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良心
關燈
小
中
大
草。
他娘卻坐在熱炕頭上,嗚嗚搖着紡車,也不用什麼燈亮,抽的線涮溜極了。
還有他的愛人辛紹英,怎麼也沒睡?你看她坐在麻油燈下,歪着頭,輕輕咬着下嘴唇,準是在給他寫信。
他懷裡就揣着愛人的一封信,寫些什麼呢?簡直像個指導員,淨給人上政治課。
不用你訓,我是個青年團員,懂的比你多得多了。
是誰把我造就的像個人了?是誰關心我這個,關心我那個,幾次三番派祖國的親人來看我們?你放心,我會對得起黨,對得起祖國人民的。
當時連裡正學習邱少雲的事迹,史元厚不知怎的,變得特别黏,整天不大開口。
同志們問道:“你是不是有病?” 史元厚說:“哼,我一頓吃五個大饅頭,還有病!” 同志們都笑起來,又問:“那麼你是怎麼的了?” 史元厚懶洋洋地說:“我怎麼也不怎麼的!出國的時候,咱說的什麼話,現時光蹲在朝鮮吃,一點功勞沒有,将來回去,怎麼回答祖國人民?看人家邱少雲!” 嘴裡說着,他心裡便下了決心,要用整個生命去做他應當做的事,就像邱少雲一樣。
時光早到了冬天,朝鮮前線又飄了雪花。
停戰協定簽字幾個月後,祖國的親人又沖風冒雪來看志願軍了。
有一個蒙古文工團來到史元厚那個部隊,都住在宿營車上,就停在安州車站附近。
史元厚和幾個戰士被派去擔任警戒。
車站背後是一帶土山,山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夏天常有人在裡邊洗澡,一跳下去不露頭,足有一丈多深。
眼下凍了冰,像鏡子一樣亮,變成孩子們最留戀的滑冰好地方了。
就是那個陰化天,黃昏時候,慰問團的同志将要到别處去了。
警衛戰士都打好背包,下了宿營車,打算回本連去。
有人見史元厚沒下來,喊了他一聲,大家頭前先走了。
走了很遠,才見史元厚提着槍走下車,神情有點發悶,對着慰問團露出戀戀不舍的樣子。
都是重感情的人,這一分手,不知那天才能再見到祖國的親人,誰能不留戀呢? 先走的戰士走出多遠,背後忽然有人追上來喊:“你們一位同志掉到水裡去了!” 大家急着往回跑,隻見那片大水塘塌了一大塊冰,岸上丢着史元厚的槍,史元厚的衣服,人卻不見了。
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坐在水邊上,渾身上下滴着冰水,哭都哭不出聲。
原來這個小孩剛才蹲在耙犁上滑冰,說聲不好,一下子陷下去。
他的兩手扒在冰上,水浸到脖頸子看看就要沉底了,哭着喊起來。
一個志願軍飛跑上來。
這就是我們的史元厚同志。
他扔下槍,脫了衣服,幾步滑到小孩跟前,伸手去拉那小孩,忽隆一聲,冰又塌了,兩個人都落到水裡去。
隻見史元厚在水裡鑽了鑽,露出頭來,雙手托着那個小孩,一轉眼又沉下去。
他又鑽上來,又沉下去。
第三次鑽上來時,他用盡力氣一推,把小孩推到冰上,他自己卻沉了底,再也浮不上來了。
戰士們把他從水裡抱上來時,他的臉青了,胸口冷了。
他已經用他整個生命做完他應當做的事,離開我們悄悄走了。
他臨死會想到什麼呢?你是不是想到黨?想到你的祖國,你的親人?他隻有二十五歲。
他的短短的一生就這樣簡單,他死的也很簡單。
可是,我不能不思索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人民都這樣奮不顧身呢?自從出了個黃繼光,接着又是一個,又是一個。
于今呢,又出來第二個羅盛教了。
難道說奇怪麼?這正是毛澤東教養出來的人民啊。
我去看了看那個小孩。
小孩叫趙元弘,住在緊臨着那片大水塘的山背後,村名是三龍裡。
爹原是勞動黨員,一九五○年秋天敵人進攻北朝鮮時,把他爹抓去殺了。
後來他母親也炸死了,趙元弘便靠伯父收養着。
趙元弘拖着志願軍的大鞋,戴着志願軍的棉手套,見了我們一句話不說,用手套揉着眼,隻是抽抽搭搭哭。
他伯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昨晚上難過得一夜沒好睡,臉色顯得很愁苦。
一見我們,老人的下嘴唇直打顫顫,眼裡含着淚,好半天擦了擦淚,指着小孩,顫着音說:“都是為這個孩子,志願軍死了,我永遠也忘不了!” 誰又能忘的了呢?朝鮮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禮,把義士的遺體葬到三龍裡那座土山上。
山下臨着那片大水塘,史元厚就是在這兒把他的生命最後獻給了朝鮮人民。
史元厚是個戰士,臨下葬,朝天放了幾排槍,這是一個戰士應得的尊榮。
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顆偉大的良心卻依舊跳動着,跳動在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心坎裡。
好同志,我寫的不隻是你,我寫的正是中國人民的良心。
