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陽台這邊打通。
雖然是新樓,還是老派的實惠的風格。
沒有廳,也沒有轉彎抹角的花巧,面積都在房間裡,而且四面都朝南,一排展天花闆,所以就有些像學校的教室。
廚房,廁所,再有個小小的門廳,是趄北,開一扇門,通樓梯。
現在,其中西邊一套房子的門封起來了,進出全在東邊那一扇門裡,再從陽台的門互相真誠通。
西邊的一套房間裡去,就要穿過東邊的大房間,走到陽台上,再從西邊的陽台門進去。
東邊的大房間,因為進出全在這一套的門裡,所以,這個房間就等于是敞開式的,像弄堂一樣,權作客堂間。
吃飯,會客,看電視,都在這裡。
夥倉也開在這邊的廚房裡,那邊的廚房則堆東西,米,煤球,幹菜,雜七雜八,一時用不着,卻又不敢扔的東西。
兩對小夫妻分别住兩套裡面積略小一點但卻比較封閉安靜的一間,那一間大的呢?也要供走路的,就住李老師和顧老師。
他們的大床的橫頭,依牆新搭起一張鋼絲床,就是秧寶寶的地方了。
這一家人,七八口,老的,小的,進進出出,雜沓而熱鬧。
尤其是那兩對小夫妻,四個年輕人,雖然不是太大的個子,可血氣旺盛,很占地方,就更顯得逼仄了。
秧寶寶跟了媽媽一進去,就覺得家裡穿來穿去的都是人。
來不及看清楚面容,一晃就過去了。
隻有無數張笑臉,在面前閃着。
耳朵裡聲音很多,大人小孩的說話聲,還有電視機裡播放着的電視劇人物的講話。
桌上的菜碗也是多的,一直鋪在桌沿,都放不下飯碗。
為秧寶寶來,李老師家特地殺了一隻鴨子,拆了骨頭,蒸熟,純精的鴨肉,也隻有一碗,放在了客人面前。
其他的菜有河蝦,幹菜肉,炒南瓜。
茄子,豇豆,百葉切成小方塊,蒸熟,澆上豆腐乳汁。
黴漬的苋菜梗,小包裝的奶黃包,豆沙包,店裡買來的熟食:火腿腸,熏魚,牛百葉什麼的。
反正,家常人家的下飯菜,都堆攏到這裡來了。
來的時候,秧寶寶是覺得肚饑的,此時,卻吃不下了。
飯鍋蓋揭起來,那米飯的微酸的蒸汽,竟有些叫她反胃。
正午的烘熱裡,夾了些潮氣,也叫人沒胃口。
秧寶寶低了頭,筷子尖數着飯米粒,碗面上早叫各種菜堆滿了。
聽大人們說:剛來,陌生,明天就吃得下了。
也不以為是在說自己。
她變得有些木呢!終于吃完飯,媽媽将她領到李老師的房間,替她換下新裙子,隻穿短褲和圓領汗衫。
看着媽媽将她的新裙子挂在衣架上,衣架又持在牆上一顆釘上,就好像看着别人的新裙子。
媽媽讓她躺下,搭上一條毛巾毯,然後,湊得很近地看着她的臉。
因為離得太近,媽媽的臉變得不像,還變得模糊。
媽媽的頭發是束在背後的一把。
因為剛洗過頭,鬓角這裡蓬松着,裡面藏了兩個金耳墜,垂得長長的,在秧寶寶眼睛裡打秋千。
那金的顔色很燦爛,把媽媽還很年輕的臉,襯得黑黃而且幹枯了。
寶寶,你沒有哭吧?媽媽小聲說,李老師很慈祥的,家裡也很熱鬧。
過幾天,媽媽會來看你。
媽媽接着說。
秧寶寶并不想哭,好像是沒有哭的心情。
她翻了個身,臉朝牆壁,閉上了眼睛。
等她再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是睡過一覺了。
