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良醫良相濟人世

關燈
旬中年人,身着一襲綢衫,手拿摺扇,方面大耳,三缯黑須,氣度不凡。

     後随一俊秀挺拔,神采飄逸的青衣少年,輾齒微笑,益顯得人若玉樹,氣質引人。

     遊人注目凝視,隻聽有人竊語這:“陳翰林也來了,聽說聖眷甚隆,大用可期。

    ” 無疑是指那四旬上下,氣度不凡中年人。

     陳翰林與青衣少年并肩慢步,低笑道:“陳某每年皆須數履斯地,老弟不知陳某為何?”說着又是一笑,道:“陳某最愛甯北香冢碑詞,哀感頑豔,每為徘徊不舍離去。

    ” 青衣少年微笑道:“翰林公章華國,碑詞必動人悱恻,不然翰林公何至如此。

    ” 兩人信步走至香冢前,隻見一坯青冢,冢前豎立一碑,镌有碑文,卻不着年月及題名,詞雲 “浩浩愁,茫茫卻 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減 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 青衣少年道:“果是絕妙好詞,隻太哀傷了點!燕京曆代帝都,飽經滄桑,留下甚多可歌可詠事迹,香冢隻是其中一環,經騷人墨客一再渲染,其名益彰。

    ”說着語聲略頓,又道:“翰林公對此香冢想必有所考據?” 陳翰林搖首歎息道;。

    “數年來為查明香冢究系前代何女及所作碑詞是何文人,諒系藉藉有名之士,無如言人人殊,莫知所本,必因前朝兵荒馬亂之際,都下市民自顧不暇,況身外之事乎。

    ” 兩人徘徊片刻,繼續行去,途中陳翰林屢遇友朋,寒喧笑談,青衣少年含笑浏覽景物。

     忽見一錦衣長衫人快步如飛掠至陳翰林身前抱拳笑道:“陳大人雅興不淺,又在此相遇了。

     陳翰林認明此人,是五貝子府總管,忙抱拳施禮道:“曾總管,經月不見,總管似發福了,風聞即将有添丁之喜,到時陳某尚要趨府恭賀。

    ” 錦衣中年人哈哈發出宏亮的笑聲,道:“這不敢當,那時曾某定要敦請大小取名賜福。

    ”說着語聲略頓,又道:“五貝子前些時懇請大人賞賜墨寶,不知大人……” 陳翰林忙道:“陳某已繪就山水花鳥,現送至坊間裱裝,再過兩三日陳某當親自送往府邸,貝子爺近來好否?” 曾總管哦了一聲,道:“咱們貝子爺與福甯郡主就在那邊水閣上歡宴詩友之交,侍從發現陳大人與友人在此遊興方濃,禀知貝子爺,本欲請大人一聚,貝子爺恐打斷陳大人遊興,是以不敢驚動。

    ”說着。

    望了青衣少年一眼。

     陳翰林趁機與雙方引見,笑向曾總管道;:“這位是大内一等帶刀侍衛白春帆,聖上派在孫相國跟前-力。

    ”繼又道:“白老弟,這位是五貝子府總管曾大魁,兩位鄉親近親近!” 兩人抱拳互道幸會欽仰,曾大魁暗道:“大内侍衛曾某無人不識,卻不知有白春帆此人,何況一等帶刀侍衛一身武功非同尋常,而且非有奇才異能,不可充任,他年歲輕輕,就擔當此重職,誠難令人置信。

    ” 陳翰林似覺察曾大魁心意,微笑道:“白老弟系去年歲尾莫副統領臨終之前密薦與聖上,武功一這陳某系門外漠,但白老弟深通歧黃,聖上念孫相年老體弱,是以命白老弟随身照護。

    ” 曾大魁不禁宏聲大笑,道:“原來如此,難怪曾某不識,兩位請便,曾某這就去向五貝子覆命。

    ”抱拳一揖,轉身快步離去。

     陳翰林低聲笑道:“穿針引線,學生事畢,其餘的事就要看老弟了,如不出學生所料,稍時五貝子定必邀我等一聚。

    ”說着拉着白春帆走向林木蓊翳中。

     林内一處懸有多盞燈籠,隐約可見系一茶棚,秋風初起,仍有喜愛此處情趣,三二知已,泉清茗醇,閑談奕棋,陳翰林偕白春帆擇座相對坐下。

     月華似水,陳、白兩人閑聊了數句,即對奕一局,聚精會神,心無旁骛。

     白春帆忽低聲這:“在下發覺可疑的眼神注視我等,不久五貝子必遣人來此。

    ” 陳翰林徵徽一笑,車三平六。

     白春帆似覺這一步棋大感棘手,欲力挽危局,沉吟思考長久。

     忽聞一聲宏亮笑聲道:“原來兩位在此對奕害得我曾某好找。

    ” 陳翰林擡面見是曾大魁,忙立起抱拳道:“曾總管找我學生何事?” 曾大魁道:“不敢,五貝子爺有請兩位。

    ” 白春帆立起推亂棋局,含笑不語。

     陳翰林向白春帆望了一眼,道:“恭敬不如從命,五隻子禮賢下士,言談風趣,如沐春風,老弟随學生前往弄曉如何?” 曾大阻道:“不知白大人可惠賞光?”神色異常虔誠。

     此人倚五貝子之勢,平時作威作福,傲慢無禮,為何獨對白春帆恭敬,甯非怪事?原來一品帶刀内廷侍衛,威權甚大,可與督撫平起平坐,除了官府,莠民奸惡可就地戮殺,莫說一個曾大魁,就是兩個曾大魁亦戮殺無倫,故不敢對白春帆放肆。

