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意志是觀念及其實現的來源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擁有完美感,或真與美完全和諧的情感。
它們構成了心理生活的實在,但是我們未能有意識地認識到這種觀念就是實際自我必須符合的真實自我。
在道德意志中存在着這種認識:好的自我或意志被認為是絕對必需的,而且它的實現不是利益問題,也不是純粹的成長或者發展問題。
它是正義問題,因為它缺乏内疚感。
在倫理領域,我們也看到了作為觀念的意志和作為實現力量的意志之間更為接近的認同過程。
其實在這裡,動機和行為是一回事。
想知道真的意志或者想創造美的意志,并不構成所期望的結果。
在動機和想要到達的目的之間還存在着一條裂縫。
動機的實現或多或少地取決于外部的條件,但是在倫理領域卻不是這樣。
正如我們已經反複看到的那樣,因為倫理目的而進行的動機選擇,構成了目的的達成。
向善的意志也就是善。
因此,在道德意志中,觀念的意志被認為是實際自我的基礎。
使實際上不完美的自我變得完美的義務,就是觀念意志有意識的表現。
此外,作為目标的觀念意志和想達到這個目标的意志之間的統一,也得到了明确的發展。
其中,兩種意志的統一涉及所有的意志。
道德意志使理智行為和審美行為的意義變得明确而清楚了。
如果不是由于我們在道德意志的表現中發現這些結論,我們最終将仍然不能理解在探求真理中的理智行為和審美想象中的創造性活動。
道德意志中仍然存在二元論 然而,道德意志并沒有完全克服實際自我和觀念自我之間的二元論,而二元論也包含在其他的兩種行為領域中。
道德意志的行為是不完全的,或者說是局部的。
在一個特定的情況下,從一個好的動機引發的行為構成了那種情況中的好。
這種選擇的充分重複,導緻了好的性格的形成。
然而,這種性格并沒有足夠成形到這樣的程度&mdash&mdash不管有沒有善惡願望的沖突,它都不需要重複那些選擇行為。
選擇可能會變得更快,更精确,也更加直覺,但是選擇行為還是必需的。
我們說選擇行為仍然是必需的,也就是說觀念自我的意志和實際自我的意志還沒有真正地統一起來。
一旦它們真正統一起來了,那麼就不再需要重複它們的認同行為。
每一種行為都将從兩種意志的完全統一中自然且自發地表達出來。
宗教意志 簡而言之,道德行為的本質是非常特殊的。
它可能包含許多事情,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普遍的。
正是宗教意志,而且也隻有宗教意志一次性執行着所有的認同行為。
宗教意志宣稱,完美的觀念意志是唯一的實在;宗教意志還聲稱,它不僅是宇宙中的唯一實在,而且也是個人生活的唯一實在。
宗教意志使它自己成為行為的唯一動機;其中的動機并不是指随随便便的動機,而是指生活的動機,一般的和絕對的生活動機。
宗教意志宣稱,完美意志是活動和實在的唯一來源,而且它本身就是完美的活動和完美的實在。
宗教意志完全是自我決定的。
在宗教意志中,實現和觀念是同一的,在實際意志和觀念意志之間不再存在任何二元論了。
宗教行為 根據宗教意志的宣稱,宗教行為也就是不斷擁有宗教意志所斷言的那些真理的過程。
宗教意志認為,上帝是完美的人格或意志,是唯一的實在,也是所有活動的來源。
因此,它當然也是個體人格的所有活動的來源。
完美意志是個體生活的動機、來源和實現。
他已經否認了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把它當作一種非實在;他已經聲稱,唯一的實在就是普遍的意志,他所有的行為都發生在這種實在當中。
換句話說,他的具體行為的來源,不再是實際意志和觀念意志應該在這種特定情況下變得同一化的意志,而是它們本來就是同一化的意志;這種特定的情況和其他所有的情況,都是這種統一的表現。
簡而言之,道德行為傾向于使實際與觀念相一緻,而宗教行為則緻力于将觀念在實際中具體化。