房間裡光線很強烈,空氣亦是烘熱的,卻有風,指在身上,涼絲絲的。
李老師家裡這時很安靜,窗外的蟬鳴便湧了進來。
這裡的蟬鳴也很沈婁的不一樣:嚓啷,嚓啷,有一種金屬聲,爆得很。
沈婁的蟬鳴不是那麼響亮,卻綿密和悠長。
秧寶寶的床,是朝了陽台門,順牆放的,陽台的紗門,在光線的照射下,布着無數個細密的光亮的小孔。
透過紗門,可看見陽台的水泥護欄,那上面的光,耀眼得很,雪亮的一道。
仔細地看去,那雪亮的一道,不是靜止的,而是緩緩地在遊動越過去,可看見一點點屋頂,是路對面的房頂,隐約的一道線,亮得要弱一些。
看久了,也是遊動的。
紗門的旁邊,放了一張書桌,那種黃漆面,學校裡是老師用的辦公桌,上面一盞紗罩台燈。
紗罩原先大約是粉紅的,現在地變黃了。
燈下有一摞書,一瓶墨水,一個竹節筆筒。
還有一個小孩子的吃飯碗,塑料的,上面印着鮮豔的卡通狗,裡面擱着一把勺子,好象是吃飯吃到一半,随便往上一放,人就走了。
書桌上方是一扇紗窗,紗窗和紗門之間的一條牆上,挂着一幅挂曆,挂曆上畫着水墨山水。
雪白的亮光紙,在房間裡充沛的光線下,反着光,紙面就顯得不那麼平整,起伏着。
不曉得哪裡來的風,吹着,挂曆輕微地一翕一開,一翕一開。
那樣的靜,可是周圍都是人。
書桌前面的地上,有一雙塑料拖鞋,亦已經穿久了,鞋上有着一個腳掌的印子,是汗漬和磨擦形成的。
這是李老師拖鞋。
書桌前面的大床上,李老師也在睡午覺。
人們在各自的房間裡睡午覺,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
秧寶寶想,明天要上學。
她想着學校裡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可是學校卻變得陌生了。
秧寶寶坐了起來,雙臂環了聳起的膝蓋,抵着下巴。
這樣,她就看得見對面的房屋,隔着一條寬闊的路。
那是幾間二層和三層的水泥樓房,其中一間,裝着霓虹燈的鐵架和燈管。
房頂上,豎着幾杆電視天線。
她甚至能看見更遠處,有一個小小的金燦燦的琉璃瓦尖頂,是哪個老闆的房子。
即便是透過紗窗,天還是那麼藍,而且足夠明亮,有一些小黑點在下下飛舞,是田野上的燕子。
現在,連燕子也是遙遠的了。
有一個聲音在耳畔輕輕地說:睡覺啊?回頭一看,李老師正伏身在她跟前。
她也壓低了聲音:睡過了。
李老師又說:起來做功課啊?她就下了床,讓李老師引她到書桌前,坐在一把藤圈椅裡,打開書包。
她輕着手腳,生怕弄出一點聲音,吵醒了家裡的什麼人。
其實,功課早已經做好了,可她還能做什麼别的呢?李老師不再睡了,走來走去做着什麼,拖鞋底輕輕地擦着地面。
最後,她走到陽台上,從書桌前的窗外走過去,進了那一套房間。
這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了。
秧寶寶很慶幸李老師引自己坐進這張藤圈椅裡,這張藤圈椅将她藏得很好,從後面完全看不見她。
房間裡漸漸有了些聲音,陽台上有些人影晃動着。
有人穿過她身邊,走到後邊廚房取東西,又走了出來,沒有打擾她。
