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因難測恩怨千端
關燈
小
中
大
,但這決定是她自己做的,貧道當然隻有依言而行。
若說令師面前,佛道同理,最重因果,因果不清,便難成佛登仙。
所以貧道今天,決不再改主張,甯願在事了之後,再去令師座前,俯首認罪。
”說完之後,目射神光,雙手又擡了起來。
了劫大師連忙說道:“道友且慢,貧尼還有話說。
” 陸瑜身法不改,随口說道:“你且說來。
” 了劫大師道:“神尼當日度她之時,她曾向神尼禀明,說是仇家太多。
因此神尼也就一口答應,絕對要保全住她的性命,并且恩賜随身佩戴多年的那一串十八粒伽楠念珠,以資作為憑信。
所以道友如果一定不肯放手,恐與神尼面上,不大好看,還望道友斟酌。
” 圓通神尼雖然古道熱腸,本領通天,但卻不能像悟塵神僧那樣具有菩薩心腸,免除憎恨。
所以救人固然熱心,但人若觸犯了她,則殺人也在所不惜。
這是江湖上黑白兩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實。
所以陸瑜聽了劫大師這樣一說,也就不得不有所顧忌了。
因此立刻又軟了下來說道:“當真會有此事?” 了劫大師轉身,命老阿姨取出念珠,對陸瑜說道:“貧尼不敢打謊,道友請看。
” 陸瑜當然信了,但心中好不煩悶,呆在那兒,想了好半晌,這才又想了個主意出來,對了劫大師說道:“既然神尼有話在先,貧道怎敢不遵。
不過神尼所言,也不過隻限于保她不死,而不及其他。
所以貧道和她之間的宿仇,也就有辦法可以解決了,應過之後,貧道即便放手好了!” 了劫大師見陸瑜已經松了口氣,答應不緻老阿姨于死,也就放下了一半心來,問道:“那麼道友打算作何區處呢?” 陸瑜道:“這兩件事當然還得請你幫忙。
” 了劫大師道:“道友隻管吩咐,貧尼如能做到,莫不效力。
” 陸瑜道:“你此話當真?” 了劫大師道:“有如三寶,但請問這第一件。
” 陸瑜歎了口氣說道:“貧道雖已由令師引歸家師門下,但由于貧道始終不能忘記宿仇,無法靜下心來,去修持性命大道。
所以雖然已存九頂山孤雲峰松篁觀中住了二十年,卻一直未蒙家師正式收入門中,到現在祖師神像未拜,法号未賜,隻蒙家師傳授了一些武功,允于報仇之後,收心回山,再做道理。
所以貧道對他此舉,也非得已。
否則便無法歸心,靜修大道,那才真要辜負了令師的一番美意呢!”說完之後,又是一聲長歎。
了劫大師也是個大風大浪裡的過來人,當然體會得出陸瑜的心中難受。
因此說道:“貧尼知道,道友不必難過,但請說出尊意,早點辦完,以去胸中郁結吧!” 陸瑜這才說道:“這第一件,便是要她使我所身受的,也一一應過,我便饒恕過她,就此放手不提。
” 了劫大師不知陸瑜何所指而言,便問所以。
陸瑜面色一變,伸于指着自己那一張疤痕斑剝的臉,恨聲說道:“我已如此,難道還能容得她保住花容玉貌嗎?你隻叫她掀去頭巾,讓我動手,我絕不傷害她的性命就是,你能辦得到嗎?” 了劫大師本來不知陸瑜想怎樣去對付老阿姨,倒還有一半懸心,及至聽陸瑜說是隻要毀去老阿姨的容貌,便可放過。