信仰 真實意志和完美意志或人格,構成了宗教行為的本
它們構成了心理生活的實在,但是我們未能有意識地認識到這種觀念就是實際自我必須符合的真實自我。
在道德意志中存在着這種認識:好的自我或意志被認為是絕對必需的,而且它的實現不是利益問題,也不是純粹的成長或者發展問題。
它是正義問題,因為它缺乏内疚感。
在倫理領域,我們也看到了作為觀念的意志和作為實現力量的意志之間更為接近的認同過程。
其實在這裡,動機和行為是一回事。
想知道真的意志或者想創造美的意志,并不構成所期望的結果。
在動機和想要到達的目的之間還存在着一條裂縫。
動機的實現或多或少地取決于外部的條件,但是在倫理領域卻不是這樣。
正如我們已經反複看到的那樣,因為倫理目的而進行的動機選擇,構成了目的的達成。
向善的意志也就是善。
因此,在道德意志中,觀念的意志被認為是實際自我的基礎。
使實際上不完美的自我變得完美的義務,就是觀念意志有意識的表現。
此外,作為目标的觀念意志和想達到這個目标的意志之間的統一,也得到了明确的發展。
其中,兩種意志的統一涉及所有的意志。
道德意志使理智行為和審美行為的意義變得明确而清楚了。
如果不是由于我們在道德意志的表現中發現這些結論,我們最終将仍然不能理解在探求真理中的理智行為和審美想象中的創造性活動。
道德意志中仍然存在二元論 然而,道德意志并沒有完全克服實際自我和觀念自我之間的二元論,而二元論也包含在其他的兩種行為領域中。
道德意志的行為是不完全的,或者說是局部的。
在一個特定的情況下,從一個好的動機引發的行為構成了那種情況中的好。
這種選擇的充分重複,導緻了好的性格的形成。
然而,這種性格并沒有足夠成形到這樣的程度&mdash&mdash不管有沒有善惡願望的沖突,它都不需要重複那些選擇行為。
選擇可能會變得更快,更精确,也更加直覺,但是選擇行為還是必需的。
我們說選擇行為仍然是必需的,也就是說觀念自我的意志和實際自我的意志還沒有真正地統一起來。
一旦它們真正統一起來了,那麼就不再需要重複它們的認同行為。
每一種行為都将從兩種意志的完全統一中自然且自發地表達出來。
宗教意志 簡而言之,道德行為的本質是非常特殊的。
它可能包含許多事情,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普遍的。
正是宗教意志,而且也隻有宗教意志一次性執行着所有的認同行為。
宗教意志宣稱,完美的觀念意志是唯一的實在;宗教意志還聲稱,它不僅是宇宙中的唯一實在,而且也是個人生活的唯一實在。
宗教意志使它自己成為行為的唯一動機;其中的動機并不是指随随便便的動機,而是指生活的動機,一般的和絕對的生活動機。
宗教意志宣稱,完美意志是活動和實在的唯一來源,而且它本身就是完美的活動和完美的實在。
宗教意志完全是自我決定的。
在宗教意志中,實現和觀念是同一的,在實際意志和觀念意志之間不再存在任何二元論了。
宗教行為 根據宗教意志的宣稱,宗教行為也就是不斷擁有宗教意志所斷言的那些真理的過程。
宗教意志認為,上帝是完美的人格或意志,是唯一的實在,也是所有活動的來源。
因此,它當然也是個體人格的所有活動的來源。
完美意志是個體生活的動機、來源和實現。
他已經否認了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把它當作一種非實在;他已經聲稱,唯一的實在就是普遍的意志,他所有的行為都發生在這種實在當中。
換句話說,他的具體行為的來源,不再是實際意志和觀念意志應該在這種特定情況下變得同一化的意志,而是它們本來就是同一化的意志;這種特定的情況和其他所有的情況,都是這種統一的表現。
簡而言之,道德行為傾向于使實際與觀念相一緻,而宗教行為則緻力于将觀念在實際中具體化。
信仰 真實意志和完美意志或人格,構成了宗教行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