她呢?把自己縮得很小,懸着腳,坐在藤椅的深處,舉着一本語文書看着。
藤圈椅也是舊的,顔色磨得又黃又亮,扶手上的藤條已經散了,又續上尼龍絲纏起來。
房間裡的光線柔和了一些,秧寶寶心裡的孤寂,也柔和了一些。
家裡的人,都聚在那邊的客堂裡,叽裡呱啦地說話。
李老師過來看了她一回,問她去不去那邊看電視,她小聲說,不去。
中間,那小孩子也過來一回,來拿他的小碗。
他踮着腳,扒着桌沿,秧寶寶再将碗朝他跟前推推,才夠着,拿到就跑了。
有一刻,秧寶寶聽見自己的肚子在叫,感到了肚饑,可還遠不到吃飯的時間。
等來叫她吃飯了,肚子又飽了。
她穿着短褲汗衫,頭上還梳着雙髻,低頭跟了來叫她的人走過陽台。
上午那穿了新裙子的淑女,此時換了一個人。
太陽已經下到路的盡西邊,熱氣蒸發了,風是涼爽的。
這一頓飯,秧寶寶不再是客人了,所以,人們就随便得多了。
說随便,不是說飯菜上有什麼疏漏,其實也還是中午的那桌菜,但是,吃飯的規矩卻散漫了。
後來,又住了幾天,秧寶寶就知道李老師家吃飯就是這樣,不等人的。
誰先到了,就坐在桌邊去吃。
吃完了,拿開自己的碗放在水鬥裡,就走開了。
第二個人到了,再坐下來吃。
但無論誰先誰後,總是李老師壓陣收尾,最後一個吃。
這時候,是李老師的女兒,拿着小孩子的塑料碗,站在桌邊,挑挑揀揀地搛菜。
搛好了,将小孩子領到一邊去,喂他吃。
其餘的人,有要看電視新聞的,有要洗澡的,李老師又要最後一個吃,結果隻有秧寶寶,李老師的媳婦,還有顧老師三個人在桌邊吃。
不曉得誰的筷子,往她的碗裡搛菜。
勉強吃了半碗,就停下來了。
人們勸她再吃,說:你不是來作客人的啊!秧寶寶搖搖頭,走出房間,聽見身後有尖脆的聲音說:不要勸她,餓了自然要吃了!那是李老師女兒的聲音。
秧寶寶的眼睛就潮了。
她低下頭快步走過陽台,進到房間,重新坐回到藤圈椅裡,再拿起語文書,一個字也看不清了。
秧寶寶悄悄地哭着,心裡倒輕松了一些。
這時,有人從那邊房間過來了,走進門,看了一眼秧寶寶,吃驚地叫道:你哭了?又是李老師的女兒。
她托起秧寶寶低下去的下巴,秧寶寶看見了她的眼睛,大,而且圓,譏诮地看着她。
秧寶寶掙了一下,她松開了秧寶寶的下巴,卻捉住了她的手,将她拖了出去,直拖到那邊客堂裡,對大家說:小人兒一個,在那裡落淚,扮林黛玉呢!大家笑了。
秧寶寶的眼淚幹了,她拼命掙出手,返身跑過陽台,回到房間,一下子坐進藤圈椅裡。
這一次,她是直直地坐着,腰背挺着,雙手緊緊握着椅把手,眼睛瞪着前方,微微氣喘着,心裡說:怕你! 這一天最後的一點時間,在對李老師女兒的仇恨中過去了。
李老師的女兒叫閃閃,出生時,天上正打着雷閃。
她的脾氣也像閃電,急,快,暴,但轉瞬即逝,又雲開日出。
她長了一張略方的圓臉,中間有些凹,就顯得比較曆害。
她笑起來,嘴大大的,眼睛也大大的,又變得快活和爽朗了。
她長得不是頂好看,但卻和本地人帶着些鄉氣的臉相是另一路的。
而且,皮膚很白。
所以,從小,人們就叫她“上海人”,盡管,她們家和上海,可說是一點瓜葛也沒有。
她從紹興的一所幼師畢業後,先是在華舍鎮政府幼兒園工作,年前應聘到柯橋新辦的“小世界”幼兒園。
