不知女施主是否可以答應?” 谷寒香嫣然一笑,喝幹杯中餘酒,笑道:“老禅師有什麼事?和我大哥說吧!隻要他答應了,就行啦!” 天明大師轉臉望着胡柏齡,道:“老衲苦修行腳,很少在寺中停留,老衲在寺中輩分雖尊,但卻沒有一個是老衲親自傳授武功的弟子,想把令正收作記名弟子,傳以武功……” 胡柏齡起身一禮,說道:“老禅師肯這般重顧于她,晚輩感激至極。
”他轉臉向谷寒香道:“香妹還不快行拜師之禮,此等機緣,千載難逢,香妹造化不淺。
” 谷寒香放下懷中孩子,盈盈拜倒地上,說道:“拜見師父!” 天明大師哈哈一笑,道:“就此一言為定,大禮免去,快起來吧!” 他說話聲音甚大,場中群豪大都聽到,千百道目光,一齊投注過來,一片肅然,鴉雀無聲。
胡柏齡偷眼望去,隻見場中群豪個個神情愕然。
要知這實是一件不平常之事,天明大師為當今武林正門戶中一流高手,名列少林寺三大高僧之一,各正大門戶中人,無不對他尊敬異常,谷寒香卻是天下綠林盟主的妻子。
這兩個大相徑庭的人物,不但環境不同,而且男女有别,少林寺門規森嚴,天下皆知,嵩山少林寺,素有嚴禁婦女入寺之規,他一個望重武林的高僧,收了這樣一個綠林盟首的妻子作為門下弟子,可算是震蕩江湖的一件大事。
萬曉光呆呆的望着天明大師,半晌之後,才哈哈一笑,道:“老禅師妙語禅理,不受人間俗理的束縛……” 天明大師待谷寒香入座之後,微微一笑,道:“老衲還有要事,必需即刻離此,就此告辭了!” 此言一出,不但胡柏齡大感奇怪,萬曉光也有些莫名其妙,呆了一呆,道:“老禅師就這樣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嗎?”他素知天明大師為人持重,告别決非無因,隻不過自己一時間難以想得出來罷了。
谷寒香起身說道:“我送師父一程!”目光卻投注在胡柏齡的臉上,滿臉乞求神色。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師倫大道,豈容忤逆,香妹自是應恭送師父一程。
” 天明大師飄然離座,大步而去。
谷寒香抱着孩子,緊追大和尚身後而行。
胡柏齡怕在場群豪中有人出手攔阻,随在兩人身後,護送過那綠竹圍牆。
他目送谷寒香嬌麗的背影,緊随在天明大師身後,繞過依依綠篁中曲徑消失,才轉過身子,快步走到廣場中,高聲說道:“諸位快請各入原位……”群豪果然紛紛就座。
數百道目光一齊集中在胡柏齡的身上,個個神色凝重、莊嚴。
萬曉光目睹眼前情勢,不自禁的也緊張起來,因為天明大師的突然而來,匆匆而去,似已引起場中群豪的懷疑之心,隻要胡柏齡一道口令,立時将掀起一場風波…… 場中群豪也和萬曉光有着一般的緊張心情,因那天明大師,乃望重武林的高僧,大江南北綠林道上,無不知他的大名,何況他又是目下領導少林寺方丈的師兄,如若胡柏齡派人追襲,不但眼前即将展開一場激烈絕倫的拼搏,後果更是難以想象…… 胡柏齡眼看在場群豪神情,知他們心中生了誤會,不由心中一動,暗道:“眼下情勢,極為緊張,如借這種肅穆氣氛,把自己心中一點抱負,宣布出來,當可增強此事的威信。
” 當下一正臉色,兩道炯炯目光,環掃了四周一下,道:“我有一件心願,蘊藏心中甚久,甚想借此盛會一吐心願,不知諸位是否有興耐聽……” 在場群豪齊聲應道:“盟主請說,我等洗耳恭聽!” 胡柏齡點點頭道:“好,既承諸君擡愛,胡某人就直言了。
”眼神又掠掃群豪,侃侃言道:“數百年來,刀兵紛争,江湖上恩怨情仇,更是互纏不休,尤其咱們武林中人,争拼得尤為劇烈,是以無形中武林便分為兩派,劃割成黑白之分,那些憑仗武功,保貨走镖,與一些劫富濟貧的武林同道,便被人目為白道人物,他們自認是救貧扶弱的俠道……” 他頓了頓,接道:“另外一批人,則是挾着血肉之軀,匹夫之勇,小則任情恣意,為所欲為,大則雄據一方,安寨設卡,俨然官府,這些人便被視為黑道。
