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奪命筒”,左手将四物連同革囊送往榻上,身形疾躍落在門側。

     南宮鵬飛雖不擅武功,卻鎮定如常,目光一瞬注視在崔景雲身上,瞧他如何舉動。

     室内陰暗如晦,似水沉寂。

     蓦地…… 忽聞戶外金伯宣陰冷語聲傳來道:“桌椅均已收去,此事顯有蹊跷,小弟先就對那窮酸已生疑窦,莫非是這窮酸主謀。

    ” 南宮鵬飛暗中一驚道:“真乃飛來之禍,竟然疑心到我的頭上。

    ” 隻聽金仲毅冷笑道:“他們得手後已鴻飛冥冥,我等不妨入内察視有無遺留之物查明端倪。

    ” 啪的一聲大響,房門已被踢開,三條身影疾逾閃電魚貫掠入。

     三煞尚未落定,藏身門側的崔景雲“五行奪命筒”一揚,機刮開處,射出一蓬五彩飛針。

     羅浩聞聲有異,暗道不好,已是不及,奪命五行針射中三煞穴道多處,倒地慘嗥滾轉一陣氣絕喪命,七孔溢出黑血,轉瞬形銷骨化成一灘黃水。

     崔景雲早相好出手方位,免韋雲淞南宮鵬飛兩人波及。

     千裡追風韋雲淞不禁惋惜道:“生擒三人,道出口供,也非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麽?” 崔景雲冷笑道:“川南四煞兇殘暴戾,甯死不折,他們自知必無幸免能吐實麼?說不定你我被他引上岐途,自投羅網,豈非弄巧成拙。

    ” 韋雲淞點點頭道:“三煞一除,永絕後患,但仍找不出一絲端倪,崔兄在此八年,小弟不信崔兄一無所得。

    ” 崔景雲長歎一聲道:“此事說來話長,容從長計議,你我速遷地為良,大煞洪逵久候三煞不至,定起疑心,必探訪來蹤去迹。

    ” 蓦聞戶外傳來笑道:“崔老兒之言是極!” 人影連閃,掠入崔湘蓉及赤足芒鞋,短褛遍體油垢的醉漢,滿臉皺紋,目中精芒如電。

     崔景湘想起一人,面色一變道:“尊駕莫非就是威震八荒的雲中雁鐵手丐龍大俠龍霄騰麽?” 醉漢笑道:“不敢,在下正是龍霄騰。

    ” 崔湘蓉道:“龍伯父與女兒目睹三煞來此,防爹不敵即撲襲出手,爹,我們要離去了麼?” 崔景雲哈哈大笑道:“傻孩子,賣酒當爐并非我等份所應為,你我快走!” 南宮鵬飛欲言又止。

     崔景雲道:“尊價已有安排,距此不遠即到,容老漢向公子把話說明,決不強人所難,去留任便”,說著連聲催促快走。

     衆人一行離了茅屋,穿入一片松林小徑,地勢漸高,翻過一道嶺脊,投向蔥郁蓊翳山谷中,映現一幢石砌屋宇。

    候至臨近,龍霄騰不禁贊道:“好個人間仙境。

    ” 隻見此屋面谷依山,山頂上斜瀉一道銀瀑,搖曳噴珠飛霧,撲面清涼,谷中松竹滴碧翳,綠意盎然,屋宇五間座落在黃土崖坪上,一叢幽篁,三株奇松,龍翔鳳舞,繞屋而植,屋内窗幾乃淨,擺置典雅古樸。

     南宮鵬飛仆從已先在内守候,目睹主人等莅臨,肅然垂手。

     衆人分賓主落座後,崔湘蓉即下廚治理筵席。

     崔景雲望了南宮鵬飛一眼,感喟了一聲道:“公子雖非武林中人,但近年來武林流傳甚久的一付聯語盡人皆知,雅俗皆賞,公子諒必然知曉?” 南宮鵬飛道:“在下就是為此而來。

    ”接著朗誦道: “四面雲山,萬竿煙雨,此真福地。

     一拳黃石,千載赤松,聊結仙綠。

    ” “風聞紫柏山張良廟景物絕佳,不禁仰慕響往,遊興大發,故攜仆相伴離家背井作萬裡之遊。

    ” 崔景雲點點頭道:“其實這是一武林不解之謎,十三年前武林奇才,一代怪傑蒼冥劍客華修翰突然無故在武林中銷聲匿迹,既未撒手人寰,其衣缽傳人雙掌翻天馮翊亦茫然不知其師失蹤是何原因。

