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義兩難

關燈
退了回去。

    松倉大人,若這世上的戰事無可避免,與其打赢這場戰争出人頭地,幸村甯可把這一杆六文錢的旗幟,贈送給可憐的遺孤,與他一起戰死沙場。

    ” 松倉豐後目瞪口呆,他終明白,此方為幸村真心!幸村将自身的榮華、子孫的富貴棄之不顧,毅然支持大坂,此實為此生為人的可悲之處。

    正如人生來擁有不同的面孔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容他人進入的密室。

    豐後守便是無法進入幸村心中密室之人。

    幸村所思所感,大異于常人,豐後守隻能如此解釋。

    若不這樣理解,幸村即與其父一樣,是一個賭徒。

     “既如此,我不得不再對你說一次。

    ”其實,豐後的誠實,絲毫不遜于幸村。

    他把膝前的煙絲盤推到一邊,道:“我覺得,你的想法有一個極大的疏漏,不知是否察覺?” “疏漏?” “是。

    我已明了你的決心。

    在你眼裡,戰事無可避免,并且,即便必敗無疑,為了可憐的遺孀和遺孤,你也要支持大坂,對吧?” “……” “但你究竟如何去大坂?你可知紀州的淺野氏早已在一旁屯兵監視。

    ” “幸村完全清楚這些。

    ” “當然,若隻有紀州的監視,倒還有出走的可能,淺野原本就是豐臣氏的親戚,說不定還會睜一眼閉一眼,放你一馬。

    但現在,你竟拒絕大禦所的忠言與好意。

    ” “這實在對大人……” “不,我倒無妨。

    隻要一想起左衛門佐乃是安房守之後,我也就釋然了。

    但,有一事卻……” “哦?” “我現在就返回關東,無論如何,必然要把今日之事向大禦所禀報。

    問題就在于此。

    正如你方才所言,大禦所總想消除戰事,一心想把這塵世變成淨土。

    這樣一個大禦所,一旦得知你無論如何也要去大坂,他怎會坐視不管?盡管戰仗在所難免,他也要盡力把禍亂控制在最小範圍内。

    一旦他認為你進入大坂,隻會引起更大的騷亂,豈能輕易放你出九度山?他定會命令鄙人或他人揮兵直進。

    我既已擔當過一次使者,讨伐之事也難以推辭。

    不隻如此,令兄出于義理,也不得不派出人馬。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你還是要為豐臣氏遺孤殉葬?你就如此置兄弟情義不顧,真要與親兄刀兵相向?”言及此,松倉豐後守眼裡已噙滿淚水。

     其實,幸村也欲大哭。

    松倉豐後守情緒大亂,竟說錯了話,他原本想說的,并非什麼“殉葬”而是——我得到真田伊豆守的支援,在大和五條對你嚴加監視,你還能平安進入大坂城?但他深深挂念着真田一族,擔心幸村,以緻語無倫次了。

     幸村心中也矛盾重重,“豐後守大人,先父生前十分固執,看來幸村也不亞于父親啊。

    ” “這……這就是你的答複嗎?” “雖如此,幸村也絕非完全對大禦所背信棄義,唯有這一點,大人若有機會,請一定禀告大禦所。

    ” “唉!大禦所原諒了令尊的過錯,大大封賞了令兄,還說連你都要立為大名,你分明對這些恩情一清二楚,卻還非要進入大坂城,與大禦所為敵不可?” 幸村道:“幸村無比敬慕大禦所,後世恐怕也會盛贊他乃是一位曠世雄傑。

    盡管如此,幸村還是有一點……不能贊同大人。

    ” “你是不是還想說,這個世上不能沒有戰事,若不繼承先父遺志,便無法盡孝?” “在幸村眼裡……”幸村一字一句道,“此次戰事已無可避免。

    大禦所的夙願的确不錯,即使說成神佛慈悲,亦毫不為過。

    ” “嗯。

    ” “或許,大禦所才是要把衆生拯救至淨土的佛陀化身。

    但是,他的願望裡面,有着幸村無法贊同的天真,無論他心底藏有何等博大的關愛,也終無法完全拯救塵世之人。

    當浪人的不平愈甚,新舊教的沖突加劇,憎恨、欲望和野心都糾纏到一起,必會釀出天道和神佛也無法裁斷的混亂,結果,一切還是歸結為戰事。

    如果有機會,請您如此告訴大禦所,就說左衛門佐是這般說的:若有幸村一人挺身而出,可以為秀賴母子帶來安泰,幸村就絕不會退縮。

    但事實卻非如此,報應正在将大坂城牢牢束縛起來,現在已經進退兩難。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幸村才這般說。

    或說,真田左衛門佐幸村乃是為了減少哪怕一絲報應,才欲投豐臣氏。

    這種心境,即如關原合戰時的大谷刑部……” 剛聽到這裡,松倉豐後守猛起身,“今日就到此為止,告辭!” 幸村忙拽住豐後衣袖,“大人不能就這樣走了。

    幸村已命人備好粗茶淡飯,還請您好歹用些。

    ”說着,他拍手把兒子大助叫來,在大助的侍奉下,為松倉敬獻了一杯酒後,才讓其回去。

    此時,松倉豐後實已無法釋然。

    在不知情人的眼裡,松倉的臉上甚至現出了驚恐之色——幸村難道想在敬完酒後,殺人滅口? 把松倉送出門後,幸村感慨地環視一眼身周群山。

    春日尚遠,枯樹、發黑的扁柏、杉樹,都不由令人想到生之艱難。

    但意外的是,幸村不覺孤獨:看來,還是父親有遠見卓識啊。

    若加入豐臣遺孤的陣營,進入大坂城,唯有一死。

    但在信濃的一角,真田的子孫不正盤根錯節地成長嗎?在亂世,人生原本就是建立在他人的死傷之上,不隻如此,它甚至是建立在骨肉相殘之上。

    即使在兄弟姊妹當中,究竟誰繁榮興盛,誰會成為他人階梯,人皆無法參透…… “豐後守大人的深情厚誼,幸村沒齒難忘。

    ”幸村忽然念叨出聲,一起送客的十五歲的大助突然擔憂道:“父親,松倉大人說他絕不會就這樣讓您趕赴大坂,他必親自帶領人馬前來阻攔。

    否則,他身為武士的顔面就丢盡了。

    ”他一面笑着,語氣卻甚是認真。

     “我也是這麼看的。

    ” “那麼,父親是不是對他透露得過多了?” “不用擔心。

    很遺憾,咱們真田一族有的,隻有松倉大人阻止不了的兵略智慧,它已由祖上傳入我們的身體之中。

    ” 剛說到這裡,幸村忽又有些後悔:一旦動起刀兵,松倉豐後守之輩自不值一提,但這種自豪與松倉的誠意比起來,是不是顯得太淺薄了? 天陰沉沉的,看來馬上就要下雪了。

     “走,回家。

    ”幸村催促着大助走進家門。

     “父親,看來大禦所還是想以世俗的誘餌,來釣父親上鈎啊。

    ” “大助,你是這麼看的嗎?” “大禦所想将父親立為大名。

    松倉大人不是這般說的嗎?” 幸村微笑了,卻是苦澀的笑,看來大助偷聽到了。

    處世理所當然要小心,這無可厚非,卻總讓人傷感。

     若父親還在,他會如何處理?他定會和幸村完全相反,覺得這是一個把大坂城納入囊中的絕好機會,迅速行動。

    與父親相比,自己卻……幸村一面如此反省着,一面進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