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心叵測後果堪憂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臉面身份,忙不疊地便開口向陸瑜哀告道:“三清本是一家,貧道知罪了,但望高擡貴手,饒過貧道這一遭吧!”
俗語說得好:“殺人不過頭落地”,陸瑜是個英雄人物,當然不會做出“誅降戮服”的事來。
所以聽到排風羽士這樣一說,也就立刻收回了“九玄神功”,笑着說了兩聲:“承讓,承讓。
” 排風羽士卻已張口吐出一口鮮血,又喘息了好半天,這才勉強緩過一口氣來。
排風羽士本非善類,因此又看了陸瑜一眼,冷冷說道:“今日貧道拜領厚賜,三年之後,敢不圖報。
” 陸瑜雖然知道排風羽士存心報複,也沒放在心上,仍舊笑着說道:“莫道三年,便是十年百年,隻要你我不死,貧道随時候教就是。
” 說完之後,也不再理睬排風羽士,轉眼便向白守德和泯江漁隐走去,伸手從懷中掏出了兩粒丹藥,塞入二人口中。
同時原先避不見面的那些人,也才從四面八方擠了過來,裝做不知原委,直問:“何事?” 排風羽士那裡還能站得住腳,狠狠地掃了衆人一眼,便自走了。
陸瑜懷中丹藥,乃是抱一真人特制的“九玄丹”,療毒治傷,功效神着。
所以沒上一盞茶時分。
泯江漁隐和白守德,便已雙雙醒來,打算起身,向陸瑜道謝。
陸瑜連忙攔住說道:“熟不拘禮,兩位此時且動不得,最好閉目養神,有話回去再說吧!”說着便招呼白守德帶來的家人,去找滑竿。
白守德卻仍念念難忘井中劍影。
陸瑜一看,井水已涸,白守德這才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泯江漁隐見天河釣徒仍自萎頓不堪,便與陸瑜說了。
陸瑜忙又掏出一粒“九玄丹”,送到天河釣徒口邊,說道:“老施主請張口服下,馬上就會好的。
” 天河釣徒心中有氣,怎肯再服陸瑜的丹藥。
把頭一偏,說了聲:“老夫不用。
” 陸瑜并不知道天河釣徒對他已有芥蒂,仍舊說道:“老施主内功雖好,可以自療。
但這丹藥乃是家師的‘九玄丹’。
老施主服下之後,是有益無害的。
” 天河釣徒眼睛一瞪,說道:“莫道是‘九玄丹’,便是‘兜率金丹’,老夫就是不用。
”言畢閉目,再不言語。
陸瑜碰了個釘子,直似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但再一想,便以為天河釣徒,一向心高氣傲,在這受傷之餘,心情不順,故此火氣特大。
因此也就一笑置之,并沒介意。
回到白家莊之後,當然又是一陣忙亂。
白守德置酒備禮,扶病緻謝,先把邀來助拳的一衆群雄送走;才又安排招待陸瑜,并派人另外拾奪出兩間房間,淵養天河釣徒與泯江漁隐,然後自己這才落到休息。
陸瑜見了,當然不便立即開口為俏郎君提親。
直到第二天,白守德這才大緻痊愈,收拾出一席豐盛無比的酒筵,親自為陸瑜把盞以緻謝意。
并叫出兩個兒子——小羅吒白思齊和小傻子白思魯,命代表自己,向陸瑜拜謝救難之德。
陸瑜便乘此機會,先誇獎了白思齊和自思魯幾句,藉此為題,然後開口說道:“仁兄膝下,不是還有兩位令媛的嗎?” 白守德道:“正是還有兩個小女。
” 陸瑜一向爽直,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小弟此次下山,原為尋找尚丫頭報仇……” 白守德一聽,不由臉色立變。
