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因難測恩怨千端
關燈
小
中
大
當然:“百事雖異,其理則一”。
正如孔老夫子所說:君子之道,不隻是可以本諸身,并且可以征諸庶民,考諸三王,建諸天地,質諸鬼神,雖聖人不惑,小則川流,大則敦化,無往而不适。
所以不管任何人,處理任何事,千萬要順天之則,莫出強求,才是道理。
“哼!寫書的,咱們買際的書,是看小說,誰要聽你來講這些道理?” 糟了,又有人罵了,寫書的貧嘴,話頭一岔,竟說了這半天閑話,真是該死。
不過寫小說的,本來就憑着,一張貧嘴,若非貧嘴,又怎能夠寫得出武俠小說來?各位都是明白人,所以寫書的雖然貧嘴,想各位總能原諒,閑話一笑放過,書歸正傳為是。
白依雲看着俏郎君,正在忘情,芳心亂成一片,沒想到白鳳仙業已聞聲趕來,這才驚魂入竅,起了羞恥之心,紅着一張臉,不知如何是好? 及至偷眼再看崖上的人,業已隐去,白鳳仙并沒發覺真情,心裡這才稍為定了下來,順着白鳳仙的話頭,敷衍過去。
白鳳仙當然不明所以,也就放過,不再提起。
誰知白依雲從此冷冷的,不再幹和白鳳仙親熱,這是因為白依雲眼前心中,始終磨滅不掉崖蔔的那個漂亮影子,因此也就不由得恨上了白鳳仙,認為白鳳仙不應該在此時此刻撞來,破壞于她。
尤其在幾次偷眼上望,不見崖上的人重現,便更認為這是由于白鳳仙在側,有以緻之。
白依雲既覺白鳳仙成了自己的累贅,可惡已極,所以在白鳳仙和她說話的時候,不是給白鳳仙一個不理不睬,便幹脆硬梆梆地給白鳳仙釘子碰。
白鳳仙生性剛直,年紀又小。
這一來,當然也就不高興了,一賭氣,便摔下白依雲,去和老阿姨鬧着,當時就要回家。
白依雲見白鳳仙離開了自己,倒反而稱了心,立刻打起精神,穿好農服,并且想好了許多話,等候與崖上的人重見時,好一吐心曲。
可是等了好半天,崖上的人,沒有重現,心曲未能傾訴,卻等來了老阿姨,挨了一頓喧排,怪她不該對妹妹那樣無禮。
白依雲這時的一顆心,已全放在崖頭人的身上,對老阿姨的說話,完全春風馬耳,那裡還能夠聽得進去。
總還算她就對老阿姨有三分畏懼,平常順從慣了,所以在老阿姨拉她走時,也就隻好忍着一肚子的不高興,乖乖兒的回到石洞。
當然,白依雲那肯就此死心,所以到了當天戍時,該再度入浴之時,白鳳仙仍在賭氣,不肯同行。
就格外的合了白依雲的心意,一個人高高興興地奔到桃花潭,去等崖頭人去了。
并且連入潭沐浴的事,都沒有做,隻目凝崖頭,心懷異感,等候着崖頭人出現。
可是卻不知道崖頭人早已離去,那裡還能夠再等得到?但白依雲卻一往情深,雖然焦急,卻始終不肯死下這條心,一等到月上東山,銀輝瀉地,仍獨自兒在桃花潭徘徊翹望。
直到老阿姨不放心趕來,這才把她拉了回去。
依着白依雲,還不肯就此罷休,向老阿姨要求,要明天再留一日。
但白依雲桃花潭入浴的事,每年三日,每日三次,乃是悟塵神僧安排,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并且間接地也關系着老阿姨本身脫胎換骨,脫離苦海的事。
同時白鳳仙又一再地鬧着要回去,所以老阿姨那肯答應白依雲的要求?當時便督命兩個丫頭,收拾好東西,乘着夜晚無人,強迫着白依雲出山回園去了。
