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結恩樹敵原無意
關燈
小
中
大
梅花仙姑瞥見師姐蘭花仙姑,被銀牛長尾纏住中腰,一甩之下,抛出去三匹丈高,不由大驚失色!
疾捷一掠,搶上前去,縱身空中,将蘭花仙姑接下,祗貝那蘭花仙姑,臉色凄厲蒼白,已然暈死過去!
左腿自膝以下,一折為二,碧血自斷處泉湧而出。
而那隻脫離的左腳,跌在遠遠的一堆沙丘之上,周圍遍灑碧血,映著偏西的殘陽,格外凄厲怕人! 梅花仙姑自己過去雖則殺人如同家常便飯,但這時見師姐這等慘狀,也不由面目變色! 她暗暗驚駭,畜牲尚且如此厲害,主人之能,更不可測! 因此,她第一次感覺到生命的威脅,内心中産生了深深的怯懼。
她覺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捏在那一人一獸的手裡,隻要那可惡的小子,稍一示意,自己的師姐便是前車之鑒! 但她究竟是老江湖,持定功深,外表上表現得仍然是陰冷與鎮定! 她迅速的截住蘭花仙姑斷腿虛的血脈,“哧”的一聲,撕下半幅前襟,為師姐上藥裹傷,同時著手檢查腿的傷勢! 銀牛站在三丈開外,凝立不動,一及火紅的眼睛裡,流露出困惑的光芒。
它實在十分困惑,何以這蘭花仙姑,竟如此的不堪一擊?怎的連自己極輕的一尾一腿,均受不了? 同時它也暗暗的怕著,主人會不會責備它?因此,它不敢看羅天賜,為的是怕遇著羅天賜怪責的目光。
羅天賜先前被梅花仙姑暗襲一掌,肩頭火辣生痛,才極憤怒,但此隙瞥見鮮血與斷肢,卻不由大吃一驚! 須知羅天賜出道至今,尚未曾親眼目睹過鮮血,如今驟然見-花仙姑,傷得如此慘重,不僅适才的怒氣,消于無形,同時内心中慚疚萬分,反暗怪銀牛不應該随便傷人。
不過,他并未真個去責備銀牛,他曉得銀牛也是無心之失。
均因這銀牛力大無窮,皮肉堅實,不動則已,一動之下,氣動随勢而發,不可收拾。
那蘭花仙姑一再迫擊銀牛,換了是羅天賜自己,也必出手還擊。
如此勢出勁随,不中尚可,一中敵身,難免要骨斷肉裂! 羅天賜既知此理,雖不去責備銀牛,内心中對蘭花仙姑,卻大起憐憫同情之心。
他呆立半響,直待那梅花仙姑,為她師姐裹好傷勢,立即翩然上前,待為那蘭花仙姑診治醫傷! 那知梅花仙姑早存芥蒂于心,表面上雖無怯懼戒備之态,暗地裡眉稍眼角,卻始終未離開一人一獸! 此際,瞥見羅天賜向她走近,心中一驚!“嗆”的一聲,拍下背上的三尺青鋒,厲聲暴叱! “小子,站住!” 羅天賜瞥見梅花仙姑,頭臉衣衫之上,到處沾有血花,右手橫劍,護在暈迷的蘭花仙姑身前,神色凄厲之極,不由得心頭一凜,依言止步,朗聲道:“仙姑休要誤會,在下實無……” 梅花仙姑色厲内荏,心亂如麻,根本不願在此地多事逗留! 她一見羅天賜臉色微變,停步不前,祗當已被她吓住,那願再多糾纏,不等羅天賜解釋清楚,立時厲聲接口道:“小子你别得意,本仙姑師姐,一時大意,遭你那畜牲暗算,身受重傷,這筆賬,記在你小子頭上,日後本仙姑自會找你結算……” 說著,也不符羅天賜答話,回身抱起而花仙姑,一路厲望長嘯,向來時方向,電奔而去! 羅天賜當時怔在那裡,不知如何方好,想攬住她解釋一番,但心想日下那蘭花仙姑,身受重傷,已成事實,即使說清楚了,銀牛并無傷人之心,亦是無補。