陸瑜連忙接下去解釋說道:“小弟雖然已經探悉,尚丫頭就在府中,但這件公案,業已了結,仁兄盡可放心了。
”接着便把如何當着了劫大師,化解前仇的事,說了一遍。
白守德這才放下了心,說道:“仁兄高義,這正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美德,小弟敬佩不置。
” 陸瑜笑道:“這也沒有什麼,不過是因為她的面容也毀,激起了小弟一點同病相憐之心罷了!” 接着舉起酒杯,說道:“倒是因為此事,使小弟想成全一個故人之子,并且這是一件美事,還須仁兄玉成,仁兄請幹了這杯,小弟奉告。
” 白守德不知陸瑜所指何事,也就舉杯一飲而盡,說道:“大德未報,仁兄如有吩咐,隻要小弟能辦得到,無不遵命。
” 陸瑜道:“這樣就好,小弟是想向仁兄讨杯喜酒,為令媛做個媒。
” 白守德以為是指白鳳仙而言,便道:“小女鳳仙,年方及立,言之還早,不過也不要緊,既是仁兄有意玉成,同不妨先行定親,遲幾年再行花燭,隻不知仁兄的故人之子,是那一家的?” 陸瑜道:“小弟所要做媒的,并非二令媛風仙,而是大令媛依雲。
” 白守德見陸瑜說的是白依雲,好生為難。
遲疑了好半天,這才說道:“仁兄既已去過園中,并且會過了劫,當然也該知道這其中的故事了。
” 陸瑜道:“了劫雖曾提過什麼神僧安排,幾句閑話,在小弟看來,不過是推托之詞罷了!” 白守德連忙正容說道:“了劫所言,都是實情,仁兄勿疑。
” 陸瑜笑道:“小弟仍是不能置信。
” 白守德又為難了好半天,并命白思齊和白思魯以及在一旁侍候的家人,一起退走,這才說道:“本來神僧吩咐,不許将原委告人,但仁兄不是外人,所以小弟膽敢奉告,還望仁見不要外洩才好。
” 陸瑜見白守德說得慎重,這才将信将疑地說道:“小弟向來不喜多言,仁兄但說何妨?” 白守德道:“别的小弟仍然不能奉告,惟有神僧曾經一再吩咐,大小女在二十歲以前,不能提起婚事,并不能與任何男子見面,否則的話,便不隻對她自己不利,還可能會引起一場無邊浩劫。
所以仁兄的一番美意,兄弟不是拒絕,而是情非得已。
倘使仁兄真的有意成全的話,好在大小女年已十七,待三年之後,小弟再親自造訪,有勞仁兄作伐如何?” 陸瑜想了一想說道:“三年無妨,仁兄是答應了這件事了?” 白守德道:“但不知仁兄所提,是誰家之子?隻要門戶相當,小弟無不如命。
” 陸瑜道:“提起此子,仁兄不隻是認識,并且還有特殊關系,若記門戶、人才、武功,更是無話可說。
” 白守德道:“到底是誰?仁兄何妨明示。
” 陸瑜道:“小弟所指,不是别人,便是俏郎君秦鐘。
” 白守德初見陸瑜為白依雲提親,已屬為難萬分,隻為剛受過陸瑜的大德,不便拒絕,這才勉強答應,婉辭拖延。
現在見陸瑜所提的,竟是俏郎君,不覺怒氣油然而起,說道:“仁兄提的是他?” 陸瑜道:“這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嗎?既由小弟出面,藉此解去那場誤會,免得他日自家兄弟相見時,不好說話。
尤其是兩小既已見過了面,更難得是互相之間,一見鐘情。
仁兄便成全了他們,不也就省掉了将來再去費心了嗎?” 白守德重傷初愈,并未堅實,這一發怒。
立刻又牽引得血氣浮動起來,血氣既已浮動,心神立刻紛亂,那裡還有什麼理智可言,當即忍不住地說道:“仁兄不必再說下去了,若是别家之子,小弟猶可加以考慮。
提起此子,小弟恨不能立刻置之死地,絕難從命,還望仁兄見恕。
