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綱要
關燈
小
中
大
題記
此據作者未刊手稿整理,題目系鄧子琴先生所加。
寫作時間約在《中國曆史講話》的前後。
唐:帝堯,一代而止。
虞:帝舜,一代而止。
夏:稱王,大禹始傳子。
商:王,成湯。
周:又分西周、都今陝西長安,故稱西周。
東周。
都今河南洛陽。
平王始遷于此,而周遂衰。
諸侯互相攻伐,強者吞弱,大者并小,是為列國之世。
周之天子徒建空名而已。
東周又分春秋之世、魯國之史記名《春秋》,孔子因而修之。
自魯隐公元年即周平王四十九年至魯哀公十四年。
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此二百四十二年間,稱為春秋之世。
名為魯史,實記有列國之事,王朝之争亦多記載。
戰國之世。
自春秋之後,列國互相吞并,僅餘七大國,曰秦、曰楚、曰齊、曰韓、曰趙、曰魏、曰燕。
是稱七雄,亦曰列強。
秦:七國時之秦至王政,始滅六國,廢東周君,混一大宇而成一統。
王政既一天下,遂稱始皇帝,欲傳之萬世。
卒至二世而亡。
漢:又分西漢、西漢自高皇帝都長安,即西周與秦之故都。
周自平王東遷于洛,長安以之封秦伯,而秦漸強,為大國。
至政遂統一天下,仍都長安。
漢高帝姓劉名季,今江蘇沛縣人。
以平民起而為天子。
複都長安,稱西漢。
東漢。
漢臣王莽篡漢,及身而滅。
漢之後裔劉秀起而恢複帝業,稱光武皇帝。
遷都洛陽,是為東漢。
三國:東漢之末,天子失道,群臣并起稱雄,互相攻伐,而後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
曹操傳子丕,逼漢獻帝禅位,是為魏文帝。
劉備以漢之後裔,稱帝于今四川成都,是為昭烈皇帝。
國号漢。
孫堅與其子孫策、孫權起于江東,至權而稱帝。
國号吳,都今之南京,江蘇省江甯府地。
晉:魏之臣司馬炎始逼魏帝禅位,而自稱帝。
時蜀漢已滅,又複滅吳,天下又一統。
建都洛陽,是為西晉。
對東晉之都南京而名西故。
又分西晉、司馬炎統一天下,至其子惠帝愚蠢,旋有八王之亂,五胡入中國,中國亡于胡。
東晉。
中國北部雖亡于五胡,而晉元帝以諸王起而抗敵,卒在南京建都而紹正統。
然河南、陝西、山東諸省之地,尚有屬晉者。
前五代:東晉在江左成偏安之局,國勢不振。
晉後為其臣劉裕所篡,國号宋。
是為劉宋。
亦都南京。
宋又為臣蕭道成所篡,國号齊。
齊又為臣蕭衍所篡,國号梁。
梁武帝與齊同族。
梁又為其臣陳霸先所篡,國号陳。
晉、宋、齊、梁、陳,是稱五代。
若并隋而言之,則稱六朝。
隋:楊堅以北朝周之臣,篡周而并有北方。
又滅南朝之陳而統一天下,是為隋文帝。
傳子慶,禽獸也。
遂亡。
唐:唐李淵及其子世民,以隋臣起而有天下,國号唐。
亦都長安。
世民即太宗皇帝。
是為漢以後中國極盛時代。
唐以前,北有諸胡各建國,所謂五胡十六國。
此中不詳。
諸胡在北者,統稱北朝。
南方則自東晉以至于陳,乃中國正統僅存,統稱南朝。
故史于齊稱南齊者,以齊為南朝之齊,别于北朝之齊也。
後五代:唐之衰也,朱溫以群盜,起而稱天子,國号梁,史亦稱後梁。
李存勖本胡人。
即沙陀族。
自其先世官于唐,唐賜之國姓李氏。
即收為養子之意。
至存勖始大,乘梁之亡而稱帝。
自謂紹唐之業,國号曰唐,是為後唐。
石敬塘亦胡人。
沙陀族。
借契丹援兵滅後唐,繼後唐為帝。
史稱石晉,亦雲後晉。
都汴,今河南開封。
劉知遠亦胡人,代石晉而自立。
托名漢之後,國号漢,史稱後漢。
郭威,漢族也。
滅後漢,國号周,史稱後周。
都今之開封。
五代,共五十二年。
其時天下昏亂,民生塗炭。
所謂君若臣,皆犬馬不如者也。
朝夕變節,不成為人。
比于六朝,猶遠不如之。
唯周世宗可謂賢主,惜其年不永,身喪而幼主繼之,君位遂禅于宋祖。
宋:分北宋、北宋都今之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本周臣也。
