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綱要
關燈
小
中
大
國表。
氐族苻氏,據關中,國号秦,史稱前秦。
其盛時南至邛僰,東抵淮泗,西極西域,北盡大碛。
凡七主,四十五年。
為後秦所滅。
後秦:見十六國表。
羌族。
姚苌弑秦王苻堅,自稱秦王,史稱後秦。
據長安。
有今陝西中部、河南南部、甘肅東部之地。
凡三主,三十四年。
為東晉所滅。
五胡十六國中間有漢人,而勢力不盛。
如張軌據涼州,有今甘肅蘭山道以西之地。
其子茂稱涼王,史稱前涼,凡九主,七十六年。
而滅于前秦,惜夫!北燕,則馮跋據熱河境稱王。
凡二主,廿八年,為後魏所滅。
西涼,李暠據今甘肅敦煌縣,稱涼公。
凡三主,二十一年。
暠乃唐之祖也,亦是漢人。
以上略談晉世,即史所謂南北朝時代,北方諸胡之紛紛者也。
吾族經此蹂躏,亦慘極矣。
後五代之世,有所謂十國。
列表如下: 吳越:錢镠據杭州,有今浙江全省之地。
凡七主,八十四年。
納土歸宋。
杭州之建都自此始。
吳:楊行密據淮南,兼有江西,國号吳。
凡四主,四十六年。
為徐知诰所篡。
南唐:徐知诰受吳禅,稱帝于金陵,即今南京。
國号唐,史稱南唐。
有今江蘇、安徽之淮南、福建、江西,及慶西北部。
凡三主,三十九年,為宋所滅。
知诰,徐州人,為徐溫之養子。
先姓徐,後複本姓&mdash&mdash李,名昇。
李後主,詞最妙,古今無有及之者。
偏方割據之帝,卒為亡虜。
盍若身為匹夫而僅以詞人名之為愈耶? 南漢:劉隐之弟劉?稱帝于慶州,國号越,改稱漢,史稱南漢。
有今慶東,及慶西南部。
四主,六十八年。
滅于宋。
南平:亦稱荊南。
唐末高季昌為荊南留守,後唐封南平王,有湖北荊州府之地。
凡五主,五十七年。
後納土歸宋。
楚:馬殷居長沙,奄有湖南,及慶西東部,稱楚國王。
為南唐所滅。
又補: 五帝: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其子武王。
合稱三王,實有四人。
周之賢王,文武而後有成王、武王子。
康王。
成王子。
後有宣王,中興周室。
東周以後,靈王稍好,要皆微弱無可稱。
五霸:亦作伯。
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時,楚以子爵而漸強大,常用兵以侵略北方諸國。
南方諸小國皆為其所吞并。
楚遂僭稱王,欲代周天子而自立為王也。
北方諸侯國,除齊、晉等大國外,亦多臣服于楚人之下。
蓋俨然代周而興矣。
王道以德服人,伯者以力服人。
秦始皇亦雄主也。
漢之賢帝:高帝、惠帝、高帝子。
文帝、高帝之子。
景帝、文帝之子。
武帝、景子。
宣帝。
東漢:光武、明帝、章帝。
蜀漢:昭烈。
唐之賢帝:太宗貞觀太宗年号。
之治稱盛。
玄宗開元之治不終。
憲宗稍好。
五代:周世宗好。
宋:太祖、太宗稍為強者,仁宗好,餘皆平平。
南宋:孝宗稍好,亦不足有為。
明:太祖、成祖較為強者。
仁宗亦好,惜不永。
漢初賢相:蕭何、曹參與民休息,不妄興作。
史稱蕭規曹随,言曹能守蕭何之遺規而不更張也。
蜀漢:有諸葛亮。
名将:則武帝之衛青、霍去病能逐匈奴于塞外。
趙充國亦卻匈奴。
此其著也,自餘不可勝數。
唐初:輔成貞觀之治者,稱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諸公。
姚崇之相玄宗,亦救時良相。
後有裴度。
宋之賢相:有李沆、王旦、範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趙抃、司馬光等。
王安石變法而無成功,其學有足稱者。
南宋:則李綱甚好,惜高宗昏庸,不能用之也。
宋代少良将才,故武功不競。
明之賢相殊不多,三楊皆平平耳。
晚葉,乃有張居正,湖北江陵人,乃傑出之才。
将有熊廷弼,更為漢以來特出之偉大人物。
惜為小人所害,昏主不能辨而殺之。
中國遂于胡清矣。
三楊者,明仁宗時楊士奇、楊榮、楊溥并為名臣,世号三楊。
