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汪天隐貴負恩終須不吉 黃遵行窮好義到底成名
關燈
小
中
大
内作工夫。
瞬息又過一年,學院到府歲試,而汪費赴京未中,沒興來家。
此時黃輿又該貢着,争奈下首是個财主,百般鑽謀要奪他的。
學官、縣官有了分上,假說好話道:“ 兄這等高才,年尚未老,下科斷然高發,何苦小就?” 定要他讓。
黃輿明知是學官、縣官有了分上,卻與他争執不來,也要尋個分上在兩處說說,卻又無力。
有人勸他道:“你門生汪舉人當初得你之力,今日央他說個人情也不為過!” 黃輿心下本不喜下氣求他。
到此田地,沒奈何隻得來拜他,将前情說了,央他縣學兩處去講。
汪費滿口應承道:“ 這個使得!”誰知他不就去講,到先通個線索與下首财主,那财主得知,也送了他一分厚禮。
他再去見官、學官,到不替黃輿講,反與那财主說得隐隐的了。
回來見黃輿,隻推縣官不允。
黃輿沒奈何,隻得又捱了一年。
到五十六歲,直吃了三十八年糧,方才貢出學門。
喜得學院愛他文才好,替他出文書,先送入北監,鄉試考不中,便可就選。
黃輿領了文書,隻得設處盤纏進京。
一個貢生名頭,初入北監,又恰遇着鄉試之年,再沒個不候過鄉試就去選官之理,隻得又等了數月,方才鄉試。
鄉試過,依然不中他,進京來選官是他本念,原不望中。
故鄉試過了,就求監裡出文書,送到吏部來考選。
誰知監裡文書還容易出,到了吏部,一個貢生候考,就像大海中一粒芝麻,那裡數得他着?上下有人用事,還有些撈摸,若上下無人,莫說等他頭白,便老死京中也無人管。
他黃輿初到吏部候考,還興勃勃動呈子去求他。
争奈遞呈子的多,一百張也準不得一兩張。
及自準了,堂發司查,司發吏行,便又丢入大海了。
黃輿動了幾遍呈子,見毫無用處,把一團高興都消磨盡了,無可奈何,隻得聽天由命,将書丢在一邊,每日隻是東西閑遊。
一日,閑步到城南一個寺中,隻見大殿中擺着幾席酒,有人看守,不便随喜,便從廊下走入方丈中來。
隻見個白頭老者坐在裡面,邊旁一個童子跟随。
黃輿認做也是遊玩之人,便與他拱拱手,也就坐下。
那老者見黃輿也是個老人家,因問道:“ 兄貴處、高姓?” 黃輿答道:“ 學生姓黃名輿,新安人。
”那老人道:“既是徽州,兄知道許相公近日好麼?”黃輿道:“許相公居鄉大有品望,府縣閑事一毫不管,終年杜年養高,近已七旬,步履不衰,時往來黃山白嶽之間。
”那老人道:“聞得貴處黃山,也要算一個名勝?” 黃輿道:“黃山有天都、蓮花、雲門、剪刀三十六峰,又有前海、後海,溫泉、湯泉之奇,雖不敢與五嶽争衡,實可稱東南一大觀也。
”那老者又問些閑事,見黃輿對答如流,因叫送過一杯茶來,又問道:“兄到此貴幹?” 黃輿初說些閑事,欣欣而談。
見問道自家身世,不覺感動于内,蹙了雙眉道:“老先生,學生之苦,一言難盡。
” 那老者道:“ 有何苦衷?不妨見教。
”黃輿滿腔苦楚,正沒處告訴,見老者問他,便将曆年不貢,今幸貢了,鄉場不中,吏部候考及動呈子之無用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道:“ 如今盤纏用盡,候考又無日,歸去又不能,進退兩難,故終日在此東西流蕩,明日尚不知死所,老先生,你道苦不苦?” 那老者道:“ 一個貢生考選多大事兒,吏部便如此作難?深為可惡!兄不消着急,明日自有公道。
” 說不了,外面喝道聲響,有甚官府來了。
黃輿就與老者拱拱手,别了出來。
剛走到廊下,那位官長已劈面沖來,衙役吆喝,黃輿沒處躲避,隻得側身立在一傍。
讓他過去,問人方知是吏部尚書,心中想道:“ 早知是他,方才扯住了,将苦情哭訴一番,就得罪處死,也還做一個明目張膽之人,強如不瞅不睬,這等憂悶吃苦!” 見天色将晚,隻得回寓安歇。
次日清晨,因無事,睡尚未起,忽聽得外面有人亂亂的尋黃輿相公,隻得起身穿衣,那人已到房門外,說道:“老爺立請黃相公去考。
” 黃輿道: “ 你老爺是誰?” 那人道:“是吏部文選司周老爺。
”黃輿聽了驚訝道:“前日動呈子那樣苦求,隻是不理,為何今日忽有此高情?” 因說道:“ 隻怕你們差了?不是我。
” 那人道: “ 現有牌位在此,怎得差?”因将牌遞與黃輿看。
黃輿接了一看,隻見牌上寫着: 仰役立喚徽州府祁門縣準貢監生黃輿,即刻赴本司聽考,毋誤。
黃輿看見是真,滿心歡喜道:“ 不知是甚緣故?” 隻得梳洗,穿了公服,取了筆、硯、卷子,跟了原差,竟到文選司私衙裡來。
傳一聲梆道:“ 黃貢生已喚到,就請入衙相見。
”原來這文選司姓周名兼,是河南有名進士。
一相見了,黃輿忙下禮庭前,周文選用手攙起道:“私衙相契,不必如此!”就叫看坐,黃輿再三不敢,周文選苦讓,黃輿隻得在旁坐下。
