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出塞外繞途殲衆虜顧隆中決策定三分
關燈
小
中
大
然樂從,揚言退軍,且在路旁署木為表,上刻數語道:“今當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複進軍。
”欺虜已足。
随即令田疇為向導。
改從盧龍口進兵,塹山堙谷,潛行五百餘裡,乃通白擅,曆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
蹋頓得偵騎還報,總道操軍已退,不必嚴防;偏操軍悄悄進行,距柳城僅百餘裡,才得聞知,當下倉皇部署,帶同袁尚兄弟,領數萬騎,出截操軍。
操正抵白狼山,與敵相遇,遙見虜衆甚盛,部下多有懼色,操登山望虜,顧語部将張遼道:“虜衆不整,雖多無益,卿可為我先驅擒虜!”遼應聲下山,當先突陣,許褚徐晃于禁等,随後繼進,立将敵陣搗破。
蹋頓正在驚惶,不防張遼殺到,兜頭一槊,刺落馬下,眼見得不能活命了。
尚熙早知曹兵厲害,又見蹋頓落馬,慌忙返奔,虜衆大潰。
操下令招降,胡漢兵民,先後投誠,共得二十餘萬口;遂整軍馳入柳城,表封田疇為亭侯,疇向操固辭,操乃中止。
嗣探得袁尚兄弟,奔投遼東太守公孫康,諸将請進擊遼東,操微笑道:“不必不必!尚與熙自投死路,管教康送首到此,還費甚麼兵力呢?”大衆将信将疑,操卻分兵屯守柳城,自率諸将還師。
将士傷亡無幾,隻郭嘉不服水土,竟至得病,返至易城,病重而亡,年隻三十有八;操親為祭奠,哭泣盡哀,荀攸等從旁勸解,操與語道:“諸君年齡,與孤相等,惟奉孝最少,我欲托彼後事,不期中年夭折,豈非雲命?”乃表述嘉功,請加封谥,嘉已受封洧陽亭侯,至是複追增封邑八百戶,予谥曰貞,令子郭奕襲爵。
正拟由易還邺,忽由遼東遣使到來,獻上首級二顆,一是尚首,一是熙首,未知甄氏聞之,曾否淚下。
諸将俱服操先見,但尚未知操如何料着,因齊聲問操,請操析疑。
操笑說道:“公孫康素畏尚熙,今尚熙窮蹙往投,我若急擊,彼且并力拒我,惟我已退兵,免彼後慮,彼樂得殺死尚熙,向我示惠,這是情理上應有事件,諸君但未細思哩!”衆将方皆拜服。
究竟公孫康殺死尚熙,是何意見,應該就此表明:康父名度,本系遼東人氏,由董卓舉為遼東太守,乘亂自主,号稱遼東侯,領平州牧;東伐高句骊,西擊烏桓,又越海收東萊諸縣,獨霸一方。
操因遼東路遠,但欲奉诏羁縻,拜度為武威将軍,封永甯鄉侯,度怒說道:“我已自王遼東,還要甚麼永甯鄉侯?”遂将所賜印绶,擱置武庫中。
既而度死康嗣,就将永甯侯封,轉給弟公孫恭。
袁紹據冀州時,嘗欲并吞遼東,未得如願;及尚熙敗走,途中私相謀議道:“我兄弟為操所攻,緻失四州,今不如投奔公孫康,康若出見,就好把他格斃,得了遼東,尚可借地容身哩。
”四州且一并失去,還欲窺伺遼東,真是妄想。
不意公孫康比他狡詐,待至二人報到,預先埋伏甲士,然後延令入見。
二人佩劍進去,才至中門,便由甲士突出,把他抓住,連拔劍都來不及,隻好束手受縛,牽置門外。
時已初冬,塞外早寒,尚為風所吹,求給坐席,熙怅然道:“頭顱且遠行萬裡,要席何用?”愛妻已向人送暖,自可死心塌地。
果然席不得給,反贈他一碗刀頭面,同時畢命,康即将兩首獻入曹軍。
操表封康為襄平侯,拜左将軍;并将尚首懸竿示衆,下令敢哭者斬。
袁氏故吏牽昭獨設祭舉哀,操卻歎為義士,舉作茂才;田疇也往吊祭,操亦不問,不顧前令,全是奸雄手段。