何況他知道這梅花仙姑,剛愎自用,也未必是三言兩句,能令她相信的事! 無奈,隻好眼睜睜看著那梅花仙姑,疾奔逸走,那四散的鹿群,也随著那嘯聲而奔,直追下去,片刻間全都消失在起伏無盡的沙丘之後! 羅天賜喟然長歎,沒精打彩的掠上銀牛,嗤騎而走,心中卻為這剛剛結定的怨仇,傷感不已! 銀牛本以為羅天賜會責備它,那知竟出所料,此際得羅天賜示意,頓時放開四蹄,格外賣勁的疾馳而去! 正行間,霍然有一陣悲傷的歌聲,随風傳來。
羅天賜心神一震,心想這歌聲凄蒼強勁,歌者非身具上乘的内家功夫,不克臻此。
同時這聲音,十分熟悉,似在何處聽過。
羅天賜心中納悶,暗度:“何人如此傷心,在這漠漠黃沙之中,引吭悲歌!……” 想著傾耳細聽,隻聞那歌者,悲聲唱出! “……青梅竹馬兩無猜,情根深種,白首可期怎料風雲多變幻,龍女多事,拆散鴛鴦,石利橫刀奪吾愛,何物小兒,敗事敗事!……” 羅天賜初初不解,及聽到“敗事敗事”,震地幌然大悟:“這歌者不正是戚戚翁嗎?……” 同時由歌詞句中,羅天賜亦已了然,敢情這戚戚翁,原來是個多情的種子。
如此,不用說,他早年必是與那陰婆婆,兩小無猜,情根深種,到後來,不知怎的陰婆婆被上代大夥蟠龍劍客楊小春的後人,六陰龍女楊瑾春看中,收去為徒! 而與那敗事老人結成連理,使得這戚戚翁好事難成,常年遺恨,戚戚至今。
這念頭在羅天賜心中電閃而過,使得他對這戚戚翁大生同情定念。
往夕對他的一些反感,亦跟著消失無蹤! 歌聲至此,早已止住,銀牛腳程快捷,天下無及,就在這片刻功夫,轉過了一堆沙丘。
而龍鐘衰老的戚戚翁,也同時出現在羅天賜的眼前。
羅天賜一拍銀牛頸項,未待銀牛停住,翩然瑾下,對戚戚翁抱拳一損,道:“戚戚翁可好,在下這廂有禮了!” 戚戚翁早已聞得銀牛的蹄聲,故此方才住口不再悲唱,貼地銀虹入目,面前急風拂頰,丈外已多了個彬彬後生,定睛一瞧,竟是在胭脂山會過一面的羅天賜。
不由又覺意外,又是暗暗贊許。
須知羅天賜入贅張家,左近人盡皆知,戚戚翁自也有個耳聞,此際驟見是他,竟未在張家,享那富貴榮華,而獨行于沙漠之上,怎不令他意外? 至于他暗贊之事,一者是為了羅天賜的豐神玉貌,功力卓絕,二者則是這彬彬有禮的君子風度! 要知,年輕人多半喜事沖動,像羅天賜這般的品貌武功,持才傲物,更是人之常情。
但羅天賜,非僅無此惡性,更且豁然大度,連對這會被指為偷牛賊的戚戚翁,亦一般禮貌相待,毫無鄙容,豈非難得之至! 故此,戚戚翁見狀,心頭暗贊,同時表面上,竟也一反常态,溫言相向道:“小娃娃休要如此,我戚戚翁不慣俗禮,最厭虛僞,你有何事,盡管直說好了!” 羅天賜莞爾一笑,知他會錯了自己的意思,以為自己是有為而來,亦不點破,朗聲道:“在下迷于黃沙,敬煩老前輩,指點明路!” 戚戚翁微覺愕然,道:“小娃娃待往何處?” 羅天賜簡答:“甘州!” 戚戚翁往前一指,道:“筆直前去便達甘州。
” 羅天賜道謝之後,又問道:“老前輩欲往何處?……” 戚戚翁又是一指,亦道:“甘州!” 羅天賜道:“黃沙日烈,步行頗燥,敬請與晚輩同行如何?” 戚戚翁面無歡容,黯然搖了搖頭,目視他處,悲聲道:“老頭兒一生孤苦,行無伴,居無處,已成習慣……” 羅天賜聞言,正覺失望,戚戚翁忽然眨了羅天賜一眼,霍地又點頭,改口說:“不過小娃兒你還不錯,老頭兒也不願辜負了你的好心,好,咱們就一塊兒走吧!” 羅天賜喜形于色,忙請戚戚翁上騎,好在銀牛背上,十分寬敞,二人乘坐足足有餘! 那銀牛駝了兩人,仍然是毫不吃力,健蹄邁開,風馳電掣,戚戚翁坐在前面,隻覺得勁風撲面,兩旁景物,倒退如流,偏偏跨下平平穩穩,毫無簸波的感覺,不由暗贊,這銀牛果然是天生異種,人見罕睹的寶貝! 甘州今名張掖,地當甘肅走廊的蜂腰中心,為西北交通的咽喉。