反而立刻把那一半心,也完全放了下來,說道:“道友的意思,是要毀去她的容貌,也就隻限于此,即便算過了嗎?” 陸瑜道:“貧道說話,從來不二,更何況這樣做法,對她還有好處,毀去了花容玉貌,死了她的心,免得她萬一故态複萌,又去害人,重墜地獄苦海。
”說完之後,便從懷中掏出了一把匕首,連聲催促。
了劫大師微笑說道:“如此說來,也就甭道友再費事了。
” 陸瑜不解了劫大師的意思,問道:“此話怎講?” 了劫大師也不回話,隻把老阿姨一把拉到身畔,這才對陸瑜說了一聲:“道友請看,這還用得着你再費事嗎?”話聲才了,伸手便把老阿姨遮在臉上的頭巾掀了開去。
陸瑜一看,不由得訝然一聲,連退三步,手中匕首,“嗆啷啷”一聲響,松落地下,怔在那兒,張目結舌,呆若木雞。
原來在二十年前,陸瑜看到老阿姨的時候,老阿姨确是花容玉貌,傾國傾城。
這時下山報仇,雖然從别人嘴中,得悉老阿姨自到白家之後,便終年頭巾覆臉,任何人都沒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仍以為老阿姨是怕人尋仇,藉此遮人耳目。
根本沒想到這頭巾掀開之後,所看到的卻是一個秃頭短發,亂如蓬蒿,耳塌口歪,膚如龜裂,除了一雙明亮的眸子而外,其餘黨無一處不是醜惡得不成人形的一個怪物站在眼前。
因此連陸瑜這樣一個武功絕頂,膽大包天的英雄好漢,也不由得為之大驚失色。
了劫大師卻已開口對老阿姨說道:“陸道長已饒恕了你,你還不拜謝,更待何時?” 老阿姨到了這時,性命要緊,同時也覺得陸瑜過去,被自己害得太慘,因此也就走到陸瑜面前,雙膝落地,說道:“翠兒知錯了,你饒了翠兒吧!但看過去翠兒年輕無知,誤入歧途,作惡種種,無非是受人鉗制,并非出于得已,而今身受之慘,已非人所能受,幸得神尼慈悲,才能洗心向善,難道你還能硬着心腸,不肯可憐翠兒,給翠兒以一條自新之路嗎?”言畢大哭,伏地不起。
老阿姨原名尚翠峨,過去和陸瑜相處的時候,陸瑜總是叫她“翠兒”,所以她還以此自稱。
作者從此,也就稱她尚翠娥了,交代不提。
陸瑜雖然懷恨尚翠娥,直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但眼看到尚翠娥的這一張臉,也不由的為之心酸,聽了她哭求的話,更覺可憐,憐憫之念一起,仇恨之意全消,略一擺手,說道:“你起來吧!但願你言出由心,自求多福,莫辜負了神尼也就是了。
” 說過便算,并且在回頭看到丫頭司環仍躺在那兒的時候,又從懷裡掏出了一粒丹藥,扔給尚翠娥,說道:“你替貧道救治她去。
” 尚翠娥這才又謝過陸瑜,走身去調理司環去了。
陸瑜對了劫大師說道:“貧道所要求的第二件事,業已與她無關,如能得你幫忙,使貧道早日了卻心願,貧道也就可以早日回山,安心閉關了。
” 了劫大師聽這一說,這才替尚翠娥完全放下心來,說道:“道友之事,隻要貧尼可以盡力,敢不如命?不過此地不是待客之地,奉屈道友移玉,裡面坐着,也好叙話。
” 說着便把陸瑜向屋裡讓,落坐奉茶之後,接着問道:“道友有何見示,敢請明告。
” 陸瑜說道:“提起此事,也是貧道一時多情,為自己惹下的麻煩。
所幸此班倒也是一樁好事,所以決不難解決。
” 說到這兒,停了一停,這才又接了下去說道:“這事是這樣的,貧道此次下山,找尋尚翠娥報仇。
百般打聽,也沒能打聽出尚翠娥的下落,隻聽到白守德白仁兄龍劍井釣劍的消息。
