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碧蹄館之戰和拖延三年的和議
關燈
小
中
大
占漢江以南。
李如松命諸将分守要害,打擊倭軍。
石星等以明朝大軍在外已久,竭力主張撤兵議和。
宋應昌認為倭軍尚留在釜山,明軍如果全部撤回,一旦倭軍卷土重來,朝鮮抵擋不住,就要前功盡棄,因而主張明軍必須等倭軍全部撤退後再撤兵。
兵部主事④曾偉芳也說:“現在冬天寒冷,風又不順,所以不論議和與否,倭軍都要退去。
倭軍一面與沈惟敬講和,一面還攻陷鹹安、晉州。
由此可見不管議和不議和,明年倭軍一定還要再來侵犯的,應當加意防備。
”明朝政府裡的一些有遠見的官吏,也都反對輕易和日本議和并恢複貿易。
朝鮮國王和文武大臣也都反對和議。
但明朝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隻留劉率領四川兵協助朝鮮防守,大部分軍隊撤回。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年底,日本議和的使臣來到北京。
明朝提出三個條件,即日本軍隊全部回國,從此永不再侵略朝鮮;中國冊封豐臣秀吉為王;允許恢複入貢(所謂入貢就是明朝允許日本的官船運載貨物到中國來進行貿易,後來因為倭寇侵略中國東南沿海,貿易關系中斷)。
第二、三兩條在曆史上稱為“封貢”,就是指議和。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8月,明朝使臣楊方亨、沈惟敬到日本,希望用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的辦法,換得日本最後撤兵講和。
滿懷侵略野心的豐臣秀吉卻另有打算,提出了非常狂妄無理的要求。
他要霸占朝鮮八道中的四道,隻許朝鮮保有四道和漢城;要朝鮮送王子和大臣到日本做人質;還要朝鮮大臣向日本送交永不背叛日本的誓約。
他要求明朝把公主嫁給天皇,恢複官船和商船的貿易來往,兩國大臣交換誓約等。
兩國所提出的議和條件相差很遠。
豐臣秀吉實際上已經是日本的國王,明朝封他為日本王,對他沒有什麼好處,更何況他的野心遠遠不是封王所能滿足的。
所以當他聽到明朝的條件時,公然表示不接受,并聲稱要再度侵略朝鮮。
沈惟敬等欺騙明朝政府,說豐臣秀吉滿足于封王,同意明朝的條件。
同行到日本的朝鮮使臣把豐臣秀吉狂妄無禮的情況報告給國王,國王轉達給明朝政府。
明神宗得知後大怒,命令逮捕石星和沈惟敬,并決定停止拖延了三年多的和議。
日本侵略者在這期間不但未從釜山撤兵,而且利用時機在海岸一帶構築要塞,做好了卷土重來再度大舉侵略朝鮮的準備。
議和期間李舜臣沒有放松警惕,他不斷努力擴大和加強朝鮮水軍。
這時朝鮮設置了全羅、慶尚、忠清三道水軍統制使,以統一指揮三道的水軍。
李舜臣被任命為第一任統制使,大本營設在閑山島,守衛着西南海岸的大門,扼住通往全羅道的要道。
李舜臣積極組織人民屯田,儲備軍糧,選擇适當島嶼設牧場養馬,武器方面也做了改進,水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了。
他還優待日本俘虜中的鐵匠,讓他們制造日本鳥铳和日本刀⑤,并且讓他們向朝鮮工匠傳授制造方法。
他還把日本鳥铳改造成為更加有威力的“正鐵铳”,叫朝鮮士兵向投降的倭兵學習發射鳥铳和使用日本刀的技術。
李舜臣任水軍統制使後,在營内設科考試,選拔人才;組織情報偵察;建造船隻,三年裡水軍的戰船數量增加了兩倍。
這一系列的積極措施都是為了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注釋 ① 戚繼光是明朝嘉靖年間抗擊東南沿海倭寇的名将。
② 兵部是古代掌管全國軍務的官署,長官為兵部尚書。
③ 在城市之中行為不端、逐财牟利的人稱為市井無賴。
④ 明代兵部下設司,每司各有稱為“主事”的官,以主管日常具體工作。