值世宗崩,幼主立,承五代之衰,君臣
寫作時間約在《中國曆史講話》的前後。
唐:帝堯,一代而止。
虞:帝舜,一代而止。
夏:稱王,大禹始傳子。
商:王,成湯。
周:又分西周、都今陝西長安,故稱西周。
東周。
都今河南洛陽。
平王始遷于此,而周遂衰。
諸侯互相攻伐,強者吞弱,大者并小,是為列國之世。
周之天子徒建空名而已。
東周又分春秋之世、魯國之史記名《春秋》,孔子因而修之。
自魯隐公元年即周平王四十九年至魯哀公十四年。
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此二百四十二年間,稱為春秋之世。
名為魯史,實記有列國之事,王朝之争亦多記載。
戰國之世。
自春秋之後,列國互相吞并,僅餘七大國,曰秦、曰楚、曰齊、曰韓、曰趙、曰魏、曰燕。
是稱七雄,亦曰列強。
秦:七國時之秦至王政,始滅六國,廢東周君,混一大宇而成一統。
王政既一天下,遂稱始皇帝,欲傳之萬世。
卒至二世而亡。
漢:又分西漢、西漢自高皇帝都長安,即西周與秦之故都。
周自平王東遷于洛,長安以之封秦伯,而秦漸強,為大國。
至政遂統一天下,仍都長安。
漢高帝姓劉名季,今江蘇沛縣人。
以平民起而為天子。
複都長安,稱西漢。
東漢。
漢臣王莽篡漢,及身而滅。
漢之後裔劉秀起而恢複帝業,稱光武皇帝。
遷都洛陽,是為東漢。
三國:東漢之末,天子失道,群臣并起稱雄,互相攻伐,而後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
曹操傳子丕,逼漢獻帝禅位,是為魏文帝。
劉備以漢之後裔,稱帝于今四川成都,是為昭烈皇帝。
國号漢。
孫堅與其子孫策、孫權起于江東,至權而稱帝。
國号吳,都今之南京,江蘇省江甯府地。
晉:魏之臣司馬炎始逼魏帝禅位,而自稱帝。
時蜀漢已滅,又複滅吳,天下又一統。
建都洛陽,是為西晉。
對東晉之都南京而名西故。
又分西晉、司馬炎統一天下,至其子惠帝愚蠢,旋有八王之亂,五胡入中國,中國亡于胡。
東晉。
中國北部雖亡于五胡,而晉元帝以諸王起而抗敵,卒在南京建都而紹正統。
然河南、陝西、山東諸省之地,尚有屬晉者。
前五代:東晉在江左成偏安之局,國勢不振。
晉後為其臣劉裕所篡,國号宋。
是為劉宋。
亦都南京。
宋又為臣蕭道成所篡,國号齊。
齊又為臣蕭衍所篡,國号梁。
梁武帝與齊同族。
梁又為其臣陳霸先所篡,國号陳。
晉、宋、齊、梁、陳,是稱五代。
若并隋而言之,則稱六朝。
隋:楊堅以北朝周之臣,篡周而并有北方。
又滅南朝之陳而統一天下,是為隋文帝。
傳子慶,禽獸也。
遂亡。
唐:唐李淵及其子世民,以隋臣起而有天下,國号唐。
亦都長安。
世民即太宗皇帝。
是為漢以後中國極盛時代。
唐以前,北有諸胡各建國,所謂五胡十六國。
此中不詳。
諸胡在北者,統稱北朝。
南方則自東晉以至于陳,乃中國正統僅存,統稱南朝。
故史于齊稱南齊者,以齊為南朝之齊,别于北朝之齊也。
後五代:唐之衰也,朱溫以群盜,起而稱天子,國号梁,史亦稱後梁。
李存勖本胡人。
即沙陀族。
自其先世官于唐,唐賜之國姓李氏。
即收為養子之意。
至存勖始大,乘梁之亡而稱帝。
自謂紹唐之業,國号曰唐,是為後唐。
石敬塘亦胡人。
沙陀族。
借契丹援兵滅後唐,繼後唐為帝。
史稱石晉,亦雲後晉。
都汴,今河南開封。
劉知遠亦胡人,代石晉而自立。
托名漢之後,國号漢,史稱後漢。
郭威,漢族也。
滅後漢,國号周,史稱後周。
都今之開封。
五代,共五十二年。
其時天下昏亂,民生塗炭。
所謂君若臣,皆犬馬不如者也。
朝夕變節,不成為人。
比于六朝,猶遠不如之。
唯周世宗可謂賢主,惜其年不永,身喪而幼主繼之,君位遂禅于宋祖。
宋:分北宋、北宋都今之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本周臣也。
值世宗崩,幼主立,承五代之衰,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