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節

關燈
三 第二天方浩提前半個小時趕到了局裡。

    他知道老闆有個習慣,喜歡提前上班。

    老闆就是局長。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很少叫單位的頭兒為經理、廠長、局長,叫起老闆來了,甚至連市委書記、市長也有喊做老闆的。

     方浩的老闆五十二三歲的年齡,這個年齡的人睡眠已經不是很多,早晨6點不到就睡醒起來,弄點早點吃下,也要不了多長時間,在家待着,怕找上門的人纏住不放,幹脆提前到辦公室去,省了老伴給人敬煙倒茶的麻煩。

    何況辦公桌上堆積的待審、待簽的文件和報告總是小山樣高,上班前那半個多小時如果沒人打攪,可以處理一部分。

     方浩進了辦公樓,直接來到老闆的辦公室門外。

    但門是緊閉着的,方浩想可能是自己太性急了,趕在了老闆的前頭。

    估計老闆很快就會到,方浩就站在門口守株待兔,一邊偏了頭,瞟着遠處的山影。

     也許是昨天晚上下過雨的緣故,遠處的山色格外清明。

    方浩幹脆走到欄杆邊,舒目遠眺起來。

    于是他又看見了山影下的河流,以及河流旁的工廠。

    方浩蓦然想起,那就是他曾待過多年的印刷機械廠,那裡曾孕育過他的夢想和愛情、青春和事業,然而後來他還是抓住一個機會離開了那裡。

    否則,他現在也難免要面臨工廠破産、下崗再就業的嚴峻現實。

     這個機會,就是方浩現在的老闆給予的。

    方浩記得那個時候還沒有稱單位的頭兒為老闆的習慣,廠裡的人傳統地叫廠長為廠長,叫财政局去那裡考察投放周轉金項目的向局長為向局長。

    向局長那時候剛上任财政局局長,他的前任就是因為大量的周轉金投放給了不該投放的企業和皮包公司,幾乎全部成了爛賬,最後隻得乖乖交出财政局局長這把交椅。

    前車覆,後車誡,向局長當然懂得這個古訓,所以一上任就着手清理周轉金,對每一筆将投放出去的周轉金都要過問之後才簽字。

    印機廠擴建生産線的周轉金申請報告在向局長手裡放了兩個月了,他因工作忙,沒親眼到廠裡看過,硬是不肯畫押。

    這天向局長終于有空進了印機廠的大門。

    看了看生産設備和生産規模,又翻了廠裡的财務報表,向局長基本滿意,這才走進廠長辦公室,洽談投放周轉金的事宜。

     方浩記得,那天廠長為了增大借貸周轉金的保險系數,特意要他這個廠辦秘書拿出部優、省優産品證書給向局長過目,末了又拿出報上報導廠子的剪報冊和上星期省裡一家刊物登的關于印機廠先進事迹的報告文學,請向局長過目。

    向局長看了幾段報告文學,覺得文采不錯,而且事實和數據都比較紮實,就順便贊歎道:“寫得真不錯。

    ”這下廠長更得意了,對向局長說:“您知道這是誰寫的嗎?”向局長說:“不是作家就是記者,還能有誰?”廠長笑了,指着一旁的方浩說道:“就是本廠的筆杆子方秀才寫的。

    ” 向局長就認真地望了方浩一眼,想起财政局能算能說的不少,就是缺一個得力的筆杆子,心下就起了意。

    所以臨在合同上簽字的時候,向局長半認真半嚴肅地說:“合同上的字我馬上就簽,不過如果你不盡快把方浩的檔案袋調到我局裡,那周轉金轉戶單上的字,我是不會簽的喲。

    ” 就這樣,方浩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