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二回 窦忠怒擊虎頭牌 朱盈夢會痘神女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楊知縣見府尊意思冷落,鼠竄而回。
進了公館,各人個個無言。
次日早起,用了幾樣點心,又引着八人到轅門聽候。
隻見衆人圍做一堆,口稱:“可惜!可惜!”知縣心中恍惚,喝開衆人,隻見虎頭牌高挂,上寫道: 黃州府正堂王-為西陵縣知縣楊延臣輕忽國典,冒納虛士,本府已經申詳,差趙義,燕清押住公館,不許回署,俱候上憲批文發落。
八名秀士不看此牌猶可,看了此牌,驚出一身冷汗。
齊聲道:“我等進取功名,卻累及父師,如何是好?”惟有窦建柱,字忠,其情性剛愎,怒氣沖冠,伸手向柱上将虎頭牌取下來,向石上一擊,打得粉碎,口中大罵:“不受人擡舉的狗官!冒昧申詳,妒賢慢士,有失朝廷重意。
我等一齊向武昌節度使衙門,代父師伸冤。
”不住的千狗官、萬狗官,竟罵上堂來。
跟着他看的百姓,蜂擁而入。
窦忠一發罵得高興,站在公堂之上,叫聲:“衆位休得喧嘩,聽我說個明白。
西陵縣所薦孝廉,第一名朱若虛,二名李逢吉,皆是先帝征名數次,他二人因親老多病,不肯應诏。
這狗頭王玖,道西陵縣冒進虛士,難道前任官長也是冒進虛士,先皇帝也是冒取虛士?我等權且出氣,再到上司與父師伸冤。
”那看的百姓,因知府平日貪酷兩全,一個個公報私仇,大家罵個不止。
卻說這知府有個異父兄長王-,是他母親先在人家為妾生的。
後來夫死家貧,母子無靠,出嫁于王氏,才生王玖。
王玖出任黃州,他兄長也随母到任,衙内衙外,皆以大老爺稱之。
今日見兄弟詳了楊知縣,遇窦忠這般大罵,他卻帶着家丁出來厮打。
見公怒齊發,不敢動手,呆呆的望了一會。
又見窦忠濃眉大眼,鼻直口方,聲如銅鐘,錦幅花袍,腰金佩玉,十分華麗,站在公堂之上,尊嚴若神。
又見他兩個家童侍在身傍,眉清目秀,俊俏端莊,雅緻不凡,王-暗暗稱奇。
勢利眼看勢利眼,熱腸人觀熱腸人。
王-輕輕附家丁之耳,說了幾句言語,那家丁點頭會意,走進公堂旁邊,向青衣小童拱手道:“請問你家老爺尊姓大名?”青衣回道:“這是我家三老爺,是西陵城西窦府,名建柱。
我家大老爺名建德,現任河南開封府節度使;我家二老爺,現居太子少保、吏部左侍郎;鎮守山西太原府唐國公李淵,是我家老爺姊丈。
今日府太爺目不識丁,我家老爺還要詣阙叩阍,奏稱王知府輕典傲賢,不體朝廷重意,要把這狗官斬首方休。
”兩個家丁聽了此言,走至王-面前,把舌一伸,将上項言語一一說明。
正是迅雷不及掩耳,吓得王大老爺毛骨悚然,急進内室,向王玖說道:“你性情急躁,惹下禍來,吾不知爾之死所也。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說了一遍。
王玖大怒道:“這狗才,咆哮公堂,辱罵官長,我把知府不做,就與他拼了罷。
”說罷,向外就跑。
衆幕賓一齊上前相勸,王知府進内室去了,王-也随着進去。
王玖對王-低聲道:“此事非曹師爺不可,我私去見也.他必有開解之處。
”遂坐個小轎,開了後門,至關王廟,見了曹師爺,下了一禮,分賓主而坐。
便說道:“曹師爺知今日府中之事否?”曹師爺道:“黃州城内,老少人等,互相傳說,因而知之。
人言窦忠是個世家,京都必有内援,此事隻宜和,不宜結。
”王知府道:“小弟特來求教,望師爺指示。
”曹師爺道:“老爺府中幕友甚多,小弟何足挂齒?”知府道:“他們隻曉得刑名錢谷,決不疑,定大患,非我師不可!”曹師爺低頭不語。
原來曹師爺與衆幕友不睦,個個在王知府面前挫他短處,知府耳軟,就疏慢了他,因此辭館而出,欲回漢陽原籍。
知府見他低頭不語,隻得下他一全禮。
曹師爺扶起道:“我所以低頭不語者,心有所思耳。
王公今日申文是旱路,還是水路?”知府道:“是水路。
”曹師爺道:“這個不難。
尊駕急早回府,令兩個能幹衙役,乘着快劃,趕回文書,我自有道理,晚間弟必有佳音回報。
”知府拱手稱謝而去。
曹師爺即換了衣服,喚了從人,備了名帖,坐一乘玻璃小轎,到西陵縣公館下轎,對門子說道:“通票你家老爺,說漢陽曹瞻字福堂,特來拜會。
”門子接了全帖進去。
少頃,又出來:“我家老爺有請。
”這曹師爺大搖大擺,走進中堂,與楊太爺叙禮,就分賓主而坐。
楊知縣曰:“久慕大名,無緣拜會,今日相見,足慰平生。
卑縣碌碌庸才,有勞師爺下顧,實出望外。
”曹瞻道:“末弟年近七十,尚為人役。
楊老夫子宰治西陵,德洽民心。
湖廣縣令一百餘人,未有如公者。
小弟緣分淺薄,未得趨承教益,恨甚,恨甚!但小弟前來,兼訪窦府三老爺。
