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戰亂當頭

關燈
大坂之戰的引線,于慶長十九年冬月初七淩晨被點燃。

    次日,千姬移至澱夫人居處。

     大坂戰備諸事已畢,無需贅言。

     總大将秀賴率領旗奉行郡主馬亮、馬印奉行津川左近、侍衛頭領細川贊岐守賴範和森河内守元隆,共三千人馬據守本城。

    顯然,無人認為他們會直接參與戰事。

     馬上就要進入寒冬,遊水已是不能,在奧原豐政的勸說下,秀賴努力練習騎馬。

     本城的山裡苑由近侍鈴木源右衛門和平井吉右衛門、平井次右衛門兄弟負責守備,土橋則由三十“與力”官和五十“同心”武士警戒。

    二道城圍住本城,其間為護城河。

    護城河外則是三道城,圍繞在三道城外面的乃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二道城東側,玉造口到青屋口一帶,由淺井周防守長房和三浦飛騨守義世等率三千人把守,青屋口則由稻木右衛門尉教量等率兩千人守衛。

    在這一帶,士卒陡然緊張起來,因為敵人很有可能從此兩處入侵。

     因此,此處的機動部隊,亦即秀賴的親衛隊木村長門守率領的五千精銳。

     二道城兩側,後門的甕城由青木民部少輔一重率一千人把守,後門之北則有模島玄番允重利的一千五百人守衛;再往西,則有名島民部少輔忠純的一千人、毛利豐前守勝永的五千人、速水甲斐守守久的四千人結營把守。

     南側,仙石豐前人道宗也、長曾我部宮内少輔盛親、明石掃部助守重、湯淺右近正壽、石川肥後守康勝等合共一萬三千人居中,靠近玉造口一帶,則部署織田長賴的一千三百人,事實上的總大将大野修理亮治長的五千人和後藤右兵衛基次的三千人則被部署為機動部隊。

     北側,西北角上乃是大野主馬亮治房的五千人,京橋口為藤野半彌的三千人。

    甕城則由堀田圖書助勝嘉等所率三千人守,水手口為伊東丹後守長實所率三千人……大坂城真可謂團團布防。

     這些部署構成了秀賴“固若金湯”的主陣核心,另,三道城也作了詳盡部署。

    三道城西南乃是一片開闊的空地,有若幹個出入口,分别與街市相連。

     若從東側經森村口、大和橋口、黑門口、平野口、八町目口、谷町口、鳗谷橋、安堂寺橋、久寶寺橋、農人橋、本町橋、思案橋、平野橋、高麗橋、天神橋、天滿橋、京橋,一直到東北角的箭樓都嚴密防守,才真正是“固若金湯”。

    但,區區三五萬人實無法填充這片廣闊的區域。

     有一句諺語叫“蟹掘等身之穴”,若說諺語裡蘊含着至理,那麼,對于秀賴這一無所長的普通螃蟹來說,大坂城這個洞實在太大了。

    若是如秀吉公那等蓋世英雄,或許還騰挪有方,但對一個器量平庸之人,僅封堵那些出入口,就已吃不消。

    況且,他們還需把“固若金湯”的門面裝點起來,以煽動那些野心勃勃之人。

     城内的人此時雖已達到了十萬左右,但統領他們的大将卻遠遠不夠。

    部署于三道城的将領,半數以上不得不身兼二道城的防務。

     大野兄弟不消說,青木一重、毛利勝永、明石掃部、湯淺右近、仙石宗也、長曾我部盛親、郡主馬、木村重成等人,也都不得不在三道城身兼數隊的統領任務。

     而且,要想守住三道城,須在城外要塞構築一道防護籬。

    最讓真田幸村苦惱的也就在此處。

    他在城南一緊要處構築了“真田護城”,令兒子大助幸綱與伊木七郎右衛門遠雄率領五千人在此鎮守。

     城東北的蒲生栅欄,由飯田左馬助率三百人把守。

    金福栅欄由矢野和泉守正倫率三百人駐守。

    鳴野栅欄由井上郎左衛門賴次和大野治長的部下共兩千人把守。

    隻是,治長實不可能到這鳴野栅欄指揮,隻是監督而已。

     西南的城寨,則由明石丹後守金延的八百人守護。

    博勞淵的城寨由薄田隼人正兼相、米村六兵衛、平子主膳貞诠的七百人駐守。

    船場的要點為大野治長屬下四百人把守。

     西北的船庫要塞為大野道犬的八百人駐守。

    福島要塞則由小倉作左衛門行春和宮島備中守兼興的二千五百人守護。

    天滿城寨有織田有樂齋的一萬人……一一部署下來,十萬之衆眨眼間就分配完畢。

     而且,由于城外寨壘的指揮者必須同時負責二道城的安全,也就意味着,外面那些臨時雇傭的人,隻能照自己的意思随機作戰了。

     這一系列“固若金湯”的部署,在曾經馳騁于千軍萬馬、連對已故太閣都不曾服輸的德川家康眼裡,究竟怎樣呢? 家康将獻計令山口重政入城暗殺秀賴的土井利勝訓斥了一頓。

    他加以阻止,其用意已很明白:秀賴已是“困獸猶鬥”,豈可幹那暗刺的勾當? 冬月初五,家康把片桐且元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