白依雲雖然無法反抗,但老阿姨卻不知道白依雲這天戌時,并未入浴,以緻又種下了禍根,弄得将來連悟塵神僧那樣一個本領通天澈地,已達天人之境的有道高僧,都無能補救。
這當然就不是老阿姨所能預料得到的了,後語慢提。
單說白依雲回到園中之後,心裡那能安掙得下,日光所及,任何東西上都浮泛着崖頭人的影子,因此弄得坐立不安,茶飯無心,好容易才把白天一天,挨了過去。
可是到了這天晚上,更難安忱。
白依雲眼睛一閉,便看到崖頭人在向她招手,等到白依雲上前,張臂待抱之際,突然一聲大響,把白依雲從夢中驚醒。
“咪嗚”一聲,原來是狸奴打翻了東西。
白依雲心頭一恨,罵聲:“狸奴該死!”翻身起床,想打狸奴一頓。
狸奴業已穿窗而出。
白依雲無可奈何,又罵了兩聲,然後睡下,打算再尋好夢。
但被這一鬧之後,竟連眼睛都閉不上了,強自閉起,則所看到的,已不是世頭人影,而是那隻讨厭的狸奴。
白依雲不由大恨,可是越是恨怒,那隻狸奴的影子,卻越發的推拂不開,并且“咪嗚”之聲,聲聲入耳。
白依雲睜眼一聽,那“咪嗚”之聲,仍在窗外,氣得推忱披衣,翻身下床,腳下一點,便穿窗而出,罵道:“大膽狸奴,你想找死不成?” 狸奴一看白依雲想打它,連忙逃走。
白依雲怒氣難消,又罵道:“今天不打死你也不算,看你能逃到那兒去?”說着便追。
那狸奴身輕,繞屋穿林,白依雲一時之間,那能捉它得到。
幾個轉彎,狸奴一縱,便上了粉牆,回頭看着白依雲,又“咪嗚”了兩聲。
白依雲輕功見好,這粉牆也并不太高,可是白依雲自幼被粉牆約制,已成習慣,因此反而收住腳步,沒再追趕,隻恨恨地從地上撿起了一個石子,揚手發出,并且罵了兩聲。
那狸奴見石子飛來,一翻身便出了粉牆,在牆外叫個不休。
白依雲聽了心煩,又彎腰撿了個石子,捏在手中罵道:“該死的東西,你敢進來,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 白依雲話聲才了,突然牆上黑影一動。
白依雲心想:“這狸奴的膽子也忒大了,真的敢和我開玩笑,以為我打不着它呢?”想着便揚起右手,準備發出石子。
可是就在這将發未發之際,牆頭上所冒起來的一個黑影,并不是狸奴,而是一個人,并且入目驚心,一認便出,正是自己魂紫夢想而不可及的那個崖頭人。
白依雲連忙收住手勢,并且驚得退後了兩步,幾疑身在夢中。
可是一彎新月,斜挂林梢,晚風習習,侵體生涼,一切全都是真的,尤其是牆頭人業已翻身躍入,站在十步之内,微微含笑,似欲有言。
白依雲略定了定神,又偷偷咬了咬自己的小指頭,感覺生痛,這才完全相信,眼前所見,一切是真的,不由心花怒放。
可是她是個除了父親,從未與任何男人見過面,交過言的人,所以雖然有滿腹情懷,卻就是傾吐不出,愣怔了好大一會兒,這才硬生生地問了一句:“你是誰?” 這人便是不答,當然各位也會知道他就是俏郎君秦鐘。
但秦鐘怎樣來的?作者又不能不交代一番。
原來秦鐘自從看到白鳳仙之後,雖然也想到那潭中出浴的美人兒,可能就是曾經聽說過的白依雲,并還拿不準,但卻也已和白依雲一樣的,念念難忘,那一夜又何嘗能夠入夢。