惟仍欲封疇為侯,疇以死自誓,決不就封,但挈家族三百餘人,随操同返邺中。
操見疇志決詞堅,乃不予封邑,使為議郎;何不并議郎辭去。
一面養兵蓄銳,再圖南略。
會聞荊州牧劉表,遣劉備出屯新野,為北伐計;乃遣部将夏侯惇于禁等,率兵萬人,南行拒備。
備自汝南奔依劉表,光陰易過,倏忽五年。
建安六年九月,備奔荊州,此時已建安十二年了。
曹操北攻袁氏,即勸表乘虛襲許,表素無大志,不願遠圖。
果不出郭嘉所料。
及袁氏敗亡,操回邺城,表複覺生悔,乃邀備與宴道:“前日不用君言,坐失機會,很覺可惜!”備反慰語道:“今天下分裂,幹戈四起,前失機會,怎知日後不得再逢?但教後此毋誤,就不必追恨了。
”話雖如此,心中總不免惆怅。
少頃起座如廁,自視髀肉複生,不覺潸然淚下,回至席間,面上尚有淚痕,為表所見,向備诘問。
備實告道:“備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久不騎馬,髀裡肉生,日月如流,老已将至,功業卻毫無建樹,所以不能無悲呢!”表乃遣備出屯新野,備宴畢即行。
既至新野,得與颍川人徐庶相遇,延為賓佐,湊巧操将夏侯惇于禁,引軍來攻,庶為備劃策,自燒屯糧,出城南走;惇與禁疑備怯戰,麾兵急追,不意伏兵四起,掩擊一陣,殺得夏侯惇等七零八落,收拾殘衆,逃回邺中。
備複至新野,待庶益厚,庶語備道:“南陽有諸葛孔明,世稱卧龍,将軍亦願相見否?”備忙說道:“既有這般名士,怎不願見?但比君才具何如?”庶答說道:“孔明嘗自比管仲樂毅,如庶不才,怎得相拟?”備又說道:“君既與彼相知,請即勞君一行,邀與俱來。
”庶搖首道:“此人可就見,不可屈緻,将軍宜枉駕相顧,或可出來預謀;否則雖厚禮招聘,恐卧龍未必出山呢。
”備聽了庶言,乃留庶與趙雲等守城,自偕關
”欺虜已足。
随即令田疇為向導。
改從盧龍口進兵,塹山堙谷,潛行五百餘裡,乃通白擅,曆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
蹋頓得偵騎還報,總道操軍已退,不必嚴防;偏操軍悄悄進行,距柳城僅百餘裡,才得聞知,當下倉皇部署,帶同袁尚兄弟,領數萬騎,出截操軍。
操正抵白狼山,與敵相遇,遙見虜衆甚盛,部下多有懼色,操登山望虜,顧語部将張遼道:“虜衆不整,雖多無益,卿可為我先驅擒虜!”遼應聲下山,當先突陣,許褚徐晃于禁等,随後繼進,立将敵陣搗破。
蹋頓正在驚惶,不防張遼殺到,兜頭一槊,刺落馬下,眼見得不能活命了。
尚熙早知曹兵厲害,又見蹋頓落馬,慌忙返奔,虜衆大潰。
操下令招降,胡漢兵民,先後投誠,共得二十餘萬口;遂整軍馳入柳城,表封田疇為亭侯,疇向操固辭,操乃中止。
嗣探得袁尚兄弟,奔投遼東太守公孫康,諸将請進擊遼東,操微笑道:“不必不必!尚與熙自投死路,管教康送首到此,還費甚麼兵力呢?”大衆将信将疑,操卻分兵屯守柳城,自率諸将還師。
将士傷亡無幾,隻郭嘉不服水土,竟至得病,返至易城,病重而亡,年隻三十有八;操親為祭奠,哭泣盡哀,荀攸等從旁勸解,操與語道:“諸君年齡,與孤相等,惟奉孝最少,我欲托彼後事,不期中年夭折,豈非雲命?”乃表述嘉功,請加封谥,嘉已受封洧陽亭侯,至是複追增封邑八百戶,予谥曰貞,令子郭奕襲爵。
正拟由易還邺,忽由遼東遣使到來,獻上首級二顆,一是尚首,一是熙首,未知甄氏聞之,曾否淚下。