” 陸瑜笑道:“這孩子并無可死之罪,仁兄又何必恨之太深?須知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正是仁兄适才所說過的話嗎?” 白守德無話可回,心亂之下,便說出了無理之理的話來,道:“天下人都可恕得,惟有此子,卻絕不可恕?” 陸瑜脾氣本來剛直,見白守德竟說出這種話來,簡直是在當面給自己下不去,也不由得氣往上沖,但卻仍強自忍住,總想白守德能夠回心轉意,還自帶笑說道:“仁見這樣對付那孩子,将如何與師門相見?” 白守德道:“我顧……” 白守德本想說“我顧不了這許多”。
但也覺得太不像話,因此連忙把話縮住,改口說道:“我……我還要去告訴他父母,問他們個養子不教之罪。
” 陸瑜道:“這佯做法成嗎?” 說着又端起了酒杯,向白守德照了一下說道:“老兄!還是仍聽小弟的勸,看在小弟的薄面上,重新考慮一下,答應了算了。
并且一切全照尊意行事,目前隻有一句話,等過三年之後,再正式做事,這還不就行了嗎?來來來,話就是這樣說法好了,咱們幹此一杯,算個信約,從此三年之内,放過這事不提,你道如何?” 陸瑜這樣說法,不隻是認為仁至義盡,并且也是想藉此找個下台的機會。
并且在白守德未曾答話之前,又加重了語氣,以期必成地,說道:“老兄,你我交情不錯,而我已經答過那孩子,把話說老,當然不能在孩子面前失信,所以老兄不管如何,均望看在小弟的薄面上,俯允此事,也就算做是幫小弟的忙吧!并且小弟一定把那孩子的父親找了來,由他率子親前,向仁兄磕頭認罪,任憑處罰,總叫仁見得到個十足的面子,你道如何?” 那知白守德越聽越覺得無話可回,因此心中越亂,亂到極點,便不顧一切地跳了起來,對陸瑜說道:“仁兄是個明理之人,總不能挾恩持惠,來強人所難吧?” 這“挾恩持惠,強人所難”八個字,何等嚴重,直無殊是指着陸瑜的臉上,罵陸瑜是個“小人”一般。
所以聽到排風羽士這樣一說,也就立刻收回了“九玄神功”,笑着說了兩聲:“承讓,承讓。
” 排風羽士卻已張口吐出一口鮮血,又喘息了好半天,這才勉強緩過一口氣來。
排風羽士本非善類,因此又看了陸瑜一眼,冷冷說道:“今日貧道拜領厚賜,三年之後,敢不圖報。
” 陸瑜雖然知道排風羽士存心報複,也沒放在心上,仍舊笑着說道:“莫道三年,便是十年百年,隻要你我不死,貧道随時候教就是。
” 說完之後,也不再理睬排風羽士,轉眼便向白守德和泯江漁隐走去,伸手從懷中掏出了兩粒丹藥,塞入二人口中。
同時原先避不見面的那些人,也才從四面八方擠了過來,裝做不知原委,直問:“何事?” 排風羽士那裡還能站得住腳,狠狠地掃了衆人一眼,便自走了。
陸瑜懷中丹藥,乃是抱一真人特制的“九玄丹”,療毒治傷,功效神着。
所以沒上一盞茶時分。
泯江漁隐和白守德,便已雙雙醒來,打算起身,向陸瑜道謝。
陸瑜連忙攔住說道:“熟不拘禮,兩位此時且動不得,最好閉目養神,有話回去再說吧!”說着便招呼白守德帶來的家人,去找滑竿。
白守德卻仍念念難忘井中劍影。
陸瑜一看,井水已涸,白守德這才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泯江漁隐見天河釣徒仍自萎頓不堪,便與陸瑜說了。
陸瑜忙又掏出一粒“九玄丹”,送到天河釣徒口邊,說道:“老施主請張口服下,馬上就會好的。
” 天河釣徒心中有氣,怎肯再服陸瑜的丹藥。
把頭一偏,說了聲:“老夫不用。
