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蟠龍鎮
關燈
小
中
大
敵人突然從綏德地區飛回蟠龍鎮地區了?第二,據空軍偵察報告,敵人在綏德、米脂縣以東的黃河渡口邊,集中了大批船隻,這不是準備東渡逃跑嗎?第三,我們從蟠龍鎮地區出動後,共軍就有一支隊伍尾我軍前進。
最初,我們以為是遊擊隊虛張聲勢,但是現在查明尾我們北上的敵人是共軍三五九旅等部。
很明顯,他們的目的是要拖住我軍,使我軍不能集中全力向綏德以東地區壓迫他們的主力軍。
第四,我們前邊是敵人潰逃的主力,後邊是共軍三五九旅等部。
試問,共軍用什麼東西奪取蟠龍鎮呢?哼哼,共軍的實力情況我們是略知一二的。
第五,我軍長途遠征,給養最為重要,而敵人以小股兵力佯攻我軍戰略補給站蟠龍鎮,就易使我軍恐慌。
但是這隻能使盛文之類的人恐慌呀!看,這電報必然是出自盛文之手。
胡先生任命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當參謀長掌握軍機,哼,将會斷送我們的豐功偉業!” 劉戡傲然自得地瞅董钊。
這傲慢的眼色中傾倒出他對董钊的全部不滿與藐視。
董钊眨眨眼,說:“我們首先要向胡先生請示;也需要充分研究敵情。
我以為,我們最好按兵緩德地區,暫不推進。
當然,這也必須向胡先生請示。
總之,總之宜緩不宜急。
麟書兄,你以為怎麼好呢?” 劉戡緩緩地說:“‘宜緩’并不等于不動。
鄙人的看法是: 我們迅速派出空軍繼續在綏德以東地區,尤其是在黃河渡口上空偵察敵人動向。
隻要在這裡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其次,董軍長坐鎮綏德城,我指揮我的二十九軍,在綏德周圍清剿。
如此,既可搜尋糧食,又可探測敵人的虛實。
” 劉戡不等董钊答話,就轉身出去,回到城内二十九軍軍部駐紮的地方去了。
五月三日,胡匪軍好幾萬士兵,在綏德城周圍,像一群蝗蟲一樣,從這山頭爬到那山頭上…… 董钊在他住的房子裡,坐一陣睡一陣,地圖下邊站一陣。
就這樣,他從二日黃昏磨蹲到三日拂曉,從三日拂曉又磨蹲到四日太陽出。
他除了召見幾個心腹人以外,閉門拒絕會見其他任何人。
有些将校官員們,走到軍部門口都被副官長擋了駕。
風聲不好,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隻有第一軍幾個師長知道底細。
但是他們除了在屋子裡繞桌轉圈以外,屁辦法也拿不出。
昨天黃昏,董钊以他個人名義給胡宗南發了急電,詢問這擺在綏德地區的主力部隊怎麼辦?但是遲遲不見回音。
董钊心裡毛辣火熱。
胡宗南署名的電報不見來。
可是董钊還不斷地接到胡宗南指揮部照例應該發來的電報。
電報的大緻内容都是: “共軍圍攻蟠龍鎮,炮火異常猛烈,我守軍已被迫放棄五處重要陣地……”“共軍已摧毀蟠龍鎮大部陣地。
堅守各該陣地的将士,全部壯烈殉國……”“共軍正猛攻蟠龍鎮制高點積玉峁……指揮部已命李昆崗與蟠龍鎮共存亡……不得擅自突圍……”“……你指揮的空軍,務令其星夜返回,支援蟠龍鎮。
毋誤戎機……”五月四日早晨,胡宗南催促董钊、劉戡率部回頭增援蟠龍鎮的電報,不斷地飛來了。
這些電報像催命符一樣,都是十萬火急的。
“發昏!發昏!空運也來不及!”董钊軟癱癱地坐在凳子上,電報從手裡溜下去,在空中顫抖地飛了一陣,躺在他腳下。
董钊身旁的桌子上,放着四五架軍用電話機。
那些電話機的鈴子響了好久,董钊仿佛才突然聽見。
他拖起沉重的胳膊,抓起電話耳機。
耳機中送來話:“軍長!職部……糧食……”他放下這個電話耳機,又抓起一個聽:“軍長!職部糧絕……”每個電話耳機中都用不同的話,送來同樣的意思:沒糧食吃。
遲不報告早不報告,都偏偏在這節骨眼上來湊熱鬧,該死! 董钊把桌子輕輕一敲,一個參謀怯生生地進來了。
董钊說:“電話不要接過來,兩小時之内,我不和任何人講話。
” 四日下午,董钊開起報話機。
他聽見堅守蟠龍鎮的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向延安長官指揮部呼喊講話:要求空軍助戰,要求增援。
董钊又撥開旁邊的收音機。
收音機發出吱吱哇哇刺耳的聲音,過會又是亂哄哄的軍樂聲,接着有女人嬌滴滴的聲音送出來:“陝北剿匪之國軍将士,英勇奮戰,共軍已被擊潰,零散的匪徒,有東渡入晉之勢……”董钊長歎了一口氣,說:“噓!無——聊!” 董钊回頭看,奉命來開會的師長、旅長們全都來了。
率領隊伍在綏德城周圍“清剿”的劉戡,也急急地趕來了。
董钊關住收音機。
将校官員們,有的人看作戰地圖;有的坐得端正正的,集中注意力研究着自己的鼻子;有的望着牆壁。
誰也不說話,誰也不看誰,人們很少動作,房子裡充滿緊張的氣息。
像是有人擦一根洋火,這房子裡的空氣,就會轟地燃燒起來。
董钊拿出幾份電報,往桌子上輕輕一扔,說:“蟠龍鎮陷入共軍之手,隻是時間遲早而已!” 有人問:“軍長,所謂遲早……”“那就是說,不是今晚就是明天……”“增援呀!” 地圖邊站的一個旅長說:“增援?援兵都在距蟠龍鎮三四百裡路的此地,老兄!” 劉戡用手敲着桌子,說:“李昆崗很老練,胡先生向來器重他,也許他能轉危為安。
