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急亂醫

關燈
船上至少裝有百門大炮,這樣的船不下三艘。

    另,他們還會運來大量新式火槍,與相助本願寺的毛利軍隊不可同日而語……” “這樣的事情,究竟是何人散布的?” “市正也不甚清楚。

    或許是洋教徒,或是什麼人從伊達氏傳出來的。

    據說支倉常長已經載着索德羅和比斯卡伊諾,從月浦趕往班國求救兵去了。

    此事早在大久保生前就安排好了……他們似對此堅信不移。

    ” 片桐且元之所以連這些都透露出來,是想向家康證明自己的無能為力。

    不隻如此,他恐還想通過這些閑話,使家康打消對移封的考慮,哪知結果恰恰相反。

     “嗯?事情都到這種地步了?如此一來,把衆多兵力放進大坂城,不就等于為方廣寺舉行落成典禮了?” 聽到家康如此念叨,且元心冷如冰。

    他本想轉移家康的注意力,但一不小心把實話說了出來。

    大野修理等人的确有這樣的打算:為大佛殿的落成舉行盛大的典禮,并以參觀的名義,把諸地浪人集中到上方,然後直接讓他們入城。

     片桐且元戰栗了。

    家康不愧是身經百戰的名将,一眼就看穿了方廣寺大佛殿的落成儀式會被利用。

    他不由道:“大人,在下懇求大人,移封之事能否暫緩?” “哦,不知有無其他防患于未燃的手段……” “在下有一個主意。

    ”可把事實本身作為撒手锏——且元不知已在心裡想了多少次,“在方廣寺的落成典禮上,且元打算把太閣留在大坂城的資财已耗盡之事,公之于衆。

    一萬石養二百五十名士卒,六十五萬石差不多能養一萬六千餘人,可是現在,無論如何也養不起如此多的人了。

    因此,希望他們能夠精簡人員,包括各自的家臣和雜役,人數要在一萬以内。

    否則,豐臣氏财力将無以為繼。

    把費用的問題一條一條講給他們聽,他們不會不明白,休要說雇傭浪人,其所有野心,都會由于軍饷無着而煙消雲散。

    ” “有理。

    ”家康也頗為動容,“若全部人加起來還不到一萬,他們怎敢舉起叛旗?” “因此,看在市正的分上,移封之事暫先緩上一緩。

    ” “你是讓我先等等看?但市正,想必你亦十分清楚,經曆了亂世的人,往往都具有一夫當關、百夫莫開的自負。

    事實上,我也是一直以這樣的氣概打天下的啊。

    ” “是。

    ” “假如一萬士衆全被這種妄念支配,他們就會自我陶醉,把自己當成千萬大軍。

    故,即使僅留一萬人,還是太多了。

    我欲把那些要進入大坂城的、極度自負的浪人在城外一網打盡,除掉禍根。

    因此,你莫再糾纏移封一事,好生去勸秀賴母子,别讓他們自尋死路。

    ” 片桐且元戰戰兢兢問道:“那麼,加封一萬石的事情……” “你多慮了,此事……自然會由将軍裁斷。

    ” “人心非是鐵石,總有幾分感情,我從心底裡為豐臣氏将來擔心,希望你把這些原原本本轉達給秀賴母子。

    ” 澱夫人還算知趣,當且元把家康的意思大略告訴她時,她感慨得淚如雨下。

    但是,衆近臣與七手組起事的火焰業已漫卷開去,已非片桐且元所能阻止的了。

     平素還算明事理的大野修理亮治長,此時幾已變成昔日的石田三成。

     在片桐且元眼中,關原合戰時的三成就是敗于固執己見。

    秀吉公歸天之後,三成頓時失魂落魄。

    家康逐漸以實力掌得天下權柄,衆武将則齊齊把不滿發洩到三成身上,甚至到了意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

    不幸的是,唯一可庇護他的前田利家又故去。

    這樣一來,三成就陷入了兩難境地:要麼自行隐退,要麼借維護豐臣氏,自取滅亡。

    三成依照自己的性子選擇了後者。

     與當時的三成一樣,現在的治長亦充滿妄念。

     大坂城内諸人,将治長視為澱夫人的面首,蔑視之極,讓他逐漸失去理智,他亦越發焦躁。

     關原合戰剛結束,治長被家康遣回大坂時,還無這種情形。

     “一切與澱夫人和秀賴公子無關,都是治部少輔和大谷刑部的固執造成……”他把家康的話傳給了大坂,可以說,似是他給了大坂城一條活路。

     且元想,這真是可悲的錯覺。

    不用說,救贖大坂的本是家康的慈悲,但前來傳達家康慈悲的治長,卻在衆人的千恩萬謝中逐漸産生錯覺,仿佛這種結果是他舍生忘死得來的。

    秀賴去二條城拜谒家康時,盡管治長極不情願,但還是明白了這樣一個事實:自己絕非可與加藤、福島、淺野等人比肩的豐臣重臣,手無實權,隻是主母的一介寵臣而已……這種感慨,甚至超越了三成在秀吉公歸天之後的落寞。

     正在這時,大久保的死刮起了一股意外之風,一股關于洋教存亡之風。

    而且,這股風立時從明石掃部,以及神父托雷斯、保羅等處蔓延到了速水甲斐守、渡邊内藏助、茨木彈正、來田喜八郎等人身上。

    這股欲把大坂城作為殉教大本營的火焰,不可能燒不到極為郁悶的大野治長身上。

    但是,大野治長卻非石田三成。

    三成擁有向天下發出檄文、向家康發出“借問大義究竟在孰手中”之聲的器量,治長卻是既無氣勢,亦無力量。

    隻是,三成當時依靠的大樹太閣大人已經故去,治長尚擁有自己的靠山——秀賴生母澱夫人。

    且元幾已心灰意冷,别的事尚可,唯獨閨闱之事,他這外人實無能為力…… 自秀賴年滿二十,大坂城的權柄就迅速從澱夫人手中轉移到秀賴近旁的人手裡。

    這自然也引起了大野治長的焦慮。

    但他并非自己跳出來指手畫腳,而是不斷謀劃,讓澱夫人獲得說話的機會。

    他并不慫恿澱夫人,單是把一些澱夫人非常關心的話題吹到她耳内,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