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人驅驢驢作人言 咒伏虎虎知咒語
關燈
小
中
大
隻好由他擺布。
他沒收了我們的錢财行李,便把我們驅入院中。
那院中已有六匹驢子現在着,大約也是人變的。
在前數天内,那惡道領了販驢子的人進來,談定價錢,先後把那六匹驢子帶去。
販驢子的因為我們生得太瘦,隻肯出些賤價,所以還沒有成交。
今天那惡道走出門去了,恰巧你們進寺來,把我們帶出,再生之德沒齒不忘!&rdquo說着,同了他的子媳趴在地上,叩起頭來。
雪門和尚道:&ldquo照你所說,那惡道的模樣,想來大約就是伏豹山的飛杖大師,我早已聽人說過了,不過不大相信,現在方知人言非虛。
他既膽敢這樣作惡,我非把他制伏不可。
我想他回到寺中不見了驢子,定要追尋到這裡來,我們快快藏躲,然後再作辦法。
&rdquo說着便同衆人走上山去,找得了一個樹木叢密的山洞,教石荃和景無畏等一齊躲入,自己同朱鎮嶽在洞外守待着。
隔了一會兒,隻聽得一陣怪風嗚嗚作響,自遠一至。
二人偷偷從月光中望去,果見一個道士模樣的人,大概就是那飛杖大師,飄飄忽忽地從那邊路上走來。
到了山腳之下站着了,在地上查看一回,含着一臉怒容,又擡起頭來向山上瞪望着,兩道眼光電光似的,直向山洞中注射。
雪門和尚見飛杖大師來勢甚兇,便想先發制人。
随手拿了一塊山石,向飛杖大師的頭頸上抛去。
飛杖大師隻把鐵杖一擋,那山石依舊飛回,老鷹撲兔似的,直向雪門和尚擊來。
虧得雪門和尚眼快,連忙閃過一邊,更向山下看去。
飛杖大師早已狂吼一聲,向山上沖來了。
雪門和尚同朱鎮嶽,一齊拾了山石向他亂抛。
飛杖大師雖把鐵杖擋住,但是石子好似雨點般地飛來,一時頗有點應接不暇,隻得反身飛跑到了山腳下,猱身直上一棵樹巅,口中劃然長嘯。
一時山風暴起,吹得草木索索作響。
正在此時,就有一隻白額猛虎,陡從草叢中蹿出,向飛杖大師炯目怒視,跟着又狂吼一聲,直向樹上撲來。
飛杖大師口中念念有詞,隻把鐵杖向猛虎一點,那虎頓時俯伏地上,動也不敢一動。
飛杖大師又向虎念了幾句咒語,那虎好似會意似的,又吼了一聲,反身蹿上山去,直向雪門和尚撲來。
雪門和尚知道這虎,是飛杖大師招來抵敵自己的,心中倒暗暗好笑:&ldquo這些邪術算得什麼,難道以為我沒有降服的法子嗎?&rdquo一壁想着,待到那虎撲到自己面前時,也把指頭一指,念上幾句咒語。
那虎悟會意思,登時又向飛杖大師反戈,反身蹿下山去,直向樹上撲來。
飛杖大師一壁把鐵杖抵住那虎撲上樹來,一壁又念咒語,教它再去反撲雪門和尚。
但是已經失了效驗,那虎隻管在樹下跳蕩,并不住地暴吼。
朱鎮嶽見了這種情形,早已提了寶劍飛跑下山,想要跳到樹上去和那飛杖大師厮殺。
飛杖大師高踞樹上,把鐵杖左右揮舞,朱鎮嶽同着那虎,竟無從近得身去。
正在為難之時,那虎忽地伸出兩爪向樹根亂抓。
不一會兒,樹根周圍的泥土都被虎爪掃盡,那棵樹沒有了依傍,立刻倒将下來,飛杖大師也随樹跌下,急忙躍起身來,同朱鎮嶽和虎撲鬥。
雪門和尚在山上看得清楚,又飛起山石向飛杖大師的頭頸上打來,飛杖大師急忙舉起鐵杖來擋。
朱鎮嶽觑了這個空,猛地躍上一步,挺刀直刺他的心窩。