另外,蟠龍鎮的工事堅固,火力很強,又加上七八千人防守,以共軍的兵力、裝備看,是難以摧毀的!” 劉戡身旁的一個師長說:“李昆崗已經證明了他非凡的忠勇;要給了别人,早成階下囚了!” 董钊走來走去,仿佛走累了,他拿出一片紙,說:“我和劉軍長共同署名給胡先生拟了個萬萬火急的電報。
意思是:我們經過慎重斟酌,認為指揮部命令我們火速回頭增援蟠龍鎮,确是唯一良策。
”接着,他又搖頭,說:“其實,……與其說增援蟠龍鎮,還不如說我們馬上返回延安地區,免得……”一個師長臉色陰沉地說:“越快越好,再遲,我們就會全部餓死在此地。
” 接着,就是一番議論,多是關于沒有糧食吃的問題。
有一個短粗個子的軍官,慷慨激昂地說:“當前最緊急的事情是:沒有糧食。
請問,我們如何能空肚子爬上七八天回到延安?喝西北風?” “這樣談下去永遠談不出個結果。
我們隻有沿途搜尋老百姓的糧食,……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董钊說:“而且空軍還可以投一些糧食?雖然說是杯水車薪,但是,……”一個軍官站起來,雙手撐住桌沿,兩臂不停地顫動,說: “純粹是挖肉補瘡!我軍為進攻這倒楣的陝北,從晉南抽調了七個旅,結果晉南共軍乘虛而入,勢如破竹。
恕我冒昧直言,這簡直是丢了肥肉啃骨頭,而這塊要命的骨頭又卡住了咽喉。
” 牆角有人說話:“我認為老兄見解高明。
質言之,我們的戰略就是大錯特錯的。
我們以數十萬精銳之師,進攻陝北之時,各戰場打得并不順利!那時候,為什麼要開辟這陝北戰場呢?再說,各位是身臨其境了,看看,陝北簡直是地獄!這裡,共軍統治多年,老百姓腦子紅透了,我們派出的諜報人員,立刻失蹤。
我們隻能依靠空軍偵察,可是陝北是一片山地,空軍活動受到很大限制。
……我們沒有耳目,聽不見看不清,情況不明,地理不熟……諸位,痛心!痛心!”他掄着胳膊。
“諸位飽讀兵書,試想,中外戰史上有誰像我們這樣打糊塗仗?” 一個胖軍官憤然拍着桌子,唾沫點子亂濺,喊:“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錯誤的仗!不是嗎?軍事上最忌諱的,我們偏偏都犯……”煙霧彌漫在房間裡,不聯貫的說話,驚歎,瘋狂的手勢,一陣一陣爆發。
董钊兩手朝下壓着,說:“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事已至此,隻好就事論事。
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 一個軍官站起來,說:“完全是盛文把事情弄糟糕的。
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讓他來嘗嘗這個滋味。
他主持的情報處是幹什麼的?簡直是一幫吹牛拍馬的壞蛋!他們就會說大話!” “老弟,不,不能怪罪盛文兄。
我認為是胡先生……哦,我認為是我們無能!” 劉戡臉色陰沉沉的,又傲慢又冷酷。
他站起來敲着桌子,說:“不,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狡猾。
他沒有膽量和我們擺開打,他不敢和我們決戰,隻是詭計多罷了。
這樣打仗是不足以折服人的!” 門口有一個軍官低聲說:“他詭計多?還是我們咬不住他;假如我們能咬住他,也不容他不決戰!” 一個軍官不看大家,面向地圖,說:“咬不住他?不。
……我們頭頂上有些人,心血來潮時就拿出一套作戰計劃……”劉戡輕輕揮着手,用很有權威的口氣說:“我提醒各位,别說得太遠了!我請各位正視我軍目前的處境,并極力向自己部下說明:敵人絕不能把我們置于死地!” 一個軍官問:“出路呢?” 這時一個機要人員進來,低聲向劉戡說:“蟠龍鎮守軍又向延安呼喊增援,說援兵不來他們隻好突圍。
看來……”他說得很低,但是全房子的人都聽見了。
大家都互相看看,像是那“不幸”消息的每一個字,都像鞭子一樣抽着他們的心。
有人低聲說:“李昆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真是油盡撚子幹了!” 正說話間,一個軍官像勾魂鬼似的,又送來電報。
這電報是榆林城南下的敵人的匪首發來的,詢問“國軍”主力部隊為什麼不進軍米脂縣境跟他們會師。
一個旅長說:“我們自身難保,還去理他?好,好,我們趕快撤回延安,不論是死是活,撤走總比呆在這裡好一萬倍。
” 軍官們都站起來,正要起身走,又來了一份電報: “蟠龍鎮落入共軍之手,我忠勇将士全部為黨國捐軀。
……”這消息本來是意料中的,但是當它真正被證實的時候,反而把這幫将軍們震動得神經麻木。
坐着的人像釘在闆凳上,站着的人像僵掉了。
大家不動也不說話。
有的人臉色發紫,有的人臉色發青。
隻有劉戡顯得特别:他像發熱發冷,時而大聲說什麼,時而含糊地嘟囔。
他的頭左右擺動,臉是鉛色的。
一個旅長,望着地圖,兩腿直打哆嗦,嘴裡連連嘟囔: “我們是越陷越深啊!原來共軍陳赓部控制風陵渡,威脅西安,于是我們計劃把共軍主力擠過黃河,然後集中力量增援晉西南。