諸将俱服操先見,但尚未知操如何料着,因齊聲問操,請操析疑。
操笑說道:“公孫康素畏尚熙,今尚熙窮蹙往投,我若急擊,彼且并力拒我,惟我已退兵,免彼後慮,彼樂得殺死尚熙,向我示惠,這是情理上應有事件,諸君但未細思哩!”衆将方皆拜服。
究竟公孫康殺死尚熙,是何意見,應該就此表明:康父名度,本系遼東人氏,由董卓舉為遼東太守,乘亂自主,号稱遼東侯,領平州牧;東伐高句骊,西擊烏桓,又越海收東萊諸縣,獨霸一方。
操因遼東路遠,但欲奉诏羁縻,拜度為武威将軍,封永甯鄉侯,度怒說道:“我已自王遼東,還要甚麼永甯鄉侯?”遂将所賜印绶,擱置武庫中。
既而度死康嗣,就将永甯侯封,轉給弟公孫恭。
袁紹據冀州時,嘗欲并吞遼東,未得如願;及尚熙敗走,途中私相謀議道:“我兄弟為操所攻,緻失四州,今不如投奔公孫康,康若出見,就好把他格斃,得了遼東,尚可借地容身哩。
”四州且一并失去,還欲窺伺遼東,真是妄想。
不意公孫康比他狡詐,待至二人報到,預先埋伏甲士,然後延令入見。
二人佩劍進去,才至中門,便由甲士突出,把他抓住,連拔劍都來不及,隻好束手受縛,牽置門外。
時已初冬,塞外早寒,尚為風所吹,求給坐席,熙怅然道:“頭顱且遠行萬裡,要席何用?”愛妻已向人送暖,自可死心塌地。
果然席不得給,反贈他一碗刀頭面,同時畢命,康即将兩首獻入曹軍。
操表封康為襄平侯,拜左将軍;并将尚首懸竿示衆,下令敢哭者斬。
袁氏故吏牽昭獨設祭舉哀,操卻歎為義士,舉作茂才;田疇也往吊祭,操亦不問,不顧前令,全是奸雄手段。
惟仍欲封疇為侯,疇以死自誓,決不就封,但挈家族三百餘人,随操同返邺中。
操見疇志決詞堅,乃不予封邑,使為議郎;何不并議郎辭去。
一面養兵蓄銳,再圖南略。
會聞荊州牧劉表,遣劉備出屯新野,為北伐計;乃遣部将夏侯惇于禁等,率兵萬人,南行拒備。
備自汝南奔依劉表,光陰易過,倏忽五年。
建安六年九月,備奔荊州,此時已建安十二年了。
曹操北攻袁氏,即勸表乘虛襲許,表素無大志,不願遠圖。
果不出郭嘉所料。
及袁氏敗亡,操回邺城,表複覺生悔,乃邀備與宴道:“前日不用君言,坐失機會,很覺可惜!”備反慰語道:“今天下分裂,幹戈四起,前失機會,怎知日後不得再逢?但教後此毋誤,就不必追恨了。
”話雖如此,心中總不免惆怅。
少頃起座如廁,自視髀肉複生,不覺潸然淚下,回至席間,面上尚有淚痕,為表所見,向備诘問。
備實告道:“備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久不騎馬,髀裡肉生,日月如流,老已将至,功業卻毫無建樹,所以不能無悲呢!”表乃遣備出屯新野,備宴畢即行。
既至新野,得與颍川人徐庶相遇,延為賓佐,湊巧操将夏侯惇于禁,引軍來攻,庶為備劃策,自燒屯糧,出城南走;惇與禁疑備怯戰,麾兵急追,不意伏兵四起,掩擊一陣,殺得夏侯惇等七零八落,收拾殘衆,逃回邺中。
備複至新野,待庶益厚,庶語備道:“南陽有諸葛孔明,世稱卧龍,将軍亦願相見否?”備忙說道:“既有這般名士,怎不願見?但比君才具何如?”庶答說道:“孔明嘗自比管仲樂毅,如庶不才,怎得相拟?”備又說道:“君既與彼相知,請即勞君一行,邀與俱來。
”庶搖首道:“此人可就見,不可屈緻,将軍宜枉駕相顧,或可出來預謀;否則雖厚禮招聘,恐卧龍未必出山呢。
”備聽了庶言,乃留庶與趙雲等守城,自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