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破人亡追仇蹤
關燈
小
中
大
羅天賜驚喜參半,覺得十分好玩,更加用心去做,片刻功夫,竟能運用自如,遇身遊行,氣達四梢了!
這一來,他體内真氣暢達凝煉,靈合心胸間明淨朗徹,一種從未有過的舒揚,使得他渾然忘卻身之所在!
直到紅日東升數丈,羅天賜始霍然醒來,不但未再有僵直的不自在,反免得周身氣機活潑,舒泰之極,若不是又看見架上的野雁,甚至連饑餓卻忘懷了!
但未得那老人準許,豈能擅動?
他圍著小山找了一圈,仍不見老人影蹤,祗好對野雁歎息一聲,去吃老黑牛的奶!
吃飽了看看天已不早,不能再呆,遂即跨上牛背,依依對架上的野雁,望了最後一眼,便催牛向北而去!
哈拉湖北端,玉門關内,一線并連著三家牧場。
最大的“隴西牧場”,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在隴西一帶,财、勢、武功,都稱得上首曲一指,是個領袖一力的熱門人物。
另外“回馬槍”石連,開設“石家牧場”,“三連劍”馬永昌,獨創“永昌牧場”。
兩人為隴西一掌蘇治泉,莫逆相交,通家往還,并稱“隴西三霸”。
這三座牧場比鄰相倚,幅廣百裡,各蓄養有成千上萬的牛、羊、馬匹,手下的馬師牛童,都不下數百。
尤其隴西牧場,獨占湖濱一片曠野,立栅為寨。
寨内屋宇連雲,牛欄,馬廄羊舍,交錯而建,除馬師牧童的家小分戶相聚而居外,倘有酒樓餐館,各行各業的店鴿形成一獨立的鎮甸社會! 這下午,日色已暮。
牧場外草原上放牧的牲口,一群由馬師牧童往栅内趕著,祗見那牛群馬群,萬頭攢臍,蹄聲雷動,塵頭上觸九霄,遮雲掩口,景色煞是壯觀! 羅天賜遠遠望見這一片連雲屋宇,及所見牲口群奔騰如雷的音響,内心極為興奮。
他知道大約已到了隴西牧場,便催促坐下老黑牛,加速奔去! 牲口群已進了欄栅,四外都是三三兩兩的牧童! 羅天賜趕過去喚住一人,問道:“請問大叔,這兒是隴西牧場嗎?” 那人騎馬執缏,一身勁裝,年紀四十上下,神色頗為和善。
他打量羅天賜一副村童打扮,亂發蓬散,皮膚黝黑,騎著條老牛,牛角上挂著個藍布包袱,不由深以為怪,道:“是啊!小哥兒你要找誰?” 羅天賜搖搖頭,喜悠悠的說:“我爹叫我來這兒學本事,可是沒說過要我找誰……請問大叔這兒誰的本事最大啊?” 那人啞然失笑,望著他那付興奮期待,一本正經的模樣,便道:“要論本事,可數我們的場主最大,祗是他老人家事體繁忙,怎能收你這來曆不明的徒弟?” 這話等于是一盆冷水,差點沒把羅天賜給澆哭起來,他急得搔搔頭上亂發,不知所措的怔在那裡! 那人心中好生不忍,又道:“小哥你家在那裡?我勸你還是回去吧!……” 羅天賜堅絕的搖頭,表示不要回去,他心中想:“既然已到了這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回家去了,再說……” 他心中一邊忖想,一邊也用目光打量那人,瞥見他安然坐在馬上,雙目炯炯,神态十分英武,不由心下一動,沖口而說:“大叔,我先跟你學點本事,好不好?” 那人一怔,繼而有點慚然,皆因他自知,自己的地位武學,在牧場裡隻是個二三流角色,平日裡統領著十來個牧童,放牧牛馬,怎能教這小童什麼! 但是,他見羅天賜熱切的注視著自己,誠摯的等待答覆;同時,另一種“好為人師”的潛意識作祟,使得他微帶歎息的說:“好吧!你現在暫時跟看我,将來有機會,我再向場主推薦,不過你自問能吃苦嗎?” 羅天賜大喜過望,連說:“能,能,我能!” 于是那人才簡單的問起他的家事! 羅天賜說出家居牛家灣子,父名羅老實,務農為業,已于數天以前與母雙雙身死,臨終囑咐自己,到隴西牧場學本事等情。