那時雖未開發,但自古至今,由于其重要的地位,商賈往來,必經于此,放而正方雜處,頗為繁華。
華燈初上時節,街門客棧飯店,燈火輝煌! 飯堂裡高朋滿座,漢、蒙回各族雜處,有的在高談闊論,有的在猜拳行令,大碗酒! 店小二忙得腳底朝天,汗如雨下,不時将搭在肩上的抹桌子布,據著前額上的汗水,端湯送菜,忙得不亦樂乎! 蓦的,這廳中霍揚起一聲長歎,歎聲雖不高吭,卻頓時刺破了喧嘩之聲,清晰的傳入每一個酒客的耳朵裡! 喧嘩之聲,不由刹時均頓,一廳中,每個人卻被這宛似古墓幽靈的歎息之聲,吓了一跳! 就在這喧聲一頓,衆人驚詫相題之傾,大展一角上,霍又揚起一陣悲唱隕詞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二百杯。
店小二,小娃兒,将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镗鐘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嘻谑。
主人何為言小錢?徑須沽酒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與爾同消萬古愁。
” 這正是一代詩仙李白的“将進酒”詩,但歌者卻将“岑夫子”,“丹丘生”,改成了“店小二”,與“小娃兒”。
同時後面也加多了一句“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歌聲,聲如沉雷,直震得滿廳,燈火搖搖,欲滅還明。
其調悲蒼之極,聞者有幾人竟被感動得雙淚交流,默默的舉碗而作牛飲! 其他多數人雖未如此,卻不由均皆停杯不飲,面含驚疑的注視著那位仰頭的歌者! 那歌者白發蒼蒼,滿面皺紋,層層疊疊,衣衫破舊,膚色黑黃,仰首閉目,淚痕斑斑,似是不勝悲戚! 歌者對面,同桌而坐的,是一個英俊滿灑的少年書生,滿臉憐惜之客,用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注意著歌者的一舉一動! 衆酒客紛紛暗自驚異猜疑,不知這一老一少,是何來路?怎的那老人,會在這大廳廣衆之下,慷慨悲歌? 那少年書生,待那老人歌罷,立即接口道:“老前輩何事憂愁?在下不才,可得聞乎?” 那老人聞言,方似霍然驚覺,身在何處。
忙即舉袖抹去臉上淚痕,長歎一聲,正待開口! 卻聽廳中前座上,“咚”的一聲大響,站起來一個彪形大漢,戟指著老人,喝罵道:“老甲魚在這大廳廣衆裡,鬼哭神乎,賣弄功力,敢是輕視我塞上無人嗎7” 那老人勃然變色,怒道:“大小子出言不遜,老夫戚戚翁,一生率性而行,還未見過像你這般的人呢……” 那人一聽,“戚戚翁”三字,神色一怔,旋即“哈哈”大笑,搶先接口道:“想不到尊駕果然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哈哈……” 他這一陣狂笑,聲震飯堂,坐在附近的酒客,均被震得耳鼓刺痛,面目變色,紛紛掩耳而逃。
羅天賜見狀,大為不平,一聲斷喝:“住口。