     隻聽白春帆徽笑道:“久聞五貝子豪爽好客,隻因無機親近,緣惺一面,今晚閑暇無事,在下自當追随骥尾。

    ” 曾大魁立時肅客就道,朝西北領前走去。

     尚未出抹,隐隐随風送來一片絲竹弦管之聲,須臾穿林而出,隻見一片碧波上水閣中燈光如晝,人影幢幢。

     走近水闾,曾大魁疾行數步,高聲道:“陳大人白大人到!” 絲竹弦管聲立辍,隻見水閣内走出一年約四旬氣度威嚴中年人, 一眼瞧見陳翰林,大聾道: “打擾清興,兄弟異常歉疚,不過此間半都是華修兄舊識,華修兄又是詩文大豪,故不辭冒昧,懇請枉駕。

    ”說着搶過一步,手執着白春帆雙臂, 一睑真摯之色,微笑道:“白大人,咱們今晚得能親近,快何如之,請進,請進!”不容白春帆施禮,把臂同入。

     閣内高朋滿座,尚有幾名姿色不惡歌妓,左上首一席坐定一面檬黑紗少婦, 一身翠綠衣裙,膚白如玉,黑紗甚薄,彷佛甚美,神态雍容,另有三端莊貴婦陪侍一席,白春帆暗道:“此女諒系福甯郡主,難道她是玄武官主麼?如非事已知端倪,決難令人置信。

     陳華修白春帆同着五貝子走入水閣,滿座賓客均為白春帆醉人氣質所吸引。

     五隻子僅為白春帆略略引見了數位知名人物,迳泣着白春帆共坐一席,笑道:“諸位不要拘束,各自盡興玩樂。

    ” 須臾,絲竹弦管又起,歌妓綻唇吟唱,珠圓玉潤,悅耳動聽。

     翰林陳華修自擇熟友共座,五貝子向白春帆殷勤勸酒,笑談宮廷逸事,絕口不問白春帆家世來曆,亦不與他引見福甯郡主。

     白春帆暗道:“看來五貝子亦是城府深沉,心術狡詐的枭雄,自己若不留意,必讓他瞧出破綻。

    ”絲毫不動神色,正襟危坐,微笑傾聽。

     約莫半個更次,賓客陸續辭去,歌妓亦辭離,隻剩下廿餘人。

     白春帆緩緩立起,欲侍告辭。

     五貝子忙笑這:“天色尚早,何必急急離去,你我相見恨晚,兄弟還有讨教之處。

     白春帆複又坐下,道:“在下一介武夫,年輕識淺,若有垂詢,當盡其所知相告,讨教二字,實愧不敢當。

    ” 五隻子大笑道:“白大人忒自謙了,以白大人年少老戚,虛懷若谷,并不多見。

    ”說着,面色一正,接道:“據敝府總管曾大魁言說白大人精擅歧黃,着手回春,舍親一子,年方六齡,染有宿疾,面黃體瘦,不思飲食,痰喘痦咳,百醫罔效,卻又病不緻死,痛苦不堪,不知白大人可試為一治,倘能治愈,不啻感同身受。

    ” 白春帆歉然笑道:“此乃陳大人謬甚其詞,在下不過略明醫理,豈能當真,醫比盧扁……!” 蓦地—— 一條人影由側窗射入,挾着一股寒芒奔電,疾如流星襲向五隻子而來。

     來勢絕快,使人念頭都來不及想,白春帆手中酒杯急擲過去,左掌穿胸推出。

     叮的一聲,酒杯與劍尖撞了個正着,雷霆萬鈞劍勢頓得一頓,向外橫去,那人發出一聲悶哼,被白春帆無形潛力震得反向飛出。

     此際,水閣外仆人一雙人影,掌劍向匪徒劈下。

     隻聽三聲凄厲慘叫騰起,人影相撞相繼堕地,五貝子府一雙武士脅裂洞穿,顱骨全碎,血漿迸濺,慘不忍睹。

     那刺襲五貝子匪徒,一身黑衣勁裝,玄巾蒙面,直挺挺躺在兩屍之前,一動不動,顯然已重傷殡命。

     五貝子驚得面無人色,見刺客已死,大-道:“速查明刺客是何來曆?” 水閣外衆武士一擁而入,一名武士以刀尖挑開匪徒蒙面黑巾,隻見那匪徒面膚浮腫青紫,七竅内溢出絲絲黑血,面目已莫辭,敢情那匪徒臨死之前,已将預置口中劇毒吞下。

    立時毒性發作。

     五貝子沉聲道:“速查看此人是何來曆?” 武士答道:“此人已服毒,面目浮腫靛青,模糊莫辨!” 五貝子道:“搜他身上。

    ” 衆武士遍體搜覓,一無發現。

     福甯郡主緩緩立起道:“将屍體掩埋,咱們回去再說吧。

    ”語聲軟柔甜脆,悅耳已極。

     五貝子立時向白春帆抱拳,道:“如非白大人相擦,兄弟今晚必遭毒手,此人不知是何人所遣?” 白春帆起身施禮,含笑道:“事實未明,在下不便妄自猜測,請容在下先行告辭。

    ” 五貝子一睑惜别之色,道:“撞上此等煞風景之事,不然你我還可傾談,兄弟這就送客,明日兄弟還要端誠拜谒道謝” 白春帆道:“不敢!”向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