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九回 觀音寺喪吾說法 白蓮池九賢賦詩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西陵縣雙龍鎮,有一觀音寺,寺中一僧,名曰醉月,門下徒弟有五六十人。
這醉月長老謹守清規,日率弟子春耕秋種,竟成巨富,一日,醉月長老謂諸弟子曰:“我自出家以來,隻知道苦念彌陀,究竟不知‘彌陀’二字,出于何處?今聞大悟山有一喪吾和尚,通玄達妙,見性明心。
趁着四月八日,佛祖壽誕之期,我欲請喪吾下山,到我寺說法,講解經義,也不枉出家一場。
”衆徒弟齊聲應道:“惟師命是聽。
” 醉月長老帶了兩個徒弟,行了七十多裡,到了大悟山。
上得頂來,見白鶴銜花,猿猴獻果,清香道味,别是一番世界。
看見山門,早有兩個和尚前來相迎,與醉月師徒相揖而入。
進了客堂,彼此合十。
醉月細說來意,那和尚搖頭道:“我家師傅自上山來,二十餘年,并未下山。
即山下名家巨族,吟詩插柳,概不迎送,豈肯到你寺中說法?”醉月道:“你家大和尚既通禅禮,自然慈悲度世,況我請去說法,是闡揚佛教,代天宣化,比不得是俗家往來,一派虛名,全無實際。
煩二位大師領我進去,見了大和尚,料不推卻。
” 二位和尚遂引醉月入方丈,見了喪吾,醉月倒身下拜。
喪吾連忙扶起,分賓主而坐。
醉月具道來意,喪吾欣然答道:“久聞你觀音寺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蘭山聳翠于面前,柏-枕于背後。
砂環水轉,松茂竹苞,為西陵第一名境。
乃高人托足之所,良緣廣聚之鄉,吾心向往,已非一日。
今大師既來相約,切願拜在下風,平生之願足矣。
”醉月見喪吾應允,喜形于色,道:“我師慈悲度世,真乃天人之師也。
”到了次日,喪吾引醉月參佛既畢,分付徒弟好生看守山門,下山望觀音寺而來。
醉月使衆僧各各參見,十分恭敬,自不必說。
住了數日,雙龍鎮上,人人知道觀音寺請了一位高僧。
于四月八日升座說法,老老少少都來聽講。
醉月又使人請七位賢士齊來坐叙。
那七位賢士,為首的是:孝廉公朱若虛,緻仁邑侯楊延臣,漢臯谌于飛,木蘭山鐵冠道人張良貞,仙姑庵尼僧慧參,孝廉陳榮兖、葉同觀。
七位賢士,一一與喪吾相見,各道相慕之意。
喪吾見七人皆是儒風道骨,好生歡喜。
到了四月八日,喪吾出示帖山門外,書道: 大悟山喪吾和尚告禀諸位檀越大護法:僧中年出家,資性愚昧,德不自量,辱升禅座。
于本月八日,宣說我佛陳言故典,有污聰聽,抱愧良多。
自辰至巳,請善男到經堂講經;自午至未,請善女到經堂講經。
庶男女有分,清規不越。
謹白。
卻說那雙龍鎮及四方善士,都知喪吾是個有名高僧,到了初八日,士女如雲,畢集山門之外。
辰牌時候,寺内鐘鼓齊鳴,笙箫疊奏。
一陣陣香風撲鼻,一雙雙白鶴旋幡。
停了一會,又磐聲響亮。
聽者塵懷頓盡,善意興興。
衆僧簇擁喪吾參佛升座。
頭戴玉佛冠,身披大紅袈裟,足踏雲鞋。
兩旁僧衆,又金鼓大振,箫管齊鳴。
須臾,金住鼓停。
那大和尚高聲吟道: 無生父母,淨土家鄉。
生我沒我,空作昂藏。
認取歸路兮,莫旁皇。