其實所謂盜亦有道,隻要存心方正,何事不可為,何事不是人為,古人所說舜亦人,吾亦人。
欲為堯舜,隻要心存此念,亦非難事,今天非是我胡某人一登盟主之位,就沽名釣譽起來,個人以為,縱令身在綠林,存心作為,還是貴乎光明磊落。
仰俯無愧,才不負人生—場……” 這一番道理,隻聽得群豪紛紛私議不已。
胡柏齡輕咳一聲,朗聲說道:“為了改變世人對我綠林人物的看法,為了安自己天良,為了天下綠林千百年以後的地位,今天胡某人要以天下綠林盟主的身份,向在場的天下英雄,鄭重宣布,我胡某人不敏,要為天下綠林道訂四大戒律,凡綠林中人,必須一體遵行……” 場中群豪頓時靜肅下來,數百道目光一起投注在胡柏齡的臉上,場中一片肅然莊嚴,胡柏齡也不覺有些緊張起來。
要知這般人平日雄據一方,殺人越貨,為所欲為,什麼官府王法,根本不放在他們眼中,無拘無束,放浪形骸,陡熱之間要立下幾大律條來束縛他們,就心理之上而言,先已難自忍受,如果有—人出言反抗,激起群情,勢必鬧成不可收拾之局。
胡柏齡沉吟了片刻,放聲大笑,道:“諸位如有不願受戒律約束的人,現在還來得及撤離此地。
” 他一連問了數聲,群豪卻無一人答應。
沉默,更顯得場中情勢的緊張。
胡柏齡忖道:“此事早晚都難免一場驚擾,不如早些說出來。
”當下一正臉色,提高聲音,道:“萬惡淫為首,在下想這第一條戒律,應首戒淫行,霸奸良家婦女,采花傷命者,訂為第一大戒!” 群豪一陣低聲議論,但卻沒人起身反對。
胡柏齡目注全場,沉吟了片刻,接道:“屠殺無辜,殘暴善良,使我綠林道上,最為人诟責之事,應列為第二大戒!” 此言一出,群豪一陣浮動,立時有人高聲說道:“盟主這戒殺之律,未免過于苛刻,我們在江湖道上行走,刀尖下讨飯,如若不能殺人,豈不要束手就縛,任人宰割……” 此人話還未完,忽見三條人影,疾奔而來,一人朗朗大笑,接道:“盟主之意,乃不讓我們妄殺好人……” 群豪轉頭望去,見來人正是羅浮一叟和嶺南二奇。
胡柏齡看三人身法迅捷,竟似大傷痊愈,心中暗自驚駭,忖道:這三人受傷不輕,怎能在短短半日養息之中,完全複元。
羅浮一叟霍元伽在相距胡柏齡丈餘左右時,倏然而住,抱拳道:“我等神志一複,立時趕來此處,但仍然晚了一步,尚望盟主免除遲到之罪。
”言詞神情之間,流現出無比的恭謹。
胡柏齡心中雖懷戒懼,但口中卻微笑說道:“三位來的正好,快請入席,吃杯水酒再說。
” 羅浮一叟笑道:“盟主已是我天下綠林道上首領之尊,有什麼事,隻管吩咐就是,這等謙讓詞色,我等如何敢當。
” 他這神态言詞,也不知是真是假,隻看得全場群豪個個心中生出了奇怪之感,齊齊轉臉,向三人望去。
隻見霍元伽和嶺南二奇,畢恭畢敬的對胡柏齡行了一禮,就近找了三個位置入席坐好。
這位名傳天下,被人目為綠林中第一高手,鹫傲不馴的羅浮一叟,此刻突然轉變的這般恭順,不但在場群豪心生奇怪之感,就是機智過人的胡柏齡也有些惶惑不安,不知其心存何意而來。
這當兒,鐘一豪和那中年儒士,突然站了起來,大搖大擺的走到了羅浮一叟和嶺南二奇身側的席位上坐下。
這顯然含有針鋒相對的示威,但卻使人自然感覺到一種均衡,因嶺南二奇的武功,和那中年儒士、鐘一豪相差不多,胡柏齡卻足可抵羅浮一叟。