同時又道:“大叔你貴姓呀?” 那人見他不過是一個農家小孩,便猜想他父親所以囑他出來,祗不過想讓他改個行業,所說的“本事”,也必非便指武術而言。
他心想:“這不簡單嗎?隻要這小子跟我三年兩載,學會了牧牛馴馬之技,一生執此為業,确也比做農夫安逸得多!”便道:“我名陳四,任場中馬師,以後你就叫我四叔吧!” 說著,縱辔進入栅門,羅天賜騎牛跟在後頭,目光卻不住左瞧右看,稱奇不止! 他奇怪的盼顧著毗連綿一日一的牛欄,馬廄,與那麼多忙碌的人物。
而他也引起不少的注視,有些人還問陳四:“老四,這娃兒是那裡來的!” 陳四則随口漫應,片刻來到一所小院前。
這小院是陳四的居所,陳四年屆四旬,尚孤身未娶。
羅天賜也就此追随陳四栖息此間。
羅天賜來到隴西牧場,有一個多月了! 陳四為他補了個牧童的名字,按月供給夥食外,還支領一兩銀子的月薪。
他漸漸的了解了不少事情,他知道,在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之下,還分了若幹階級! 牧場的事,蘇治泉很少過問,一切的雜務,統由總營蘇緻威管理! 蘇緻威是場主的表弟,年約四旬上下,整日長袍大褂,文質彬彬,手裡老拿著一根旱煙袋,笑迷迷的走到那兒抽到那兒! 隻是他那對眼睛十分厲害,炯炯然像能夠看穿人的内心,故此場中上下人等,都有點怕他! 總管事以下,分帳房、牛圈、馬圈。
牛圈總領夏武,是個雄糾糾的大漢,身高腰粗,嗓門宏大,性情粗暴,動不動伸手就揍人! 馬圈總領王英,與夏武差不多,隻是脾氣好些。
這兩圈之下,又分若幹頭目,管轄著馬師牧童。
陳四是馬圈的頭目,羅天賜現在則為陳四組内的一名牧童! 每日清晨,黎明即起,場裡規定,年在三十以下的小夥子,都得集合在寨内的廣場上,鍛煉武術,及馴獸技巧,打熬力氣。
蘇緻威每天這時必定到場,他托著旱煙袋指示進度,監督著總領頭目,教導手下練習,拳掌兵刃及馭馬術。
羅天賜跟著學練,每天由陳四教授,從最其本的拳腳開始! 但是他比較笨,一招一式,普普通通的都得教上個三五遍,方能使他領會,不過他也有一宗好處,便是不貪,一招練不好,他總是反反覆覆的練著,決不學第二招! 而一招學會之後,使出來則又往往比别人紮實得多。
除此而外,白天其他的時間就是放牧牲口。
這種生活,對羅天賜來說,到不以為苦,隻是他不大喜歡馬匹。
他認為馬兒都很狡猾,尤其是未經訓練過的野馬,若是去接近它,常常會突如其來的給你一蹄,拒人于千裡之外! 羅天賜以為牛兒較好,笃實馴良,祗要稍加慰撫,它們便會乖乖的受你驅策! 其實,這完全是羅天賜從小牧牛,熟知牛性的關系。
因此不久之後,在他滿足了對馬的好奇心之後,便要求陳四,調他到牛圈去,擔任牧牛工作。
陳四與一幹相熟的牧人,對羅天賜笃實不苟的個性,都十分欣賞,再加羅天賜虛懷若谷,肯謙遜的向人讨教,雖有些傻頭笨腦,但卻能吃苦耐勞,所以大家也樂意助他工他所求自也容易如願以償。