和尚吟畢,衆寂無嘩。
僧寺人等,無一個上前參問。
那大和尚又吟道: 未生我兮誰為主,既生我兮主我誰? 大道不明空
這醉月長老謹守清規,日率弟子春耕秋種,竟成巨富,一日,醉月長老謂諸弟子曰:“我自出家以來,隻知道苦念彌陀,究竟不知‘彌陀’二字,出于何處?今聞大悟山有一喪吾和尚,通玄達妙,見性明心。
趁着四月八日,佛祖壽誕之期,我欲請喪吾下山,到我寺說法,講解經義,也不枉出家一場。
”衆徒弟齊聲應道:“惟師命是聽。
” 醉月長老帶了兩個徒弟,行了七十多裡,到了大悟山。
上得頂來,見白鶴銜花,猿猴獻果,清香道味,别是一番世界。
看見山門,早有兩個和尚前來相迎,與醉月師徒相揖而入。
進了客堂,彼此合十。
醉月細說來意,那和尚搖頭道:“我家師傅自上山來,二十餘年,并未下山。
即山下名家巨族,吟詩插柳,概不迎送,豈肯到你寺中說法?”醉月道:“你家大和尚既通禅禮,自然慈悲度世,況我請去說法,是闡揚佛教,代天宣化,比不得是俗家往來,一派虛名,全無實際。
煩二位大師領我進去,見了大和尚,料不推卻。
” 二位和尚遂引醉月入方丈,見了喪吾,醉月倒身下拜。
喪吾連忙扶起,分賓主而坐。
醉月具道來意,喪吾欣然答道:“久聞你觀音寺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蘭山聳翠于面前,柏-枕于背後。
砂環水轉,松茂竹苞,為西陵第一名境。
乃高人托足之所,良緣廣聚之鄉,吾心向往,已非一日。
今大師既來相約,切願拜在下風,平生之願足矣。
”醉月見喪吾應允,喜形于色,道:“我師慈悲度世,真乃天人之師也。
”到了次日,喪吾引醉月參佛既畢,分付徒弟好生看守山門,下山望觀音寺而來。
醉月使衆僧各各參見,十分恭敬,自不必說。
住了數日,雙龍鎮上,人人知道觀音寺請了一位高僧。
于四月八日升座說法,老老少少都來聽講。
醉月又使人請七位賢士齊來坐叙。
那七位賢士,為首的是:孝廉公朱若虛,緻仁邑侯楊延臣,漢臯谌于飛,木蘭山鐵冠道人張良貞,仙姑庵尼僧慧參,孝廉陳榮兖、葉同觀。
七位賢士,一一與喪吾相見,各道相慕之意。
喪吾見七人皆是儒風道骨,好生歡喜。
到了四月八日,喪吾出示帖山門外,書道: 大悟山喪吾和尚告禀諸位檀越大護法:僧中年出家,資性愚昧,德不自量,辱升禅座。
于本月八日,宣說我佛陳言故典,有污聰聽,抱愧良多。
自辰至巳,請善男到經堂講經;自午至未,請善女到經堂講經。
庶男女有分,清規不越。
謹白。
卻說那雙龍鎮及四方善士,都知喪吾是個有名高僧,到了初八日,士女如雲,畢集山門之外。
辰牌時候,寺内鐘鼓齊鳴,笙箫疊奏。
一陣陣香風撲鼻,一雙雙白鶴旋幡。
停了一會,又磐聲響亮。
聽者塵懷頓盡,善意興興。
衆僧簇擁喪吾參佛升座。
頭戴玉佛冠,身披大紅袈裟,足踏雲鞋。
兩旁僧衆,又金鼓大振,箫管齊鳴。
須臾,金住鼓停。
那大和尚高聲吟道: 無生父母,淨土家鄉。
生我沒我,空作昂藏。
認取歸路兮,莫旁皇。
和尚吟畢,衆寂無嘩。
僧寺人等,無一個上前參問。
那大和尚又吟道: 未生我兮誰為主,既生我兮主我誰? 大道不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