有心想打聽個切實,但既不願妄洩于人,更不敢去問白守德,那能便澄清得胸中疑問? 直到初四,白鳳仙回到家中,被他看到,這才心中一動,想到了主意,陪着笑臉,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上前對白鳳仙說道:“鳳妹妹回來了,什麼事這麼不高興,你告訴我,我替你出氣好不好?” 俏郎君這樣說話。
一來是看到白鳳仙面帶不豫之色,藉這話頭賣個好,以便搭讪下去。
二來也是想試探一下,白鳳仙在桃花潭當時,有沒有發現自己?那美人兒對自己窺浴之事,反應如何? 萬一白鳳仙的生氣,竟是由那美人兒囚為有人窺浴而起,那自己也好早作打算,免得白鳳仙告訴了白守德,被白守德把事情查明之後,自己下不了台。
誰知白鳳仙卻隻幹脆回了一聲:“這能怪我不高興嗎?這幾天我好意陪姊姊到桃花潭去,起初倒是玩得好好的,後來不知怎的,從昨天中午起,卻無原無故的老是給我氣受,這還能叫我不生氣嗎?”說完,摔着兩條小辮子,匆匆掉頭便去。
俏郎君聽這一說。
自己的目的已達,也就沒再問下去,返身回到房中,橫躺在床上,仔仔細細地回味起桃花潭當時的情景,和白鳳仙的這幾句話來。
心想:“現在美人兒是誰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她既是自師叔的女兒,豈不是隻要請出人來,上門求婚,便不愁不成功了嗎?” 想到這兒,不由心中一甜。
但再一轉念,便又想到:“這位師妹,聽說自出娘胎,便被關在園中,不準和任何男子見面,并且似乎聽說,乃是悟塵神僧的安排,原因是她生具宿孽,非如此不能化解。
她既然連男人都不能見,那自己即就是請人上門求婚,豈非白搭?” 這樣一想,便又煩愁起來,可是念頭一轉,又不由的一拍手,自言自語的說道:“白師叔最富心機,
正如孔老夫子所說:君子之道,不隻是可以本諸身,并且可以征諸庶民,考諸三王,建諸天地,質諸鬼神,雖聖人不惑,小則川流,大則敦化,無往而不适。
所以不管任何人,處理任何事,千萬要順天之則,莫出強求,才是道理。
“哼!寫書的,咱們買際的書,是看小說,誰要聽你來講這些道理?” 糟了,又有人罵了,寫書的貧嘴,話頭一岔,竟說了這半天閑話,真是該死。
不過寫小說的,本來就憑着,一張貧嘴,若非貧嘴,又怎能夠寫得出武俠小說來?各位都是明白人,所以寫書的雖然貧嘴,想各位總能原諒,閑話一笑放過,書歸正傳為是。
白依雲看着俏郎君,正在忘情,芳心亂成一片,沒想到白鳳仙業已聞聲趕來,這才驚魂入竅,起了羞恥之心,紅着一張臉,不知如何是好? 及至偷眼再看崖上的人,業已隐去,白鳳仙并沒發覺真情,心裡這才稍為定了下來,順着白鳳仙的話頭,敷衍過去。
白鳳仙當然不明所以,也就放過,不再提起。
誰知白依雲從此冷冷的,不再幹和白鳳仙親熱,這是因為白依雲眼前心中,始終磨滅不掉崖蔔的那個漂亮影子,因此也就不由得恨上了白鳳仙,認為白鳳仙不應該在此時此刻撞來,破壞于她。
尤其在幾次偷眼上望,不見崖上的人重現,便更認為這是由于白鳳仙在側,有以緻之。
白依雲既覺白鳳仙成了自己的累贅,可惡已極,所以在白鳳仙和她說話的時候,不是給白鳳仙一個不理不睬,便幹脆硬梆梆地給白鳳仙釘子碰。
白鳳仙生性剛直,年紀又小。
這一來,當然也就不高興了,一賭氣,便摔下白依雲,去和老阿姨鬧着,當時就要回家。
白依雲見白鳳仙離開了自己,倒反而稱了心,立刻打起精神,穿好農服,并且想好了許多話,等候與崖上的人重見時,好一吐心曲。
