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王子均昌言平亂公孫淵戰敗受擒
關燈
小
中
大
後來朝野官民,追念亮恩,屢請立廟緻祭,乃築祠淝陽,四時享祀。
諸葛瞻年至十五,拜為騎都尉,得尚公主,後文再表。
後主謹從亮議,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吳懿為車騎将軍,出督漢中。
忽聞吳增兵巴丘,數約萬人,後主不勝驚疑,亟問蔣琬,琬請一面添兵永安,防備不測;一面保舉中郎将宗預,出使東吳,探明動靜。
後主一律依從,遂遣宗預東行,預至吳都。
吳主權反诘他添兵永安,是何意見?預答說道:“江東增戍巴丘,西蜀增戍白帝城,無非為事勢所迫,不勞細問。
”權欣然道:“卿真不亞鄧伯苗;芝字伯苗。
我聞諸葛丞相病殁,恐魏人乘喪侵蜀,故就巴丘增兵,遙為蜀援,并無他意。
”預又答道:“東西聯盟,和好已久,當然彼此相關;陛下且增戍援蜀,難道蜀可不增戍應吳麼?”權乃優禮待預,并使預代達己意,決不負約。
預拜謝西歸,報知後主,後主當然喜慰,蜀中亦聞信鹹安。
獨楊儀返成都後,雖得進拜中軍師,卻已撤銷兵權,有名無實,儀自謂才逾蔣琬,資望又比琬為優,乃反位出琬下,未免怨望;後軍師費祎,暇時過談,儀慨然道:“曩時丞相初亡,我若舉軍就魏,何至落寞如此?”祎假意勸慰,及辭退後,密将儀言入告,後主遂廢儀為庶人,徙置漢嘉郡。
儀至徙所,心愈不平,還要上書诽謗,結果是一道诏旨,收系郡獄,儀慚憤自殺。
不至夷族,還算幸事。
于是遷蔣琬為大将軍,即授費祎為尚書令。
琬舉止不苟,喜怒不形,祎應事敏速,識悟過人,兩人同心輔政,力守諸葛成規,故蜀安如故,魏與吳亦斂兵守境,好幾年不動刀兵。
百姓之福。
獨魏主叡坐享承平,恣意淫樂,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徭役不休,農桑失業。
司空陳群等,上書力谏,辄不見從,且欲鏟平北邙,上築台觀;衛尉辛毗,中書郎王基,少府楊阜,交章谏诤,方才罷議。
魏青龍三年秋季,洛陽華殿被焚,叡問太史令高堂隆道:“漢柏梁殿失火,嘗大起宮殿,作為厭勝,卿可識此義否?”高堂隆道:“這乃越巫所為,不合古訓,願陛下毋惑邪言。
”叡不以為然,立命博士馬鈞,征發民夫數萬,晝夜督造,窮極技巧,殿前有九龍環繞,号為九龍殿。
又引穀水,通過殿前,旁設玉井绮欄,神龍吐出,蟾蜍合受。
馬鈞更仿造指南車,叫作司南車,俾叡得随意遊幸。
并在殿北設立八坊,專選美貌婦女,序居坊中,最上封貴人,次封夫人,就中有數人知書識字,特任為女尚書,出納章奏。
他如歌姬舞妓,采女宮娥,不可勝計。
殿外特造芳林園,搜羅奇花名卉,珍禽異獸,中鑿陂池,編列畫舫,每舫貯佳麗數人,教以楫棹越歌,俱臻靈妙。
叡随時遊幸,遇有中意的美人兒,當即召禦,未有虛夕。
誰知連宵跨鳳,累歲絕麟,叡已越壯年,未得一子,廷尉高柔,請叡簡省侍女,育精養神,方可“螽斯衍慶”雲雲。
叡雖然優诏報聞,卻仍是肆淫不已,尋且就宗室中,取得二兒,一名芳,一名詢,充作己子,即立芳為齊王,詢為秦王。
皇後毛氏,性頗端淑,與叡向無閑言,自郭夫人專寵後,遂将毛後愛情漸漸移到郭後身上;回應前回。
後來貴人以下,承接甚多,更将毛後撇置中宮,不複過問。
一日叡遊芳林園,郭夫人等并皆随行,獨毛後不與,郭夫人問叡道:“何不一請皇後同行?”恐是故意诘問。
叡頻頻搖首,且囑左右,不得通報中宮。