《人民日報》 1953年12月19日
他娘卻坐在熱炕頭上,嗚嗚搖着紡車,也不用什麼燈亮,抽的線涮溜極了。
還有他的愛人辛紹英,怎麼也沒睡?你看她坐在麻油燈下,歪着頭,輕輕咬着下嘴唇,準是在給他寫信。
他懷裡就揣着愛人的一封信,寫些什麼呢?簡直像個指導員,淨給人上政治課。
不用你訓,我是個青年團員,懂的比你多得多了。
是誰把我造就的像個人了?是誰關心我這個,關心我那個,幾次三番派祖國的親人來看我們?你放心,我會對得起黨,對得起祖國人民的。
當時連裡正學習邱少雲的事迹,史元厚不知怎的,變得特别黏,整天不大開口。
同志們問道:“你是不是有病?” 史元厚說:“哼,我一頓吃五個大饅頭,還有病!” 同志們都笑起來,又問:“那麼你是怎麼的了?” 史元厚懶洋洋地說:“我怎麼也不怎麼的!出國的時候,咱說的什麼話,現時光蹲在朝鮮吃,一點功勞沒有,将來回去,怎麼回答祖國人民?看人家邱少雲!” 嘴裡說着,他心裡便下了決心,要用整個生命去做他應當做的事,就像邱少雲一樣。
時光早到了冬天,朝鮮前線又飄了雪花。
停戰協定簽字幾個月後,祖國的親人又沖風冒雪來看志願軍了。
有一個蒙古文工團來到史元厚那個部隊,都住在宿營車上,就停在安州車站附近。
史元厚和幾個戰士被派去擔任警戒。
車站背後是一帶土山,山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夏天常有人在裡邊洗澡,一跳下去不露頭,足有一丈多深。
眼下凍了冰,像鏡子一樣亮,變成孩子們最留戀的滑冰好地方了。
就是那個陰化天,黃昏時候,慰問團的同志将要到别處去了。
警衛戰士都打好背包,下了宿營車,打算回本連去。
有人見史元厚沒下來,喊了他一聲,大家頭前先走了。
走了很遠,才見史元厚提着槍走下車,神情有點發悶,對着慰問團露出戀戀不舍的樣子。
都是重感情的人,這一分手,不知那天才能再見到祖國的親人,誰能不留戀呢? 先走的戰士走出多遠,背後忽然有人追上來喊:“你們一位同志掉到水裡去了!” 大家急着往回跑,隻見那片大水塘塌了一大塊冰,岸上丢着史元厚的槍,史元厚的衣服,人卻不見了。
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坐在水邊上,渾身上下滴着冰水,哭都哭不出聲。
原來這個小孩剛才蹲在耙犁上滑冰,說聲不好,一下子陷下去。
他的兩手扒在冰上,水浸到脖頸子看看就要沉底了,哭着喊起來。
一個志願軍飛跑上來。
這就是我們的史元厚同志。
他扔下槍,脫了衣服,幾步滑到小孩跟前,伸手去拉那小孩,忽隆一聲,冰又塌了,兩個人都落到水裡去。
隻見史元厚在水裡鑽了鑽,露出頭來,雙手托着那個小孩,一轉眼又沉下去。
他又鑽上來,又沉下去。
第三次鑽上來時,他用盡力氣一推,把小孩推到冰上,他自己卻沉了底,再也浮不上來了。
戰士們把他從水裡抱上來時,他的臉青了,胸口冷了。
他已經用他整個生命做完他應當做的事,離開我們悄悄走了。
他臨死會想到什麼呢?你是不是想到黨?想到你的祖國,你的親人?他隻有二十五歲。
他的短短的一生就這樣簡單,他死的也很簡單。
可是,我不能不思索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人民都這樣奮不顧身呢?自從出了個黃繼光,接着又是一個,又是一個。
于今呢,又出來第二個羅盛教了。
難道說奇怪麼?這正是毛澤東教養出來的人民啊。
我去看了看那個小孩。
小孩叫趙元弘,住在緊臨着那片大水塘的山背後,村名是三龍裡。
爹原是勞動黨員,一九五○年秋天敵人進攻北朝鮮時,把他爹抓去殺了。
後來他母親也炸死了,趙元弘便靠伯父收養着。
趙元弘拖着志願軍的大鞋,戴着志願軍的棉手套,見了我們一句話不說,用手套揉着眼,隻是抽抽搭搭哭。
他伯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昨晚上難過得一夜沒好睡,臉色顯得很愁苦。
一見我們,老人的下嘴唇直打顫顫,眼裡含着淚,好半天擦了擦淚,指着小孩,顫着音說:“都是為這個孩子,志願軍死了,我永遠也忘不了!” 誰又能忘的了呢?朝鮮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禮,把義士的遺體葬到三龍裡那座土山上。
山下臨着那片大水塘,史元厚就是在這兒把他的生命最後獻給了朝鮮人民。
史元厚是個戰士,臨下葬,朝天放了幾排槍,這是一個戰士應得的尊榮。
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顆偉大的良心卻依舊跳動着,跳動在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心坎裡。
好同志,我寫的不隻是你,我寫的正是中國人民的良心。
《人民日報》 195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