因此打算趕來,瞧個熱鬧,誰知在沒看到白仁兄之事,卻在路上碰到了一個故人之子,一問情由,那故人之子,是為着愛上了白仁兄的一個女兒,才被人打傷,并且又被白仁兄趕了出去。
貧道便從那故人之子的傷勢上,發現了尚翠娥的下落。
所以貧道當時一喜,便答應于他,隻等貧道報仇之後,立刻替他去找白仁兄,化解誤會,做媒說親,成其好事,卻沒想到在這兒又遇上了你。
這事當然就格外的不成問題。
” 陸瑜未曾說出那故人之子是誰,了劫大師卻已知道陸瑜所說的,便是俏郎君秦鐘,因此不由得一皺眉頭。
陸瑜卻沒注意到,仍然繼續說了下去道:“白仁兄的令媛,貧道雖未見過,但以我那故人之子的人品武功來說,大慨不論是誰家的姑娘,總是可以配得過的,更何況他本來就是白仁兄的師侄。
所以貧道認為,白仁見雖然把他趕了出去,也不過是一時氣憤,等他消氣之後,貧道再仗着過去的交情,做個月下老人,想他總不全不答應的了?如果再能得到你的幫忙,當然就恪外的不成問題了,你說是與不是?” 接着又說道:“你知道我那故人之子是誰?大概貧道即就不說,你也該想得出來吧?” 了劫大師進而不答,隻說了一聲:“貧尼自從出家之後,但求了劫,這種事恐怕幫忙不來了?” 陸瑜道:“可是白仁兄的姑娘,不也就是……” 了劫大師不等陸瑜再說下去,連忙截住道:“貧尼與白施主,業已一十六年未曾見面,道友又阿必往事重提,使貧尼為之不安呢!” 陸瑜被了劫大師這樣一說,不由的怔了一怔,這才說道:“難道姑娘自己也不知道……” 了劫大師仍不容陸瑜再說下去,又截住說道:“貧尼雖然每年要來一次,那隻是奉了家師之命,前來為白姑娘行功去邪,白姑娘乃是白施主的愛女,老尼方外之人,是不便過問其他的。
”
若說令師面前,佛道同理,最重因果,因果不清,便難成佛登仙。
所以貧道今天,決不再改主張,甯願在事了之後,再去令師座前,俯首認罪。
”說完之後,目射神光,雙手又擡了起來。
了劫大師連忙說道:“道友且慢,貧尼還有話說。
” 陸瑜身法不改,随口說道:“你且說來。
” 了劫大師道:“神尼當日度她之時,她曾向神尼禀明,說是仇家太多。
因此神尼也就一口答應,絕對要保全住她的性命,并且恩賜随身佩戴多年的那一串十八粒伽楠念珠,以資作為憑信。
所以道友如果一定不肯放手,恐與神尼面上,不大好看,還望道友斟酌。
” 圓通神尼雖然古道熱腸,本領通天,但卻不能像悟塵神僧那樣具有菩薩心腸,免除憎恨。
所以救人固然熱心,但人若觸犯了她,則殺人也在所不惜。
這是江湖上黑白兩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實。
所以陸瑜聽了劫大師這樣一說,也就不得不有所顧忌了。
因此立刻又軟了下來說道:“當真會有此事?” 了劫大師轉身,命老阿姨取出念珠,對陸瑜說道:“貧尼不敢打謊,道友請看。
” 陸瑜當然信了,但心中好不煩悶,呆在那兒,想了好半晌,這才又想了個主意出來,對了劫大師說道:“既然神尼有話在先,貧道怎敢不遵。
不過神尼所言,也不過隻限于保她不死,而不及其他。
所以貧道和她之間的宿仇,也就有辦法可以解決了,應過之後,貧道即便放手好了!” 了劫大師見陸瑜已經松了口氣,答應不緻老阿姨于死,也就放下了一半心來,問道:“那麼道友打算作何區處呢?” 陸瑜道:“這兩件事當然還得請你幫忙。