羅天賜平常出入牧場,總是騎著他那頭老黑牛,作為前導,牛群循迹而行,毫不用人在旁喝叱。
到達了指定牧地,牛兒們三五成群的散開覓食,直至羅天賜促使老黑牛長鳴發令,牛群亦皆知歸隊返寨,用不著人們費一點心! 這一來,不但其他放牧諸人省卻很多麻煩,而羅天賜自己也得了不少空閑! 羅天賜空閑的時候,并不像其他牧人一樣,三三兩兩的聚坐閑聊,或聚賭酗酒,他總是悄悄的遠離衆人,獨個兒到僻靜的地方,去練習晨間所學的拳掌招式,或打坐練那老大教他的吐納之術! 漸漸的,随著時序,他有了顯著的進步! 他不但氣力大增,能力挽奔牛,甚還能将陳四教他的六合拳法,鍛煉得中規中矩,變化入神。
冬天在邊塞降臨得特别早,秋末時節,已然是寒風如刀,草枯葉落了! 隴西牧場上,在冬季是罕有出外放牧,将牲口統統開在栅欄裡,由牧童喂飼糧秣。
羅天賜極為勤奮,分内的工作,做得一絲不苟,尤其自修習吐納之術後,體力驚人,任何大人們擔當的工作,他也能做,且遠比别人要快,因此空閑的時間也特别多些! 陳四與他住在一起,對他這種上進的精神,不但欣賞,更愛他笃實無私,勤勞無怨。
因之,除卻每日清晨,教他些武術外,晚間更盡己所能課以文墨。
隻是陳四本人,也隻是粗通文字,和他的拳腳是一樣的半瓶子醋!教了幾個月之後,力所不逮,隻好想法子向寨裡的唯一學究推薦! 寨中的學究,也是場主的遠房親戚,名叫蘇治文,是個飽學的通儒,年已六旬,舉家老幼全居于牧場,主持著為蘇家子弟開設的一間私塾! 蘇治文本是個不第秀士,多年前被牧場主蘇治泉延聘來家,課讀子女弟子。
如今他一聽有個小牧童欲習文事,卻也有教無類,便一口答應下來! 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年已五旬,其妻張氏,是個賢德的婦人!膝下生有三子一女,長子蘇泷,年已十八,早在三年前,技藝關中太白神叟門下。
次子蘇瀚,年方十四,與小妹妹蘇巧燕都在家中。
另外蘇治泉還有兩個徒弟,大弟子釣鐮槍石磊,年已弱冠,乃是石家牧場的少場主,二弟子金羽,與蘇巧燕年紀相若,均祗十齡。
這幹人除石磊年紀已長,武功稍有成就,居住在他自己牧場上,每隔三日一臨外,其他的均住在寨後濱湖一所大的院落中。
這獨院後濱哈拉湖,其他三面圍以丈餘石牆,與外隔絕,朱紅大院門,門前分列一對石獅,氣勢雄偉! 院中樓閣水榭,花木扶疏,建築精美典雅! 正房分二進,首進客廳廂房,二進書房小花廳,另外還有特設的演武堂,以備弟子們練武之用! 第三進是内宅卧房,除蘇氏場主一家外,二弟子金羽,亦起息是間! 塾師蘇治文則與夫人王氏,居住在院外不遠一幢精舍,但塾館卻設在院内第一進左首廂房中。
蘇家子弟武林世家,自然以練武為其主謀,因之每日上午與晚間,多用于練習武功,而隻有下午二三個時辰,方才到塾讀書。
羅天賜上午工作亦忙,分不開身,自得特許入塾之後,蘇治文與他約定,每日下午在蘇家子弟課後,再為他開課一個時辰! 如此羅天賜每日進出場主私宅,讀書習字,月餘以還,而習之,能将三字經,千宇文,朗朗上口了! 塞北早寒,初冬已然瑞雪瓢飛了! 隴西牧場牛棚馬廄,樹木房舍,處處蒙蓋上一片純白,裝點成銀色世界! 一連兩天,雪花翻飛,天空陰霾沉沉,使夜色降臨得特别早些! 羅天賜做完份内工作,雖穿著一身粗布單衫卻已是汗大汗淋漓! 他念念有詞的默誦著「千宇文”,趕回去換了幹淨衣衫,拿起昨夜臨摹的大楷小楷,急急忙忙的奔向場主私宅。