現在我軍主力陷在這距西安千裡之外的地方,不僅丢了蟠龍鎮,使全軍陷于絕境,而且共軍陳赓部趁機渡河,進攻西安……彭德懷乘虛奪取延安……那就不可收拾了,諸位仁兄呀!” 劉戡,胸脯搶前,眼睛血紅,猛拍桌子,尖聲呐喊:“胡說!還不至于這樣嚴重。
”五
周大勇和他的戰士們,配合兄弟部隊,把敵人背到綏德地區;接着,又和敵人一道返回來。
一天,他們經過夜行軍後,天明進入一條大溝。
周大勇邁着穩實的大步,走在部隊前面。
他不停地向後傳:“走快!”後邊的六連副指導員衛剛,派通訊員上來告訴周大勇:“前頭要壓着點,走得太快了俘虜們跟不上!” 周大勇扭頭,看看自己身後那長溜溜的部隊行列。
部隊行列當間是俘虜們,足有二百多名。
他很樂和,來回跑了半個月,總算完成了任務。
戰士們呼吸着早晨濕潤的空氣,消散了一夜行軍的疲勞。
太陽剛露頭,萬千山頭上抹了一層淡淡的紅光。
天上有片片薄雲彩,溝裡有霧氣騰起。
路邊的青草紅花上,還滾着晶亮的水珠。
布谷鳥在樹上叫喚。
山頭上影影綽綽走着幾個老鄉,吆着牛羊。
牲口的鈴铛“當啷當啷”地響着。
老鄉們像歡迎戰士們似的,放開嗓子唱“信天遊”。
一個男人在唱: 一杆紅旗空中飄,咱們的子弟兵上來了。
一個女人接着唱: 青天藍天藍漾漾的天,看見咱們隊伍心喜歡。
這悠揚的歌聲在早晨清爽的空氣裡波蕩,分外中聽。
部隊行列中的陝北戰士,像回答老鄉似的也扯開嗓子唱: 你看我親來我看你親,咱們原本是一家人。
周大勇看見前頭有一位老漢。
他帶着部隊向前走去,準備請他老人家帶路。
那老漢站在村邊,背着手,看那被敵人燒毀的門窗,破倒的樹木,破碎的家具,紡車,牛腿,雞毛,血污,……他一句話也不說;臉上的氣色很兇。
像是有滿肚子怒氣要往外潑。
周大勇說:“老人家,請你給我們帶帶路,行嗎?” 老漢冷冷地瞅了周大勇一眼,說:“有什麼不行,我的腿又沒壞!” 周大勇說:“走吧!我知道你老人家樂意幫助自己的軍隊。
” 老漢一條胳膊直溜溜地吊着像是壞啦,走起路來颠颠跛跛的,可是看起來腰闆挺硬朗。
他說:“也該長個眼嘛!不論誰,你都當外人看。
” 周大勇瞅瞅這老漢,偷偷地吐了吐舌頭。
周大勇知道:自己主力部隊在拿下蟠龍鎮以後,已經轉移到安塞縣真武洞一帶休整。
他問:“到真武洞還有好遠?” 老漢伸出四個指頭說:“四十裡頂多不少,咱們陝北就是路便宜,你大放寬心的走吧!” 這老漢,胡子和兩鬓的頭發都花白了。
寬大的方臉,高顴骨,長長的眉毛快要蓋住了他那深眼窩。
雖說是個殘疾人,說話聲音可氣剛剛的。
這位老人路過那些被敵人燒毀的村莊的時候,總要停住腳,眼珠子發直地看一陣,可是不長噓短歎也不說話。
他跟周大勇說話的時候,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聽,他總是按照自己要說的一直說下去。
周大勇那尊敬人的态度跟那穩重而又知趣的說話,讓這位脾氣很倔的老漢喜愛起他來了。
老漢有時瞅瞅周大勇,表示他對自己子弟兵很滿意。
他的話也比較多啦。
老漢說:“孩兒,咱們毛主席,總是把咱們老百姓挂在心上的。
人家勸他過黃河,他總不去。
讓我說,毛主席還是到河東去安穩。
炮火連天的,他老人家要是有個一差二錯,咱們該指靠什麼?唉!提心吊膽的,生怕咱們毛主席遇上什麼兇險,天塌下來。
可一陣我又謀劃:毛主席真是過了河,咱們心裡又空蕩蕩的。
孩兒,我是二心不定呀!” 周大勇說:“是啊,老伯伯,戰士們知道毛主席指揮全國解放戰争,還和我們一道行軍、打仗、淋雨,也急得什麼似的。
……老伯伯,你放心,咱們毛主席要留在陝北,那準有大道理。
他老人家謀慮的事情,定沒差錯。
” 老漢說:“你的話也在理。
孩兒,我問你點事,你不要笑話我腦筋不開。
”他瞧瞧周大勇,像是表示:孩兒,我能問你就是信任你。
“人家都說,蔣介石、胡宗南在西安開會,咱們毛主席立在咱們陝北的山上就能看見,也能聽見他們說話。
日子長啦,敵人也知道了。
他們不開會了不說話,有什麼打算就寫在紙上,可是咱們毛主席一算就知道敵人的心思啦!” 周大勇笑了,說:“老鄉們說這話的人可多咯。
老伯伯,沒有這麼回事。
咱們毛主席看敵人,當然是看到他骨頭裡去了。
可是照你的說法,毛主席就成神仙啦!” 老漢冷冷地看了周大勇一眼,很不滿意。
他一字一闆,字音咬得很重,說:“這一陣兒打仗,張口露牙都是秘密。
你呀,把我當外人看,不說實話。
我曉得,咱們毛主席不是凡人。
白軍剛占延安,毛主席就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劃了三個圈圈。
我們村裡還有人親眼看見來。
那一陣,人還想不開毛主席的用意。
後首一打仗,這才曉得:咱們毛主席在那裡劃個圈,敵人走到那裡就倒楣。
我問你,聽說咱們毛主席又劃了好些個圈,這可屬實?”他的口氣倔強而自信。
像是,對這千真萬确的事實,他并不需要從周大勇口裡得到證實,隻是希望知道這件事怎麼發展了。
他的臉,是嚴肅、固執的,凝然不動的。
周大勇想解釋:我軍能打勝仗,那是因為憑借着偉大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群衆,而不是别的。