及既至園中,賞花飲酒,備極歡娛,直至日落西山,方才回宮。
毛皇後怆懷失寵,郁郁寡歡,鎮日裡望斷乘輿,免不得囑托宮娥,探聽魏主行止,适有人得知遊園消息,走報毛後,毛後益覺怏怏,甚至一宵廢寝。
翌日早起,特至西宮外候着,等到日上三竿,方見叡乘辇出來,當即迎前笑問道:“陛下昨遊北園,可極樂否?”說尚未畢,但見叡勃然變色,滿臉怒容,禁不住吓退三步,叡掉頭徑去。
到了傍晚,竟由宮宦赍入谕旨,勸令毛後自盡。
可憐毛皇後又悲又憤,又憤又悔,想到無可奈何的時候,竟取過鸩酒,一口吸幹,轉瞬毒發,便緻暴亡。
前有甄後,後有毛後,可謂兩次同命。
叡尚恨左右違旨,擅敢漏洩,不問是否通報,竟殺死了十餘人。
不過表面上說不過去,僞言毛後暴崩,依禮喪葬,加谥曰悼,号後墓為愍陵,是年為魏青龍五年。
茌縣茌音仕。
報稱黃龍出現,青變為黃,已寓死兆。
有司樂得獻谀,說是魏得地統,宜改正朔,易服色,一新觀聽。
叡遂改元景初,建醜為正,服色尚黃,犧牲尚白。
又用太史令高堂隆奏議,在南北郊,營方圜二丘,圜丘祀天,方丘祀地,诏稱曹氏系出有虞,應以虞帝舜配天,皇祖武皇帝配地。
武皇帝即曹操,見前文。
已而徙長安諸鐘簴,及秦始皇所鑄銅人,漢武帝所制承露盤,盡至洛陽。
銅人重不可緻,留置霸城,承露盤在途折斷,聲聞數十裡,叡乃另采别銅,鑄成銅人二個,号為翁仲,分列司馬門外;更鑄銅龍銅鳳,置内殿前,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
有何用處?還要在芳林園中,增築土山,限令三日告就,土役無暇,即令公卿群僚,荷畚擔土,好容易堆成高阜,上植松竹雜木,作為美觀。
司徒掾董尋,太子舍人張茂,陸續奏谏,始終無效。
高堂隆得病将死,口占遺疏,請毌黜奢崇儉,親親任賢,也徒博得區區褒贈,
諸葛瞻年至十五,拜為騎都尉,得尚公主,後文再表。
後主謹從亮議,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吳懿為車騎将軍,出督漢中。
忽聞吳增兵巴丘,數約萬人,後主不勝驚疑,亟問蔣琬,琬請一面添兵永安,防備不測;一面保舉中郎将宗預,出使東吳,探明動靜。
後主一律依從,遂遣宗預東行,預至吳都。
吳主權反诘他添兵永安,是何意見?預答說道:“江東增戍巴丘,西蜀增戍白帝城,無非為事勢所迫,不勞細問。
”權欣然道:“卿真不亞鄧伯苗;芝字伯苗。
我聞諸葛丞相病殁,恐魏人乘喪侵蜀,故就巴丘增兵,遙為蜀援,并無他意。
”預又答道:“東西聯盟,和好已久,當然彼此相關;陛下且增戍援蜀,難道蜀可不增戍應吳麼?”權乃優禮待預,并使預代達己意,決不負約。
預拜謝西歸,報知後主,後主當然喜慰,蜀中亦聞信鹹安。
獨楊儀返成都後,雖得進拜中軍師,卻已撤銷兵權,有名無實,儀自謂才逾蔣琬,資望又比琬為優,乃反位出琬下,未免怨望;後軍師費祎,暇時過談,儀慨然道:“曩時丞相初亡,我若舉軍就魏,何至落寞如此?”祎假意勸慰,及辭退後,密将儀言入告,後主遂廢儀為庶人,徙置漢嘉郡。
儀至徙所,心愈不平,還要上書诽謗,結果是一道诏旨,收系郡獄,儀慚憤自殺。
不至夷族,還算幸事。
于是遷蔣琬為大将軍,即授費祎為尚書令。
琬舉止不苟,喜怒不形,祎應事敏速,識悟過人,兩人同心輔政,力守諸葛成規,故蜀安如故,魏與吳亦斂兵守境,好幾年不動刀兵。
百姓之福。
獨魏主叡坐享承平,恣意淫樂,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徭役不休,農桑失業。