” 其聲不吭,卻直震得那發笑的大漢,心顫頂戰,大吃一驚,笑聲霍然停住,嘴巴卻還來不及閉攏! 與那大漢同桌的尚有四人,他等與戚戚翁,雖不曾覺得羅天賜這一聲喝,有何異處但瞥見發笑的大漢,這般形狀,均皆大吃一驚! 須知這幾人都是行家,均知道以内力道發出震耳洪聲,并非難事,但像羅天賜這般,震蕩之力,僅讓一人聞得,卻非有數十年苦練,習得上乘玄門内功,精通内家傳音之法,不克臻此! 羅天賜卻不管别人如何想法,他潇灑的站起身來,朗聲對愕住張嘴的大漢,道:“兄台适才責備老人家,不該在此賣弄功力,但閣下何又明知故犯,驚世駭俗呢?” 逃走的酒客,可沒有走遠,此際聞得笑聲已停,紛紛又轉了回來,擁在門口牆邊,向裡面窺看,等看武打的好戲開鑼。
店小二都藏得遠遠的,貼著牆角站著,店家卻挺著個又鼓又圓的大肚皮,站在近處,臉上似笑非笑的,搓著雙手,欲言又止,不知他想勸止?還是怎的? 店中的食客,沒逃到外面的,此刻也都停了筷,讓到兩邊去了,一個個不但毫無懼容,反有些興高彩烈的樣子。
中央隻剩下兩桌,七個人,隔著三匹張方桌,對峙著。
是箭拔弩張的場面,開打與否,就看那大漢的态度了。
羅天賜雖則生長邊陲,卻不了解邊陲的民情,故此他有些奇怪:“怎的這些百姓們都不怕死?” 卻見那彪形大漢,一怔之下,霍然震怒,大吼道:“小子何人門下,姓什名誰,難道你吃了态心豹膽,敢來架密宗門下藏邊五虎的梁子?看大爺不拆了你的骨頭!” 說著雙袖一卷,便待上前。
羅天賜見他這付狂态,不由得心頭愠怒,但因見此地人多,家俱多。
傷了無辜,毀了家俱,都于心不安,乃道:“且慢,在下羅天賜,可不是怕事的人,但此地人多,要打到外面去……” 那大漢一聞他自報姓名,初則一怔,繼則哈哈一笑,道:“我當閣下是誰,原來是好吃軟飯的兔蛋。
你這免蛋,不在老侯爺家,坐享榮華富貴,卻到此地來橫行,别人或許怕你丈人的财勢,須知我魯虎王大立卻不懼你……” 說著,意氣飛揚的掃視四周,把手一揮,道:“收桌子……” 此言一出,四周衆食客,都紛紛鼓掌呷起好來。
而那店主人,嘻嘻一笑,揮手指揮夥計,七手八腳的,先将桌子上的杯、盤、碗、盞,撤去,迅速的将十幾張力桌,合攏一起,煞時
而那隻脫離的左腳,跌在遠遠的一堆沙丘之上,周圍遍灑碧血,映著偏西的殘陽,格外凄厲怕人! 梅花仙姑自己過去雖則殺人如同家常便飯,但這時見師姐這等慘狀,也不由面目變色! 她暗暗驚駭,畜牲尚且如此厲害,主人之能,更不可測! 因此,她第一次感覺到生命的威脅,内心中産生了深深的怯懼。
她覺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捏在那一人一獸的手裡,隻要那可惡的小子,稍一示意,自己的師姐便是前車之鑒! 但她究竟是老江湖,持定功深,外表上表現得仍然是陰冷與鎮定! 她迅速的截住蘭花仙姑斷腿虛的血脈,“哧”的一聲,撕下半幅前襟,為師姐上藥裹傷,同時著手檢查腿的傷勢! 銀牛站在三丈開外,凝立不動,一及火紅的眼睛裡,流露出困惑的光芒。
它實在十分困惑,何以這蘭花仙姑,竟如此的不堪一擊?怎的連自己極輕的一尾一腿,均受不了? 同時它也暗暗的怕著,主人會不會責備它?因此,它不敢看羅天賜,為的是怕遇著羅天賜怪責的目光。
羅天賜先前被梅花仙姑暗襲一掌,肩頭火辣生痛,才極憤怒,但此隙瞥見鮮血與斷肢,卻不由大吃一驚! 須知羅天賜出道至今,尚未曾親眼目睹過鮮血,如今驟然見-花仙姑,傷得如此慘重,不僅适才的怒氣,消于無形,同時内心中慚疚萬分,反暗怪銀牛不應該随便傷人。
不過,他并未真個去責備銀牛,他曉得銀牛也是無心之失。
均因這銀牛力大無窮,皮肉堅實,不動則已,一動之下,氣動随勢而發,不可收拾。
那蘭花仙姑一再迫擊銀牛,換了是羅天賜自己,也必出手還擊。