可是等了好半天,崖上的人,沒有重現,心曲未能傾訴,卻等來了老阿姨,挨了一頓喧排,怪她不該對妹妹那樣無禮。
白依雲這時的一顆心,已全放在崖頭人的身上,對老阿姨的說話,完全春風馬耳,那裡還能夠聽得進去。
總還算她就對老阿姨有三分畏懼,平常順從慣了,所以在老阿姨拉她走時,也就隻好忍着一肚子的不高興,乖乖兒的回到石洞。
當然,白依雲那肯就此死心,所以到了當天戍時,該再度入浴之時,白鳳仙仍在賭氣,不肯同行。
就格外的合了白依雲的心意,一個人高高興興地奔到桃花潭,去等崖頭人去了。
并且連入潭沐浴的事,都沒有做,隻目凝崖頭,心懷異感,等候着崖頭人出現。
可是卻不知道崖頭人早已離去,那裡還能夠再等得到?但白依雲卻一往情深,雖然焦急,卻始終不肯死下這條心,一等到月上東山,銀輝瀉地,仍獨自兒在桃花潭徘徊翹望。
直到老阿姨不放心趕來,這才把她拉了回去。
依着白依雲,還不肯就此罷休,向老阿姨要求,要明天再留一日。
但白依雲桃花潭入浴的事,每年三日,每日三次,乃是悟塵神僧安排,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并且間接地也關系着老阿姨本身脫胎換骨,脫離苦海的事。
同時白鳳仙又一再地鬧着要回去,所以老阿姨那肯答應白依雲的要求?當時便督命兩個丫頭,收拾好東西,乘着夜晚無人,強迫着白依雲出山回園去了。
白依雲雖然無法反抗,但老阿姨卻不知道白依雲這天戌時,并未入浴,以緻又種下了禍根,弄得将來連悟塵神僧那樣一個本領通天澈地,已達天人之境的有道高僧,都無能補救。
這當然就不是老阿姨所能預料得到的了,後語慢提。
單說白依雲回到園中之後,心裡那能安掙得下,日光所及,任何東西上都浮泛着崖頭人的影子,因此弄得坐立不安,茶飯無心,好容易才把白天一天,挨了過去。
可是到了這天晚上,更難安忱。
白依雲眼睛一閉,便看到崖頭人在向她招手,等到白依雲上前,張臂待抱之際,突然一聲大響,把白依雲從夢中驚醒。
“咪嗚”一聲,原來是狸奴打翻了東西。
白依雲心頭一恨,罵聲:“狸奴該死!”翻身起床,想打狸奴一頓。
狸奴業已穿窗而出。
白依雲無可奈何,又罵了兩聲,然後睡下,打算再尋好夢。
但被這一鬧之後,竟連眼睛都閉不上了,強自閉起,則所看到的,已不是世頭人影,而是那隻讨厭的狸奴。
白依雲不由大恨,可是越是恨怒,那隻狸奴的影子,卻越發的推拂不開,并且“咪嗚”之聲,聲聲入耳。
白依雲睜眼一聽,那“咪嗚”之聲,仍在窗外,氣得推忱披衣,翻身下床,腳下一點,便穿窗而出,罵道:“大膽狸奴,你想找死不成?” 狸奴一看白依雲想打它,連忙逃走。
白依雲怒氣難消,又罵道:“今天不打死你也不算,看你能逃到那兒去?”說着便追。
那狸奴身輕,繞屋穿林,白依雲一時之間,那能捉它得到。
幾個轉彎,狸奴一縱,便上了粉牆,回頭看着白依雲,又“咪嗚”了兩聲。
白依雲輕功見好,這粉牆也并不太高,可是白依雲自幼被粉牆約制,已成習慣,因此反而收住腳步,沒再追趕,隻恨恨地從地上撿起了一個石子,揚手發出,并且罵了兩聲。
那狸奴見石子飛來,一翻身便出了粉牆,在牆外叫個不休。
