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應酬
關燈
小
中
大
自己成為聖人、救世主,還是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并沒有獨立的精神,并沒有真正的思想。
關公是聖人,老百姓都崇拜,但關公内心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沒有人研究關公思想,所以聖人、救世主不過是對老百姓有恩的人,對老百姓的民生利益有貢獻的人,但聖人是怎麼想的,并不需要老百姓知道,你享受太平就行了,這才是老百姓的本分。
聖人的思想你不知道,你就覺得很神啊,所以有些中國人是最熱衷于造神的。
” 陳東海惆怅地說:“不管怎麼說,中國人是最講感情的人,我是搞法的,我深有體會,情大于法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
” “這倒不假。
”朱達仁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外交辭令就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大家笑後,朱達仁接着說,“但是中國人講的感情是規定好了的,感情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基礎上的,所謂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是什麼?就是君君、父父,人是什麼?就是臣臣、子子,所以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權人合一,如果硬說成人人合一也對,第一,個人是聖人,是救世主。
因此,我們的感情不是自然感情,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的感情,而是用禮教和血緣規定好了的感情,看起來很重感情,但是做起來并不很尊重感情,隻是道義上規定怎麼樣就是怎麼樣,這大概是中國人最聰明的地方,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凝聚起來了。
” “重感情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賣弄地笑道,“我們卻常把這種文化傳統當做傳統文化宣傳。
” “雷默,”陳東海攔了一句問,“聽你的口氣好像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不是一回事?” “怎麼可能是一回事呢?”我提高聲音強調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繼承的頗多,但是文化傳統是意識形态,是皇恩浩蕩。
我們許多問題就出在把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搞混淆這一點上了。
” 朱達仁一拍巴掌說:“精辟,精辟!來,為雷默的觀點幹一杯。
” 衆人響應,觥籌交錯,無不痛飲。
餐桌正上方天花闆上吊着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的青年男女正在縱情狂歡,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好像在慶祝什麼節日。
我雖然不懂畫,但一時被畫面的歡樂氣氛吸引住了,仰着頭一邊欣賞一邊問:“張總,這幅畫是什麼寓意?” 張懷亮淡然一笑介紹說:“這是提香的《酒神的狂歡》。
描繪的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衆仙女狂歡的情景,畫家借畫上諸神的醉酒生活,表達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欲望,形象大膽而放蕩,色彩豐富多變,氣氛十分熱烈,它是對神學所宣傳的宗教觀念的挑戰。
” 朱達仁插嘴說:“提香借神話題材表現人生的歡樂與享受,充分表現了人在長期神學思想禁锢下産生的逆反心理。
” “懷亮,”陳東海湊趣地說,“怎麼不給我們找幾位仙女?讓我們哥仨也當一回酒神。
” “東海,”張懷亮開玩笑地說,“我這兒沒有仙女,你要是想享受,還是吃完飯到桑拿中心享受吧。
” “張總,”我義氣地說,“既然我們有緣相識,如果你瞧得起我這個小官僚,就不要稱雷處長,喊老弟好了。
” 張懷亮似乎等着我說這句話,興奮地抱着拳說:“托達仁、東海的福,我就高攀老弟了,不過你也别張總張總的,叫大哥怎麼樣?” “張大哥,老弟我也高攀了!”我也高興地說。
朱達仁、陳東海叫好,哥四個又幹了一杯。
說句心裡話,我與張懷亮确實有一見如故之感,更被張懷亮儒商的品位所吸引,由于談話投機,軒尼詩當啤酒喝,我們四個人竟然喝光了兩瓶。
關公是聖人,老百姓都崇拜,但關公内心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沒有人研究關公思想,所以聖人、救世主不過是對老百姓有恩的人,對老百姓的民生利益有貢獻的人,但聖人是怎麼想的,并不需要老百姓知道,你享受太平就行了,這才是老百姓的本分。
聖人的思想你不知道,你就覺得很神啊,所以有些中國人是最熱衷于造神的。
” 陳東海惆怅地說:“不管怎麼說,中國人是最講感情的人,我是搞法的,我深有體會,情大于法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
” “這倒不假。
”朱達仁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外交辭令就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大家笑後,朱達仁接着說,“但是中國人講的感情是規定好了的,感情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基礎上的,所謂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是什麼?就是君君、父父,人是什麼?就是臣臣、子子,所以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權人合一,如果硬說成人人合一也對,第一,個人是聖人,是救世主。
因此,我們的感情不是自然感情,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的感情,而是用禮教和血緣規定好了的感情,看起來很重感情,但是做起來并不很尊重感情,隻是道義上規定怎麼樣就是怎麼樣,這大概是中國人最聰明的地方,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凝聚起來了。
” “重感情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賣弄地笑道,“我們卻常把這種文化傳統當做傳統文化宣傳。
” “雷默,”陳東海攔了一句問,“聽你的口氣好像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不是一回事?” “怎麼可能是一回事呢?”我提高聲音強調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繼承的頗多,但是文化傳統是意識形态,是皇恩浩蕩。
我們許多問題就出在把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搞混淆這一點上了。
” 朱達仁一拍巴掌說:“精辟,精辟!來,為雷默的觀點幹一杯。
” 衆人響應,觥籌交錯,無不痛飲。
餐桌正上方天花闆上吊着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的青年男女正在縱情狂歡,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好像在慶祝什麼節日。
我雖然不懂畫,但一時被畫面的歡樂氣氛吸引住了,仰着頭一邊欣賞一邊問:“張總,這幅畫是什麼寓意?” 張懷亮淡然一笑介紹說:“這是提香的《酒神的狂歡》。
描繪的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與衆仙女狂歡的情景,畫家借畫上諸神的醉酒生活,表達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欲望,形象大膽而放蕩,色彩豐富多變,氣氛十分熱烈,它是對神學所宣傳的宗教觀念的挑戰。
” 朱達仁插嘴說:“提香借神話題材表現人生的歡樂與享受,充分表現了人在長期神學思想禁锢下産生的逆反心理。
” “懷亮,”陳東海湊趣地說,“怎麼不給我們找幾位仙女?讓我們哥仨也當一回酒神。
” “東海,”張懷亮開玩笑地說,“我這兒沒有仙女,你要是想享受,還是吃完飯到桑拿中心享受吧。
” “張總,”我義氣地說,“既然我們有緣相識,如果你瞧得起我這個小官僚,就不要稱雷處長,喊老弟好了。
” 張懷亮似乎等着我說這句話,興奮地抱着拳說:“托達仁、東海的福,我就高攀老弟了,不過你也别張總張總的,叫大哥怎麼樣?” “張大哥,老弟我也高攀了!”我也高興地說。
朱達仁、陳東海叫好,哥四個又幹了一杯。
說句心裡話,我與張懷亮确實有一見如故之感,更被張懷亮儒商的品位所吸引,由于談話投機,軒尼詩當啤酒喝,我們四個人竟然喝光了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