那是一所“貴族”幼兒園,位置在華舍鎮和柯橋之間,占地很大,像美國“迪斯尼”樂園似的,一座童話宮殿。
還沒走近去,已是彩旗飄舞,一條條橫幅上寫:小世界歡迎你。
它高薪招聘教師和保育員,紹興,杭州,甚至上海的幼教人員都有來應聘的。
收費自然很高,可如今不是老闆多嗎?還不是一般的老闆,你信不信,柯橋樓層最高的賓館“魚得水”,就是私人老闆開的。
所以“小世界”的生源不成問題。
當然,“魚得水”的小孩子不會來“小世界”,他們是要到上海買藍印戶口的,再次一等的,則是到杭州買戶口。
閃閃在家裡很受寵,凡事與哥哥起了争執,大人就說:亮亮,你讓讓她,她校其實亮亮隻不過大她一歲。
長此以往,閃閃就有些嬌慣,但是,同時也養成了比較進取的性格。
她很拿主意,免不了有些獨斷專行,可到底是有腦子的,不瞎來。
家裡有許多大事情,都要聽她意見,她也就自覺是有些責任的。
比如,哥哥的對象陸國慎,就是她找的。
是她中學裡的同學,平時并不是最要好的,因為不能像仆人那麼跟随着驕傲的閃閃。
但其實閃閃,卻不欣賞性格懦弱的人,她暗地裡,有一點服貼班長陸國慎。
陸國慎的長相比較貼近本地人,長圓臉,黑一點,細長眼睛,但到底還是有着自己特征。
她的眉毛比較濃,嘴唇略厚一些,這就使她稍稍出了那麼一點格,有了一些異域的色彩,好像馬來人。
不過,因為她的樸素和老實,看上去,依然是一個典型的本地姑娘。
一個大方的本地姑娘,聰明和才智都是藏在肚裡,外表總是安靜與溫和的。
下鄉學農的時候,班上負責幾個豬圈,輪流打掃起圈。
鎮上
雖然是新樓,還是老派的實惠的風格。
沒有廳,也沒有轉彎抹角的花巧,面積都在房間裡,而且四面都朝南,一排展天花闆,所以就有些像學校的教室。
廚房,廁所,再有個小小的門廳,是趄北,開一扇門,通樓梯。
現在,其中西邊一套房子的門封起來了,進出全在東邊那一扇門裡,再從陽台的門互相真誠通。
西邊的一套房間裡去,就要穿過東邊的大房間,走到陽台上,再從西邊的陽台門進去。
東邊的大房間,因為進出全在這一套的門裡,所以,這個房間就等于是敞開式的,像弄堂一樣,權作客堂間。
吃飯,會客,看電視,都在這裡。
夥倉也開在這邊的廚房裡,那邊的廚房則堆東西,米,煤球,幹菜,雜七雜八,一時用不着,卻又不敢扔的東西。
兩對小夫妻分别住兩套裡面積略小一點但卻比較封閉安靜的一間,那一間大的呢?也要供走路的,就住李老師和顧老師。
他們的大床的橫頭,依牆新搭起一張鋼絲床,就是秧寶寶的地方了。
這一家人,七八口,老的,小的,進進出出,雜沓而熱鬧。
尤其是那兩對小夫妻,四個年輕人,雖然不是太大的個子,可血氣旺盛,很占地方,就更顯得逼仄了。
秧寶寶跟了媽媽一進去,就覺得家裡穿來穿去的都是人。
來不及看清楚面容,一晃就過去了。
隻有無數張笑臉,在面前閃着。
耳朵裡聲音很多,大人小孩的說話聲,還有電視機裡播放着的電視劇人物的講話。
桌上的菜碗也是多的,一直鋪在桌沿,都放不下飯碗。
為秧寶寶來,李老師家特地殺了一隻鴨子,拆了骨頭,蒸熟,純精的鴨肉,也隻有一碗,放在了客人面前。
其他的菜有河蝦,幹菜肉,炒南瓜。
