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揚州城守紀略

關燈
切機宜,可以面決。

    ”對曰:“日芳老矣,不能日侍。

    相國亦當節勞珍重,毋以食少事繁,蹈前人故轍。

    且發書立檄,僚幕濟濟,俱優為之;征兵問饷,則有司事耳。

    相國第董其成,綽有馀裕,何必躬親以博勞瘁,損精神為耶?”公曰:“固知君輩皆喜安逸,不堪辛苦。

    ”日芳曰:“兵者,殺機也,當以樂意行之;将者,死官也。

    當以生氣出之。

    郭汾陽聲色滿前,窮奢極欲,何嘗廢事乎?”公笑而不答。

     是冬,紫薇垣諸星皆暗,公屏人,夜召應廷吉仰視曰:“垣星失耀,奈何?”廷吉曰:“上相獨明。

    ”公曰:“輔弼皆暗,上相其獨生乎?”怆然不樂,歸于帳中。

     明年正月饷缺,諸軍皆饑。

    史公葷酒久不禦,日惟蔬食啜茗而已。

    公所乘舟桅,辄夜作聲,自上而下,複自下而上。

    祭之不止。

    有頃,高傑兇問至。

    公流涕頓足歎曰:“中原不可為矣!建武紹興之事,其何望乎!”遂如徐州。

     初,高傑與睢州人許定國有隙。

    定國少從軍,積功至總兵。

    崇祯末,有罪下獄,尋赦之,仍以為總兵,崇祯十七年冬十一月,挂鎮北将軍印,鎮守開封。

    至是聞傑之至也,懼不免,佯執禮甚恭,且宴傑,傑信之,伏兵殺傑,及其從行三百人。

    定國渡河北降,且導大兵。

    而高傑部将李本身等,引兵還徐州。

     傑既死,諸将互争雄長。

    幾至大亂,公與諸将盟,奏以李本身為揚州提督(本身,傑甥也),以胡茂貞為督師中軍,李成棟為徐州總兵,其餘将佐各有分地,立其子高元爵為世子,于是衆志乃定。

     而高營兵既引還徐州,于是大梁以南皆不守。

    大兵自歸德一趨亳州,一趨砀山徐州。

    李成棟奔揚州。

     當土橋之變也,黃得功怨忿不能忘,及聞傑死,欲引兵襲揚州,代領其衆。

    揚州城守戒嚴。

    公自徐至揚,使同知曲從直、中軍馬應魁,入得功營和解之。

    亦會朝命太監高起潛、盧九德,持節谕解。

    得功奉诏。

     邢夫人慮稚子之孤弱也,知史公無子,欲以元爵為公子,公不可。

    客有說公者曰:“元爵系高氏,今高起潛在此,公盍為主盟,令子元爵而撫之,庶有以塞夫人之意而固其心?”公曰:“諾”。

    明日,邢夫人設宴,将吏畢集。

    公以語起潛,起潛曰:“諾。

    ”受其子拜。

    邢夫人亦拜,并拜公。

    公不受,環柱而走,潛止焉。

    明日,起潛亦設宴,宴公并高氏于。

    公甫就坐,起潛使小黃門數輩挾公坐,不得起,令世子拜,稱公為父,邢夫人亦拜。

    公怏怏彌日。

    自是高營将士,愈皆歸誠于公。

     馬士英、阮大铖忌公威名,謀欲奪公兵權,乃以故左春坊中允衛胤文監興平軍。

    軍中皆憤不受命,尋加胤文兵部右侍郎,總督興平軍,駐揚州。

    揚州又設督府。

    幕僚集議曰:“公,督師也。

    督師之體,居中調度,與藩鎮異。

    今與彼互分汛地,是督師與藩鎮等也。

    為今之計,公盍移駐泗州,防護祖陵,以成居重馭輕之勢,然後上書請命,以淮揚之事,付之總督衛子安,總河王鐵山乎(子安,胤文字;鐵山,永吉字也)?”公曰:“曩之分汛,虞師之不武,臣之不力也。

    吾故以身先之。

    移鎮泗州,亦今日之急務。

    ”遂使應廷吉督參将劉恒祿、遊擊孫恒、都司錢鼎新、于光等兵,會防河郎中黃日芳于清江浦,渡洪澤湖,向泗州而發。

     先是公所至,凡有技能獻書言事者,辄收之,月有廪饩。

    以應廷吉董其事,名曰禮賢館。

    于時四方幸進之徒,接踵而至。

    廷吉言于公,請散遣之。

    公曰:“吾将以禮為羅,冀拔一二于千百,以濟緩急耳。

    ”廪之如故。

    然皆望公破格擢用,久之不得,則稍稍引去。

    城破之日,從公而及于難者,尚十有九人。

    至是移鎮之議既定,公命廷吉定其才識,量能授官,凡二十餘人。

    明日,諸生進謝。

    公留廷吉從容問曰:“君精三氏之學,嘗言夏至前後,南都多事,此何說也!”廷吉對曰:“今歲太乙陽局,鎮坤二宮,始擊關提,主大将囚;且文昌與太陰并,兇禍有不可言者。

    夏至之後,更換陰局,大事去矣。

    ”公欷?出袖中手诏,示廷吉曰:“左兵叛而東下矣。

    吾将赴難如君言,奈天意何!”因令廷吉等諸軍赴泗,便宜行事。

    會泗州已失,而廷吉等屯高郵邵伯間。

    公至燕子矶,而黃得功已破左兵于江上。

    公請入朝,不許诏曰:“北兵南向,卿速赴泗州應敵。

    ” 當是時,馬阮濁亂朝政,天下寒心,避禍者多奔左良玉營。

    而良玉自先帝時,已擁兵跋扈,不奉朝命。

    其衆且百萬,皆降賊,素慕南都富麗,日夜為反謀。

    良玉被病,其子平賊将軍夢庚欲舉兵反。

    适有假太子之事,一時失職被收諸臣,又為春秋興趙鞅之說以贊成之。

    遂以太子密旨,誅奸臣馬士英為名,定國行,豎二旗于?首,左曰清君側,右曰定儲位。

    遂破九江、安慶,屠之。

    江南大震。

    馬阮懼,相與議曰:“左兵來,甯北兵來。

    與死于左,不如死于北。

    ”故緩北而急左,邊備空虛,大兵直入無留行矣。

     史公遂至天長,而盱眙泗州已失,泗州守方将岩敗殁,總兵李遇春降。

    史公率副将史得威數騎回揚州,登陴設守。

    而揚州人訛言許定國引大兵至,欲盡殲高氏。

    高營斬兵關而出,奔泰州。

    北警日急,黃日芳率兵營茱萸灣,應廷吉率諸軍來會,營瓦窯鋪以犄角。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