胡柏齡目睹鐘一豪和那中年儒士行動時的靈快,似是增了不少膽氣,微微一笑,道: “當今江湖之上,大都已不守信義,彼此之間,全以機詐相處,雖是承諾之事,但一遇到利害沖突,立時棄信諾于不顧,緻造成彼此勾心鬥角,無法融洽一堂,是以,不守信義,應列為第三大戒!” 他微微一頓之後,見無人出言反駁,繼續道:“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地域遼闊,最難使事令統一,如果一人不遵令谕,勢必影響全局,如果我們想除此數百年來綠林道上大弊,應把逆不受命之事,列為第四大戒……” 話至此處,倏然而住,目光緩緩移動,掃視了全場一周,又道:“這四大戒律,都是我依據當前綠林道上時弊而訂,大體含意,已如上述,在未成定案之前,各位盡可據理争辯,一旦頒布,即盼各位一體遵照而行。
” 忽見羅浮一叟站起身子,說道:“盟主口述四大戒律,确為我綠林道上時弊,在下當先擁護。
” 群豪看霍元伽首先贊同四大戒律,無不覺着奇怪,一時之間,數百道目光,一起投注在他的身上。
胡柏齡機智過人,豈肯失此機會,當下說道:“各位既不反對,此案即定,眼下各位先請放懷暢飲一醉,明日我當把這四大戒律書文頒布。
”說完緩步走回自己席位之上。
群豪之中,大部分都是不願身受束縛之人,但又都不願率先反對,各人心中不樂,舉杯盡酒求醉。
幸好,萬曉光藏酒甚豐,群豪雖然善飲,仍可源源供應,不大工夫,全場中人醉倒十之六七。
胡柏齡表面之上雖然看不出什麼,但他内心卻甚沉重,隻怕群豪不服他四大戒律,各自散去。
他雖無留戀這盟主之心,但這一來,對他布善蒼生的心願,卻将付之流水。
萬曉光歎口氣,低聲說道:“兄弟雄才大略,實非常人能及萬—,身背惡名,廣播善因,這等俠心義膽,小兄
” 胡柏齡道:“昔年黃河渡口之戰,小弟記憶猶新,天明大師的風儀,仍然深留腦際之中,何不請他來共飲一杯?” 萬曉光道:“兄弟既是願和天明大師一見,請留在席位上稍候,小兄去接他進來。
” 言罷,起身而去。
這時場中群豪,都知道發生了事情,數百道目光,一齊投注在萬曉光的身上。
胡柏齡緩步走入場中,高聲說道:“諸位盡管照常用酒,非有在下之命,任何人均不得擅離座位一步。
”他身材高大,聲如洪鐘,這一擺出盟主身份說話,隻覺豪氣淩雲,神威凜凜。
群豪聽得吩咐之言,果然紛紛舉起酒杯,不再注意此事。
片刻之後,萬曉光當先而入,在他身後,緊随着一個身着灰色僧袍,足着芒履,肩負禅杖的老和尚。
場中群豪,有不少識得這位名滿天下的天明大師,不自覺轉頭瞧去。
要知天明大師乃少林寺三大高僧之一,聲威所指,綠林道上之人,無不對他怯懼三分,此刻突然在此地出現,立時引起了一陣騷動,但因胡柏齡已有約束之言,群豪雖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卻無一人擅離座位。
天明大師滿臉微笑,目掠群雄,緩步随在萬曉光身後面直向胡柏齡落座的席位之上走去。
胡柏齡待兩人相距丈餘左右之時,起身迎了上去,抱拳一禮,笑道:“老禅師别來無恙,還識得晚輩胡柏齡嗎?” 天明大師放下肩上禅杖,合掌當胸,高宣了一聲佛号,道:“不敢,不敢,胡施主還能記得老僧嗎?” 胡柏齡道:“大師風儀傾人,晚輩一見難忘。
”說話之間,長揖肅客入座。
天明大師低沉地笑道:“老僧适逢盛會,極感榮幸,隻是來的冒昧,恐怕有擾豪興了!” 緩步入席而坐。
胡柏齡道:“大師來的正好……”他言未盡意,但卻一笑住口,回頭瞧着谷寒香道: “這位是天明大師,快些上前見過!” 谷寒香欠身作禮,盈盈笑道:“常常聽大哥說起老禅師仁心俠膽,想不到今日能得一見。
”她本聽胡柏齡說過和天明大師在黃河渡口相搏之事,一聽天明大師四字,立時記憶起來。
天明大師忽然一瞪雙目,兩道炯炯神光,疑注在谷寒香的臉上,瞧了良久,一瞬不瞬,她臉上任何一個部分,他似乎都要極仔細評量一番。