” 了劫大師道:“道友隻管吩咐,貧尼如能做到,莫不效力。
” 陸瑜道:“你此話當真?” 了劫大師道:“有如三寶,但請問這第一件。
” 陸瑜歎了口氣說道:“貧道雖已由令師引歸家師門下,但由于貧道始終不能忘記宿仇,無法靜下心來,去修持性命大道。
所以雖然已存九頂山孤雲峰松篁觀中住了二十年,卻一直未蒙家師正式收入門中,到現在祖師神像未拜,法号未賜,隻蒙家師傳授了一些武功,允于報仇之後,收心回山,再做道理。
所以貧道對他此舉,也非得已。
否則便無法歸心,靜修大道,那才真要辜負了令師的一番美意呢!”說完之後,又是一聲長歎。
了劫大師也是個大風大浪裡的過來人,當然體會得出陸瑜的心中難受。
因此說道:“貧尼知道,道友不必難過,但請說出尊意,早點辦完,以去胸中郁結吧!” 陸瑜這才說道:“這第一件,便是要她使我所身受的,也一一應過,我便饒恕過她,就此放手不提。
” 了劫大師不知陸瑜何所指而言,便問所以。
陸瑜面色一變,伸于指着自己那一張疤痕斑剝的臉,恨聲說道:“我已如此,難道還能容得她保住花容玉貌嗎?你隻叫她掀去頭巾,讓我動手,我絕不傷害她的性命就是,你能辦得到嗎?” 了劫大師本來不知陸瑜想怎樣去對付老阿姨,倒還有一半懸心,及至聽陸瑜說是隻要毀去老阿姨的容貌,便可放過。
反而立刻把那一半心,也完全放了下來,說道:“道友的意思,是要毀去她的容貌,也就隻限于此,即便算過了嗎?” 陸瑜道:“貧道說話,從來不二,更何況這樣做法,對她還有好處,毀去了花容玉貌,死了她的心,免得她萬一故态複萌,又去害人,重墜地獄苦海。
”說完之後,便從懷中掏出了一把匕首,連聲催促。
了劫大師微笑說道:“如此說來,也就甭道友再費事了。
” 陸瑜不解了劫大師的意思,問道:“此話怎講?” 了劫大師也不回話,隻把老阿姨一把拉到身畔,這才對陸瑜說了一聲:“道友請看,這還用得着你再費事嗎?”話聲才了,伸手便把老阿姨遮在臉上的頭巾掀了開去。
陸瑜一看,不由得訝然一聲,連退三步,手中匕首,“嗆啷啷”一聲響,松落地下,怔在那兒,張目結舌,呆若木雞。
原來在二十年前,陸瑜看到老阿姨的時候,老阿姨确是花容玉貌,傾國傾城。
這時下山報仇,雖然從别人嘴中,得悉老阿姨自到白家之後,便終年頭巾覆臉,任何人都沒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仍以為老阿姨是怕人尋仇,藉此遮人耳目。
根本沒想到這頭巾掀開之後,所看到的卻是一個秃頭短發,亂如蓬蒿,耳塌口歪,膚如龜裂,除了一雙明亮的眸子而外,其餘黨無一處不是醜惡得不成人形的一個怪物站在眼前。
因此連陸瑜這樣一個武功絕頂,膽大包天的英雄好漢,也不由得為之大驚失色。
了劫大師卻已開口對老阿姨說道:“陸道長已饒恕了你,你還不拜謝,更待何時?” 老阿姨到了這時,性命要緊,同時也覺得陸瑜過去,被自己害得太慘,因此也就走到陸瑜面前,雙膝落地,說道:“翠兒知錯了,你饒了翠兒吧!但看過去翠兒年輕無知,誤入歧途,作惡種種,無非是受人鉗制,并非出于得已,而今身受之慘,已非人所能受,幸得神尼慈悲,才能洗心向善,難道你還能硬着心腸,不肯可憐翠兒,給翠兒以一條自新之路嗎?”言畢大哭,伏地不起。
