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關燈
小
中
大
十二條
一、周、元相距,曆二千五百二十五年,其間以俠名者,猗欤成哉!第作實無聞,未經傳述,不臆為采綴,以滋魚目之溷。
一、本傳俱照名筆,稍勤删茇,俾觀者不惟揖其人品,且賞其文章。
一、韓子雲:儒以文犯法,子文武犯禁,是儒俠判晨星,文武相水石,豈真然欤?非所論矣。夫俠者挈綱常,激烈時用之;儒者守名義,和平處維之。維不用,胡以征意氣,用不維,胡以試精神。是一迂腐、一強暴爾,豈俠耶?俠者抱有盡之身,成儒者無窮之業,文需廊廟,武濟邊陲,大儒不可無俠心,直儒不可無子骨,俠豆片言隻語所能衡哉?景行者,味孔子思剛,孟氏養氣,斯得之矣。
一、俠之義為傑傑出于人,而旦暮植千秋之行,故不論窮達顯晦,有一時卓斝一事也,明辄錄之不置。
一、古有男俠,而未聞以俠鳴女,茲搜其捐生就義、殺身成仁者,續于簡後,殊見妾婦可為丈夫,丈夫可愧于妾婦乎。
一、男俠七十人,女俠一百八人,非偏有所多寡,男核其詳,女收其略,略故多,詳故寡也。
一、傳中有一人而及二三人,如荊轲之于田光,紅拂之于樂昌公主,時同事異,或合彙,或分載,各因其舊,不敢強析,以辱大觀。
一、駱賓王有可考而見于武照之傳,隐君子不可考而得于東波之記。慕彼餘馣,憚夫肇述,故互存以彰豹彩,聊旁拾以備龍脔。
一、不任俠而能俠者,前金印後鐵椎;不知俠而自俠者,前寶珥,後玉钗。凡我同志,幸輸震日之眼,母徒井埳之思。
一、始于周,而周之上不及。去古未遠,俠難以德收終。幹元而元之下,不及于今,為烈俠難以人盡。
一、輯諸書參訂,鞭心役目,殆經載餘,毫無魯魚亥豕之病。
一、著書體聖賢之心,披書觌聖賢之面,幸毋以辭害意,豈曰雖麗非經。
一、周、元相距,曆二千五百二十五年,其間以俠名者,猗欤成哉!第作實無聞,未經傳述,不臆為采綴,以滋魚目之溷。
一、本傳俱照名筆,稍勤删茇,俾觀者不惟揖其人品,且賞其文章。
一、韓子雲:儒以文犯法,子文武犯禁,是儒俠判晨星,文武相水石,豈真然欤?非所論矣。夫俠者挈綱常,激烈時用之;儒者守名義,和平處維之。維不用,胡以征意氣,用不維,胡以試精神。是一迂腐、一強暴爾,豈俠耶?俠者抱有盡之身,成儒者無窮之業,文需廊廟,武濟邊陲,大儒不可無俠心,直儒不可無子骨,俠豆片言隻語所能衡哉?景行者,味孔子思剛,孟氏養氣,斯得之矣。
一、俠之義為傑傑出于人,而旦暮植千秋之行,故不論窮達顯晦,有一時卓斝一事也,明辄錄之不置。
一、古有男俠,而未聞以俠鳴女,茲搜其捐生就義、殺身成仁者,續于簡後,殊見妾婦可為丈夫,丈夫可愧于妾婦乎。
一、男俠七十人,女俠一百八人,非偏有所多寡,男核其詳,女收其略,略故多,詳故寡也。
一、傳中有一人而及二三人,如荊轲之于田光,紅拂之于樂昌公主,時同事異,或合彙,或分載,各因其舊,不敢強析,以辱大觀。
一、駱賓王有可考而見于武照之傳,隐君子不可考而得于東波之記。慕彼餘馣,憚夫肇述,故互存以彰豹彩,聊旁拾以備龍脔。
一、不任俠而能俠者,前金印後鐵椎;不知俠而自俠者,前寶珥,後玉钗。凡我同志,幸輸震日之眼,母徒井埳之思。
一、始于周,而周之上不及。去古未遠,俠難以德收終。幹元而元之下,不及于今,為烈俠難以人盡。
一、輯諸書參訂,鞭心役目,殆經載餘,毫無魯魚亥豕之病。
一、著書體聖賢之心,披書觌聖賢之面,幸毋以辭害意,豈曰雖麗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