周文選先開口說道:“本司因
瞬息又過一年,學院到府歲試,而汪費赴京未中,沒興來家。
此時黃輿又該貢着,争奈下首是個财主,百般鑽謀要奪他的。
學官、縣官有了分上,假說好話道:“ 兄這等高才,年尚未老,下科斷然高發,何苦小就?” 定要他讓。
黃輿明知是學官、縣官有了分上,卻與他争執不來,也要尋個分上在兩處說說,卻又無力。
有人勸他道:“你門生汪舉人當初得你之力,今日央他說個人情也不為過!” 黃輿心下本不喜下氣求他。
到此田地,沒奈何隻得來拜他,将前情說了,央他縣學兩處去講。
汪費滿口應承道:“ 這個使得!”誰知他不就去講,到先通個線索與下首财主,那财主得知,也送了他一分厚禮。
他再去見官、學官,到不替黃輿講,反與那财主說得隐隐的了。
回來見黃輿,隻推縣官不允。
黃輿沒奈何,隻得又捱了一年。
到五十六歲,直吃了三十八年糧,方才貢出學門。
喜得學院愛他文才好,替他出文書,先送入北監,鄉試考不中,便可就選。
黃輿領了文書,隻得設處盤纏進京。
一個貢生名頭,初入北監,又恰遇着鄉試之年,再沒個不候過鄉試就去選官之理,隻得又等了數月,方才鄉試。
鄉試過,依然不中他,進京來選官是他本念,原不望中。
故鄉試過了,就求監裡出文書,送到吏部來考選。
誰知監裡文書還容易出,到了吏部,一個貢生候考,就像大海中一粒芝麻,那裡數得他着?上下有人用事,還有些撈摸,若上下無人,莫說等他頭白,便老死京中也無人管。
他黃輿初到吏部候考,還興勃勃動呈子去求他。
争奈遞呈子的多,一百張也準不得一兩張。
及自準了,堂發司查,司發吏行,便又丢入大海了。
黃輿動了幾遍呈子,見毫無用處,把一團高興都消磨盡了,無可奈何,隻得聽天由命,将書丢在一邊,每日隻是東西閑遊。
一日,閑步到城南一個寺中,隻見大殿中擺着幾席酒,有人看守,不便随喜,便從廊下走入方丈中來。
隻見個白頭老者坐在裡面,邊旁一個童子跟随。
黃輿認做也是遊玩之人,便與他拱拱手,也就坐下。
那老者見黃輿也是個老人家,因問道:“ 兄貴處、高姓?” 黃輿答道:“ 學生姓黃名輿,新安人。
”那老人道:“既是徽州,兄知道許相公近日好麼?”黃輿道:“許相公居鄉大有品望,府縣閑事一毫不管,終年杜年養高,近已七旬,步履不衰,時往來黃山白嶽之間。
”那老人道:“聞得貴處黃山,也要算一個名勝?” 黃輿道:“黃山有天都、蓮花、雲門、剪刀三十六峰,又有前海、後海,溫泉、湯泉之奇,雖不敢與五嶽争衡,實可稱東南一大觀也。
”那老者又問些閑事,見黃輿對答如流,因叫送過一杯茶來,又問道:“兄到此貴幹?” 黃輿初說些閑事,欣欣而談。
見問道自家身世,不覺感動于内,蹙了雙眉道:“老先生,學生之苦,一言難盡。
” 那老者道:“ 有何苦衷?不妨見教。
”黃輿滿腔苦楚,正沒處告訴,見老者問他,便将曆年不貢,今幸貢了,鄉場不中,吏部候考及動呈子之無用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道:“ 如今盤纏用盡,候考又無日,歸去又不能,進退兩難,故終日在此東西流蕩,明日尚不知死所,老先生,你道苦不苦?” 那老者道:“ 一個貢生考選多大事兒,吏部便如此作難?深為可惡!兄不消着急,明日自有公道。
” 說不了,外面喝道聲響,有甚官府來了。
黃輿就與老者拱拱手,别了出來。
剛走到廊下,那位官長已劈面沖來,衙役吆喝,黃輿沒處躲避,隻得側身立在一傍。
讓他過去,問人方知是吏部尚書,心中想道:“ 早知是他,方才扯住了,将苦情哭訴一番,就得罪處死,也還做一個明目張膽之人,強如不瞅不睬,這等憂悶吃苦!” 見天色将晚,隻得回寓安歇。
次日清晨,因無事,睡尚未起,忽聽得外面有人亂亂的尋黃輿相公,隻得起身穿衣,那人已到房門外,說道:“老爺立請黃相公去考。
” 黃輿道: “ 你老爺是誰?” 那人道:“是吏部文選司周老爺。
”黃輿聽了驚訝道:“前日動呈子那樣苦求,隻是不理,為何今日忽有此高情?” 因說道:“ 隻怕你們差了?不是我。
” 那人道: “ 現有牌位在此,怎得差?”因将牌遞與黃輿看。
黃輿接了一看,隻見牌上寫着: 仰役立喚徽州府祁門縣準貢監生黃輿,即刻赴本司聽考,毋誤。
黃輿看見是真,滿心歡喜道:“ 不知是甚緣故?” 隻得梳洗,穿了公服,取了筆、硯、卷子,跟了原差,竟到文選司私衙裡來。
傳一聲梆道:“ 黃貢生已喚到,就請入衙相見。
”原來這文選司姓周名兼,是河南有名進士。
一相見了,黃輿忙下禮庭前,周文選用手攙起道:“私衙相契,不必如此!”就叫看坐,黃輿再三不敢,周文選苦讓,黃輿隻得在旁坐下。
周文選先開口說道:“本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