老阿姨原名尚翠峨,過去和陸瑜相處的時候,陸瑜總是叫她“翠兒”,所以她還以此自稱。
作者從此,也就稱她尚翠娥了,交代不提。
陸瑜雖然懷恨尚翠娥,直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但眼看到尚翠娥的這一張臉,也不由的為之心酸,聽了她哭求的話,更覺可憐,憐憫之念一起,仇恨之意全消,略一擺手,說道:“你起來吧!但願你言出由心,自求多福,莫辜負了神尼也就是了。
” 說過便算,并且在回頭看到丫頭司環仍躺在那兒的時候,又從懷裡掏出了一粒丹藥,扔給尚翠娥,說道:“你替貧道救治她去。
” 尚翠娥這才又謝過陸瑜,走身去調理司環去了。
陸瑜對了劫大師說道:“貧道所要求的第二件事,業已與她無關,如能得你幫忙,使貧道早日了卻心願,貧道也就可以早日回山,安心閉關了。
” 了劫大師聽這一說,這才替尚翠娥完全放下心來,說道:“道友之事,隻要貧尼可以盡力,敢不如命?不過此地不是待客之地,奉屈道友移玉,裡面坐着,也好叙話。
” 說着便把陸瑜向屋裡讓,落坐奉茶之後,接着問道:“道友有何見示,敢請明告。
” 陸瑜說道:“提起此事,也是貧道一時多情,為自己惹下的麻煩。
所幸此班倒也是一樁好事,所以決不難解決。
” 說到這兒,停了一停,這才又接了下去說道:“這事是這樣的,貧道此次下山,找尋尚翠娥報仇。
百般打聽,也沒能打聽出尚翠娥的下落,隻聽到白守德白仁兄龍劍井釣劍的消息。
因此打算趕來,瞧個熱鬧,誰知在沒看到白仁兄之事,卻在路上碰到了一個故人之子,一問情由,那故人之子,是為着愛上了白仁兄的一個女兒,才被人打傷,并且又被白仁兄趕了出去。
貧道便從那故人之子的傷勢上,發現了尚翠娥的下落。
所以貧道當時一喜,便答應于他,隻等貧道報仇之後,立刻替他去找白仁兄,化解誤會,做媒說親,成其好事,卻沒想到在這兒又遇上了你。
這事當然就格外的不成問題。
” 陸瑜未曾說出那故人之子是誰,了劫大師卻已知道陸瑜所說的,便是俏郎君秦鐘,因此不由得一皺眉頭。
陸瑜卻沒注意到,仍然繼續說了下去道:“白仁兄的令媛,貧道雖未見過,但以我那故人之子的人品武功來說,大慨不論是誰家的姑娘,總是可以配得過的,更何況他本來就是白仁兄的師侄。
所以貧道認為,白仁見雖然把他趕了出去,也不過是一時氣憤,等他消氣之後,貧道再仗着過去的交情,做個月下老人,想他總不全不答應的了?如果再能得到你的幫忙,當然就恪外的不成問題了,你說是與不是?” 接着又說道:“你知道我那故人之子是誰?大概貧道即就不說,你也該想得出來吧?” 了劫大師進而不答,隻說了一聲:“貧尼自從出家之後,但求了劫,這種事恐怕幫忙不來了?” 陸瑜道:“可是白仁兄的姑娘,不也就是……” 了劫大師不等陸瑜再說下去,連忙截住道:“貧尼與白施主,業已一十六年未曾見面,道友又阿必往事重提,使貧尼為之不安呢!” 陸瑜被了劫大師這樣一說,不由的怔了一怔,這才說道:“難道姑娘自己也不知道……” 了劫大師仍不容陸瑜再說下去,又截住說道:“貧尼雖然每年要來一次,那隻是奉了家師之命,前來為白姑娘行功去邪,白姑娘乃是白施主的愛女,老尼方外之人,是不便過問其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