” 陸瑜并不知道天河釣徒對他已有芥蒂,仍舊說道:“老施主内功雖好,可以自療。
但這丹藥乃是家師的‘九玄丹’。
老施主服下之後,是有益無害的。
” 天河釣徒眼睛一瞪,說道:“莫道是‘九玄丹’,便是‘兜率金丹’,老夫就是不用。
”言畢閉目,再不言語。
陸瑜碰了個釘子,直似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但再一想,便以為天河釣徒,一向心高氣傲,在這受傷之餘,心情不順,故此火氣特大。
因此也就一笑置之,并沒介意。
回到白家莊之後,當然又是一陣忙亂。
白守德置酒備禮,扶病緻謝,先把邀來助拳的一衆群雄送走;才又安排招待陸瑜,并派人另外拾奪出兩間房間,淵養天河釣徒與泯江漁隐,然後自己這才落到休息。
陸瑜見了,當然不便立即開口為俏郎君提親。
直到第二天,白守德這才大緻痊愈,收拾出一席豐盛無比的酒筵,親自為陸瑜把盞以緻謝意。
并叫出兩個兒子——小羅吒白思齊和小傻子白思魯,命代表自己,向陸瑜拜謝救難之德。
陸瑜便乘此機會,先誇獎了白思齊和自思魯幾句,藉此為題,然後開口說道:“仁兄膝下,不是還有兩位令媛的嗎?” 白守德道:“正是還有兩個小女。
” 陸瑜一向爽直,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小弟此次下山,原為尋找尚丫頭報仇……” 白守德一聽,不由臉色立變。
陸瑜連忙接下去解釋說道:“小弟雖然已經探悉,尚丫頭就在府中,但這件公案,業已了結,仁兄盡可放心了。
”接着便把如何當着了劫大師,化解前仇的事,說了一遍。
白守德這才放下了心,說道:“仁兄高義,這正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美德,小弟敬佩不置。
” 陸瑜笑道:“這也沒有什麼,不過是因為她的面容也毀,激起了小弟一點同病相憐之心罷了!” 接着舉起酒杯,說道:“倒是因為此事,使小弟想成全一個故人之子,并且這是一件美事,還須仁兄玉成,仁兄請幹了這杯,小弟奉告。
” 白守德不知陸瑜所指何事,也就舉杯一飲而盡,說道:“大德未報,仁兄如有吩咐,隻要小弟能辦得到,無不遵命。
” 陸瑜道:“這樣就好,小弟是想向仁兄讨杯喜酒,為令媛做個媒。
” 白守德以為是指白鳳仙而言,便道:“小女鳳仙,年方及立,言之還早,不過也不要緊,既是仁兄有意玉成,同不妨先行定親,遲幾年再行花燭,隻不知仁兄的故人之子,是那一家的?” 陸瑜道:“小弟所要做媒的,并非二令媛風仙,而是大令媛依雲。
” 白守德見陸瑜說的是白依雲,好生為難。
遲疑了好半天,這才說道:“仁兄既已去過園中,并且會過了劫,當然也該知道這其中的故事了。
” 陸瑜道:“了劫雖曾提過什麼神僧安排,幾句閑話,在小弟看來,不過是推托之詞罷了!” 白守德連忙正容說道:“了劫所言,都是實情,仁兄勿疑。
” 陸瑜笑道:“小弟仍是不能置信。
” 白守德又為難了好半天,并命白思齊和白思魯以及在一旁侍候的家人,一起退走,這才說道:“本來神僧吩咐,不許将原委告人,但仁兄不是外人,所以小弟膽敢奉告,還望仁見不要外洩才好。
” 陸瑜見白守德說得慎重,這才将信将疑地說道:“小弟向來不喜多言,仁兄但說何妨?” 白守德道:“别的小弟仍然不能奉告,惟有神僧曾經一再吩咐,大小女在二十歲以前,不能提起婚事,并不能與任何男子見面,否則的話,便不隻對她自己不利,還可能會引起一場無邊浩劫。