但是為什麼要解釋?自己聽見老鄉們講說這些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十次;對這樸素虔誠的信念有什麼辯駁的必要呢? 周大勇回想起戰争中陝北人民對自己部隊的幫助,他對這老漢更産生了一種尊敬、親切的感情。
他說:“老伯伯,咱們陝北人民為了自己部隊消滅敵人,什麼風險的事都敢幹。
你知道李振德老漢吧,他,可真是一位英雄!我們部隊上的政治工作機關,把他老人家的事迹,印成書教育戰士哩!” 老漢說:“那值不得提。
劉志丹同志領我們幹了多年革命;打一九三五年到如今,共産黨和毛主席又教育我們十來年。
你說,老百姓就是幫助自己隊伍做上一星半點事情,那還不是自己的本分!” 周大勇說:“你老人家說得好簡單啊!沒有李振德老人那份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部隊就很難取得青化砭戰鬥的勝利!” 老漢感動地看了周大勇一眼,說:“四十五天,咱們就接連消滅敵人三個旅。
這麼,敵人是支撐不長的!” 周大勇覺得老漢有意把話岔開。
他說:“這,你說的對。
可是,你對李振德這位英雄的看法有問題。
李振德老人活着的時候你可見過他?” 老漢說:“過去,……如今……啊,同志!李振德呀,他死不了。
他舍不得咱們共産黨的新世道。
要是天遂人願,他還想活百兒八十歲哩。
” 嗬,話裡有話。
周大勇忙問:“老伯伯,按你的說法,莫非李振德老人還在世?” 老漢咽了一口唾沫,像是無意談下去。
周大勇看這老漢神氣不對勁,更疑惑了。
他焦急地問: “老伯伯,他當真在世?現在在哪裡,說呀?” 老漢磨磨蹭蹭地說:“說……我說是……就是我嘛!”他又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吞吞吐吐,就攤開說:“我就是李振德!” 周大勇心裡湧起了強烈的高興、感動、驚訝的情感,可是又不太相信。
他拉住李振德老人的手,從頭到腳把他打量了好一陣,說:“老伯伯,你真是……人家不是說你老人家跳崖殁啦?” “李振德老英雄,在我們隊列裡”的消息,急速地從部隊行列裡傳下去了。
歡呼聲、緻敬聲,像波浪一樣:從前面流下去,從後邊湧上來。
周大勇跟李振德老人談了一陣,他才了解:青化砭戰鬥那一天,李振德老人,不給敵人做事,抱着他的孫子跳了崖。
他的小孫子拴牛犧牲了。
李振德老人,在當天後半夜讓遊擊隊救出來。
他昏迷了幾天幾夜蘇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自己野戰軍的醫院裡了。
李振德老人說,他的大小子叫李玉山,以前當區長,現在帶領遊擊隊。
他那死去的孫子——拴牛,就是李玉山的後代。
二小子奶名叫滿滿,前些個日子,報名參加正規軍,聽說在新兵團受訓,好久也沒信息了。
周大勇說:“巧,可巧!老伯伯,我認得李玉山。
前幾天,我還見他來。
他是一個可好的同志,常幫我們搞糧食、動員民伕擔架;還和我們一塊兒打仗。
” 李振德說:“打起仗,一家人就四離五散了,親娘老子也見不上自己的兒女。
你前幾天還見玉山來,我倒一個來月連他的蹤影都見不上。
唉!如今,一家老老小小的擔子都落到我肩上啦!累得我,不能分身給公家辦事!” 周大勇問:“你老人家的家,現在住在哪裡?” 李振德艱難地搖頭,說:“着實說,還有什麼家哩!能拿動槍的人,都參加遊擊隊啦。
我那老伴引上兩個孫子,逃到羊馬河西邊,在親戚家裡落腳。
羊馬河一帶,敵人常騷擾,不是好落腳的地方。
我謀劃:過幾天,把我老伴跟孫子們送到北邊我大女兒家裡去。
敵人這一下來,我看再不會到北邊去啦。
” “你大閨女出嫁到哪裡?” “清澗城北邊的九裡山!” 周大勇說:“你老人家把家搬到那裡也好,免得東奔西跑,擔驚受怕!”六
周大勇給團首長彙報了執行誘擊敵人的情形以後,向一營駐的村子走去。
路上,他看見本團的戰士,一溜一行地從團供給處回來。
他們有的人把自己的舊武器換成了美國式新武器,有的扛着繳獲來的彈藥和軍裝,有的扛着“洋面”袋子。
他們一邊走一邊喜氣洋洋地唱歌: 換槍換槍快換槍 快把老槍換新槍 蔣介石運輸大隊長 派人送來美國槍 ………… 周大勇回到了第一連。
打了勝仗,戰士們高興得又跳又唱。
他們把日夜戰鬥的疲勞,忘記得一幹二淨。
誰打得好,誰抓得俘虜多,誰該記功,這就成了戰士們談話的好材料。
“劉德有,你們班抓了多少俘虜?” “九十六個俘虜,外加四挺重機槍。
你們哩?” “我們班呀!隻捉了二十九個俘虜。
可是撈住兩門山炮。
” “美式的嗎?” “當然是!” “看,我說杜魯門不錯,你們還硬說不好。
” “什麼思想?你和杜魯門是親戚?” “親戚?他給我作兒子,我還嫌丢人,可你也該想想,杜魯門要不派蔣介石給咱們送大炮機關槍,咱們就再厲害,還能光憑兩個拳頭打出天下?” “這倒是實在話。
可是你們給人家打收條了沒有?” “手續要做到嘛!我們不打收條,蔣介石沒有辦法向美國老闆杜魯門報賬!” “收條怎麼寫的?” “這樣寫的。
”這個戰士用步槍的探條在地上劃: 今收到運輸大隊長蔣介石送來美式大炮兩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看見周大勇就嘩地站起來,舉手敬禮。