飛杖大師直喊得一聲&ldquo哎喲&rdquo,便仰面翻下。
那虎何等敏捷,早已撲到他的身上,向他咽喉咬了一口,看看他已不動,便伏身在地,捧了他的身子咀嚼起來了。
那時,雪門和尚望見飛杖大師已死,便伴同石荃、景無畏等下山來,互相慶幸一番。
看那虎時,已把飛杖大師的屍身啖盡,隻是搖尾晃腦,依依于雪門和尚的腋下。
雪門和尚又向他念了幾句咒語,那虎好似叩别的樣子,朝雪門和尚跪了一跪,便向叢草中蹿去了。
雪門和尚又指點石荃等回家的路徑,直待石荃等拜謝而去,不見人影,才偕同朱鎮嶽、景無畏踱上山嶺。
朱鎮嶽道:&ldquo想不到師父也會念咒語,這我在從前倒不知道。
&rdquo 雪門和尚笑道:&ldquo這是一個四川人傳授給我的,不料如今卻得到它的用處了;否則那妖道念起咒語來,我們就是不被虎咬死,也要同石荃這樣變成驢子了。
&rdquo說着,就向鬼門關進發。
這鬼門關不過形勢險惡罷了,卻居然平安過去,沒有發生什麼事,也就無可記述。
一過鬼門關都是些平陽大道,更無可記了,不久就回到報恩寺,出遊的事便告了一個段落。
我這部《江湖小俠傳》也就在此結束了。
至于朱鎮嶽和景無畏後來究竟如何?朱家的劍術,怎麼會分傳一支到雲南去的?這許多節目,且等續集出時再行交代明白。
憶鳳樓主評曰: 驢作人言,虎知咒語,皆怪事也。
作者忽于本回中,将此二事盡情一寫之,蓋亦欲别開蹊徑,而為讀者一新耳目耳。
幸弗以其事近荒誕而少之。
本書系以朱鎮嶽為主,小俠即指朱鎮嶽,此正集所叙,皆為其少年旅行時所見所聞事。
故一至旅行告終,重歸古刹,正集亦即铿然奏尾聲。
此後種種事迹,以及其他小俠之行事,統于續集中詳述之,諸君拭目以待也可。
全書完
他沒收了我們的錢财行李,便把我們驅入院中。
那院中已有六匹驢子現在着,大約也是人變的。
在前數天内,那惡道領了販驢子的人進來,談定價錢,先後把那六匹驢子帶去。
販驢子的因為我們生得太瘦,隻肯出些賤價,所以還沒有成交。
今天那惡道走出門去了,恰巧你們進寺來,把我們帶出,再生之德沒齒不忘!&rdquo說着,同了他的子媳趴在地上,叩起頭來。
雪門和尚道:&ldquo照你所說,那惡道的模樣,想來大約就是伏豹山的飛杖大師,我早已聽人說過了,不過不大相信,現在方知人言非虛。
他既膽敢這樣作惡,我非把他制伏不可。
我想他回到寺中不見了驢子,定要追尋到這裡來,我們快快藏躲,然後再作辦法。
&rdquo說着便同衆人走上山去,找得了一個樹木叢密的山洞,教石荃和景無畏等一齊躲入,自己同朱鎮嶽在洞外守待着。
隔了一會兒,隻聽得一陣怪風嗚嗚作響,自遠一至。
二人偷偷從月光中望去,果見一個道士模樣的人,大概就是那飛杖大師,飄飄忽忽地從那邊路上走來。
到了山腳之下站着了,在地上查看一回,含着一臉怒容,又擡起頭來向山上瞪望着,兩道眼光電光似的,直向山洞中注射。
雪門和尚見飛杖大師來勢甚兇,便想先發制人。
随手拿了一塊山石,向飛杖大師的頭頸上抛去。
飛杖大師隻把鐵杖一擋,那山石依舊飛回,老鷹撲兔似的,直向雪門和尚擊來。
虧得雪門和尚眼快,連忙閃過一邊,更向山下看去。
飛杖大師早已狂吼一聲,向山上沖來了。
雪門和尚同朱鎮嶽,一齊拾了山石向他亂抛。