足足有飲用一盞熱茶之久的時間,天明大師突然一閉雙目,長歎一口氣,合掌當胸,沉聲喝道:“阿彌陀佛!” 他瞧來望去,看了人家半天,突然宣了聲佛号,别說胡柏齡、谷寒香大感莫名奇妙,就是神鞭飛梭萬曉光,也有些被他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忍不住插口問道:“老禅師看出了什麼禅機嗎?” 天明大師不理萬曉光的問話,回頭對胡柏齡道:“這位女施主,可是胡兄的令正嗎?” 胡柏齡道:“不錯,老禅師如瞧出什麼禅機,還望指示一二。
” 天明大師道:“國色天香,嬌麗無倫,溫柔雅靜,秀絕人寰,隻可惜眉心上有一道地煞紋幹犯紫鬥,十年内恐要玉手染血,造劫武林!”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老禅師言重了,她生性善良,連一隻雀鳥也不敢傷害,如說她造劫武林,真叫人難以相信!” 天明大師低沉一笑,道:“老衲自小精研相人之術,自信不緻有錯,但願我所言不中,天下蒼生幸甚,武林同道幸甚!” 胡柏齡朗朗一笑,道:“老禅師譽滿天下,武林中人,無不敬慕,但對此預言,在下卻是不敢苟同了。
” 天明大師端起面前酒杯,神色肅穆地說道:“老衲已三十年不知酒味,今夜為武林蒼生破此禁例……”舉杯一飲而盡。
萬曉光陪了一個幹杯,笑道:“十年以後的事,暫時别想也罷! 禅師既破了酒例,今宵不妨暢飲一番。
” 胡柏齡大笑接道:“好極,好極,在下先敬老禅師三杯。
”說話之間,舉起酒杯先自滿飲了三大杯。
天明大師似是心情異常沉重,勉強一笑,道:“老衲今宵當盡一醉,我佛慈悲,饒恕弟子放肆了!”說完,果然端起酒杯,一連幹了幾杯。
胡柏齡看的暗自好笑,忖道:“這老和尚怎的這等庸人自擾,無根無據之事,他卻擺出一付悲天憫人的神态出來。
” 谷寒香緩緩端起面前酒杯,笑道:“我也敬老禅師一杯……” 天明大師舉杯一飲而盡,微微一笑道:“老衲有一樁不情之請,不知女施主是否可以答應?” 谷寒香嫣然一笑,喝幹杯中餘酒,笑道:“老禅師有什麼事?和我大哥說吧!隻要他答應了,就行啦!” 天明大師轉臉望着胡柏齡,道:“老衲苦修行腳,很少在寺中停留,老衲在寺中輩分雖尊,但卻沒有一個是老衲親自傳授武功的弟子,想把令正收作記名弟子,傳以武功……” 胡柏齡起身一禮,說道:“老禅師肯這般重顧于她,晚輩感激至極。
”他轉臉向谷寒香道:“香妹還不快行拜師之禮,此等機緣,千載難逢,香妹造化不淺。
” 谷寒香放下懷中孩子,盈盈拜倒地上,說道:“拜見師父!” 天明大師哈哈一笑,道:“就此一言為定,大禮免去,快起來吧!” 他說話聲音甚大,場中群豪大都聽到,千百道目光,一齊投注過來,一片肅然,鴉雀無聲。
胡柏齡偷眼望去,隻見場中群豪個個神情愕然。
要知這實是一件不平常之事,天明大師為當今武林正門戶中一流高手,名列少林寺三大高僧之一,各正大門戶中人,無不對他尊敬異常,谷寒香卻是天下綠林盟主的妻子。
這兩個大相徑庭的人物,不但環境不同,而且男女有别,少林寺門規森嚴,天下皆知,嵩山少林寺,素有嚴禁婦女入寺之規,他一個望重武林的高僧,收了這樣一個綠林盟首的妻子作為門下弟子,可算是震蕩江湖的一件大事。
萬曉光呆呆的望着天明大師,半晌之後,才哈哈一笑,道:“老禅師妙語禅理,不受人間俗理的束縛……” 天明大師待谷寒香入座之後,微微一笑,道:“老衲還有要事,必需即刻離此,就此告辭了!” 此言一出,不但胡柏齡大感奇怪,萬曉光也有些莫名其妙,呆了一呆,道:“老禅師就這樣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嗎?”他素知天明大師為人持重,告别決非無因,隻不過自己一時間難以想得出來罷了。