⑤ 日本刀當時稱倭刀,以鋒利出名。
李如松命諸将分守要害,打擊倭軍。
石星等以明朝大軍在外已久,竭力主張撤兵議和。
宋應昌認為倭軍尚留在釜山,明軍如果全部撤回,一旦倭軍卷土重來,朝鮮抵擋不住,就要前功盡棄,因而主張明軍必須等倭軍全部撤退後再撤兵。
兵部主事④曾偉芳也說:“現在冬天寒冷,風又不順,所以不論議和與否,倭軍都要退去。
倭軍一面與沈惟敬講和,一面還攻陷鹹安、晉州。
由此可見不管議和不議和,明年倭軍一定還要再來侵犯的,應當加意防備。
”明朝政府裡的一些有遠見的官吏,也都反對輕易和日本議和并恢複貿易。
朝鮮國王和文武大臣也都反對和議。
但明朝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隻留劉率領四川兵協助朝鮮防守,大部分軍隊撤回。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年底,日本議和的使臣來到北京。
明朝提出三個條件,即日本軍隊全部回國,從此永不再侵略朝鮮;中國冊封豐臣秀吉為王;允許恢複入貢(所謂入貢就是明朝允許日本的官船運載貨物到中國來進行貿易,後來因為倭寇侵略中國東南沿海,貿易關系中斷)。
第二、三兩條在曆史上稱為“封貢”,就是指議和。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8月,明朝使臣楊方亨、沈惟敬到日本,希望用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的辦法,換得日本最後撤兵講和。
滿懷侵略野心的豐臣秀吉卻另有打算,提出了非常狂妄無理的要求。
他要霸占朝鮮八道中的四道,隻許朝鮮保有四道和漢城;要朝鮮送王子和大臣到日本做人質;還要朝鮮大臣向日本送交永不背叛日本的誓約。
他要求明朝把公主嫁給天皇,恢複官船和商船的貿易來往,兩國大臣交換誓約等。
兩國所提出的議和條件相差很遠。
豐臣秀吉實際上已經是日本的國王,明朝封他為日本王,對他沒有什麼好處,更何況他的野心遠遠不是封王所能滿足的。
所以當他聽到明朝的條件時,公然表示不接受,并聲稱要再度侵略朝鮮。
沈惟敬等欺騙明朝政府,說豐臣秀吉滿足于封王,同意明朝的條件。
同行到日本的朝鮮使臣把豐臣秀吉狂妄無禮的情況報告給國王,國王轉達給明朝政府。
明神宗得知後大怒,命令逮捕石星和沈惟敬,并決定停止拖延了三年多的和議。
日本侵略者在這期間不但未從釜山撤兵,而且利用時機在海岸一帶構築要塞,做好了卷土重來再度大舉侵略朝鮮的準備。
議和期間李舜臣沒有放松警惕,他不斷努力擴大和加強朝鮮水軍。
這時朝鮮設置了全羅、慶尚、忠清三道水軍統制使,以統一指揮三道的水軍。
李舜臣被任命為第一任統制使,大本營設在閑山島,守衛着西南海岸的大門,扼住通往全羅道的要道。
李舜臣積極組織人民屯田,儲備軍糧,選擇适當島嶼設牧場養馬,武器方面也做了改進,水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了。
他還優待日本俘虜中的鐵匠,讓他們制造日本鳥铳和日本刀⑤,并且讓他們向朝鮮工匠傳授制造方法。
他還把日本鳥铳改造成為更加有威力的“正鐵铳”,叫朝鮮士兵向投降的倭兵學習發射鳥铳和使用日本刀的技術。
李舜臣任水軍統制使後,在營内設科考試,選拔人才;組織情報偵察;建造船隻,三年裡水軍的戰船數量增加了兩倍。
這一系列的積極措施都是為了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注釋 ① 戚繼光是明朝嘉靖年間抗擊東南沿海倭寇的名将。
② 兵部是古代掌管全國軍務的官署,長官為兵部尚書。
③ 在城市之中行為不端、逐财牟利的人稱為市井無賴。
④ 明代兵部下設司,每司各有稱為“主事”的官,以主管日常具體工作。
⑤ 日本刀當時稱倭刀,以鋒利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