     在蒼冥劍客華修翰未失蹤之前這首聯語便已流轉開來,武林中便有人華修翰失蹤與聯語有關,推測華修翰隐遁之處傳出這副聯語,若有人悟解語中之秘,不惜将曠絕奇學傾囊相授……” 南宮鵬飛道:“且慢,請問崔老丈那華修翰與馮翊師徒之情分如何?” 崔景雲不禁望了韋雲淞及龍霄騰一眼,而現欣喜之色,道:“老漢生平相人多矣,從未見過如公子這般根骨人品,英秀挺拔,氣質凝重,尤其在天罡刀羅浩與龍大俠搶奪革囊之際,公子居然絲毫不露畏懼之色,此刻公子發問恰巧是問題症結所在,足證睿智心細。

     馮翊秉賦才華無一不高,但心術陰沉,出手狠辣,自視極高,微忤其意即緻人於死,雖年歲輕輕即名滿大江南北,狠辣陰險之名亦因此傳揚武林。

     其後馮翊結怨太多,仇冢師長大興問罪之師,動手交鋒,馮翊頻遭重挫,并受對方譏諷說他武功僅及其師十之三四,并謂其師早瞧出馮翊心性狼狠陰毒,故多種絕藝秘不相授……” 南宮鵬飛道:“此言可是真情實話麽?” 崔景雲含笑道:“諒非無的放矢之詞,亦非無因而發,早年蒼冥劍客華修翰行道江湖時救人無數,樹恩立威,片言解怨,江湖中人莫不懷德,故對馮翊無不禮讓三分,辱而不殺,望其皤然悔悟。

    ”說著長歎一聲:“馮翊心情怨毒沉痛奔往蒼冥劍客華修翰清修之處邛崃絕頂,那知竟人去室空,自從以後便失去華修翰蹤迹,存亡莫蔔。

    ” 南宮鵬飛微笑道:“在座那位可以确證此事。

    ” 韋雲淞搖首歎息道:“誰也無法确實指證,華修翰失蹤系馮翊親自吐露,之後馮翊也奔走四方探訪其師蹤迹,然而馮翊也竟在江湖中銷沉,如天河星逝杳不複聞……” “我等為此推測,極可能馮翊滿懷怨毒,恨其師藏私,未能絕藝相授,毒計殘害,毀屍滅迹,也許華大俠早料知馮翊必生叛異,已遷移他處。

    ” 南宮鵬飛搖首微笑道:“兩種猜測均屬無稽,一來華修翰若為其徒害死,馮翊必不緻銷聲遁迹,再則華修翰另遷他處,這麼多年來為何不現身江湖,倘謂華修翰自恨無識人之明,親手除卻逆徒,灰心之馀,從此絕意江湖,不問世事亦無可能,因馮翊叛迹未顯,決不能以莫須有之罪加之於馮翊。

    ” 龍騰霄哈哈大笑道:“問題症結就在此處了。

    ”繼而面色一正接道:“就在華修翰師徒相繼失蹤後兩年,武林高僧,華修翰方外至友大方禅師突接一封怪函,函中囑大方禅師參解聯語疑義,找出一卷武林絕學藏處,毋使湮沒将其發揚光大,言詞懇摯,密密麻麻,寫了十數張信紙。

     但字迹陌生,又無下款,大方禅師世外高人,久已不問世事,隻覺來信未免可疑,百思莫解。

     大方禅師端祥此函良久,突然腦際靈光一閃,忖思如非自己至交摯友,豈能冒昧來函,發現函中十數字内有一極為熟稔筆迹,取出華修翰昔年來函,對證之下果為華修翰書,迅所摘錄之下将其隐句重新組合,謂其劣徒馮翊已入魔道,他日為害甚烈,如不及早除之,後患無窮紫柏山中藏有前輩奇人武功秘錄,須參解聯語奧義,找出藏處,覓一根骨人品奇佳之人,傳授克制馮翊……” 南宮鵬飛道:“如此說來,那華修翰并未死,僅系受制于馮翊之手。

    ” 龍霄騰哈哈大笑道:“是極,英雄所見略同。

    ” 南宮鵬飛玉面一紅,道:“在下鬥膽妄言,焉敢擔當英雄之稱。

    ” 韋雲淞微微一笑道:“公子無須自謙,我等向公子言說此段武林秘幸來龍去脈實有深意在内。

    ”說著一頓又道:“其後大方禅師趕往紫柏山,大方禅師亦失去蹤迹。

    ” 南宮鵬飛驚詫道:“這是何原故?難道大方禅師也喪命在馮翊手下麽?” 崔景雲道:“現在言及本題了,紫柏山龍駒寨主無相天君餘旭威震中州,勢力浩大,卻不容江湖中人探觑紫柏山,輕則刖去一足一腿,重則處死,但明言拜山,則恭敬備至,迎上送下禮數無虧,卻又從不為惡,輕财仗義……” 韋雲淞咳了一聲,道:“話說長了,恐南宮公子厭煩,再說公子已然明白,隻有懇求南宮公子相助……” 南宮鵬飛慌得倏地立起,道:“在下不擅武功何能相助?” 崔景雲笑道:“老漢相人多矣,從未見過南宮公子如此根骨秉賦,而且他日必疊獲奇緣,成就當冠絕天下。