谷寒香起身說道:“我送師父一程!”目光卻投注在胡柏齡的臉上,滿臉乞求神色。
胡柏齡微微一笑,道:“師倫大道,豈容忤逆,香妹自是應恭送師父一程。
” 天明大師飄然離座,大步而去。
谷寒香抱着孩子,緊追大和尚身後而行。
胡柏齡怕在場群豪中有人出手攔阻,随在兩人身後,護送過那綠竹圍牆。
他目送谷寒香嬌麗的背影,緊随在天明大師身後,繞過依依綠篁中曲徑消失,才轉過身子,快步走到廣場中,高聲說道:“諸位快請各入原位……”群豪果然紛紛就座。
數百道目光一齊集中在胡柏齡的身上,個個神色凝重、莊嚴。
萬曉光目睹眼前情勢,不自禁的也緊張起來,因為天明大師的突然而來,匆匆而去,似已引起場中群豪的懷疑之心,隻要胡柏齡一道口令,立時将掀起一場風波…… 場中群豪也和萬曉光有着一般的緊張心情,因那天明大師,乃望重武林的高僧,大江南北綠林道上,無不知他的大名,何況他又是目下領導少林寺方丈的師兄,如若胡柏齡派人追襲,不但眼前即将展開一場激烈絕倫的拼搏,後果更是難以想象…… 胡柏齡眼看在場群豪神情,知他們心中生了誤會,不由心中一動,暗道:“眼下情勢,極為緊張,如借這種肅穆氣氛,把自己心中一點抱負,宣布出來,當可增強此事的威信。
” 當下一正臉色,兩道炯炯目光,環掃了四周一下,道:“我有一件心願,蘊藏心中甚久,甚想借此盛會一吐心願,不知諸位是否有興耐聽……” 在場群豪齊聲應道:“盟主請說,我等洗耳恭聽!” 胡柏齡點點頭道:“好,既承諸君擡愛,胡某人就直言了。
”眼神又掠掃群豪,侃侃言道:“數百年來,刀兵紛争,江湖上恩怨情仇,更是互纏不休,尤其咱們武林中人,争拼得尤為劇烈,是以無形中武林便分為兩派,劃割成黑白之分,那些憑仗武功,保貨走镖,與一些劫富濟貧的武林同道,便被人目為白道人物,他們自認是救貧扶弱的俠道……” 他頓了頓,接道:“另外一批人,則是挾着血肉之軀,匹夫之勇,小則任情恣意,為所欲為,大則雄據一方,安寨設卡,俨然官府,這些人便被視為黑道。
其實所謂盜亦有道,隻要存心方正,何事不可為,何事不是人為,古人所說舜亦人,吾亦人。
欲為堯舜,隻要心存此念,亦非難事,今天非是我胡某人一登盟主之位,就沽名釣譽起來,個人以為,縱令身在綠林,存心作為,還是貴乎光明磊落。
仰俯無愧,才不負人生—場……” 這一番道理,隻聽得群豪紛紛私議不已。
胡柏齡輕咳一聲,朗聲說道:“為了改變世人對我綠林人物的看法,為了安自己天良,為了天下綠林千百年以後的地位,今天胡某人要以天下綠林盟主的身份,向在場的天下英雄,鄭重宣布,我胡某人不敏,要為天下綠林道訂四大戒律,凡綠林中人,必須一體遵行……” 場中群豪頓時靜肅下來,數百道目光一起投注在胡柏齡的臉上,場中一片肅然莊嚴,胡柏齡也不覺有些緊張起來。
要知這般人平日雄據一方,殺人越貨,為所欲為,什麼官府王法,根本不放在他們眼中,無拘無束,放浪形骸,陡熱之間要立下幾大律條來束縛他們,就心理之上而言,先已難自忍受,如果有—人出言反抗,激起群情,勢必鬧成不可收拾之局。
胡柏齡沉吟了片刻,放聲大笑,道:“諸位如有不願受戒律約束的人,現在還來得及撤離此地。
” 他一連問了數聲,群豪卻無一人答應。
沉默,更顯得場中情勢的緊張。
胡柏齡忖道:“此事早晚都難免一場驚擾,不如早些說出來。
”當下一正臉色,提高聲音,道:“萬惡淫為首,在下想這第一條戒律,應首戒淫行,霸奸良家婦女,采花傷命者,訂為第一大戒!” 群豪一陣低聲議論,但卻沒人起身反對。