看門的老王認得他,見面招呼一聲,便放他進去。
他順著回廓,走近廂房,老遠裡聽見老師房中,書聲朗朗! “大約少爺小姐們還未下學吧!”他想。
他來此推已數月,可是到還沒有見過少爺小姐的樣子,因為他們似乎根本未出過宅門,而往常他來的時候,他們卻早已走了! 今天來得早些,
最大的“隴西牧場”,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在隴西一帶,财、勢、武功,都稱得上首曲一指,是個領袖一力的熱門人物。
另外“回馬槍”石連,開設“石家牧場”,“三連劍”馬永昌,獨創“永昌牧場”。
兩人為隴西一掌蘇治泉,莫逆相交,通家往還,并稱“隴西三霸”。
這三座牧場比鄰相倚,幅廣百裡,各蓄養有成千上萬的牛、羊、馬匹,手下的馬師牛童,都不下數百。
尤其隴西牧場,獨占湖濱一片曠野,立栅為寨。
寨内屋宇連雲,牛欄,馬廄羊舍,交錯而建,除馬師牧童的家小分戶相聚而居外,倘有酒樓餐館,各行各業的店鴿形成一獨立的鎮甸社會! 這下午,日色已暮。
牧場外草原上放牧的牲口,一群由馬師牧童往栅内趕著,祗見那牛群馬群,萬頭攢臍,蹄聲雷動,塵頭上觸九霄,遮雲掩口,景色煞是壯觀! 羅天賜遠遠望見這一片連雲屋宇,及所見牲口群奔騰如雷的音響,内心極為興奮。
他知道大約已到了隴西牧場,便催促坐下老黑牛,加速奔去! 牲口群已進了欄栅,四外都是三三兩兩的牧童! 羅天賜趕過去喚住一人,問道:“請問大叔,這兒是隴西牧場嗎?” 那人騎馬執缏,一身勁裝,年紀四十上下,神色頗為和善。
他打量羅天賜一副村童打扮,亂發蓬散,皮膚黝黑,騎著條老牛,牛角上挂著個藍布包袱,不由深以為怪,道:“是啊!小哥兒你要找誰?” 羅天賜搖搖頭,喜悠悠的說:“我爹叫我來這兒學本事,可是沒說過要我找誰……請問大叔這兒誰的本事最大啊?” 那人啞然失笑,望著他那付興奮期待,一本正經的模樣,便道:“要論本事,可數我們的場主最大,祗是他老人家事體繁忙,怎能收你這來曆不明的徒弟?” 這話等于是一盆冷水,差點沒把羅天賜給澆哭起來,他急得搔搔頭上亂發,不知所措的怔在那裡! 那人心中好生不忍,又道:“小哥你家在那裡?我勸你還是回去吧!……” 羅天賜堅絕的搖頭,表示不要回去,他心中想:“既然已到了這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回家去了,再說……” 他心中一邊忖想,一邊也用目光打量那人,瞥見他安然坐在馬上,雙目炯炯,神态十分英武,不由心下一動,沖口而說:“大叔,我先跟你學點本事,好不好?” 那人一怔,繼而有點慚然,皆因他自知,自己的地位武學,在牧場裡隻是個二三流角色,平日裡統領著十來個牧童,放牧牛馬,怎能教這小童什麼! 但是,他見羅天賜熱切的注視著自己,誠摯的等待答覆;同時,另一種“好為人師”的潛意識作祟,使得他微帶歎息的說:“好吧!你現在暫時跟看我,将來有機會,我再向場主推薦,不過你自問能吃苦嗎?” 羅天賜大喜過望,連說:“能,能,我能!” 于是那人才簡單的問起他的家事! 羅天賜說出家居牛家灣子,父名羅老實,務農為業,已于數天以前與母雙雙身死,臨終囑咐自己,到隴西牧場學本事等情。