茄子,豇豆,百葉切成小方塊,蒸熟,澆上豆腐乳汁。
黴漬的苋菜梗,小包裝的奶黃包,豆沙包,店裡買來的熟食:火腿腸,熏魚,牛百葉什麼的。
反正,家常人家的下飯菜,都堆攏到這裡來了。
來的時候,秧寶寶是覺得肚饑的,此時,卻吃不下了。
飯鍋蓋揭起來,那米飯的微酸的蒸汽,竟有些叫她反胃。
正午的烘熱裡,夾了些潮氣,也叫人沒胃口。
秧寶寶低了頭,筷子尖數着飯米粒,碗面上早叫各種菜堆滿了。
聽大人們說:剛來,陌生,明天就吃得下了。
也不以為是在說自己。
她變得有些木呢!終于吃完飯,媽媽将她領到李老師的房間,替她換下新裙子,隻穿短褲和圓領汗衫。
看着媽媽将她的新裙子挂在衣架上,衣架又持在牆上一顆釘上,就好像看着别人的新裙子。
媽媽讓她躺下,搭上一條毛巾毯,然後,湊得很近地看着她的臉。
因為離得太近,媽媽的臉變得不像,還變得模糊。
媽媽的頭發是束在背後的一把。
因為剛洗過頭,鬓角這裡蓬松着,裡面藏了兩個金耳墜,垂得長長的,在秧寶寶眼睛裡打秋千。
那金的顔色很燦爛,把媽媽還很年輕的臉,襯得黑黃而且幹枯了。
寶寶,你沒有哭吧?媽媽小聲說,李老師很慈祥的,家裡也很熱鬧。
過幾天,媽媽會來看你。
媽媽接着說。
秧寶寶并不想哭,好像是沒有哭的心情。
她翻了個身,臉朝牆壁,閉上了眼睛。
等她再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是睡過一覺了。
房間裡光線很強烈,空氣亦是烘熱的,卻有風,指在身上,涼絲絲的。
李老師家裡這時很安靜,窗外的蟬鳴便湧了進來。
這裡的蟬鳴也很沈婁的不一樣:嚓啷,嚓啷,有一種金屬聲,爆得很。
沈婁的蟬鳴不是那麼響亮,卻綿密和悠長。
秧寶寶的床,是朝了陽台門,順牆放的,陽台的紗門,在光線的照射下,布着無數個細密的光亮的小孔。
透過紗門,可看見陽台的水泥護欄,那上面的光,耀眼得很,雪亮的一道。
仔細地看去,那雪亮的一道,不是靜止的,而是緩緩地在遊動越過去,可看見一點點屋頂,是路對面的房頂,隐約的一道線,亮得要弱一些。
看久了,也是遊動的。
紗門的旁邊,放了一張書桌,那種黃漆面,學校裡是老師用的辦公桌,上面一盞紗罩台燈。
紗罩原先大約是粉紅的,現在地變黃了。
燈下有一摞書,一瓶墨水,一個竹節筆筒。
還有一個小孩子的吃飯碗,塑料的,上面印着鮮豔的卡通狗,裡面擱着一把勺子,好象是吃飯吃到一半,随便往上一放,人就走了。
書桌上方是一扇紗窗,紗窗和紗門之間的一條牆上,挂着一幅挂曆,挂曆上畫着水墨山水。
雪白的亮光紙,在房間裡充沛的光線下,反着光,紙面就顯得不那麼平整,起伏着。
不曉得哪裡來的風,吹着,挂曆輕微地一翕一開,一翕一開。
那樣的靜,可是周圍都是人。
書桌前面的地上,有一雙塑料拖鞋,亦已經穿久了,鞋上有着一個腳掌的印子,是汗漬和磨擦形成的。
這是李老師拖鞋。
書桌前面的大床上,李老師也在睡午覺。
人們在各自的房間裡睡午覺,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
秧寶寶想,明天要上學。