周大勇還了禮,戰士們便圍在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給他報告蟠龍鎮戰鬥中,本連的戰功、戰績。
“你們收煞了吧,聽我給連長報告!”李江國邁大步
最初,我們以為是遊擊隊虛張聲勢,但是現在查明尾我們北上的敵人是共軍三五九旅等部。
很明顯,他們的目的是要拖住我軍,使我軍不能集中全力向綏德以東地區壓迫他們的主力軍。
第四,我們前邊是敵人潰逃的主力,後邊是共軍三五九旅等部。
試問,共軍用什麼東西奪取蟠龍鎮呢?哼哼,共軍的實力情況我們是略知一二的。
第五,我軍長途遠征,給養最為重要,而敵人以小股兵力佯攻我軍戰略補給站蟠龍鎮,就易使我軍恐慌。
但是這隻能使盛文之類的人恐慌呀!看,這電報必然是出自盛文之手。
胡先生任命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當參謀長掌握軍機,哼,将會斷送我們的豐功偉業!” 劉戡傲然自得地瞅董钊。
這傲慢的眼色中傾倒出他對董钊的全部不滿與藐視。
董钊眨眨眼,說:“我們首先要向胡先生請示;也需要充分研究敵情。
我以為,我們最好按兵緩德地區,暫不推進。
當然,這也必須向胡先生請示。
總之,總之宜緩不宜急。
麟書兄,你以為怎麼好呢?” 劉戡緩緩地說:“‘宜緩’并不等于不動。
鄙人的看法是: 我們迅速派出空軍繼續在綏德以東地區,尤其是在黃河渡口上空偵察敵人動向。
隻要在這裡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其次,董軍長坐鎮綏德城,我指揮我的二十九軍,在綏德周圍清剿。
如此,既可搜尋糧食,又可探測敵人的虛實。
” 劉戡不等董钊答話,就轉身出去,回到城内二十九軍軍部駐紮的地方去了。
五月三日,胡匪軍好幾萬士兵,在綏德城周圍,像一群蝗蟲一樣,從這山頭爬到那山頭上…… 董钊在他住的房子裡,坐一陣睡一陣,地圖下邊站一陣。
就這樣,他從二日黃昏磨蹲到三日拂曉,從三日拂曉又磨蹲到四日太陽出。
他除了召見幾個心腹人以外,閉門拒絕會見其他任何人。
有些将校官員們,走到軍部門口都被副官長擋了駕。
風聲不好,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隻有第一軍幾個師長知道底細。
但是他們除了在屋子裡繞桌轉圈以外,屁辦法也拿不出。
昨天黃昏,董钊以他個人名義給胡宗南發了急電,詢問這擺在綏德地區的主力部隊怎麼辦?但是遲遲不見回音。
董钊心裡毛辣火熱。
胡宗南署名的電報不見來。
可是董钊還不斷地接到胡宗南指揮部照例應該發來的電報。
電報的大緻内容都是: “共軍圍攻蟠龍鎮,炮火異常猛烈,我守軍已被迫放棄五處重要陣地……”“共軍已摧毀蟠龍鎮大部陣地。
堅守各該陣地的将士,全部壯烈殉國……”“共軍正猛攻蟠龍鎮制高點積玉峁……指揮部已命李昆崗與蟠龍鎮共存亡……不得擅自突圍……”“……你指揮的空軍,務令其星夜返回,支援蟠龍鎮。
毋誤戎機……”五月四日早晨,胡宗南催促董钊、劉戡率部回頭增援蟠龍鎮的電報,不斷地飛來了。
這些電報像催命符一樣,都是十萬火急的。
“發昏!發昏!空運也來不及!”董钊軟癱癱地坐在凳子上,電報從手裡溜下去,在空中顫抖地飛了一陣,躺在他腳下。
董钊身旁的桌子上,放着四五架軍用電話機。
那些電話機的鈴子響了好久,董钊仿佛才突然聽見。
他拖起沉重的胳膊,抓起電話耳機。
耳機中送來話:“軍長!職部……糧食……”他放下這個電話耳機,又抓起一個聽:“軍長!職部糧絕……”每個電話耳機中都用不同的話,送來同樣的意思:沒糧食吃。
遲不報告早不報告,都偏偏在這節骨眼上來湊熱鬧,該死! 董钊把桌子輕輕一敲,一個參謀怯生生地進來了。
董钊說:“電話不要接過來,兩小時之内,我不和任何人講話。
” 四日下午,董钊開起報話機。
他聽見堅守蟠龍鎮的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向延安長官指揮部呼喊講話:要求空軍助戰,要求增援。
董钊又撥開旁邊的收音機。
收音機發出吱吱哇哇刺耳的聲音,過會又是亂哄哄的軍樂聲,接着有女人嬌滴滴的聲音送出來:“陝北剿匪之國軍将士,英勇奮戰,共軍已被擊潰,零散的匪徒,有東渡入晉之勢……”董钊長歎了一口氣,說:“噓!無——聊!” 董钊回頭看,奉命來開會的師長、旅長們全都來了。
率領隊伍在綏德城周圍“清剿”的劉戡,也急急地趕來了。
董钊關住收音機。
将校官員們,有的人看作戰地圖;有的坐得端正正的,集中注意力研究着自己的鼻子;有的望着牆壁。
誰也不說話,誰也不看誰,人們很少動作,房子裡充滿緊張的氣息。
像是有人擦一根洋火,這房子裡的空氣,就會轟地燃燒起來。
董钊拿出幾份電報,往桌子上輕輕一扔,說:“蟠龍鎮陷入共軍之手,隻是時間遲早而已!” 有人問:“軍長,所謂遲早……”“那就是說,不是今晚就是明天……”“增援呀!” 地圖邊站的一個旅長說:“增援?援兵都在距蟠龍鎮三四百裡路的此地,老兄!” 劉戡用手敲着桌子,說:“李昆崗很老練,胡先生向來器重他,也許他能轉危為安。
