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明柘浦徐廣廣居甫輯,明平昌黃國士允符甫校。
趙國 程嬰 趙盾舉韓厥,晉君以為中軍尉。
趙盾死,子相嗣為卿。
至景公二年,趙朔為晉将,朔取成公姊為夫人。
大夫屠岸價欲誅趙氏,??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龜要而哭,甚悲。
已而笑,弣手且歌。
盾十之,占兆絕而後好。
趙吏援古曰:此甚惡,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
至于趙朔,世益衰。
屠岸賈者,始有寵于靈公。
及至于晉景瓜,而賈為司寇,将作難,乃治雲公之賊,以緻趙盾。
徧告諸将曰:趙穿弑靈瓜,盾雖不知,猶為首賊臣殺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
韓歉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
今諸君将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檀妄誅。
妄誅,謂之亂臣。
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
屠岸賈不聽。
厥告趙朔,趨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恨。
韓厥許諸,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将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趙朔妻成公妋,有遺腹,走公宮匿。
公孫杵臼謂程嬰:胡不死?嬰曰:朔之妻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無何,而朔妻娩,生男。
屠岸賈聞之,索于宮。
朔妻置兒袴中,祝曰:趙宗滅乎若号,即不滅乎,若無聲。
及索兒,竟無聲。
巳脫。
程嬰謂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之,柰何?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嬰日:立孤亦難耳。
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吾請先死。
而二人謀取他嬰兒,負以文椺,匿山中。
嬰謂諸将曰:嬰不肖,不能立孤,誰能與吾千金?吾告趙氏孤處。
諸将皆喜,許之,發師随嬰攻杵臼。
杵臼曰:小人哉!程嬰,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之。
縱不能立孤兒,恐買之乎?抱而呼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也。
諸将不許,遂并殺杵臼與兒。
諸将以為趙氏孤兒巳死,皆喜。
然趙氏真孤兒乃在。
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晉景公病,蔔之大業之胄者為祟。
景公問韓厥,韓脈知趙孤兒存,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行衍,皆嬴姓也。
中行衍人面鳴噣,降佐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帝去周适晉,事先君缪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
今及吾君,獨滅之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
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匿之宮中。
諸将入問病。
景公因韓厥之衆以脅諸将,而見趙孤兒。
孤兒名武,諸将不得巳,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病,群臣固将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願之。
于是召趙氏。
程嬰徧拜。
諸将遂俱與程嬰、趙氏攻屠岸賈,滅其族,複與趙氏田邑如故。
趙武冠篇成人。
程嬰乃辭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
我非不能死,思立趙氏後。
今子既立為成人,趙宗複故,我将下報趙孟與公孫杵臼。
趙武号泣固請曰:武願苦飾骨以報子,至死,而子戀棄我死乎?程嬰曰:不可。
彼以我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
今我不下報之,是以我事為。
不成也,遂自殺。
趙武服衰三年,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絕。
君子日:程嬰、公孫杵臼可謂信友厚士矣。
青笄 趙襄子遊于囿中,至于梁,馬卻不肯進,青笄為骖乘。
襄子曰:進視梁下髅有人。
青笄進視梁下,豫讓卻寝,佯為死人,叱青竿曰:去長者,吾且有事。
青笄曰:少而與子友,子且為大事,而我言之,是失相與之道。
子将賊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為人臣之道。
如我者,惟犯為可。
乃退而自殺。
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者,本之諸公子也。
諸子中,勝最賢善實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複值,封于東武城。
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散行汲。
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明曰,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裡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
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臣願得笑臣者頭。
平原君笑應曰:諾。
躄者去。
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
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
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經躄者,因謝焉。
其後門下乃複稍稍來。
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傾以待士。
秦之圍耶,聞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貧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
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薦于平原君,日:遂聞君将合從入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
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曰請處??中耳。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興聲答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劍曆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
趙國 程嬰 趙盾舉韓厥,晉君以為中軍尉。
趙盾死,子相嗣為卿。
至景公二年,趙朔為晉将,朔取成公姊為夫人。
大夫屠岸價欲誅趙氏,??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龜要而哭,甚悲。
已而笑,弣手且歌。
盾十之,占兆絕而後好。
趙吏援古曰:此甚惡,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
至于趙朔,世益衰。
屠岸賈者,始有寵于靈公。
及至于晉景瓜,而賈為司寇,将作難,乃治雲公之賊,以緻趙盾。
徧告諸将曰:趙穿弑靈瓜,盾雖不知,猶為首賊臣殺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
韓歉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
今諸君将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檀妄誅。
妄誅,謂之亂臣。
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
屠岸賈不聽。
厥告趙朔,趨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恨。
韓厥許諸,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将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趙朔妻成公妋,有遺腹,走公宮匿。
公孫杵臼謂程嬰:胡不死?嬰曰:朔之妻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無何,而朔妻娩,生男。
屠岸賈聞之,索于宮。
朔妻置兒袴中,祝曰:趙宗滅乎若号,即不滅乎,若無聲。
及索兒,竟無聲。
巳脫。
程嬰謂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之,柰何?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嬰日:立孤亦難耳。
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吾請先死。
而二人謀取他嬰兒,負以文椺,匿山中。
嬰謂諸将曰:嬰不肖,不能立孤,誰能與吾千金?吾告趙氏孤處。
諸将皆喜,許之,發師随嬰攻杵臼。
杵臼曰:小人哉!程嬰,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之。
縱不能立孤兒,恐買之乎?抱而呼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也。
諸将不許,遂并殺杵臼與兒。
諸将以為趙氏孤兒巳死,皆喜。
然趙氏真孤兒乃在。
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晉景公病,蔔之大業之胄者為祟。
景公問韓厥,韓脈知趙孤兒存,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行衍,皆嬴姓也。
中行衍人面鳴噣,降佐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帝去周适晉,事先君缪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
今及吾君,獨滅之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
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匿之宮中。
諸将入問病。
景公因韓厥之衆以脅諸将,而見趙孤兒。
孤兒名武,諸将不得巳,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病,群臣固将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願之。
于是召趙氏。
程嬰徧拜。
諸将遂俱與程嬰、趙氏攻屠岸賈,滅其族,複與趙氏田邑如故。
趙武冠篇成人。
程嬰乃辭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
我非不能死,思立趙氏後。
今子既立為成人,趙宗複故,我将下報趙孟與公孫杵臼。
趙武号泣固請曰:武願苦飾骨以報子,至死,而子戀棄我死乎?程嬰曰:不可。
彼以我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
今我不下報之,是以我事為。
不成也,遂自殺。
趙武服衰三年,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絕。
君子日:程嬰、公孫杵臼可謂信友厚士矣。
青笄 趙襄子遊于囿中,至于梁,馬卻不肯進,青笄為骖乘。
襄子曰:進視梁下髅有人。
青笄進視梁下,豫讓卻寝,佯為死人,叱青竿曰:去長者,吾且有事。
青笄曰:少而與子友,子且為大事,而我言之,是失相與之道。
子将賊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為人臣之道。
如我者,惟犯為可。
乃退而自殺。
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者,本之諸公子也。
諸子中,勝最賢善實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複值,封于東武城。
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散行汲。
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明曰,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裡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
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臣願得笑臣者頭。
平原君笑應曰:諾。
躄者去。
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
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
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經躄者,因謝焉。
其後門下乃複稍稍來。
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傾以待士。
秦之圍耶,聞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貧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
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薦于平原君,日:遂聞君将合從入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
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曰請處??中耳。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興聲答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劍曆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