她想着學校裡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可是學校卻變得陌生了。
秧寶寶坐了起來,雙臂環了聳起的膝蓋,抵着下巴。
這樣,她就看得見對面的房屋,隔着一條寬闊的路。
那是幾間二層和三層的水泥樓房,其中一間,裝着霓虹燈的鐵架和燈管。
房頂上,豎着幾杆電視天線。
她甚至能看見更遠處,有一個小小的金燦燦的琉璃瓦尖頂,是哪個老闆的房子。
即便是透過紗窗,天還是那麼藍,而且足夠明亮,有一些小黑點在下下飛舞,是田野上的燕子。
現在,連燕子也是遙遠的了。
有一個聲音在耳畔輕輕地說:睡覺啊?回頭一看,李老師正伏身在她跟前。
她也壓低了聲音:睡過了。
李老師又說:起來做功課啊?她就下了床,讓李老師引她到書桌前,坐在一把藤圈椅裡,打開書包。
她輕着手腳,生怕弄出一點聲音,吵醒了家裡的什麼人。
其實,功課早已經做好了,可她還能做什麼别的呢?李老師不再睡了,走來走去做着什麼,拖鞋底輕輕地擦着地面。
最後,她走到陽台上,從書桌前的窗外走過去,進了那一套房間。
這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了。
秧寶寶很慶幸李老師引自己坐進這張藤圈椅裡,這張藤圈椅将她藏得很好,從後面完全看不見她。
房間裡漸漸有了些聲音,陽台上有些人影晃動着。
有人穿過她身邊,走到後邊廚房取東西,又走了出來,沒有打擾她。
她呢?把自己縮得很小,懸着腳,坐在藤椅的深處,舉着一本語文書看着。
藤圈椅也是舊的,顔色磨得又黃又亮,扶手上的藤條已經散了,又續上尼龍絲纏起來。
房間裡的光線柔和了一些,秧寶寶心裡的孤寂,也柔和了一些。
家裡的人,都聚在那邊的客堂裡,叽裡呱啦地說話。
李老師過來看了她一回,問她去不去那邊看電視,她小聲說,不去。
中間,那小孩子也過來一回,來拿他的小碗。
他踮着腳,扒着桌沿,秧寶寶再将碗朝他跟前推推,才夠着,拿到就跑了。
有一刻,秧寶寶聽見自己的肚子在叫,感到了肚饑,可還遠不到吃飯的時間。
等來叫她吃飯了,肚子又飽了。
她穿着短褲汗衫,頭上還梳着雙髻,低頭跟了來叫她的人走過陽台。
上午那穿了新裙子的淑女,此時換了一個人。
太陽已經下到路的盡西邊,熱氣蒸發了,風是涼爽的。
這一頓飯,秧寶寶不再是客人了,所以,人們就随便得多了。
說随便,不是說飯菜上有什麼疏漏,其實也還是中午的那桌菜,但是,吃飯的規矩卻散漫了。
後來,又住了幾天,秧寶寶就知道李老師家吃飯就是這樣,不等人的。
誰先到了,就坐在桌邊去吃。
吃完了,拿開自己的碗放在水鬥裡,就走開了。
第二個人到了,再坐下來吃。
但無論誰先誰後,總是李老師壓陣收尾,最後一個吃。
這時候,是李老師的女兒,拿着小孩子的塑料碗,站在桌邊,挑挑揀揀地搛菜。
搛好了,将小孩子領到一邊去,喂他吃。
其餘的人,有要看電視新聞的,有要洗澡的,李老師又要最後一個吃,結果隻有秧寶寶,李老師的媳婦,還有顧老師三個人在桌邊吃。
不曉得誰的筷子,往她的碗裡搛菜。
勉強吃了半碗,就停下來了。
人們勸她再吃,說:你不是來作客人的啊!秧寶寶搖搖頭,走出房間,聽見身後有尖脆的聲音說:不要勸她,餓了自然要吃了!那是李老師女兒的聲音。