”知縣即命窦忠出來相見。
二人叙禮畢,窦忠道:“弟與足下素不相識,今
進了公館,各人個個無言。
次日早起,用了幾樣點心,又引着八人到轅門聽候。
隻見衆人圍做一堆,口稱:“可惜!可惜!”知縣心中恍惚,喝開衆人,隻見虎頭牌高挂,上寫道: 黃州府正堂王-為西陵縣知縣楊延臣輕忽國典,冒納虛士,本府已經申詳,差趙義,燕清押住公館,不許回署,俱候上憲批文發落。
八名秀士不看此牌猶可,看了此牌,驚出一身冷汗。
齊聲道:“我等進取功名,卻累及父師,如何是好?”惟有窦建柱,字忠,其情性剛愎,怒氣沖冠,伸手向柱上将虎頭牌取下來,向石上一擊,打得粉碎,口中大罵:“不受人擡舉的狗官!冒昧申詳,妒賢慢士,有失朝廷重意。
我等一齊向武昌節度使衙門,代父師伸冤。
”不住的千狗官、萬狗官,竟罵上堂來。
跟着他看的百姓,蜂擁而入。
窦忠一發罵得高興,站在公堂之上,叫聲:“衆位休得喧嘩,聽我說個明白。
西陵縣所薦孝廉,第一名朱若虛,二名李逢吉,皆是先帝征名數次,他二人因親老多病,不肯應诏。
這狗頭王玖,道西陵縣冒進虛士,難道前任官長也是冒進虛士,先皇帝也是冒取虛士?我等權且出氣,再到上司與父師伸冤。
”那看的百姓,因知府平日貪酷兩全,一個個公報私仇,大家罵個不止。
卻說這知府有個異父兄長王-,是他母親先在人家為妾生的。
後來夫死家貧,母子無靠,出嫁于王氏,才生王玖。
王玖出任黃州,他兄長也随母到任,衙内衙外,皆以大老爺稱之。
今日見兄弟詳了楊知縣,遇窦忠這般大罵,他卻帶着家丁出來厮打。
見公怒齊發,不敢動手,呆呆的望了一會。
又見窦忠濃眉大眼,鼻直口方,聲如銅鐘,錦幅花袍,腰金佩玉,十分華麗,站在公堂之上,尊嚴若神。
又見他兩個家童侍在身傍,眉清目秀,俊俏端莊,雅緻不凡,王-暗暗稱奇。
勢利眼看勢利眼,熱腸人觀熱腸人。
王-輕輕附家丁之耳,說了幾句言語,那家丁點頭會意,走進公堂旁邊,向青衣小童拱手道:“請問你家老爺尊姓大名?”青衣回道:“這是我家三老爺,是西陵城西窦府,名建柱。
我家大老爺名建德,現任河南開封府節度使;我家二老爺,現居太子少保、吏部左侍郎;鎮守山西太原府唐國公李淵,是我家老爺姊丈。
今日府太爺目不識丁,我家老爺還要詣阙叩阍,奏稱王知府輕典傲賢,不體朝廷重意,要把這狗官斬首方休。
”兩個家丁聽了此言,走至王-面前,把舌一伸,将上項言語一一說明。
正是迅雷不及掩耳,吓得王大老爺毛骨悚然,急進内室,向王玖說道:“你性情急躁,惹下禍來,吾不知爾之死所也。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說了一遍。
王玖大怒道:“這狗才,咆哮公堂,辱罵官長,我把知府不做,就與他拼了罷。
”說罷,向外就跑。
衆幕賓一齊上前相勸,王知府進内室去了,王-也随着進去。
王玖對王-低聲道:“此事非曹師爺不可,我私去見也.他必有開解之處。
”遂坐個小轎,開了後門,至關王廟,見了曹師爺,下了一禮,分賓主而坐。
便說道:“曹師爺知今日府中之事否?”曹師爺道:“黃州城内,老少人等,互相傳說,因而知之。
人言窦忠是個世家,京都必有内援,此事隻宜和,不宜結。
”王知府道:“小弟特來求教,望師爺指示。
”曹師爺道:“老爺府中幕友甚多,小弟何足挂齒?”知府道:“他們隻曉得刑名錢谷,決不疑,定大患,非我師不可!”曹師爺低頭不語。
原來曹師爺與衆幕友不睦,個個在王知府面前挫他短處,知府耳軟,就疏慢了他,因此辭館而出,欲回漢陽原籍。
知府見他低頭不語,隻得下他一全禮。
曹師爺扶起道:“我所以低頭不語者,心有所思耳。
王公今日申文是旱路,還是水路?”知府道:“是水路。
”曹師爺道:“這個不難。
尊駕急早回府,令兩個能幹衙役,乘着快劃,趕回文書,我自有道理,晚間弟必有佳音回報。
”知府拱手稱謝而去。
曹師爺即換了衣服,喚了從人,備了名帖,坐一乘玻璃小轎,到西陵縣公館下轎,對門子說道:“通票你家老爺,說漢陽曹瞻字福堂,特來拜會。
”門子接了全帖進去。
少頃,又出來:“我家老爺有請。
”這曹師爺大搖大擺,走進中堂,與楊太爺叙禮,就分賓主而坐。
楊知縣曰:“久慕大名,無緣拜會,今日相見,足慰平生。
卑縣碌碌庸才,有勞師爺下顧,實出望外。
”曹瞻道:“末弟年近七十,尚為人役。
楊老夫子宰治西陵,德洽民心。
湖廣縣令一百餘人,未有如公者。
小弟緣分淺薄,未得趨承教益,恨甚,恨甚!但小弟前來,兼訪窦府三老爺。
”知縣即命窦忠出來相見。
二人叙禮畢,窦忠道:“弟與足下素不相識,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