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電影院前面的空地,也是外鄉人喜歡聚集的地方。

    電影院位于這條東西向街的另一邊,北邊。

    菜市場,汽車站,則在南邊。

    電影院是六十年代初造的,四角四方的水泥建築,立在水泥台階上面,底下是大約二百平方米的水泥地坪。

    在這個人口密集,水道交錯的江南鎮子上,這一片空地,可算得是遼闊了。

    這一個建築呢,多少有些突兀,可漸漸地也不了。

    這種北方化的機關式房屋多了,統是四角四方,闊大的院子。

    尤其近年來,住宅樓起來了,舊房翻成新房,水泥預制件大量湧入這個磚木結構的小鎮子,原先那種細的工筆線條便被灰白的塊面掩蓋了。

    幾十年裡,不知不覺地,這鎮子改着模樣。

    所謂的老街,仰仗街下的水道,前後通貫鑒湖和運河,暫且還留着,老街就也留着,可也真是瓦礫堆了。

    要從上往下看,已經被那些灰白顔色的水泥塊壘,擠成一條縫,差不多就要合上的意思。

     再說電影院,曾經是很繁榮的。

    每來一部新電影,那廣場上就都是人。

    有票的等進場,沒票的買票。

    門前畫着大幅的電影海報。

    電影院裡有專門繪海報的,架着梯子,用尺子打上格子,一格一格朝裡畫,逼真極了。

    有年紀的人還記得,那畫匠叫老莫,喜歡喝黃酒。

    後來,有了電視機,電影院就不大有人去了,改成放錄像。

    但是,那老街後頭的巷子裡,挨門都在放錄像,片子還更多,更開放。

    錄像廳也就沒人去了。

    電影院基本就算關了門。

    偶爾的,有鎮民大會,就開啟了做會常還有時,大約十年裡面有一兩次吧,某個穴頭,帶了歌舞雜技班子,到這裡來走穴,效果也不怎麼樣。

    這地方,說偏也不偏,自從柯華公路開好,到柯橋隻十來分鐘,什麼沒見過?所以,這電影院就荒了下來,被幾家廠借作倉庫,堆放東西。

    那畫海報的老莫,也不知什麼時候走了。

    廣場上幾盞路燈壞了,沒有人修,一入夜,這片空地就黑着。

     黑暗裡,聚着外鄉人。

    這裡的外鄉人,是在台階上坐着,男的坐一邊,女的坐一邊,并不說話。

    不像汽車站上那樣騷動和緊張,但是,有一種詭黠。

    四方的電影院平頂投下整齊的陰影,正好罩住台階。

    人臉都是黑的,看不清輪廓。

    那些閑逛的本地人,仔細去看他們的臉,也看不出什麼。

     秧寶寶跟随蔣芽兒夜間外出的活動,被李老師禁止了。

    天并不是那麼熱,甚至還有些涼。

    理重要的是,這個鎮子已不像以往那樣太平。

    倒不是說它已經發生什麼事情了,而是,氣味。

    有年紀的人都嗅得出來,氣味不對。

    不是連秧寶她們自己,都覺出了不安。

    所以,晚上,就不出去了。

    至多,兩人站在樓下的門洞裡說說話。

    那一方小門洞,堆了誰家的舊煤爐,竹雞籠,幾摞磚,隻有轉身的空兒,兩人就在這裡嘁嘁喳喳。

    門洞裡外面路上,很寂靜,柏油路面反着幽光,幾乎沒有人走過。

    這樣的靜谧也是令人不安的。

    不用大人發話,她們自己就止了腳步。

    鎮碑底下的消涼會,變得渺茫極了。

    那一方碑,如今兀自立在台階上頭,下面的人都不曉得去哪裡了。

    她們手扶着水泥門洞的牆框,朝外張望着。

    遠遠的,越過稻田,豆架,傳來機器的轟鳴聲。

    不是鬧,而是更靜。

     蔣芽兒嗅嗅空氣,靈敏的小鼻子裡傳入了什麼異常的成分,她預言道:要出事,真的要出事!由于害怕,還有興奮,她的聲音微微顫抖。

    她轉向秧寶寶,兩隻小綠豆眼灼灼發光:和我媽媽一起念經的老婆婆,家裡一隻公雞生了一隻蛋!秧寶寶不由也有點害怕,嘴裡卻說:這又算什麼呢?蔣芽兒說:丁字巷有戶人家蓋房子,我爸爸送木料去,正打地基,打下去,蹿出來一隻黃鼠狼。