如此勢出勁随,不中尚可,一中敵身,難免要骨斷肉裂! 羅天賜既知此理,雖不去責備銀牛,内心中對蘭花仙姑,卻大起憐憫同情之心。
他呆立半響,直待那梅花仙姑,為她師姐裹好傷勢,立即翩然上前,待為那蘭花仙姑診治醫傷! 那知梅花仙姑早存芥蒂于心,表面上雖無怯懼戒備之态,暗地裡眉稍眼角,卻始終未離開一人一獸! 此際,瞥見羅天賜向她走近,心中一驚!“嗆”的一聲,拍下背上的三尺青鋒,厲聲暴叱! “小子,站住!” 羅天賜瞥見梅花仙姑,頭臉衣衫之上,到處沾有血花,右手橫劍,護在暈迷的蘭花仙姑身前,神色凄厲之極,不由得心頭一凜,依言止步,朗聲道:“仙姑休要誤會,在下實無……” 梅花仙姑色厲内荏,心亂如麻,根本不願在此地多事逗留! 她一見羅天賜臉色微變,停步不前,祗當已被她吓住,那願再多糾纏,不等羅天賜解釋清楚,立時厲聲接口道:“小子你别得意,本仙姑師姐,一時大意,遭你那畜牲暗算,身受重傷,這筆賬,記在你小子頭上,日後本仙姑自會找你結算……” 說著,也不符羅天賜答話,回身抱起而花仙姑,一路厲望長嘯,向來時方向,電奔而去! 羅天賜當時怔在那裡,不知如何方好,想攬住她解釋一番,但心想日下那蘭花仙姑,身受重傷,已成事實,即使說清楚了,銀牛并無傷人之心,亦是無補。
何況他知道這梅花仙姑,剛愎自用,也未必是三言兩句,能令她相信的事! 無奈,隻好眼睜睜看著那梅花仙姑,疾奔逸走,那四散的鹿群,也随著那嘯聲而奔,直追下去,片刻間全都消失在起伏無盡的沙丘之後! 羅天賜喟然長歎,沒精打彩的掠上銀牛,嗤騎而走,心中卻為這剛剛結定的怨仇,傷感不已! 銀牛本以為羅天賜會責備它,那知竟出所料,此際得羅天賜示意,頓時放開四蹄,格外賣勁的疾馳而去! 正行間,霍然有一陣悲傷的歌聲,随風傳來。
羅天賜心神一震,心想這歌聲凄蒼強勁,歌者非身具上乘的内家功夫,不克臻此。
同時這聲音,十分熟悉,似在何處聽過。
羅天賜心中納悶,暗度:“何人如此傷心,在這漠漠黃沙之中,引吭悲歌!……” 想著傾耳細聽,隻聞那歌者,悲聲唱出! “……青梅竹馬兩無猜,情根深種,白首可期怎料風雲多變幻,龍女多事,拆散鴛鴦,石利橫刀奪吾愛,何物小兒,敗事敗事!……” 羅天賜初初不解,及聽到“敗事敗事”,震地幌然大悟:“這歌者不正是戚戚翁嗎?……” 同時由歌詞句中,羅天賜亦已了然,敢情這戚戚翁,原來是個多情的種子。
如此,不用說,他早年必是與那陰婆婆,兩小無猜,情根深種,到後來,不知怎的陰婆婆被上代大夥蟠龍劍客楊小春的後人,六陰龍女楊瑾春看中,收去為徒! 而與那敗事老人結成連理,使得這戚戚翁好事難成,常年遺恨,戚戚至今。
這念頭在羅天賜心中電閃而過,使得他對這戚戚翁大生同情定念。
往夕對他的一些反感,亦跟著消失無蹤! 歌聲至此,早已止住,銀牛腳程快捷,天下無及,就在這片刻功夫,轉過了一堆沙丘。
而龍鐘衰老的戚戚翁,也同時出現在羅天賜的眼前。
羅天賜一拍銀牛頸項,未待銀牛停住,翩然瑾下,對戚戚翁抱拳一損,道:“戚戚翁可好,在下這廂有禮了!” 戚戚翁早已聞得銀牛的蹄聲,故此方才住口不再悲唱,貼地銀虹入目,面前急風拂頰,丈外已多了個彬彬後生,定睛一瞧,竟是在胭脂山會過一面的羅天賜。
不由又覺意外,又是暗暗贊許。
須知羅天賜入贅張家,左近人盡皆知,戚戚翁自也有個耳聞,此際驟見是他,竟未在張家,享那富貴榮華,而獨行于沙漠之上,怎不令他意外? 至于他暗贊之事,一者是為了羅天賜的豐神玉貌,功力卓絕,二者則是這彬彬有禮的君子風度! 要知,年輕人多半喜事沖動,像羅天賜這般的品貌武功,持才傲物,更是人之常情。