飛杖大師雖把鐵杖擋住,但是石子好似雨點般地飛來,一時頗有點應接不暇,隻得反身飛跑到了山腳下,猱身直上一棵樹巅,口中劃然長嘯。
一時山風暴起,吹得草木索索作響。
正在此時,就有一隻白額猛虎,陡從草叢中蹿出,向飛杖大師炯目怒視,跟着又狂吼一聲,直向樹上撲來。
飛杖大師口中念念有詞,隻把鐵杖向猛虎一點,那虎頓時俯伏地上,動也不敢一動。
飛杖大師又向虎念了幾句咒語,那虎好似會意似的,又吼了一聲,反身蹿上山去,直向雪門和尚撲來。
雪門和尚知道這虎,是飛杖大師招來抵敵自己的,心中倒暗暗好笑:&ldquo這些邪術算得什麼,難道以為我沒有降服的法子嗎?&rdquo一壁想着,待到那虎撲到自己面前時,也把指頭一指,念上幾句咒語。
那虎悟會意思,登時又向飛杖大師反戈,反身蹿下山去,直向樹上撲來。
飛杖大師一壁把鐵杖抵住那虎撲上樹來,一壁又念咒語,教它再去反撲雪門和尚。
但是已經失了效驗,那虎隻管在樹下跳蕩,并不住地暴吼。
朱鎮嶽見了這種情形,早已提了寶劍飛跑下山,想要跳到樹上去和那飛杖大師厮殺。
飛杖大師高踞樹上,把鐵杖左右揮舞,朱鎮嶽同着那虎,竟無從近得身去。
正在為難之時,那虎忽地伸出兩爪向樹根亂抓。
不一會兒,樹根周圍的泥土都被虎爪掃盡,那棵樹沒有了依傍,立刻倒将下來,飛杖大師也随樹跌下,急忙躍起身來,同朱鎮嶽和虎撲鬥。
雪門和尚在山上看得清楚,又飛起山石向飛杖大師的頭頸上打來,飛杖大師急忙舉起鐵杖來擋。
朱鎮嶽觑了這個空,猛地躍上一步,挺刀直刺他的心窩。
飛杖大師直喊得一聲&ldquo哎喲&rdquo,便仰面翻下。
那虎何等敏捷,早已撲到他的身上,向他咽喉咬了一口,看看他已不動,便伏身在地,捧了他的身子咀嚼起來了。
那時,雪門和尚望見飛杖大師已死,便伴同石荃、景無畏等下山來,互相慶幸一番。
看那虎時,已把飛杖大師的屍身啖盡,隻是搖尾晃腦,依依于雪門和尚的腋下。
雪門和尚又向他念了幾句咒語,那虎好似叩别的樣子,朝雪門和尚跪了一跪,便向叢草中蹿去了。
雪門和尚又指點石荃等回家的路徑,直待石荃等拜謝而去,不見人影,才偕同朱鎮嶽、景無畏踱上山嶺。
朱鎮嶽道:&ldquo想不到師父也會念咒語,這我在從前倒不知道。
&rdquo 雪門和尚笑道:&ldquo這是一個四川人傳授給我的,不料如今卻得到它的用處了;否則那妖道念起咒語來,我們就是不被虎咬死,也要同石荃這樣變成驢子了。
&rdquo說着,就向鬼門關進發。
這鬼門關不過形勢險惡罷了,卻居然平安過去,沒有發生什麼事,也就無可記述。
一過鬼門關都是些平陽大道,更無可記了,不久就回到報恩寺,出遊的事便告了一個段落。
我這部《江湖小俠傳》也就在此結束了。
至于朱鎮嶽和景無畏後來究竟如何?朱家的劍術,怎麼會分傳一支到雲南去的?這許多節目,且等續集出時再行交代明白。
憶鳳樓主評曰: 驢作人言,虎知咒語,皆怪事也。
作者忽于本回中,将此二事盡情一寫之,蓋亦欲别開蹊徑,而為讀者一新耳目耳。
幸弗以其事近荒誕而少之。
本書系以朱鎮嶽為主,小俠即指朱鎮嶽,此正集所叙,皆為其少年旅行時所見所聞事。
故一至旅行告終,重歸古刹,正集亦即铿然奏尾聲。
此後種種事迹,以及其他小俠之行事,統于續集中詳述之,諸君拭目以待也可。
全書完