同時又道:“大叔你貴姓呀?” 那人見他不過是一個農家小孩,便猜想他父親所以囑他出來,祗不過想讓他改個行業,所說的“本事”,也必非便指武術而言。
他心想:“這不簡單嗎?隻要這小子跟我三年兩載,學會了牧牛馴馬之技,一生執此為業,确也比做農夫安逸得多!”便道:“我名陳四,任場中馬師,以後你就叫我四叔吧!” 說著,縱辔進入栅門,羅天賜騎牛跟在後頭,目光卻不住左瞧右看,稱奇不止! 他奇怪的盼顧著毗連綿一日一的牛欄,馬廄,與那麼多忙碌的人物。
而他也引起不少的注視,有些人還問陳四:“老四,這娃兒是那裡來的!” 陳四則随口漫應,片刻來到一所小院前。
這小院是陳四的居所,陳四年屆四旬,尚孤身未娶。
羅天賜也就此追随陳四栖息此間。
羅天賜來到隴西牧場,有一個多月了! 陳四為他補了個牧童的名字,按月供給夥食外,還支領一兩銀子的月薪。
他漸漸的了解了不少事情,他知道,在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之下,還分了若幹階級! 牧場的事,蘇治泉很少過問,一切的雜務,統由總營蘇緻威管理! 蘇緻威是場主的表弟,年約四旬上下,整日長袍大褂,文質彬彬,手裡老拿著一根旱煙袋,笑迷迷的走到那兒抽到那兒! 隻是他那對眼睛十分厲害,炯炯然像能夠看穿人的内心,故此場中上下人等,都有點怕他! 總管事以下,分帳房、牛圈、馬圈。
牛圈總領夏武,是個雄糾糾的大漢,身高腰粗,嗓門宏大,性情粗暴,動不動伸手就揍人! 馬圈總領王英,與夏武差不多,隻是脾氣好些。
這兩圈之下,又分若幹頭目,管轄著馬師牧童。
陳四是馬圈的頭目,羅天賜現在則為陳四組内的一名牧童! 每日清晨,黎明即起,場裡規定,年在三十以下的小夥子,都得集合在寨内的廣場上,鍛煉武術,及馴獸技巧,打熬力氣。
蘇緻威每天這時必定到場,他托著旱煙袋指示進度,監督著總領頭目,教導手下練習,拳掌兵刃及馭馬術。
羅天賜跟著學練,每天由陳四教授,從最其本的拳腳開始! 但是他比較笨,一招一式,普普通通的都得教上個三五遍,方能使他領會,不過他也有一宗好處,便是不貪,一招練不好,他總是反反覆覆的練著,決不學第二招! 而一招學會之後,使出來則又往往比别人紮實得多。
除此而外,白天其他的時間就是放牧牲口。
這種生活,對羅天賜來說,到不以為苦,隻是他不大喜歡馬匹。
他認為馬兒都很狡猾,尤其是未經訓練過的野馬,若是去接近它,常常會突如其來的給你一蹄,拒人于千裡之外! 羅天賜以為牛兒較好,笃實馴良,祗要稍加慰撫,它們便會乖乖的受你驅策! 其實,這完全是羅天賜從小牧牛,熟知牛性的關系。
因此不久之後,在他滿足了對馬的好奇心之後,便要求陳四,調他到牛圈去,擔任牧牛工作。
陳四與一幹相熟的牧人,對羅天賜笃實不苟的個性,都十分欣賞,再加羅天賜虛懷若谷,肯謙遜的向人讨教,雖有些傻頭笨腦,但卻能吃苦耐勞,所以大家也樂意助他工他所求自也容易如願以償。
羅天賜平常出入牧場,總是騎著他那頭老黑牛,作為前導,牛群循迹而行,毫不用人在旁喝叱。
到達了指定牧地,牛兒們三五成群的散開覓食,直至羅天賜促使老黑牛長鳴發令,牛群亦皆知歸隊返寨,用不著人們費一點心! 這一來,不但其他放牧諸人省卻很多麻煩,而羅天賜自己也得了不少空閑! 羅天賜空閑的時候,并不像其他牧人一樣,三三兩兩的聚坐閑聊,或聚賭酗酒,他總是悄悄的遠離衆人,獨個兒到僻靜的地方,去練習晨間所學的拳掌招式,或打坐練那老大教他的吐納之術! 漸漸的,随著時序,他有了顯著的進步! 他不但氣力大增,能力挽奔牛,甚還能将陳四教他的六合拳法,鍛煉得中規中矩,變化入神。