但羅天賜,非僅無此惡性,更且豁然大度,連對這會被指為偷牛賊的戚戚翁,亦一般禮貌相待,毫無鄙容,豈非難得之至! 故此,戚戚翁見狀,心頭暗贊,同時表面上,竟也一反常态,溫言相向道:“小娃娃休要如此,我戚戚翁不慣俗禮,最厭虛僞,你有何事,盡管直說好了!” 羅天賜莞爾一笑,知他會錯了自己的意思,以為自己是有為而來,亦不點破,朗聲道:“在下迷于黃沙,敬煩老前輩,指點明路!” 戚戚翁微覺愕然,道:“小娃娃待往何處?” 羅天賜簡答:“甘州!” 戚戚翁往前一指,道:“筆直前去便達甘州。
” 羅天賜道謝之後,又問道:“老前輩欲往何處?……” 戚戚翁又是一指,亦道:“甘州!” 羅天賜道:“黃沙日烈,步行頗燥,敬請與晚輩同行如何?” 戚戚翁面無歡容,黯然搖了搖頭,目視他處,悲聲道:“老頭兒一生孤苦,行無伴,居無處,已成習慣……” 羅天賜聞言,正覺失望,戚戚翁忽然眨了羅天賜一眼,霍地又點頭,改口說:“不過小娃兒你還不錯,老頭兒也不願辜負了你的好心,好,咱們就一塊兒走吧!” 羅天賜喜形于色,忙請戚戚翁上騎,好在銀牛背上,十分寬敞,二人乘坐足足有餘! 那銀牛駝了兩人,仍然是毫不吃力,健蹄邁開,風馳電掣,戚戚翁坐在前面,隻覺得勁風撲面,兩旁景物,倒退如流,偏偏跨下平平穩穩,毫無簸波的感覺,不由暗贊,這銀牛果然是天生異種,人見罕睹的寶貝! 甘州今名張掖,地當甘肅走廊的蜂腰中心,為西北交通的咽喉。
那時雖未開發,但自古至今,由于其重要的地位,商賈往來,必經于此,放而正方雜處,頗為繁華。
華燈初上時節,街門客棧飯店,燈火輝煌! 飯堂裡高朋滿座,漢、蒙回各族雜處,有的在高談闊論,有的在猜拳行令,大碗酒! 店小二忙得腳底朝天,汗如雨下,不時将搭在肩上的抹桌子布,據著前額上的汗水,端湯送菜,忙得不亦樂乎! 蓦的,這廳中霍揚起一聲長歎,歎聲雖不高吭,卻頓時刺破了喧嘩之聲,清晰的傳入每一個酒客的耳朵裡! 喧嘩之聲,不由刹時均頓,一廳中,每個人卻被這宛似古墓幽靈的歎息之聲,吓了一跳! 就在這喧聲一頓,衆人驚詫相題之傾,大展一角上,霍又揚起一陣悲唱隕詞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二百杯。
店小二,小娃兒,将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镗鐘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嘻谑。
主人何為言小錢?徑須沽酒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與爾同消萬古愁。
” 這正是一代詩仙李白的“将進酒”詩,但歌者卻将“岑夫子”,“丹丘生”,改成了“店小二”,與“小娃兒”。
同時後面也加多了一句“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歌聲,聲如沉雷,直震得滿廳,燈火搖搖,欲滅還明。
