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穿地道焚死公孫瓒害國戚勒斃董貴妃

關燈
歡,席終散歸。

    惟孔融心下未安,出責彌衡道:“正平,大雅君子,可如是麼?”衡默不一語,融再述操禮賢誠意,囑衡往謝,衡沈吟半晌,方才允諾。

    融乃複入見操,謂衡有狂疾,現已清醒,當來謝罪,操點頭會意;待融去後,饬門吏不得阻客,專望衡至。

    等到日暮,由門吏踉跄入報道:“大膽彌衡,敢在營門外面,用杖棰地,呼号叫罵,語多狂悖,請收案治罪。

    ”操艴然道:“彌衡豎子,我欲殺他,不啻雀鼠,惟此人頗有虛名,人将謂我不能容物,所以加誅,今我有一法,叫他往谕劉表便了。

    ”卻是一條好法兒。

    于是傳令出去,叫衡前往荊州,招降劉表,限他越宿起行,且預囑門下謀士,在城南餞行。

    到了翌晨,便命騎士促衡登程,衡尚不欲往,經騎士再四催逼,乃草草收拾行李,上馬出城。

    但見南門外擺着酒肴,有一簇人馬待着,隻好下騎相見,哪知一班衣冠楚楚的人物,名為餞行,俱端然坐着,并不起迎。

    衡用目四顧,失聲大哭,大衆不能不問,衡揮淚道:“坐為冢,卧為屍,我與屍冢相對,怎得不悲。

    ”說罷,仍然上馬,加鞭徑去。

    大衆還報曹操,操笑說道:“我不殺衡,自然有人殺衡,看他狂生能活到幾時?” 言未已,忽有人入報道:“劉備在徐州勾通袁紹,謀襲都城。

    ”操憤憤道:“備前遣還朱靈路昭,擅殺車胄,我正要讨伐,他還敢前來謀我麼?”長史劉岱,方在操側,聽了操言,即自請效力,東出擊備。

    此劉岱與前兖州刺史同名異人,兖州刺史劉岱已死,羅氏《三國演義》并作一人,實是誤會。

    操乃令與中郎将王忠,引兵萬人,往攻徐州。

    岱忠兩人,本來是沒甚智略,一到徐州境内,便已遇着備軍,當下擺好陣勢,請備答話,備縱馬出見,岱責備忘恩負義,難逃一死。

    備從容答道:“我非敢有背曹公,實因車胄謀害,不得不将他殺死,請二将軍返報曹公,免傷和氣。

    ”岱忠齊聲道:“何人信汝謊言,快快下馬受縛,免得我等動手!”備不楚失笑道:“曹公自來,勝負或未可知,如汝等碌碌庸才,就是來了一百個,我也不怕。

    ”當面嘲笑。

    岱忠聽着,雙槊并舉,上前攻備,備背後已突出關羽張飛,把他截住,四将四騎,繞場厮殺,岱忠哪裡是關張敵手,不到數合,便即敗走,關張驅殺一陣,由備鳴金收軍,方才退回。

    岱忠竄至數十裡外,方敢下營;遣人至許都報操,再請濟師。

    操因殘臘已屆,勉強忍耐,拟在許都度過新年,乃親出攻備,好容易已是建安五年。

     車騎将軍董承,見操專橫日甚,潛使人緻書劉備,使作外援,自為内應,一面與吳子蘭王子服等,暗地安排,日夕籌備;誰知事機不密,竟為操所探悉,立即遣派兵吏,把董承等一并拿下,拘系獄中。

    操帶劍入宮,竟向獻帝索交董貴人,獻帝方與伏後閑坐,談及曹操弄權,互相歎息,蓦見操搶步趨入,滿面怒容,不由的大驚失色。

    操開口道:“董承不道,竟敢謀反,請陛下即日治罪。

    ”獻帝嗫嚅道:“董承系朝廷勳戚,如何也至謀反呢?”操又說道:“老臣迎駕至此,并未嘗有負陛下,董承自恃國戚,竟想害死老臣,臣若被害,陛下恐亦連及,豈不是謀反麼?”獻帝道:“果有實據否?”操張目道:“證據昭然,并非誣陷,陛下如袒護董承,莫非教他殺臣不成?”全是無賴徒口吻。

    獻帝本有密诏谕承,至此越覺心虛,隻好說是:“董承有罪,當依法懲治。

    ”操厲聲道:“尚有董承女兒,在宮伴駕,應該連坐。

    ”說着,即喝令衛士往拿董貴人,衛士不敢不依,去了半晌,便将董貴人牽出。

    操複向獻帝道:“此女應即處死。

    ”獻帝嗚咽道:“董女方懷妊數月,俟分娩後,治罪未遲。

    ”操悍然道:“無論董女尚未生育,就使已生子嗣,亦當盡戮,怎得留下種子,為母報仇?”竟欲絕龍種耶?與弑逆何異?獻帝聽了此語,吓出一身冷汗,連話兒都說不出來,看那董貴人的慘容,更似萬箭穿胸,異常痛苦,再聽得一聲呼叱,竟将董貴人拖出宮去,急得獻帝說出數語道:“曹公!汝若能相輔,幸勿過甚,否則不妨相舍。

    ”操掉頭不顧,趨出宮外,令将董貴人勒死!再至朝堂,曉示刑官,令将董承、吳子蘭、王子服、種輯等,一并斬首,并夷三族。

    可憐一班奉诏圖奸的大臣,竟至全家誅戮,慘不忍聞!小子有詩歎道: 敢将毒手逞宮闱,凄絕孱皇空淚揮, 為語古今名閥女,生生莫作帝王妃! 曹操既殺死董承等人,複督兵出攻劉備,欲知劉備能否敵操?且至下回詳叙。

     ---------- 公孫瓒之緻死,其失與袁術相同。

    術死于侈,瓒亦未嘗不由侈而死。

    觀其建築層樓,重門固守,婦女傳宣,将士解散,彼且诩诩然自誇得計。

    一則曰吾有積谷三百萬斛,食盡此谷,再觇時變。

    再則曰當今四方虎争,無一能坐吾城下。

    誰知紹兵驟至,全城被圍,鼓角鳴于地中,柱火焚于樓下,有欲免一死而不可得者,較諸袁術之結局,其慘尤甚!《傳》有之,“侈為惡之大。

    ”非虛言也!若張繡劉表,亦皆碌碌不足道,以視彌正平之漁陽三撾,俱有愧色。

    正平雖狂,罵曹一事,卻是痛快!曹操猶不知悛!竟誅夷國戚,勒斃皇妃,操之目無漢帝,至此盡露。

    而陳壽作《三國志》,尚事事回護操賊,操得為忠,王莽如何為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