    秧寶寶說不出話來,看着蔣芽兒的眼睛。

    蔣芽兒再接着說:“江南樓”的老闆你有多長時間沒看見?跑掉了!對面的“江南樓”果然黑着燈,想想,是有多時沒開張了。

    蔣芽兒一把拉住秧寶寶的手:你曉得吧,上回我們去看菩薩戲的那個張婁廟,尼姑,女爺爺,中午打瞌充,做了一個夢,有隻東北虎竄到這裡,你再想想,鎮上的外鄉人,哪裡人最多?東北人!兩個小孩子的手心都出了一層汗。

    看來,出事情是不可免的了。

    可是,出什麼事情呢?懷着這個老大的懸念,兩人積壓回個的家,爬上床去,睡了。

     接下來的日子,平安無事地過去了,什麼也沒發生,甚至于,秧寶寶又看見了“江南樓”的老闆。

    他騎着一輛鈴木摩托車,騎下大路,往北邊去了。

    “江南樓”卻真是打烊了,門窗緊閉,室外空調機上的雨篷,翻卷起來,掀成一團,好像一隻鳥巢。

    這也沒什麼,鎮上有許多生意,停了做,做了停,走馬燈似的。

    蔣芽兒呢,似乎已經忘了她的預言,再也不提。

    兩人每天早起,走在初秋爽潔新鮮的陽光下,一同上學去。

    無論是車站,還是電影院,早晨的時候,都是另一種面貌。

    一律是嘈雜,而且邋遢。

    中巴搖搖擺擺駛過空工,攀上道路,尾部噴着氣,汽油味漫了整個路口。

    電影院這座水泥建築,在日光中更見灰暗,台階上遺留着瓜子殼,塑料袋,煙頭,果皮。

    黑暗所造成的封閉此時打開了,敞着,與這鎮子其他的部分連為一體,使這鎮子變得大了,平了,并且令人厭倦。

    然而到了夜晚,詭異的空氣又降臨了,每一樁物體都投下暗影,将空間陰隔成小塊,遮蔽着。

    這鎮子就像有了階層的劃分似的,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區域。

    要出事的感覺又回來了。

     有時候,蔣芽兒拉了秧寶寶,鬥膽出了門洞,越過路面,到她家買下的小樓前面去。

    大輪的滿月底下,空地上像栽了銀子一樣,白花花一片。

    仔細看去,是扔下的瓶子,易拉罐,塑料袋,泡沫塊。

    她們就拾了一個大塑料袋,撐開,一人提一邊,彎腰揀着。

    月光下她們的影子,一起一伏,一起一伏,辮子一會兒垂下,一會兒甩到背後,好像在跳着舞蹈。

    稻子真的熟了,有飽滿稠厚的漿汁氣,熱呼呼地撲鼻。

    北面田野裡,最近的一片廠,亮着一百燈光格子,機器聲轟鳴。

    可是,秋蟲清亮的叫聲卻穿透出來,直入耳去。

    她們揀了有五六袋子,空地略略轉了顔色,變成一種熟地的深褐色,就像剛犁過似的。

    并且,土地的濕潤的甜腥氣也漂浮起來。

     兩人揀了一陣,将塞滿垃圾的塑料袋歸到路邊,拍拍手上的地土,要走。

    蔣芽兒卻又要去看房子。

    于是,返身再走入空地。

    腳下的地比方才柔軟有彈性,微微地陷着腳。

    房子裡的家具搬空了大半,窗上的木闆也撬掉幾塊。

    所以,房裡便灌注了光線。

    正方形,或者斜邊形的月光裡面,可看見地坪上粗糙的水泥顆粒,牆上面略微細膩的石灰顆粒。

    靠牆還有幾件什物:床闆,藤箱,一堆土黃色舊布,大約是沙發套。

    均勻的月光裡,反而比在日光下看得更細微。

    這時候,她們看見房間的正中,隐約有一條虛線,兩人的目光聚到了那裡。

    這條虛線就像巧手的孩子用樹葉的莖做成的珠子,将細細的葉莖掐一點,拉一拉,掐一點,拉一拉,最後,那一粒粒的莖便穿在了拉出的纖維絲上。

    現在,這一串細珠子就從房間的中央垂直下來。

    不過,那珠子是由光亮變成的。

    并且,好幾次,它脫離了她們的視線,消失了。

    然後,又出現了。

    注視良久,她們方才看見,在那珠子的最下端,垂着一個墜子。

    她們同時認出了,就是那個大蜘蛛。