氐族苻氏,據關中,國号秦,史稱前秦。
其盛時南至邛僰,東抵淮泗,西極西域,北盡大碛。
凡七主,四十五年。
為後秦所滅。
後秦:見十六國表。
羌族。
姚苌弑秦王苻堅,自稱秦王,史稱後秦。
據長安。
有今陝西中部、河南南部、甘肅東部之地。
凡三主,三十四年。
為東晉所滅。
五胡十六國中間有漢人,而勢力不盛。
如張軌據涼州,有今甘肅蘭山道以西之地。
其子茂稱涼王,史稱前涼,凡九主,七十六年。
而滅于前秦,惜夫!北燕,則馮跋據熱河境稱王。
凡二主,廿八年,為後魏所滅。
西涼,李暠據今甘肅敦煌縣,稱涼公。
凡三主,二十一年。
暠乃唐之祖也,亦是漢人。
以上略談晉世,即史所謂南北朝時代,北方諸胡之紛紛者也。
吾族經此蹂躏,亦慘極矣。
後五代之世,有所謂十國。
列表如下: 吳越:錢镠據杭州,有今浙江全省之地。
凡七主,八十四年。
納土歸宋。
杭州之建都自此始。
吳:楊行密據淮南,兼有江西,國号吳。
凡四主,四十六年。
為徐知诰所篡。
南唐:徐知诰受吳禅,稱帝于金陵,即今南京。
國号唐,史稱南唐。
有今江蘇、安徽之淮南、福建、江西,及慶西北部。
凡三主,三十九年,為宋所滅。
知诰,徐州人,為徐溫之養子。
先姓徐,後複本姓&mdash&mdash李,名昇。
李後主,詞最妙,古今無有及之者。
偏方割據之帝,卒為亡虜。
盍若身為匹夫而僅以詞人名之為愈耶? 南漢:劉隐之弟劉?稱帝于慶州,國号越,改稱漢,史稱南漢。
有今慶東,及慶西南部。
四主,六十八年。
滅于宋。
南平:亦稱荊南。
唐末高季昌為荊南留守,後唐封南平王,有湖北荊州府之地。
凡五主,五十七年。
後納土歸宋。
楚:馬殷居長沙,奄有湖南,及慶西東部,稱楚國王。
為南唐所滅。
又補: 五帝: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其子武王。
合稱三王,實有四人。
周之賢王,文武而後有成王、武王子。
康王。
成王子。
後有宣王,中興周室。
東周以後,靈王稍好,要皆微弱無可稱。
五霸:亦作伯。
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時,楚以子爵而漸強大,常用兵以侵略北方諸國。
南方諸小國皆為其所吞并。
楚遂僭稱王,欲代周天子而自立為王也。
北方諸侯國,除齊、晉等大國外,亦多臣服于楚人之下。
蓋俨然代周而興矣。
王道以德服人,伯者以力服人。
秦始皇亦雄主也。
漢之賢帝:高帝、惠帝、高帝子。
文帝、高帝之子。
景帝、文帝之子。
武帝、景子。
宣帝。
東漢:光武、明帝、章帝。
蜀漢:昭烈。
唐之賢帝:太宗貞觀太宗年号。
之治稱盛。
玄宗開元之治不終。
憲宗稍好。
五代:周世宗好。
宋:太祖、太宗稍為強者,仁宗好,餘皆平平。
南宋:孝宗稍好,亦不足有為。
明:太祖、成祖較為強者。
仁宗亦好,惜不永。
漢初賢相:蕭何、曹參與民休息,不妄興作。
史稱蕭規曹随,言曹能守蕭何之遺規而不更張也。
蜀漢:有諸葛亮。
名将:則武帝之衛青、霍去病能逐匈奴于塞外。
趙充國亦卻匈奴。
此其著也,自餘不可勝數。
唐初:輔成貞觀之治者,稱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諸公。
姚崇之相玄宗,亦救時良相。
後有裴度。
宋之賢相:有李沆、王旦、範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趙抃、司馬光等。
王安石變法而無成功,其學有足稱者。
南宋:則李綱甚好,惜高宗昏庸,不能用之也。
宋代少良将才,故武功不競。
明之賢相殊不多,三楊皆平平耳。
晚葉,乃有張居正,湖北江陵人,乃傑出之才。
将有熊廷弼,更為漢以來特出之偉大人物。
惜為小人所害,昏主不能辨而殺之。
中國遂于胡清矣。
三楊者,明仁宗時楊士奇、楊榮、楊溥并為名臣,世号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