白依雲聽了心煩,又彎腰撿了個石子,捏在手中罵道:“該死的東西,你敢進來,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 白依雲話聲才了,突然牆上黑影一動。
白依雲心想:“這狸奴的膽子也忒大了,真的敢和我開玩笑,以為我打不着它呢?”想着便揚起右手,準備發出石子。
可是就在這将發未發之際,牆頭上所冒起來的一個黑影,并不是狸奴,而是一個人,并且入目驚心,一認便出,正是自己魂紫夢想而不可及的那個崖頭人。
白依雲連忙收住手勢,并且驚得退後了兩步,幾疑身在夢中。
可是一彎新月,斜挂林梢,晚風習習,侵體生涼,一切全都是真的,尤其是牆頭人業已翻身躍入,站在十步之内,微微含笑,似欲有言。
白依雲略定了定神,又偷偷咬了咬自己的小指頭,感覺生痛,這才完全相信,眼前所見,一切是真的,不由心花怒放。
可是她是個除了父親,從未與任何男人見過面,交過言的人,所以雖然有滿腹情懷,卻就是傾吐不出,愣怔了好大一會兒,這才硬生生地問了一句:“你是誰?” 這人便是不答,當然各位也會知道他就是俏郎君秦鐘。
但秦鐘怎樣來的?作者又不能不交代一番。
原來秦鐘自從看到白鳳仙之後,雖然也想到那潭中出浴的美人兒,可能就是曾經聽說過的白依雲,并還拿不準,但卻也已和白依雲一樣的,念念難忘,那一夜又何嘗能夠入夢。
有心想打聽個切實,但既不願妄洩于人,更不敢去問白守德,那能便澄清得胸中疑問? 直到初四,白鳳仙回到家中,被他看到,這才心中一動,想到了主意,陪着笑臉,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上前對白鳳仙說道:“鳳妹妹回來了,什麼事這麼不高興,你告訴我,我替你出氣好不好?” 俏郎君這樣說話。
一來是看到白鳳仙面帶不豫之色,藉這話頭賣個好,以便搭讪下去。
二來也是想試探一下,白鳳仙在桃花潭當時,有沒有發現自己?那美人兒對自己窺浴之事,反應如何? 萬一白鳳仙的生氣,竟是由那美人兒囚為有人窺浴而起,那自己也好早作打算,免得白鳳仙告訴了白守德,被白守德把事情查明之後,自己下不了台。
誰知白鳳仙卻隻幹脆回了一聲:“這能怪我不高興嗎?這幾天我好意陪姊姊到桃花潭去,起初倒是玩得好好的,後來不知怎的,從昨天中午起,卻無原無故的老是給我氣受,這還能叫我不生氣嗎?”說完,摔着兩條小辮子,匆匆掉頭便去。
俏郎君聽這一說。
自己的目的已達,也就沒再問下去,返身回到房中,橫躺在床上,仔仔細細地回味起桃花潭當時的情景,和白鳳仙的這幾句話來。
心想:“現在美人兒是誰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她既是自師叔的女兒,豈不是隻要請出人來,上門求婚,便不愁不成功了嗎?” 想到這兒,不由心中一甜。
但再一轉念,便又想到:“這位師妹,聽說自出娘胎,便被關在園中,不準和任何男子見面,并且似乎聽說,乃是悟塵神僧的安排,原因是她生具宿孽,非如此不能化解。
她既然連男人都不能見,那自己即就是請人上門求婚,豈非白搭?” 這樣一想,便又煩愁起來,可是念頭一轉,又不由的一拍手,自言自語的說道:“白師叔最富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