其調悲蒼之極,聞者有幾人竟被感動得雙淚交流,默默的舉碗而作牛飲! 其他多數人雖未如此,卻不由均皆停杯不飲,面含驚疑的注視著那位仰頭的歌者! 那歌者白發蒼蒼,滿面皺紋,層層疊疊,衣衫破舊,膚色黑黃,仰首閉目,淚痕斑斑,似是不勝悲戚! 歌者對面,同桌而坐的,是一個英俊滿灑的少年書生,滿臉憐惜之客,用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注意著歌者的一舉一動! 衆酒客紛紛暗自驚異猜疑,不知這一老一少,是何來路?怎的那老人,會在這大廳廣衆之下,慷慨悲歌? 那少年書生,待那老人歌罷,立即接口道:“老前輩何事憂愁?在下不才,可得聞乎?” 那老人聞言,方似霍然驚覺,身在何處。
忙即舉袖抹去臉上淚痕,長歎一聲,正待開口! 卻聽廳中前座上,“咚”的一聲大響,站起來一個彪形大漢,戟指著老人,喝罵道:“老甲魚在這大廳廣衆裡,鬼哭神乎,賣弄功力,敢是輕視我塞上無人嗎7” 那老人勃然變色,怒道:“大小子出言不遜,老夫戚戚翁,一生率性而行,還未見過像你這般的人呢……” 那人一聽,“戚戚翁”三字,神色一怔,旋即“哈哈”大笑,搶先接口道:“想不到尊駕果然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哈哈……” 他這一陣狂笑,聲震飯堂,坐在附近的酒客,均被震得耳鼓刺痛,面目變色,紛紛掩耳而逃。
羅天賜見狀,大為不平,一聲斷喝:“住口。
” 其聲不吭,卻直震得那發笑的大漢,心顫頂戰,大吃一驚,笑聲霍然停住,嘴巴卻還來不及閉攏! 與那大漢同桌的尚有四人,他等與戚戚翁,雖不曾覺得羅天賜這一聲喝,有何異處但瞥見發笑的大漢,這般形狀,均皆大吃一驚! 須知這幾人都是行家,均知道以内力道發出震耳洪聲,并非難事,但像羅天賜這般,震蕩之力,僅讓一人聞得,卻非有數十年苦練,習得上乘玄門内功,精通内家傳音之法,不克臻此! 羅天賜卻不管别人如何想法,他潇灑的站起身來,朗聲對愕住張嘴的大漢,道:“兄台适才責備老人家,不該在此賣弄功力,但閣下何又明知故犯,驚世駭俗呢?” 逃走的酒客,可沒有走遠,此際聞得笑聲已停,紛紛又轉了回來,擁在門口牆邊,向裡面窺看,等看武打的好戲開鑼。
店小二都藏得遠遠的,貼著牆角站著,店家卻挺著個又鼓又圓的大肚皮,站在近處,臉上似笑非笑的,搓著雙手,欲言又止,不知他想勸止?還是怎的? 店中的食客,沒逃到外面的,此刻也都停了筷,讓到兩邊去了,一個個不但毫無懼容,反有些興高彩烈的樣子。
中央隻剩下兩桌,七個人,隔著三匹張方桌,對峙著。
是箭拔弩張的場面,開打與否,就看那大漢的态度了。
羅天賜雖則生長邊陲,卻不了解邊陲的民情,故此他有些奇怪:“怎的這些百姓們都不怕死?” 卻見那彪形大漢,一怔之下,霍然震怒,大吼道:“小子何人門下,姓什名誰,難道你吃了态心豹膽,敢來架密宗門下藏邊五虎的梁子?看大爺不拆了你的骨頭!” 說著雙袖一卷,便待上前。
羅天賜見他這付狂态,不由得心頭愠怒,但因見此地人多,家俱多。
傷了無辜,毀了家俱,都于心不安,乃道:“且慢,在下羅天賜,可不是怕事的人,但此地人多,要打到外面去……” 那大漢一聞他自報姓名,初則一怔,繼則哈哈一笑,道:“我當閣下是誰,原來是好吃軟飯的兔蛋。
你這免蛋,不在老侯爺家,坐享榮華富貴,卻到此地來橫行,别人或許怕你丈人的财勢,須知我魯虎王大立卻不懼你……” 說著,意氣飛揚的掃視四周,把手一揮,道:“收桌子……” 此言一出,四周衆食客,都紛紛鼓掌呷起好來。
而那店主人,嘻嘻一笑,揮手指揮夥計,七手八腳的,先将桌子上的杯、盤、碗、盞,撤去,迅速的将十幾張力桌,合攏一起,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