另外,蟠龍鎮的工事堅固,火力很強,又加上七八千人防守,以共軍的兵力、裝備看,是難以摧毀的!” 劉戡身旁的一個師長說:“李昆崗已經證明了他非凡的忠勇;要給了别人,早成階下囚了!” 董钊走來走去,仿佛走累了,他拿出一片紙,說:“我和劉軍長共同署名給胡先生拟了個萬萬火急的電報。
意思是:我們經過慎重斟酌,認為指揮部命令我們火速回頭增援蟠龍鎮,确是唯一良策。
”接着,他又搖頭,說:“其實,……與其說增援蟠龍鎮,還不如說我們馬上返回延安地區,免得……”一個師長臉色陰沉地說:“越快越好,再遲,我們就會全部餓死在此地。
” 接着,就是一番議論,多是關于沒有糧食吃的問題。
有一個短粗個子的軍官,慷慨激昂地說:“當前最緊急的事情是:沒有糧食。
請問,我們如何能空肚子爬上七八天回到延安?喝西北風?” “這樣談下去永遠談不出個結果。
我們隻有沿途搜尋老百姓的糧食,……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董钊說:“而且空軍還可以投一些糧食?雖然說是杯水車薪,但是,……”一個軍官站起來,雙手撐住桌沿,兩臂不停地顫動,說: “純粹是挖肉補瘡!我軍為進攻這倒楣的陝北,從晉南抽調了七個旅,結果晉南共軍乘虛而入,勢如破竹。
恕我冒昧直言,這簡直是丢了肥肉啃骨頭,而這塊要命的骨頭又卡住了咽喉。
” 牆角有人說話:“我認為老兄見解高明。
質言之,我們的戰略就是大錯特錯的。
我們以數十萬精銳之師,進攻陝北之時,各戰場打得并不順利!那時候,為什麼要開辟這陝北戰場呢?再說,各位是身臨其境了,看看,陝北簡直是地獄!這裡,共軍統治多年,老百姓腦子紅透了,我們派出的諜報人員,立刻失蹤。
我們隻能依靠空軍偵察,可是陝北是一片山地,空軍活動受到很大限制。
……我們沒有耳目,聽不見看不清,情況不明,地理不熟……諸位,痛心!痛心!”他掄着胳膊。
“諸位飽讀兵書,試想,中外戰史上有誰像我們這樣打糊塗仗?” 一個胖軍官憤然拍着桌子,唾沫點子亂濺,喊:“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錯誤的仗!不是嗎?軍事上最忌諱的,我們偏偏都犯……”煙霧彌漫在房間裡,不聯貫的說話,驚歎,瘋狂的手勢,一陣一陣爆發。
董钊兩手朝下壓着,說:“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事已至此,隻好就事論事。
各位不必激動,平靜點!” 一個軍官站起來,說:“完全是盛文把事情弄糟糕的。
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讓他來嘗嘗這個滋味。
他主持的情報處是幹什麼的?簡直是一幫吹牛拍馬的壞蛋!他們就會說大話!” “老弟,不,不能怪罪盛文兄。
我認為是胡先生……哦,我認為是我們無能!” 劉戡臉色陰沉沉的,又傲慢又冷酷。
他站起來敲着桌子,說:“不,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狡猾。
他沒有膽量和我們擺開打,他不敢和我們決戰,隻是詭計多罷了。
這樣打仗是不足以折服人的!” 門口有一個軍官低聲說:“他詭計多?還是我們咬不住他;假如我們能咬住他,也不容他不決戰!” 一個軍官不看大家,面向地圖,說:“咬不住他?不。
……我們頭頂上有些人,心血來潮時就拿出一套作戰計劃……”劉戡輕輕揮着手,用很有權威的口氣說:“我提醒各位,别說得太遠了!我請各位正視我軍目前的處境,并極力向自己部下說明:敵人絕不能把我們置于死地!” 一個軍官問:“出路呢?” 這時一個機要人員進來,低聲向劉戡說:“蟠龍鎮守軍又向延安呼喊增援,說援兵不來他們隻好突圍。
看來……”他說得很低,但是全房子的人都聽見了。
大家都互相看看,像是那“不幸”消息的每一個字,都像鞭子一樣抽着他們的心。
有人低聲說:“李昆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真是油盡撚子幹了!” 正說話間,一個軍官像勾魂鬼似的,又送來電報。
這電報是榆林城南下的敵人的匪首發來的,詢問“國軍”主力部隊為什麼不進軍米脂縣境跟他們會師。
一個旅長說:“我們自身難保,還去理他?好,好,我們趕快撤回延安,不論是死是活,撤走總比呆在這裡好一萬倍。
” 軍官們都站起來,正要起身走,又來了一份電報: “蟠龍鎮落入共軍之手,我忠勇将士全部為黨國捐軀。
……”這消息本來是意料中的,但是當它真正被證實的時候,反而把這幫将軍們震動得神經麻木。
坐着的人像釘在闆凳上,站着的人像僵掉了。
大家不動也不說話。
有的人臉色發紫,有的人臉色發青。
隻有劉戡顯得特别:他像發熱發冷,時而大聲說什麼,時而含糊地嘟囔。
他的頭左右擺動,臉是鉛色的。
一個旅長,望着地圖,兩腿直打哆嗦,嘴裡連連嘟囔: “我們是越陷越深啊!原來共軍陳赓部控制風陵渡,威脅西安,于是我們計劃把共軍主力擠過黃河,然後集中力量增援晉西南。
現在我軍主力陷在這距西安千裡之外的地方,不僅丢了蟠龍鎮,使全軍陷于絕境,而且共軍陳赓部趁機渡河,進攻西安……彭德懷乘虛奪取延安……那就不可收拾了,諸位仁兄呀!” 劉戡,胸脯搶前,眼睛血紅,猛拍桌子,尖聲呐喊:“胡說!還不至于這樣嚴重。