    ” 忽聞門外傳來嬌笑道:“真的麽?我到要向南宮公子預為祝賀了。

    ”話聲中崔湘蓉已疾閃而入,笑靥如花,提著一隻食盒,端出熱香四溢菜肴。

     此刻的崔湘蓉與方才所見判若兩人,雲鬓斜髻,眉如遠山,星眸剪水,芙蓉如面玉為神,嬌豔如花。

     南宮鵬飛不禁心神怦然微震,端坐面色凝肅。

     韋雲淞忽取出竊得羅浩處革囊,道:“囊中之物我等無用,悉舉以相贈南宮公子,但此非其時,除‘大還丹’送贈南宮公子服下,其馀四物崔兄暫代保存。

    ” 南宮鵬飛藉隸江南,書香門弟,世代為宦,南宮鵬飛襁褓時随父遊宦并京,遂在京師落藉,其父後厭惡當時政風窳敗,暮夜苞宜,賄賂公行,遂棄官從商,又在郊外治田百畝,南宮鵬飛幼時聰穎好學,聞一知十,明敏果斷,癖愛山水煙霞之勝,從師摹臨丹青,自知須藝事更精,非遍曆名山大川,得其父首允,攜仆作萬裡之遊,不意今日因緣際會逢此奇遇,但雅不欲願,心下大感為難。

     崔景雲察顔辯色,呵呵笑道:“老漢風鑒之術百不爽一,須知數由命定,公子他日必是武林一代人傑,老漢言說不準,自剜雙目以謝公子。

    ” 宴席已擺下,崔湘蓉盈盈含笑在各人面前滿滿斟了一碗酒,連聲催用。

     龍騰霄大笑道:“龍某久聞崔兄神相之術,隻以天南地北,緣悭一面,今日幸會,到要試試,崔兄請相告南宮公子家世,我等洗耳恭聽。

    ” 南宮鵬飛心中一動,暗道:“這到是好主意。

    ” 崔景雲舉杯相敬後,咳了一聲,目光注視在南宮鵬飛面上片刻,才笑道:“公子本世代書香,官宦之後,南人北藉,父母雙全,姐弟三人,公子排行最幼,令尊官運不重,必棄官從商,饒有家财,老漢言短意簡,不知說得是也不是。

    ” 南宮鵬飛聞言大為驚異,道:“老丈說得一點不錯。

    ” 韋雲淞道:“不知公子可有意否?” 南宮鵬飛略一沉吟道:“在下有無所适從之感,即是應允也莫知所措。

    ” 崔景雲大喜道:“隻要公子首允,我等三人便可籌劃策略,包管此行萬無一失。

    ” 龍騰霄道:“莫辜負這等好酒好菜,饞蟲已爬上了喉嚨了,來!南宮老弟,我龍化子先敬你一杯!” ※※ ※ 廟台子隸屬留霸縣,位於紫柏山之東南麓,負山面水,形勢險要,扼川陝驿道之要沖,此去寶雞,南達漢中各距二百馀裡,原為古褒斜道之驿站,周圍數十裡内峰巒重疊,群山環抱,清流萦繞,漫山翠柏蒼松,楓紅醉眼,修篁蕭疏,煙雲飄渺,飄風輕拂,波濤起伏,宛如一片碧海,風景佳絕。

     張良廟在驿道右側崖上,山門東向,前有清溪,背負山林,循廟台子東行百數十步即達。

     那日夕陽染霞,啼鴉繞林之際,驿道上現出一俊美挺秀書生,青衫飄飄,手持摺扇,意态悠閑,登上石階,步入張良廟而去。

     這書生正是南宮鵬飛,信步走入張良廟,隻見一老僧迎面走來合掌施禮道:“施主止步,請明日再來觀賞,廟内入晚即有邪魔出現,驚吓施主,小僧擔當不起。

    ” 南宮鵬飛道:“在下等不信邪怪,禅師尚且不怕,在下何懼。

    ” 老僧一愣道:“那麼實僧失眼了,施主竟是身具武功的江湖俠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