秧寶寶的眼睛就潮了。
她低下頭快步走過陽台,進到房間,重新坐回到藤圈椅裡,再拿起語文書,一個字也看不清了。
秧寶寶悄悄地哭着,心裡倒輕松了一些。
這時,有人從那邊房間過來了,走進門,看了一眼秧寶寶,吃驚地叫道:你哭了?又是李老師的女兒。
她托起秧寶寶低下去的下巴,秧寶寶看見了她的眼睛,大,而且圓,譏诮地看着她。
秧寶寶掙了一下,她松開了秧寶寶的下巴,卻捉住了她的手,将她拖了出去,直拖到那邊客堂裡,對大家說:小人兒一個,在那裡落淚,扮林黛玉呢!大家笑了。
秧寶寶的眼淚幹了,她拼命掙出手,返身跑過陽台,回到房間,一下子坐進藤圈椅裡。
這一次,她是直直地坐着,腰背挺着,雙手緊緊握着椅把手,眼睛瞪着前方,微微氣喘着,心裡說:怕你! 這一天最後的一點時間,在對李老師女兒的仇恨中過去了。
李老師的女兒叫閃閃,出生時,天上正打着雷閃。
她的脾氣也像閃電,急,快,暴,但轉瞬即逝,又雲開日出。
她長了一張略方的圓臉,中間有些凹,就顯得比較曆害。
她笑起來,嘴大大的,眼睛也大大的,又變得快活和爽朗了。
她長得不是頂好看,但卻和本地人帶着些鄉氣的臉相是另一路的。
而且,皮膚很白。
所以,從小,人們就叫她“上海人”,盡管,她們家和上海,可說是一點瓜葛也沒有。
她從紹興的一所幼師畢業後,先是在華舍鎮政府幼兒園工作,年前應聘到柯橋新辦的“小世界”幼兒園。
那是一所“貴族”幼兒園,位置在華舍鎮和柯橋之間,占地很大,像美國“迪斯尼”樂園似的,一座童話宮殿。
還沒走近去,已是彩旗飄舞,一條條橫幅上寫:小世界歡迎你。
它高薪招聘教師和保育員,紹興,杭州,甚至上海的幼教人員都有來應聘的。
收費自然很高,可如今不是老闆多嗎?還不是一般的老闆,你信不信,柯橋樓層最高的賓館“魚得水”,就是私人老闆開的。
所以“小世界”的生源不成問題。
當然,“魚得水”的小孩子不會來“小世界”,他們是要到上海買藍印戶口的,再次一等的,則是到杭州買戶口。
閃閃在家裡很受寵,凡事與哥哥起了争執,大人就說:亮亮,你讓讓她,她校其實亮亮隻不過大她一歲。
長此以往,閃閃就有些嬌慣,但是,同時也養成了比較進取的性格。
她很拿主意,免不了有些獨斷專行,可到底是有腦子的,不瞎來。
家裡有許多大事情,都要聽她意見,她也就自覺是有些責任的。
比如,哥哥的對象陸國慎,就是她找的。
是她中學裡的同學,平時并不是最要好的,因為不能像仆人那麼跟随着驕傲的閃閃。
但其實閃閃,卻不欣賞性格懦弱的人,她暗地裡,有一點服貼班長陸國慎。
陸國慎的長相比較貼近本地人,長圓臉,黑一點,細長眼睛,但到底還是有着自己特征。
她的眉毛比較濃,嘴唇略厚一些,這就使她稍稍出了那麼一點格,有了一些異域的色彩,好像馬來人。
不過,因為她的樸素和老實,看上去,依然是一個典型的本地姑娘。
一個大方的本地姑娘,聰明和才智都是藏在肚裡,外表總是安靜與溫和的。
下鄉學農的時候,班上負責幾個豬圈,輪流打掃起圈。
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