”
一天,他們經過夜行軍後,天明進入一條大溝。
周大勇邁着穩實的大步,走在部隊前面。
他不停地向後傳:“走快!”後邊的六連副指導員衛剛,派通訊員上來告訴周大勇:“前頭要壓着點,走得太快了俘虜們跟不上!” 周大勇扭頭,看看自己身後那長溜溜的部隊行列。
部隊行列當間是俘虜們,足有二百多名。
他很樂和,來回跑了半個月,總算完成了任務。
戰士們呼吸着早晨濕潤的空氣,消散了一夜行軍的疲勞。
太陽剛露頭,萬千山頭上抹了一層淡淡的紅光。
天上有片片薄雲彩,溝裡有霧氣騰起。
路邊的青草紅花上,還滾着晶亮的水珠。
布谷鳥在樹上叫喚。
山頭上影影綽綽走着幾個老鄉,吆着牛羊。
牲口的鈴铛“當啷當啷”地響着。
老鄉們像歡迎戰士們似的,放開嗓子唱“信天遊”。
一個男人在唱: 一杆紅旗空中飄,咱們的子弟兵上來了。
一個女人接着唱: 青天藍天藍漾漾的天,看見咱們隊伍心喜歡。
這悠揚的歌聲在早晨清爽的空氣裡波蕩,分外中聽。
部隊行列中的陝北戰士,像回答老鄉似的也扯開嗓子唱: 你看我親來我看你親,咱們原本是一家人。
周大勇看見前頭有一位老漢。
他帶着部隊向前走去,準備請他老人家帶路。
那老漢站在村邊,背着手,看那被敵人燒毀的門窗,破倒的樹木,破碎的家具,紡車,牛腿,雞毛,血污,……他一句話也不說;臉上的氣色很兇。
像是有滿肚子怒氣要往外潑。
周大勇說:“老人家,請你給我們帶帶路,行嗎?” 老漢冷冷地瞅了周大勇一眼,說:“有什麼不行,我的腿又沒壞!” 周大勇說:“走吧!我知道你老人家樂意幫助自己的軍隊。
” 老漢一條胳膊直溜溜地吊着像是壞啦,走起路來颠颠跛跛的,可是看起來腰闆挺硬朗。
他說:“也該長個眼嘛!不論誰,你都當外人看。
” 周大勇瞅瞅這老漢,偷偷地吐了吐舌頭。
周大勇知道:自己主力部隊在拿下蟠龍鎮以後,已經轉移到安塞縣真武洞一帶休整。
他問:“到真武洞還有好遠?” 老漢伸出四個指頭說:“四十裡頂多不少,咱們陝北就是路便宜,你大放寬心的走吧!” 這老漢,胡子和兩鬓的頭發都花白了。
寬大的方臉,高顴骨,長長的眉毛快要蓋住了他那深眼窩。
雖說是個殘疾人,說話聲音可氣剛剛的。
這位老人路過那些被敵人燒毀的村莊的時候,總要停住腳,眼珠子發直地看一陣,可是不長噓短歎也不說話。
他跟周大勇說話的時候,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聽,他總是按照自己要說的一直說下去。
周大勇那尊敬人的态度跟那穩重而又知趣的說話,讓這位脾氣很倔的老漢喜愛起他來了。
老漢有時瞅瞅周大勇,表示他對自己子弟兵很滿意。
他的話也比較多啦。
老漢說:“孩兒,咱們毛主席,總是把咱們老百姓挂在心上的。
人家勸他過黃河,他總不去。
讓我說,毛主席還是到河東去安穩。
炮火連天的,他老人家要是有個一差二錯,咱們該指靠什麼?唉!提心吊膽的,生怕咱們毛主席遇上什麼兇險,天塌下來。
可一陣我又謀劃:毛主席真是過了河,咱們心裡又空蕩蕩的。
孩兒,我是二心不定呀!” 周大勇說:“是啊,老伯伯,戰士們知道毛主席指揮全國解放戰争,還和我們一道行軍、打仗、淋雨,也急得什麼似的。
……老伯伯,你放心,咱們毛主席要留在陝北,那準有大道理。
他老人家謀慮的事情,定沒差錯。
” 老漢說:“你的話也在理。
孩兒,我問你點事,你不要笑話我腦筋不開。
”他瞧瞧周大勇,像是表示:孩兒,我能問你就是信任你。
“人家都說,蔣介石、胡宗南在西安開會,咱們毛主席立在咱們陝北的山上就能看見,也能聽見他們說話。
日子長啦,敵人也知道了。
他們不開會了不說話,有什麼打算就寫在紙上,可是咱們毛主席一算就知道敵人的心思啦!” 周大勇笑了,說:“老鄉們說這話的人可多咯。
老伯伯,沒有這麼回事。
咱們毛主席看敵人,當然是看到他骨頭裡去了。
可是照你的說法,毛主席就成神仙啦!” 老漢冷冷地看了周大勇一眼,很不滿意。
他一字一闆,字音咬得很重,說:“這一陣兒打仗,張口露牙都是秘密。
你呀,把我當外人看,不說實話。
我曉得,咱們毛主席不是凡人。
白軍剛占延安,毛主席就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劃了三個圈圈。
我們村裡還有人親眼看見來。
那一陣,人還想不開毛主席的用意。
後首一打仗,這才曉得:咱們毛主席在那裡劃個圈,敵人走到那裡就倒楣。
我問你,聽說咱們毛主席又劃了好些個圈,這可屬實?”他的口氣倔強而自信。
像是,對這千真萬确的事實,他并不需要從周大勇口裡得到證實,隻是希望知道這件事怎麼發展了。
他的臉,是嚴肅、固執的,凝然不動的。
周大勇想解釋:我軍能打勝仗,那是因為憑借着偉大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群衆,而不是别的。
但是為什麼要解釋?自己聽見老鄉們講說這些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十次;對這樸素虔誠的信念有什麼辯駁的必要呢? 周大勇回想起戰争中陝北人民對自己部隊的幫助,他對這老漢更産生了一種尊敬、親切的感情。
他說:“老伯伯,咱們陝北人民為了自己部隊消滅敵人,什麼風險的事都敢幹。
