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蕩的民初歲月

關燈
時候,蘭普來西氏曾來一函,請教育部派學生二人,往文明史與世界史研究所相助,我已于部中規定公費額二名,備擇人派往,人選未定,而我去職。

    南歸後,預料政治上的糾紛方興未艾,非我輩書生所能挽救,不如仍往德國求學;适顧君孟餘亦有此意;我遂函商範君靜生,告以與顧君同往德國之計劃,請以前所規定之公費額二名,分給我與顧君二人,範君複函批準。

    我遂于□月□□日偕黃夫人及威廉、柏齡啟行,顧君亦偕其夫人同行。

    記得所乘之船為奧國的Africa(阿非利加号)。

    偕婦孺作遠遊,尚是第一次,幸有顧君及顧夫人助為照料,得減除許多困難。

     到德國後,仍住萊比錫。

    蘭普來西要求我供給中國文明史材料,我允之。

    拟由我起中文稿,由顧君譯成德文。

    但顧君因肺疾,與萊比錫之空氣不相宜,醫院的設備亦不完備,不得已而遷柏林。

    譯事用通訊,亦無妨。

     二次革命 國内忽有宋君漁父被刺案,孫先生力主與袁世凱決裂,招我等回國,陳君英士自上海來電催促,遂與汪君精衛約期,由西伯利亞回國。

    到大連後,從弟國親來接。

    國親于同盟會初成立的時候,在本黨盡力不少;留學日本以後,漸接近于穩健一派,此次來接,實欲阻我入國。

    由國親觀察,國民黨(同盟會已改組為國民黨)恐将為袁世凱所消滅,不如不卷入旋渦為妙。

    但我既有回國的決心,萬不能到大連而折回,遂由大連到上海。

     宋君之所以遇害,因同盟會改組國民黨以後,吸收了許多進步黨的人物,在議會中占絕對多數,宋君挾這些勢力以要挾袁世凱,要求袁于被選為總統後,必依照宋君所計劃的責任内閣。

    袁不能從。

    宋君改而運動黎君宋卿,預備以黎易袁,這就是袁派所以暗殺宋君的原因。

    宋君遇害以後,由兇手武士英而求出應桂馨,又由應所保留的電報而求出洪述祖、趙秉鈞以至袁世凱,公認為無疑的鐵案了。

     孫先生正遊日本,聞宋案,即回國,力主興師讨袁。

    然國民黨所能調動的軍隊,除江西、廣東兩省外,均歸黃君克強節制,黃君知實力不足,遲疑不敢發難。

    黃君部下,以第八師為最精銳,其兩旅長,一為福建王君用功,一為湖南黃君開第,均為黃君克強至好,而師長則為馮國璋之女婿,借作保護色,使不為袁派所忌。

    其中馬隊、炮隊等設備,尚未完全,正拟逐漸增置,以為南方之模範師,不欲輕動。

    其他各師,亦均視第八師之動靜為标準。

    故主戰派以運動第八師為第一招。

    适李君協和自江西來,亦主戰,主往南京運動第八師,以我與王君在愛國學社中相識,約同去。

    到達後,王君方卧病,在床邊與之熟商,王君以為毫無把握,遂廢然而反。

    是時趙君竹君約我與汪君精衛往談,稱北京方面願與黃君籌妥協的辦法,于是我與汪君日往來于黃趙之間,磋商條件。

    有一日,忽得南京電,第八師決動員,招汪君與我往,起通電草。

    我等兩人遂同往。

    蓋第八師下級軍官均受主戰派運動,躍躍欲試,旅長無法阻止也。

    于是戰端起。

    不久而國民黨的軍隊在南京、江西、廣東各地者均失敗。

     遊學法國 1913年秋,孑民複偕眷屬赴法國,住巴黎近郊一年。

    歐戰開始,遂遷居法國西南境,于習法語外,編書,且助李石曾、汪精衛諸君辦理留法儉學會,組織華法教育會,不能如留德時之專一矣。

     在法,與李、汪諸君初拟出《民德報》,後又拟出《學風雜志》,均不果。

    其時編《哲學大綱》一冊,多采取德國哲學家之言,惟于宗教思想一節,謂“真正之宗教,不過信仰心。

    所信仰之對象,随哲學之進化而改變,亦即因各人哲學觀念之程度而不同。

    是謂信仰自由。

    凡現在有儀式有信條之宗教,将來必被淘汰”。

    是孑民自創之說也。

     孑民深信徐時棟君所謂《石頭記》中十二金钗,皆明珠食客之說。

    随時考檢,頗有所得。

    是時應《小說月報》之要求,整理舊稿,為《石頭記索隐》一冊,附月報分期印之,後又印為單行本。

    然此後尚有繼續考出者,于再版、三版時,均未及增入也。

     其時又欲編《歐洲美學叢述》,已成《康德美學述》一卷,未印。

    編《歐洲美術小史》,成《賴斐爾》一卷,已在《東方雜志》印行。

    為華工學校編修身講義數十首,《旅歐雜志》中,次第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