    在家具的腿之間,來回穿梭,織出了那一張複雜精密的大網的,就是它!家具搬走了,它的網沒了,它竟又織出了一條線,從房頂上的裸着電燈泡織下來。

    她們都有些活動,看着這隻頑強又辛勞的大蜘蛛。

    月光在空房間裡移動,不知不覺中變換了角度。

    那珠子有一瞬間,連成了一條光的線,爍然一遙蔣芽兒一激靈,臉離開了玻璃窗,側着,小聲說:聽見沒有?秧寶寶也側過臉,聽着。

    蔣芽兒說:有聲音!不等秧寶寶回過神兒來,她拉了秧寶寶的手,躍下台階,瘋跑起來。

    風從耳邊呼呼地過去,空地上的小石頭,碎磚瓦,被四隻腳踢得亂飛。

    她們終于跑上路,來不及兩頭望望,直奔路對面。

    蔣芽兒對了懵懂中的秧寶寶,喘籲籲地說聲:要出事!一頭鑽進卷簾門底下。

    秧寶寶也立即進了門洞,三級并兩級沖上樓梯。

     天明之後,一切安然無恙。

    太陽底下,那股子潮濕與黴爛的垃圾味,暖烘烘地起來了,壅塞在鎮子裡的角角落落。

    有些熏人,卻也叫感到安全。

    人們又開始了一天的活動。

    蔣芽兒依然在樓下喊秧寶寶的名字,約了她一同上學。

    在秋日的早晨,她們顯得比以往更要輕松和愉快。

    秋天總是給人喜悅。

    卸去了溽熱的重壓,連那股子氣味都要好一些。

    任何一種顔色都像是摻了一點乳色,變得柔和,沉着,不再是夏天的那種“暴”。

    尤其是在這樣水氣重的江南,秋日的幹爽,使空氣變得單純,有利于呼吸。

    人的臉似都清瘦了一些,其實是神清氣爽。

    小孩子要比夏季時更好動,走路要快,嘴皮子也要快,一進學校,那操場上滿是竄動的身體,喧聲震耳,像鴨棚。

     可這還是在白天,到了晚上,蔣芽兒和秧寶寶變得膽小如鼠。

    連門洞裡的黑,她們都害怕了,各自躲在家中。

    雖然寂寞,可是安全啊!她們人在家中,耳朵卻豎着,捕捉着外面的動靜。

    現在,連秧寶寶都相信,要出事情了。

    處處都是迹象啊!這一日晚上,其實天剛黑下來不久,可因為天短,就變得更晚了一些。

    街上有人趕了一群鴨子,從東往西走,養鴨人的赤腳與鴨子的掌蹼,柔軟地踏在路面上,啪啪地肉響。

    秧寶寶跳起來,奔到陽台上,往下看,正看到,蔣芽兒從卷簾門下探出身子。

    兩人互相看到,咫尺天涯似的,對視一會兒,各自縮了回去。

     陸國慎回家了,挺着一個大肚子,吃飯的時候,或者做着些什麼事情的時候,會突然擡起頭,說:又踢我一腳!有一回,她還讓小毛貼着她肚子聽。

    閃閃呢,則是戴一副聽診器,在她肚子上按來按去聽着。

    李老師站在旁邊說:能聽出什麼呢?什麼也聽不出來!雖然是懷疑的态度,但分明也是有所期待。

    大家圍着陸國慎的時候,秧寶寶總是站得遠遠的。

    陸國慎回來之後,她們還沒有照過面,秧寶寶看見她在,便低下頭走了過去。

    好幾次,已經看見陸國慎朝她看了,她卻扭過臉去裝看不見。

    現在,又是陸國慎幫她裝米,裝水,裝菜盒。

    從陸國慎手裡接過飯袋子時,她把頭低得更深了,隻看得見陸國慎的一雙腳。

    這雙腳穿在一雙布鞋裡,腳背卻從鞋口腫脹出來。

    她心裡不覺有點難過。

    和陸國慎之間,就是這樣,覺得難過。

    為了避免每天早上與陸國慎接觸,秧寶寶開始自己料理早上的事情。

    她早早起來,自己舀一小瓢米,淘淨,裝進大飯盒,小飯盒裡,搛一些前日留好的菜,再将水瓶灌滿礦泉水。

    一件件放好,紗布袋紮緊,提着上學去了。

    這樣,她和陸國慎更用不着照面了。

     可是有一天,吃晚飯,這一天,湊巧了,大家都聚在一起上了桌,陸國慎說:在醫院裡,吃過一次雞蛋,全是當年小母雞的頭生蛋,鮮極了,而且滋補極了。

    閃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