你知道李振德老漢吧,他,可真是一位英雄!我們部隊上的政治工作機關,把他老人家的事迹,印成書教育戰士哩!” 老漢說:“那值不得提。
劉志丹同志領我們幹了多年革命;打一九三五年到如今,共産黨和毛主席又教育我們十來年。
你說,老百姓就是幫助自己隊伍做上一星半點事情,那還不是自己的本分!” 周大勇說:“你老人家說得好簡單啊!沒有李振德老人那份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部隊就很難取得青化砭戰鬥的勝利!” 老漢感動地看了周大勇一眼,說:“四十五天,咱們就接連消滅敵人三個旅。
這麼,敵人是支撐不長的!” 周大勇覺得老漢有意把話岔開。
他說:“這,你說的對。
可是,你對李振德這位英雄的看法有問題。
李振德老人活着的時候你可見過他?” 老漢說:“過去,……如今……啊,同志!李振德呀,他死不了。
他舍不得咱們共産黨的新世道。
要是天遂人願,他還想活百兒八十歲哩。
” 嗬,話裡有話。
周大勇忙問:“老伯伯,按你的說法,莫非李振德老人還在世?” 老漢咽了一口唾沫,像是無意談下去。
周大勇看這老漢神氣不對勁,更疑惑了。
他焦急地問: “老伯伯,他當真在世?現在在哪裡,說呀?” 老漢磨磨蹭蹭地說:“說……我說是……就是我嘛!”他又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吞吞吐吐,就攤開說:“我就是李振德!” 周大勇心裡湧起了強烈的高興、感動、驚訝的情感,可是又不太相信。
他拉住李振德老人的手,從頭到腳把他打量了好一陣,說:“老伯伯,你真是……人家不是說你老人家跳崖殁啦?” “李振德老英雄,在我們隊列裡”的消息,急速地從部隊行列裡傳下去了。
歡呼聲、緻敬聲,像波浪一樣:從前面流下去,從後邊湧上來。
周大勇跟李振德老人談了一陣,他才了解:青化砭戰鬥那一天,李振德老人,不給敵人做事,抱着他的孫子跳了崖。
他的小孫子拴牛犧牲了。
李振德老人,在當天後半夜讓遊擊隊救出來。
他昏迷了幾天幾夜蘇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自己野戰軍的醫院裡了。
李振德老人說,他的大小子叫李玉山,以前當區長,現在帶領遊擊隊。
他那死去的孫子——拴牛,就是李玉山的後代。
二小子奶名叫滿滿,前些個日子,報名參加正規軍,聽說在新兵團受訓,好久也沒信息了。
周大勇說:“巧,可巧!老伯伯,我認得李玉山。
前幾天,我還見他來。
他是一個可好的同志,常幫我們搞糧食、動員民伕擔架;還和我們一塊兒打仗。
” 李振德說:“打起仗,一家人就四離五散了,親娘老子也見不上自己的兒女。
你前幾天還見玉山來,我倒一個來月連他的蹤影都見不上。
唉!如今,一家老老小小的擔子都落到我肩上啦!累得我,不能分身給公家辦事!” 周大勇問:“你老人家的家,現在住在哪裡?” 李振德艱難地搖頭,說:“着實說,還有什麼家哩!能拿動槍的人,都參加遊擊隊啦。
我那老伴引上兩個孫子,逃到羊馬河西邊,在親戚家裡落腳。
羊馬河一帶,敵人常騷擾,不是好落腳的地方。
我謀劃:過幾天,把我老伴跟孫子們送到北邊我大女兒家裡去。
敵人這一下來,我看再不會到北邊去啦。
” “你大閨女出嫁到哪裡?” “清澗城北邊的九裡山!” 周大勇說:“你老人家把家搬到那裡也好,免得東奔西跑,擔驚受怕!”
路上,他看見本團的戰士,一溜一行地從團供給處回來。
他們有的人把自己的舊武器換成了美國式新武器,有的扛着繳獲來的彈藥和軍裝,有的扛着“洋面”袋子。
他們一邊走一邊喜氣洋洋地唱歌: 換槍換槍快換槍 快把老槍換新槍 蔣介石運輸大隊長 派人送來美國槍 ………… 周大勇回到了第一連。
打了勝仗,戰士們高興得又跳又唱。
他們把日夜戰鬥的疲勞,忘記得一幹二淨。
誰打得好,誰抓得俘虜多,誰該記功,這就成了戰士們談話的好材料。
“劉德有,你們班抓了多少俘虜?” “九十六個俘虜,外加四挺重機槍。
你們哩?” “我們班呀!隻捉了二十九個俘虜。
可是撈住兩門山炮。
” “美式的嗎?” “當然是!” “看,我說杜魯門不錯,你們還硬說不好。
” “什麼思想?你和杜魯門是親戚?” “親戚?他給我作兒子,我還嫌丢人,可你也該想想,杜魯門要不派蔣介石給咱們送大炮機關槍,咱們就再厲害,還能光憑兩個拳頭打出天下?” “這倒是實在話。
可是你們給人家打收條了沒有?” “手續要做到嘛!我們不打收條,蔣介石沒有辦法向美國老闆杜魯門報賬!” “收條怎麼寫的?” “這樣寫的。
”這個戰士用步槍的探條在地上劃: 今收到運輸大隊長蔣介石送來美式大炮兩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看見周大勇就嘩地站起來,舉手敬禮。
周大勇還了禮,戰士們便圍在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給他報告蟠龍鎮戰鬥中,本連的戰功、戰績。
“你們收煞了吧,聽我給連長報告!”李江國邁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