冬天在邊塞降臨得特别早,秋末時節,已然是寒風如刀,草枯葉落了! 隴西牧場上,在冬季是罕有出外放牧,将牲口統統開在栅欄裡,由牧童喂飼糧秣。
羅天賜極為勤奮,分内的工作,做得一絲不苟,尤其自修習吐納之術後,體力驚人,任何大人們擔當的工作,他也能做,且遠比别人要快,因此空閑的時間也特别多些! 陳四與他住在一起,對他這種上進的精神,不但欣賞,更愛他笃實無私,勤勞無怨。
因之,除卻每日清晨,教他些武術外,晚間更盡己所能課以文墨。
隻是陳四本人,也隻是粗通文字,和他的拳腳是一樣的半瓶子醋!教了幾個月之後,力所不逮,隻好想法子向寨裡的唯一學究推薦! 寨中的學究,也是場主的遠房親戚,名叫蘇治文,是個飽學的通儒,年已六旬,舉家老幼全居于牧場,主持著為蘇家子弟開設的一間私塾! 蘇治文本是個不第秀士,多年前被牧場主蘇治泉延聘來家,課讀子女弟子。
如今他一聽有個小牧童欲習文事,卻也有教無類,便一口答應下來! 場主隴西一掌蘇治泉,年已五旬,其妻張氏,是個賢德的婦人!膝下生有三子一女,長子蘇泷,年已十八,早在三年前,技藝關中太白神叟門下。
次子蘇瀚,年方十四,與小妹妹蘇巧燕都在家中。
另外蘇治泉還有兩個徒弟,大弟子釣鐮槍石磊,年已弱冠,乃是石家牧場的少場主,二弟子金羽,與蘇巧燕年紀相若,均祗十齡。
這幹人除石磊年紀已長,武功稍有成就,居住在他自己牧場上,每隔三日一臨外,其他的均住在寨後濱湖一所大的院落中。
這獨院後濱哈拉湖,其他三面圍以丈餘石牆,與外隔絕,朱紅大院門,門前分列一對石獅,氣勢雄偉! 院中樓閣水榭,花木扶疏,建築精美典雅! 正房分二進,首進客廳廂房,二進書房小花廳,另外還有特設的演武堂,以備弟子們練武之用! 第三進是内宅卧房,除蘇氏場主一家外,二弟子金羽,亦起息是間! 塾師蘇治文則與夫人王氏,居住在院外不遠一幢精舍,但塾館卻設在院内第一進左首廂房中。
蘇家子弟武林世家,自然以練武為其主謀,因之每日上午與晚間,多用于練習武功,而隻有下午二三個時辰,方才到塾讀書。
羅天賜上午工作亦忙,分不開身,自得特許入塾之後,蘇治文與他約定,每日下午在蘇家子弟課後,再為他開課一個時辰! 如此羅天賜每日進出場主私宅,讀書習字,月餘以還,而習之,能将三字經,千宇文,朗朗上口了! 塞北早寒,初冬已然瑞雪瓢飛了! 隴西牧場牛棚馬廄,樹木房舍,處處蒙蓋上一片純白,裝點成銀色世界! 一連兩天,雪花翻飛,天空陰霾沉沉,使夜色降臨得特别早些! 羅天賜做完份内工作,雖穿著一身粗布單衫卻已是汗大汗淋漓! 他念念有詞的默誦著「千宇文”,趕回去換了幹淨衣衫,拿起昨夜臨摹的大楷小楷,急急忙忙的奔向場主私宅。
看門的老王認得他,見面招呼一聲,便放他進去。
他順著回廓,走近廂房,老遠裡聽見老師房中,書聲朗朗! “大約少爺小姐們還未下學吧!”他想。
他來此推已數月,可是到還沒有見過少爺小姐的樣子,因為他們似乎根本未出過宅門,而往常他來的時候,他們卻早已走了! 今天來得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