司空陳群等,上書力谏,辄不見從,且欲鏟平北邙,上築台觀;衛尉辛毗,中書郎王基,少府楊阜,交章谏诤,方才罷議。
魏青龍三年秋季,洛陽華殿被焚,叡問太史令高堂隆道:“漢柏梁殿失火,嘗大起宮殿,作為厭勝,卿可識此義否?”高堂隆道:“這乃越巫所為,不合古訓,願陛下毋惑邪言。
”叡不以為然,立命博士馬鈞,征發民夫數萬,晝夜督造,窮極技巧,殿前有九龍環繞,号為九龍殿。
又引穀水,通過殿前,旁設玉井绮欄,神龍吐出,蟾蜍合受。
馬鈞更仿造指南車,叫作司南車,俾叡得随意遊幸。
并在殿北設立八坊,專選美貌婦女,序居坊中,最上封貴人,次封夫人,就中有數人知書識字,特任為女尚書,出納章奏。
他如歌姬舞妓,采女宮娥,不可勝計。
殿外特造芳林園,搜羅奇花名卉,珍禽異獸,中鑿陂池,編列畫舫,每舫貯佳麗數人,教以楫棹越歌,俱臻靈妙。
叡随時遊幸,遇有中意的美人兒,當即召禦,未有虛夕。
誰知連宵跨鳳,累歲絕麟,叡已越壯年,未得一子,廷尉高柔,請叡簡省侍女,育精養神,方可“螽斯衍慶”雲雲。
叡雖然優诏報聞,卻仍是肆淫不已,尋且就宗室中,取得二兒,一名芳,一名詢,充作己子,即立芳為齊王,詢為秦王。
皇後毛氏,性頗端淑,與叡向無閑言,自郭夫人專寵後,遂将毛後愛情漸漸移到郭後身上;回應前回。
後來貴人以下,承接甚多,更将毛後撇置中宮,不複過問。
一日叡遊芳林園,郭夫人等并皆随行,獨毛後不與,郭夫人問叡道:“何不一請皇後同行?”恐是故意诘問。
叡頻頻搖首,且囑左右,不得通報中宮。
及既至園中,賞花飲酒,備極歡娛,直至日落西山,方才回宮。
毛皇後怆懷失寵,郁郁寡歡,鎮日裡望斷乘輿,免不得囑托宮娥,探聽魏主行止,适有人得知遊園消息,走報毛後,毛後益覺怏怏,甚至一宵廢寝。
翌日早起,特至西宮外候着,等到日上三竿,方見叡乘辇出來,當即迎前笑問道:“陛下昨遊北園,可極樂否?”說尚未畢,但見叡勃然變色,滿臉怒容,禁不住吓退三步,叡掉頭徑去。
到了傍晚,竟由宮宦赍入谕旨,勸令毛後自盡。
可憐毛皇後又悲又憤,又憤又悔,想到無可奈何的時候,竟取過鸩酒,一口吸幹,轉瞬毒發,便緻暴亡。
前有甄後,後有毛後,可謂兩次同命。
叡尚恨左右違旨,擅敢漏洩,不問是否通報,竟殺死了十餘人。
不過表面上說不過去,僞言毛後暴崩,依禮喪葬,加谥曰悼,号後墓為愍陵,是年為魏青龍五年。
茌縣茌音仕。
報稱黃龍出現,青變為黃,已寓死兆。
有司樂得獻谀,說是魏得地統,宜改正朔,易服色,一新觀聽。
叡遂改元景初,建醜為正,服色尚黃,犧牲尚白。
又用太史令高堂隆奏議,在南北郊,營方圜二丘,圜丘祀天,方丘祀地,诏稱曹氏系出有虞,應以虞帝舜配天,皇祖武皇帝配地。
武皇帝即曹操,見前文。
已而徙長安諸鐘簴,及秦始皇所鑄銅人,漢武帝所制承露盤,盡至洛陽。
銅人重不可緻,留置霸城,承露盤在途折斷,聲聞數十裡,叡乃另采别銅,鑄成銅人二個,号為翁仲,分列司馬門外;更鑄銅龍銅鳳,置内殿前,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
有何用處?還要在芳林園中,增築土山,限令三日告就,土役無暇,即令公卿群僚,荷畚擔土,好容易堆成高阜,上植松竹雜木,作為美觀。
司徒掾董尋,太子舍人張茂,陸續奏谏,始終無效。
高堂隆得病将死,口占遺疏,請毌黜奢崇儉,親親任賢,也徒博得區區褒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