胡柏齡目注全場,沉吟了片刻,接道:“屠殺無辜,殘暴善良,使我綠林道上,最為人诟責之事,應列為第二大戒!” 此言一出,群豪一陣浮動,立時有人高聲說道:“盟主這戒殺之律,未免過于苛刻,我們在江湖道上行走,刀尖下讨飯,如若不能殺人,豈不要束手就縛,任人宰割……” 此人話還未完,忽見三條人影,疾奔而來,一人朗朗大笑,接道:“盟主之意,乃不讓我們妄殺好人……” 群豪轉頭望去,見來人正是羅浮一叟和嶺南二奇。
胡柏齡看三人身法迅捷,竟似大傷痊愈,心中暗自驚駭,忖道:這三人受傷不輕,怎能在短短半日養息之中,完全複元。
羅浮一叟霍元伽在相距胡柏齡丈餘左右時,倏然而住,抱拳道:“我等神志一複,立時趕來此處,但仍然晚了一步,尚望盟主免除遲到之罪。
”言詞神情之間,流現出無比的恭謹。
胡柏齡心中雖懷戒懼,但口中卻微笑說道:“三位來的正好,快請入席,吃杯水酒再說。
” 羅浮一叟笑道:“盟主已是我天下綠林道上首領之尊,有什麼事,隻管吩咐就是,這等謙讓詞色,我等如何敢當。
” 他這神态言詞,也不知是真是假,隻看得全場群豪個個心中生出了奇怪之感,齊齊轉臉,向三人望去。
隻見霍元伽和嶺南二奇,畢恭畢敬的對胡柏齡行了一禮,就近找了三個位置入席坐好。
這位名傳天下,被人目為綠林中第一高手,鹫傲不馴的羅浮一叟,此刻突然轉變的這般恭順,不但在場群豪心生奇怪之感,就是機智過人的胡柏齡也有些惶惑不安,不知其心存何意而來。
這當兒,鐘一豪和那中年儒士,突然站了起來,大搖大擺的走到了羅浮一叟和嶺南二奇身側的席位上坐下。
這顯然含有針鋒相對的示威,但卻使人自然感覺到一種均衡,因嶺南二奇的武功,和那中年儒士、鐘一豪相差不多,胡柏齡卻足可抵羅浮一叟。
胡柏齡目睹鐘一豪和那中年儒士行動時的靈快,似是增了不少膽氣,微微一笑,道: “當今江湖之上,大都已不守信義,彼此之間,全以機詐相處,雖是承諾之事,但一遇到利害沖突,立時棄信諾于不顧,緻造成彼此勾心鬥角,無法融洽一堂,是以,不守信義,應列為第三大戒!” 他微微一頓之後,見無人出言反駁,繼續道:“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地域遼闊,最難使事令統一,如果一人不遵令谕,勢必影響全局,如果我們想除此數百年來綠林道上大弊,應把逆不受命之事,列為第四大戒……” 話至此處,倏然而住,目光緩緩移動,掃視了全場一周,又道:“這四大戒律,都是我依據當前綠林道上時弊而訂,大體含意,已如上述,在未成定案之前,各位盡可據理争辯,一旦頒布,即盼各位一體遵照而行。
” 忽見羅浮一叟站起身子,說道:“盟主口述四大戒律,确為我綠林道上時弊,在下當先擁護。
” 群豪看霍元伽首先贊同四大戒律,無不覺着奇怪,一時之間,數百道目光,一起投注在他的身上。
胡柏齡機智過人,豈肯失此機會,當下說道:“各位既不反對,此案即定,眼下各位先請放懷暢飲一醉,明日我當把這四大戒律書文頒布。
”說完緩步走回自己席位之上。
群豪之中,大部分都是不願身受束縛之人,但又都不願率先反對,各人心中不樂,舉杯盡酒求醉。
幸好,萬曉光藏酒甚豐,群豪雖然善飲,仍可源源供應,不大工夫,全場中人醉倒十之六七。
胡柏齡表面之上雖然看不出什麼,但他内心卻甚沉重,隻怕群豪不服他四大戒律,各自散去。
他雖無留戀這盟主之心,但這一來,對他布善蒼生的心願,卻将付之流水。
萬曉光歎口氣,低聲說道:“兄弟雄才大略,實非常人能及萬—,身背惡名,廣播善因,這等俠心義膽,小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