所以仁兄的一番美意,兄弟不是拒絕,而是情非得已。
倘使仁兄真的有意成全的話,好在大小女年已十七,待三年之後,小弟再親自造訪,有勞仁兄作伐如何?” 陸瑜想了一想說道:“三年無妨,仁兄是答應了這件事了?” 白守德道:“但不知仁兄所提,是誰家之子?隻要門戶相當,小弟無不如命。
” 陸瑜道:“提起此子,仁兄不隻是認識,并且還有特殊關系,若記門戶、人才、武功,更是無話可說。
” 白守德道:“到底是誰?仁兄何妨明示。
” 陸瑜道:“小弟所指,不是别人,便是俏郎君秦鐘。
” 白守德初見陸瑜為白依雲提親,已屬為難萬分,隻為剛受過陸瑜的大德,不便拒絕,這才勉強答應,婉辭拖延。
現在見陸瑜所提的,竟是俏郎君,不覺怒氣油然而起,說道:“仁兄提的是他?” 陸瑜道:“這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嗎?既由小弟出面,藉此解去那場誤會,免得他日自家兄弟相見時,不好說話。
尤其是兩小既已見過了面,更難得是互相之間,一見鐘情。
仁兄便成全了他們,不也就省掉了将來再去費心了嗎?” 白守德重傷初愈,并未堅實,這一發怒。
立刻又牽引得血氣浮動起來,血氣既已浮動,心神立刻紛亂,那裡還有什麼理智可言,當即忍不住地說道:“仁兄不必再說下去了,若是别家之子,小弟猶可加以考慮。
提起此子,小弟恨不能立刻置之死地,絕難從命,還望仁兄見恕。
” 陸瑜笑道:“這孩子并無可死之罪,仁兄又何必恨之太深?須知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正是仁兄适才所說過的話嗎?” 白守德無話可回,心亂之下,便說出了無理之理的話來,道:“天下人都可恕得,惟有此子,卻絕不可恕?” 陸瑜脾氣本來剛直,見白守德竟說出這種話來,簡直是在當面給自己下不去,也不由得氣往上沖,但卻仍強自忍住,總想白守德能夠回心轉意,還自帶笑說道:“仁見這樣對付那孩子,将如何與師門相見?” 白守德道:“我顧……” 白守德本想說“我顧不了這許多”。
但也覺得太不像話,因此連忙把話縮住,改口說道:“我……我還要去告訴他父母,問他們個養子不教之罪。
” 陸瑜道:“這佯做法成嗎?” 說着又端起了酒杯,向白守德照了一下說道:“老兄!還是仍聽小弟的勸,看在小弟的薄面上,重新考慮一下,答應了算了。
并且一切全照尊意行事,目前隻有一句話,等過三年之後,再正式做事,這還不就行了嗎?來來來,話就是這樣說法好了,咱們幹此一杯,算個信約,從此三年之内,放過這事不提,你道如何?” 陸瑜這樣說法,不隻是認為仁至義盡,并且也是想藉此找個下台的機會。
并且在白守德未曾答話之前,又加重了語氣,以期必成地,說道:“老兄,你我交情不錯,而我已經答過那孩子,把話說老,當然不能在孩子面前失信,所以老兄不管如何,均望看在小弟的薄面上,俯允此事,也就算做是幫小弟的忙吧!并且小弟一定把那孩子的父親找了來,由他率子親前,向仁兄磕頭認罪,任憑處罰,總叫仁見得到個十足的面子,你道如何?” 那知白守德越聽越覺得無話可回,因此心中越亂,亂到極點,便不顧一切地跳了起來,對陸瑜說道:“仁兄是個明理之人,總不能挾恩持惠,來強人所難吧?” 這“挾恩持惠,強人所難”八個字,何等嚴重,直無殊是指着陸瑜的臉上,罵陸瑜是個“小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